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脫》:儘管命運不公,仍要學會詩意地看待自己

“我從未這般深切地感覺到靈魂與我之間的距離如此遙遠,而我的存在卻如此依賴於這個世界。”

——法國哲學家及作家(阿爾伯特·加繆)

有時候,對於家庭帶給我們的陰暗或者不幸,我們無力改變什麼。但儘管如此,我們依然可以努力地做一個發聲、吶喊,甚至咆哮的人來面對各種命運的不公。也許當坎坷臨到的時候,我們出盡了洋相,連自己都厭惡自己,不相信自己,甚至想要毀滅自己,但當明天的太陽冉冉升起,當陽光撕開天空的烏雲射入窗臺,我們仍然可以擁抱全新的一天。


《超脫》:儘管命運不公,仍要學會詩意地看待自己


《超脫》:儘管命運不公,仍要學會詩意地看待自己

影片《超脫》講述的是一箇中年老師到一個有許多不良學生的學校去當代課老師所發生的一切事。與影片《嗝嗝老師》不同, 嗝嗝老師同樣是發生在類似的一所學校。《嗝嗝老師》講述的是一個連說話都不利索、經常打嗝的老師用他的溫柔、耐心和智慧的方法幫助孩子們愛上了學習,並且取得了好成績的故事;而《超脫》這部影片儘管是一部從老師的視角拍攝的電影,卻不是頌讚老師有多麼偉大,更多的是反映老師以及學生們受到家庭的影響有多深。

列夫·托爾斯泰曾說,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在這個片中,也許我們能找到自己的影子。

亨利

那個眼神深邃、個子瘦高的男老師,溫柔地令人難忘。他善於控制自己的情緒,當他第一次進入那所學校的教室,面對一群叛逆的學生,他並沒有感到害怕,相反巧妙地化解了尷尬。當一個黑人學生因沒有紙而砸他的包時,他並未發火,只是說那個包沒有任何知覺和感情,我知道你很生氣,年輕的時候我也總愛生氣,我理解你的感受,現在我給你一張紙,你可以去畫了。

就這樣,這群學生逐漸開始被他“馴服”,並喜歡上了這個男老師。只是這樣一位善於與孩子打成一片,有著高情商的男老師每每回到家裡卻總是流著淚,不敢敞開自己的心扉,不與其他老師有過多的交流,過著代課老師的生活,每在一個學校教一段時間就離開,儘管他被稱為“最好的代課老師”。他彷彿被卡在了困境裡,教孩子們擁抱未來,而自己卻不敢瞥見未來。


《超脫》:儘管命運不公,仍要學會詩意地看待自己


艾瑞卡

亨利與她相遇是在一輛公交車上,艾瑞卡正與一個老男人發生性交易。艾瑞卡問老男人要錢,卻反被扇了一個耳光,而她也似乎很習慣似的,並沒有與老男人繼續糾纏。

在亨利下車的時候,她也尾隨其後,與亨利搭訕。亨利感到很反感,教育了她一番。沒想到艾瑞卡卻說,我覺得你的狀況也比我好不到哪裡去。然後,他倆分散在一個弄堂裡。

一個眼神裡透著頹廢的女孩,滿臉的痞氣與不屑,一身雛妓的打扮,口紅糊得滿嘴唇都是,初看一副令人作嘔的模樣。


《超脫》:儘管命運不公,仍要學會詩意地看待自己


梅麗迪斯

亨利的一個學生,體形肥胖,內心公正、勇敢。當亨利第一次來上課的時候,是她讓黑人閉嘴,但當黑人反擊說她胖子的時候,她卻閉上了嘴,低下了頭。

她的課桌上總是放著一臺小型攝像機,隨時可以記錄她想拍的生活。她也愛畫畫,很有藝術天賦。只是所有的照片和畫呈現的都是灰暗的一面,沒有臉或者沒有眼睛。

看上去她是一個能伸張正義的女生,但事實上,她的世界充滿了沮喪、失望,對自己沒有任何的信心。


《超脫》:儘管命運不公,仍要學會詩意地看待自己


《超脫》:儘管命運不公,仍要學會詩意地看待自己

影片當然還有其他的人物,例如用榔頭錘死貓的懦弱男孩、被家長和學生辱罵的麥迪遜老師、靠吃藥和看黃雜誌來找到平衡的查爾斯老師、即將被辭退的校長等,但主要支撐起這部電影的是以上三個人物。

支離破碎

隨著影片不斷地推進,我們逐漸地看到了亨利背後的故事。母親被性侵了,性侵母親的不是別人,而是自己的外公。在他還很小的時候,母親服藥自殺。

我們漸漸明白為什麼亨利一開始說,自己小時候沒有人指引;為什麼亨利總是在腦海裡浮現一些奇怪的畫面;為什麼當麥迪遜老師對他產生懷疑時(當時胖女孩梅麗迪斯需要安慰,抱住了老師),這個平時溫柔的男人,發了如此大的脾氣;為什麼他在學校一直不做編制老師,而做代課老師。

母親雖然已經去世很多年,但在他幼小的心裡一直埋藏著恐懼的種子,以至於這麼久了,他仍感到不安和恐懼。只有遠離人群,才能感到些許寬慰,他不願觸及那些令自己傷痛的過往。


《超脫》:儘管命運不公,仍要學會詩意地看待自己


無家可歸

再次和艾瑞卡相遇,是在他們分開的那個弄堂。艾瑞卡向他乞求吃的,他告訴艾瑞卡家裡有。艾瑞卡跟著亨利到了他的家,亨利發現她的身上有傷,就為她包紮,讓她洗澡清理自己。

只是沒過多久,艾瑞卡又在他家裡幹起了那種勾當,被亨利發現後,她懇求亨利的原諒,不要趕她走。亨利告訴她,你不用我的原諒,而是自己的原諒。

艾瑞卡在亨利的照顧下開始變得柔和,逐漸有了淑女的樣子。但亨利最後還是讓艾瑞卡離開了自己的家,因為他知道自己不能幫助她一輩子,她必須懂得自己養活自己。

她是一個無家可歸的孤兒,在亨利家的一段時間,她學會了做早餐、打掃衛生,學會了照顧自己、尊重自己。她的內心對亨利充滿了依戀和愛,當亨利要她離開時,她哭得稀里嘩啦。她像抓住救命稻草一樣不願離開,但還是被人帶離了亨利家。


《超脫》:儘管命運不公,仍要學會詩意地看待自己


心如死灰

自從亨利來了以後,梅麗迪斯覺得有了可以理解自己的人。當她看到亨利憂鬱的眼神,彷彿看到了同路人。

她為亨利拍了好多照片。一次放學後,趁亨利還在教室,她拿了一些沒有臉的照片(作出處理)給他,並抱住了亨利,希望亨利能夠擁抱她。只是麥迪遜老師的出現,把她嚇壞了,她撒腿就跑了。

在家裡,她得不到父親的肯定,認為她的作品和垃圾一樣不值錢,罵她從來沒有笑臉;在學校裡,因為肥胖受盡了同學的嘲笑和辱罵。這一次,她本想得到亨利的擁抱,卻沒有得到。

之後,她很久沒有出現。亨利再次遇見她,是她在學校門口擺攤賣蛋糕。這看上去像是一個美好的事,她能做一點自己喜歡的事。只是沒想到,當亨利拿了一個蛋糕離開以後,她卻把另外兩個放了毒藥的蛋糕吃了,倒在了地上。

亨利見狀,飛奔過去,但不管怎麼搶救都沒能醒過來。


《超脫》:儘管命運不公,仍要學會詩意地看待自己


原來他們脆弱的背後,是家庭帶來他們無法磨滅的傷痛。

《超脫》:儘管命運不公,仍要學會詩意地看待自己

每一個人生命的背後或多或少像影片中的人物一樣,隱藏著來自家庭的傷痛。這些經歷可以是無價之寶,也可以是揮之不去的噩夢,這取決於我們如何去看待它。

艾瑞卡在福利院見到亨利時,她飛跑著去擁抱亨利,陽光透過她的秀髮,顯得格外美麗,她的世界已經有了光亮;而梅麗迪斯卻在校門口應聲倒下,她的世界依然黑暗。那我們呢?是像艾瑞卡一樣擁抱光明,還是像梅麗迪斯一樣依舊呆在黑暗裡?

影片中的亨利在課堂上說:

為了保護我們自己,防止苦悶無聊滲透入我們的思想。我們必須學會通過閱讀,來激發自己的想象力,來培養我們自己的意識,我們自己的信仰。我們都需要這些技能來防衛,來守護我們的思想。

也許我們曾經接受了一些來自家庭錯誤的思想觀念,例如:我是垃圾,是廢物,是無價值的,是可怕的,我沒有用,我很笨……等等這些可怕的定義。

但是,我們要學會防衛我們的思想,學會粉碎謊言,學會拒絕不良的評價,學會用想象來豐富我們的生活,學會建立批判性的自我意識,學會有選擇性地接受。


《超脫》:儘管命運不公,仍要學會詩意地看待自己


直到影片快要結束,亨利在訪談中又說:

失敗了,我們失敗了。失敗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我們讓所有人都失望了,包括我們自己。

緊接著,亨利來到了福利院見到了艾瑞卡。當他們相擁的那一刻,我彷彿看到了他們放下了家庭帶來的傷痛,看到了他們接納了不幸的自己,看到了他們心裡的光明。此時,他們是超脫的、釋然的。

影片的最後一幕,是亨利一個人坐在無人的教室朗讀一首愛倫坡的詩:

在那年秋季枯燥,灰暗而瞑寂的某個長日裡,沉重的雲層懸於天穹之上。

我獨自一人策馬前行,穿過這片陰沉的、異域般的鄉間土地。

最終,當夜幕緩緩降臨的時候,厄舍府清冷的景色展現在我的眼前,

我未曾目睹它過往的模樣,但僅方才的一瞥,某種難以忍受的陰鬱便浸透了我的內心。

我望著宅邸周圍稀疏的景物,周圍荒蕪,衰敗的樹遍體透著白色。

我的靈魂失語了,我的心在冷卻、下沉,顯出疲軟的病態。


《超脫》:儘管命運不公,仍要學會詩意地看待自己


《超脫》:儘管命運不公,仍要學會詩意地看待自己

有人說,看完這部電影仍然沒有感到超脫,整部電影一直到最後都是壓抑的步調,但其實這部影片想要表達的超脫也正是這種帶著點冷意的超脫。正如影片剛開始加繆的詩,在《加繆全集》中翻譯為:

我還從未如此深切地感受到:既超脫了自我,又生存在這塵世中間。

這個超脫,“detachment”帶有抽離的意味,而最後愛倫坡《厄舍府的倒塌》傳遞的也正是這樣一種感受,在冷色調中綻放愛的熱情。

超脫是對自己的接納,同時又是詩意地看待自己。


《超脫》:儘管命運不公,仍要學會詩意地看待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