有没有一道菜或一种味道让你瞬间想到母亲与家?

六菜菜


酸白菜粉条炖猪肉,是我记忆中最香最美最好吃的菜。因为它有母亲的味道,有家的味道。

我的家乡在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北湾镇一个叫古城子的山村。这里的冬天漫长而寒冷,二十世纪前,为了过冬,每年秋末,村民们家家户户都把大白菜腌在大缸中,待发酸以后,每顿就饭吃。条件好的家庭,甪洋芋粉条和白菜炒,就已经很香了。条件差的每顿直接从缸中捞出来下饭,酸酸的也不错。最好吃的是酸白菜粉条炖猪肉,那味道简直太美了,酸酸的辣辣的,香香的,简直是天上美味,至今想起来令人口水直流。但在那个贫困的年代,这道菜只有过年时才能吃到。

每年腊月末,家家户户杀年猪,每天就能吃上酸白菜粉条炖猪肉。我五岁那年开始记事,最喜欢吃母亲做的这道菜。每顿炒菜,不等菜熟,就跟前赶后围着母亲讨菜吃。母亲无倷,揭开锅盖舀上半勺肉菜让我偿,然后她偿一偿说:我的娃,菜还没熟,再等一回。就这样我望着锅口冒出的热气,闻着满屋子的肉香直馋,母亲静静地坐在坑沿上为我们缝制衣服。直等到肉烂菜熟,母亲为我们每人舀一碗黄米糁饭,并把纯熟的酸白菜粉条猪肉舀在一个盆子中,放在桌子中央,大家围在一起吃。待菜夹完了,母亲又把菜汤舀在我们碗里,慈祥地微笑着看着我们吃饱,才收拾桌碗去洗。

酸白菜粉条炖猪肉,是我记事时母亲做的最好吃的菜。虽然母亲早早地走了,但她却把熟悉的味道留给了我们。

每当我吃到香喷喷的酸白菜粉条炖猪肉,我便想起了母亲,想起了早逝的母亲,想起了母亲在世时我们的幸福欢乐,想起了童年失去母爱,无依无靠艰辛活命的不辛.....

愿天下的母亲健康长寿!愿天下的儿童在母亲的关爱下茁壮成长。


杜立功


有,炒豆角。

首先,答主男。


菜没有什么特别的,挑起我思念的,是母亲的教导与呵护。

我家是农村家庭,从小到大,家里一直有菜园,菜园里有茄子,黄瓜,番茄,豆角等等。

这些菜一直供给者我家的一日三餐,几乎没怎么买过菜。

在我很小的时候,大概6岁。家里就经常劝我们,要学会自己炒菜。


那天,自告奋勇,告诉妈妈自己想炒菜,请妈妈帮忙。于是,我走去菜园,摘了两把豆角。

回来掐头去筋,切成小段。妈妈在一旁指挥。放油放盐放酱油。

由于炒豆角并不需要多长时间。没过多久,就完成了。

那是我第一次做菜,虽然不一定好吃,但是,我却吃地异常地香。是啊,已经争取来的,才懂得珍惜。


此后好多年,也就渐渐理解了家庭做饭的难处,总是怀着一种感激的心情去吃。

后来,出门在外,没当自己做菜,也就吃的异常地香。


安徽八宝


有一道菜,也不完全是菜。小时候家里比较穷,没有那么多食材,但我妈妈总会用她的双手,物尽其能的给我们做一些吃的。

这道菜就是豆腐酿。

虽然是豆腐酿,却总是没有豆腐,妈妈用菜叶代替了油豆腐,包裹着一个个"馅",这个馅也是就地取材,用她种的芋头,韭菜,还有米,磨成粉。有时候有花生还会加进来一些花生。

有一次在跟朋友周末聚餐的时候,他提起做豆腐酿,我说好啊,脑子里立刻浮现出家里妈妈做的那种豆腐酿的样子,我还给建议说按照我妈的做法,到最后达成一致,取我们各自家乡的做法综合。

身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每次过节都会象征性的做一些家乡的味道,这次做的豆腐酿,勾起了我脑子里深远的记忆。那是家的记忆,小时候的记忆,一家人的记忆。现在为了生计不得不得外出工作,这也是很多人的无奈。

说说这个豆腐酿的做法吧。

我们用了糯米,虾仁,腊肠,玉米做馅,感觉听奢侈的。糯米正常煮熟,也可以蒸熟,蒸的会一粒粒的散的更好。基围虾半斤,下锅开水煮一会捞出,剥壳,去虾线,然后切成一粒粒。腊肠切成小块,玉米剥成玉米粒。

这些做好之后,先把玉米,虾仁,腊肠下锅翻炒一会,再把糯米加进去,翻炒均匀,最好能粒粒分明。然后出锅,馅就做好了。

其实我最喜欢一个馅了,本来材料单个材料就已经可以做成一道美味了,这还合在一起,简直直接想吃光。

接下来就用油豆腐把这些馅装起来,就是在油豆腐上戳一个小口,把馅塞进去,塞的满满的,然后放锅里蒸。或者油炸油煎都可以,我们那时是因为比较上火,所以用蒸的。

图中用菜叶包的是家里妈妈做的

用油豆腐包的是我们用来怀念家乡的味道的。








良小豆美食


人的一生之中,谁还没有一点记忆中的味道了呢?这种记忆印象深刻会伴随人的一生。无论你身在何地,年岁几何,当谈到这种记忆的时候,你都能准确的回忆出当年品尝那种味道的场景。

我记忆中的那道菜没有名字,姑且命名为“火炉煮咸菜”,是我上小学五年级(1997年)的那个冬天,我的父亲经常为我和弟弟做的那道菜。

我的老家在皖西的一个农村,那时家里穷。母亲早早地外出打工了,只留下父亲带我和弟弟在家,父亲除了忙重要的农活外,还在村委会任职,很少有精力来打理菜园。我们吃的蔬菜,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庄子上其他人家的接济。



冬天的时候,除了白菜外,我们主要吃咸菜、腌菜。咸菜和腌菜一般都是蒸着吃或者炒着吃。父亲为了给我和弟弟做出更好的口味,他想了个法子,将腌菜先炒上一遍,然后装进锅仔里,放上很多辣椒酱和猪油,佐以几片老生姜,接着将锅仔架在已经生好火的煤球炉上。

吃饭的时候,我们父子三人端着饭碗围炉而坐,烤着火炉吃着香喷喷的腌菜锅仔,那种辣在嘴里、香在心里的滋味,至今记忆犹新。



在我的记忆里,父亲再也没有做过这种锅仔。可是它却是我童年,最难忘的味道。

味道也并没有什么,可能是一种情感吧。就是在那样的穷苦的环境下,我们仍然能对生活抱以情,那种在农村的日常中体现出来的父子之情,可能是这些东西让我对那种味道难以忘怀。

每个人的人生中,都有一种难以忘记的味道,这味道说到底,就是人间的酸甜苦辣咸。



一种味道,一段过往。那么,令你难忘的那段过往又是什么?


洪门三少


有些东西你小时候特别讨厌吃,最后却成了你最思念的味道和最深切的期待~

在我心中,我妈做的手擀面就是常年在外的我最期待的味道,这么些年只要我回家,不管有多晚,也不论什么心情,总有一份手擀面在等着我,那黄澄澄劲道十足的手擀面始终是那么香,而这面却是我小时候最讨厌吃的食物~


作为一个八零后,我家以前真的很穷,那时候每周能吃上一顿肉真的是非常不错了,每年最期待的是过年,因为可以杀猪了,白开水刚炖完的猪肉迫不及待的让我妈切下一块,滚烫着就朝嘴里塞,烫的眼泪哗啦啦的流,那真是我最幸福的时刻,而除了过年,剩下的日子就是无尽吃面的日子~

那时候的面对我来说真的是非常讨厌,家里的主食没别的,中午会喝米粥或者吃米饭,到了晚上炊烟升起,我妈就在院子里和面了,全家六个人吃的面,就打两个鸡蛋,所以那时候和面是力气活,因为水一多面就软的没有劲了,奶奶就去摘点青椒,苞几坨蒜,捣成泥放上酱油香油和醋留作拌面,基本上每个晚饭就是吃这个,特别是一到夏天,几乎天天都吃面,有时候我一口也不想吃,看到面肚子就难受,还不如去井边喝凉水舒坦~



后来我上了高中成了寄宿生,每周回一次家,在校时候我从来不吃面,可每次回家我妈还是会做面条,那时候家里条件好了,我妈还问我要不要吃别的,其实那个时候我已经觉得面不那么讨厌了,满口应承着就这个吧~


上了大学,每学期回家一次,不知怎么了,觉得面的味道越来越香,直到有一次我一口气吃了四碗,到最后不小心呛了出来,可我竟然像上了瘾一样还想吃,我就知道这份手擀面已经离不开我的生活了~

如今常年在外奔波,但凡到了一个地方我都会去当地的面馆吃面,但都不是我妈做的那个味道,于是越发的想念起家人来,现在我妈也老了,头发也白了很多,可我回去她依然会做手擀面,有几次我回来早她刚开始揉面,满头大汗,我上手试了试,那面是真的硬啊,突然心里就酸疼起来,我说下次回家咱不吃面了,她有些失落,过后又问是不是味淡了,我说天天在外头吃够了,她想了想而后又说不行,出门饺子回家面,顺顺溜溜,凡事要图个吉利,特别是我常年在外,要不下次再少放点水多打个鸡蛋就好了,我没说话,快步走出了厨房,眼泪在眶里打转……



再好吃的东西天天吃也会腻,更何况是一碗普普通通的面,可我真的不敢想象以后的以后它会成为我记忆力最深的思念~


溪云丶初起


最难忘的是妈妈做的肉臊子

每次回到家里,妈妈会给我做我最爱吃臊子面,特别是肉臊子,那种味道在别处再没有吃到过。

妈妈做肉臊子的时候,会把肉切成特别小的小肉丁,肥瘦相间,炒的时候会放一点干辣椒面,快出锅的时候会放一点醋,她做出来的肉臊子又辣又带一点酸,每次都炒好多,第一次吃完后,放凉,上面厚厚的一层油,这层油能让肉臊子保存好长时间,在我离家的时候,妈妈会精心准备一个瓶子,给我装一大瓶,让我在离家的时候也能品尝到家的味道!

每次妈妈刚炒出来的肉臊子,我都会拿一个热馒头夹上吃,手捏的太紧的话,肉臊子的红红的油就会从指头缝中流出来,我完全不顾指缝中的油,狼吞虎咽的一口气吃下去两个,妈妈再一旁笑眯眯的看着我,说慢点慢点,小心噎着。

这个肉臊子吃法很多,可以夹馍馍,也可以吃臊子面,把面条下好后,把菜汤浇上,最后再挖一勺肉臊子,特别的提味,每次吃臊子面,我都是先吃一碗干拌的,再吃一碗汤的,每次必须最少吃两碗才能过瘾。

其实每个人最难忘的,永远是家的味道,是妈妈做的非常简单的美食,有空一定多回家看看,多去记忆家的温暖。


吃喝兰州


小鸡炖蘑菇

我是东北女孩,在外漂泊多年,每天吃的饭菜都是路乡随俗,不能说吃的十分满意可口,但以吃饱为主。

只是有一天,我来到天津塘沽外滩办事,事办完了,到中午饿了,我约了个同事,找到了一家东北饭馆。我一踏进屋内,一股香喷喷的味道,扑鼻而来,这味道既熟悉又亲切。原来是“小鸡炖蘑菇”。

当我目睹这道菜时,瞬间想起了我的家乡,我想念的妈妈。

每到逢年过节,无论家里做多少菜,“小鸡炖蘑菇”是必不可少的。今天能在这里遇见这道菜,不管多少钱,我都必须吃。当服务员把菜端上来时,瞬间家乡的情景,亲人的团聚,像电影一样在脑海中闪过。此时,心里波澜壮阔,感慨万千。就好似见到了亲人,见到了妈妈。

我边吃边品尝味道,有妈妈的味道在这里。这菜做的非常好吃,是东北人来天津开的小饭馆。从那以后,我经常关注这小饭馆。当我有时间时,或者想家了,就来这吃一顿“小鸡炖蘑菇”,既能找到妈妈的影子,又能解忧我的思乡之情。

我在家时,妈妈做菜我非常愿意在旁边看,看做菜的每一个步骤。

先把小鸡剁成小块,用水焯煮一下,然后放油在锅里炒,再加各种调味料,葱、姜、大料、酱油、等各种调料,放水炖。大约炖一个小时左右,再把蘑菇放里再炖。最后炖到没有汤既可。

真香啊!实在太好吃了,山珍海味都比不上“小鸡炖蘑菇”。

出门在外辛苦,

追忆妈妈爱抚。

最想一道好菜,

小鸡炖煮蘑菇。

妈妈疼我无限,

恩情根深蒂固。

时刻尽孝无悔,

奋进加快脚步。







热爱生活的歌子


不请自来。要说有哪种味道会让我瞬间想到母亲或家乡,我的回答是艾米果的味道。

我是江西赣州农村的,艾米果是我们赣南的一种特色小吃。每年清明节前后,我们村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做艾米果。很小的时候奶奶就教会我包艾米果了,那艾草的清香,腊肉的美味,现在想想都流口水。由于艾米果不好存放,不方便邮寄,所以每年在外工作都解不了馋,看到朋友圈谁家做了艾米果,瞬间就想家了。

说了这么多,和大家分享一下艾米果的做法,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试着做些尝尝。

首先每年清明节前后(三四月份)去田里采摘新鲜的艾草。锅里水烧开,把洗干净的艾草放入锅里煮,煮的过程中加一小勺食用碱。艾草煮软后捞出放入冷水中浸泡十分钟,沥干净水备用。

然后制作米浆。冷水中加一小勺食用碱,把食用大米放入浸泡十小时左右,喜欢软一点的可以加些糯米,浸泡好的大米用石磨或机器磨成米浆。

接着制作艾草团。把米浆倒入锅中慢煮,煮至团状后均匀加入备用好的艾草,煮的过程用锅里淋些油防止粘锅,煮至艾草团微微发黄就可以出锅备用。

现在要做馅了。我最喜欢的是雪菜腊肉荞头馅的。先把腊肉炒香出锅,接着把雪菜炒熟,把荞头炒熟后倒入炒好的腊肉和雪菜,加入辣椒、盐、味精等调好味出锅。(馅有很多种,类似饺子馅,根据个人口味,喜欢吃甜的话米浆就要用糯米制作)。

最后就是包艾米果了。把备用的艾草团掐成一小段一小段压成皮,接着放入馅像包饺子一样包好。把包好的艾米果放入锅中隔水蒸熟(颜色变成墨绿色)就可以出锅了,美味的艾米果就做好了。





就这样路亚


老家陕南。

小气候冬天里没有什么菜,很冷。一到霜降前后,就开始卧酸菜,一次做两大瓮,吃一个冬天。做好的酸菜,炒着吃,就饭,夹馍,酸菜面,和粉条一起炒,反正是一个冬天都离不开酸菜。小时候都盼着过年,就能吃饭肉和青菜了。

现在上班了,外面买的酸菜很城市化,也很好吃,现在仍然喜欢吃酸菜,只要一吃,就会想起来小时候家里做酸菜,我也跟着一起帮忙,切菜洗菜。

我自己也尝试着做了一次,都失败了,没有掌握妈妈做酸菜的精华。怀念小时候的味道。




小婷的生活日记


有没有一道菜或一种味道,让你瞬间想到母亲和家?我的回答是肯定的:有,不仅有,而且是记忆深刻。难以忘记。


这么多年了,依然是多么熟悉的身影,多么熟悉的味道。记得我小时候在市里读书,那时候农村没什么好东西吃。我每周未回老家一趟。每次老妈都做红烧鸡爪或泡椒鸡爪给我吃。
红烧鸡爪,味微甜,软糯爽口;色泽酒红,香气四溢:非常好吃。我每次都能吃两大碗饭,鸡爪连骨头都吃的稀碎。我妈总是看着我吃的津津有味!让她吃;总是说在家经常吃,这是为我做的,让我快吃。我好几次都看她在厨房用鸡爪汤伴饭。我问她!她总说汤伴饭比鸡爪好吃,有营养

我妈时常换花样做,像泡椒鸡爪,我最喜欢这泡椒味道。泡椒微辣,还有点甜味,关键是有咬劲。鸡爪绰水七八成熟捞出放凉。再放泡椒水中泡十二小时后食用。泡椒味也好吃,加了点白糖,微辣稍甜,好吃上口。


这两道莱一个春冬吃,一个夏秋吃。。我喜欢红烧鸡爪的软糯爽口;喜欢泡椒鸡爪的微辣脆爽。泡椒味更是难忘。更难忘母亲那开心的笑容。看着我享用美食时的甜蜜与关爱。

后来工作了,不管同事小聚,还是家中小餐。都会有这两道菜。一是我喜欢吃,二是这两道莱再我成中一路陪伴。

光阴似箭,时光荏苒。母亲也渐渐老去,但菜还在。那种感觉是妈妈的关爱,家的味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