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忍不住對孩子發脾氣?別拿小毛病不當事,對孩子影響很大

有的家長在發現自己的孩子做錯事以後,會對孩子大發脾氣,具體表現是大聲斥責孩子、推開孩子、怒目圓睜瞪孩子,甚至拳腳相加。

正確地讓孩子瞭解自己的不滿其實是件很難的事,因為一不小心犯錯的人就從孩子變成家長了。

很多家長衝孩子發完火以後,看到自己孩子噙著淚抽泣,或者小心翼翼的躲著自己,內心又會感到很愧疚。但是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氣,每次只要看到孩子又做錯了什麼事情,脾氣頓時就又上來了,不管三七二十一又要發作。

經常忍不住對孩子發脾氣?別拿小毛病不當事,對孩子影響很大

實際上,經常衝孩子發脾氣不但是一種非常不好的行為,而且會帶來很多負面後果。大量研究結果表明,父母發怒會對孩子產生非常負面的影響,那些經常忍不住在孩子面前發火的家長們,相比其他安靜的家庭,他們的孩子往往在和其他人相處時表現的更強勢,也更容易情緒低落,學業表現也更加不理想。憤怒會毀掉孩子對社會的適應能力

有的家長可能會有這樣一種困惑,那就是為什麼自己在和其他人相處時,總是和善可親,即使偶爾有脾氣想發作,也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緒。但是在面對自己最親近的孩子時,卻經常按耐不住,大發雷霆?

其實,根源在於家長是把其他"外人"是當作獨立主體對待的,能意識到自己的衝動將會造成的後果,即人際關係的破裂。而對於自己的孩子,則理所當然的把孩子視作自己的"所有物",認為無論如何對待孩子,自己始終都是他們的家長,孩子也不會離自己而去,因而發起脾氣來也無所顧忌。同時主觀的認為,有的孩子個性調皮或者散漫,需要父母的嚴加管教,

部分家長甚至還存在著"棍棒底下出孝子"的傳統守舊思想,認為孩子不聽話,即使偶爾揍一頓也不算什麼大事。對他們越嚴厲,越代表對他們的愛。

所以,很多忍不住對孩子發脾氣的家長,反而在平常的人際交際中口碑不錯,因為他們往往對"其他人"比對自己的孩子更有耐心。

經常忍不住對孩子發脾氣?別拿小毛病不當事,對孩子影響很大

但是家長們往往不瞭解,自己的負面情緒會帶給孩子怎樣的影響

英國心理學教授埃德.特洛尼克曾經做過一個著名實驗——"靜止臉實驗"。他先讓一位母親和一名兩歲的孩子互動,孩子非常開心,積極響應。隨後再讓母親換成一張沒有表情的臉,無論孩子怎樣表現,母親都無動於衷,始終面無表情。

實驗發現:在母親對孩子毫無反應的這段時間內,孩子的心跳加速,體內的壓力激素也急劇增加,隨著實驗時間的持續,孩子最後忍不住哭了起來。

心理研究顯示,經常對六歲前的孩子發火,容易讓孩子形成消極的負面人格。產生自卑、內向、憂鬱的心理,甚至害怕與人相處

那麼,當父母忍不住想要對孩子發脾氣時,又應該怎樣去做呢?下面幾個方面,值得每一個家長深思。

經常忍不住對孩子發脾氣?別拿小毛病不當事,對孩子影響很大

一.表達憤怒而不是憤怒地表達

看到孩子做錯事,想要發怒在所難免。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很好的管理好自己的情緒,不發火。所以當你火冒三丈的時候,無需刻意去壓抑情緒,而是應該學會在當憤怒的情緒升起的時候,合理的去表達自己的憤怒。

具體總結為一句話:表達憤怒而不是憤怒表達

如何理解呢?就是當你對孩子的表現非常憤怒的時候,可以用恰當的方式表達出來,儘量用相對平靜真誠的語氣對孩子說:"我現在很生氣,因為你做錯了什麼。""我感到有一點生氣,因為發生了什麼事,我是如何去想的,我希望你怎麼怎麼做。"而不是直接帶著憤怒的情緒去衝孩子吼叫,發洩內心的負面情緒。

這樣做的好處是,讓孩子知道,爸爸(媽媽)現在很生氣,後果很嚴重。但是隻要你能立刻認識到自己的錯誤,認真聽爸爸(媽媽)的話,還是可以有機會彌補自己的錯誤的。

二.思考你的脾氣到底是從何而來

心理學認為,導致憤怒的原因通常是因為:對自己,對他人,對某件事設置了過高期待,而遭遇期待破滅時就容易產生憤怒。

所以認真思考一下:你到底是因為什麼原因而想發脾氣?是不是因為對於自己的孩子設立了過高不切實際的心理期待?

如果是因為這種原因的話,那麼問題的根源就不在於孩子而在於家長自身。想要從心理根源上少發脾氣、不發脾氣,就應該適當放低對於孩子的要求,不要對孩子抱有那麼高的心理期待。

要知道人無完人,更何況只是孩子。要給孩子成長的空間,允許他犯錯,因為從錯誤中也能學到東西。

舉個簡單的例子:著名大提琴演奏家馬友友的媽媽曾經講過,自己在馬友友小時候不好好練琴、或者練的不好的時候,從來都不會去打罵他,因為這位母親知道,責罵只會讓孩子對學琴產生抗拒心態。

關注孩子真正的需要,而不只是放大自己的憤怒和負面情緒。

經常忍不住對孩子發脾氣?別拿小毛病不當事,對孩子影響很大

三.研究證明:溝通比只是發脾氣,更能起到好效果

很多家長認為孩子不懂事,其實並非如此。孩子的內心世界是非常單純的,如果你能耐心跟他們講道理,認真傾聽他們的心裡話,尊重他們的想法,是完全可以和孩子溝通交流的。

俗話說,沒有溝通解決不了的問題,對於孩子也是如此。

家長應該尊重孩子的想法和意見,俯下身子來和他們溝通。

如果孩子在某方面做得不對、或者不好,那麼父母應該儘量心平氣和的和孩子一塊兒找原因分析,共同努力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要明白,良好的溝通,以情理服人,比只是大發雷霆效果好太多了。

因為當你發怒時,孩子更多的只是恐懼,而不是真正理解。雖然可能被你的氣勢暫時給壓制住了,但是內心往往有可能還是不服氣的,或者是委屈的。做不好的事情,有可能下次還是做不好,犯過的錯誤有可能下次還會再犯。這就是家長不重視溝通交流的後果。如果只是以命令式的口吻去教訓孩子,那麼孩子只會把你當做嚴厲的教官敬而遠之。

經常忍不住對孩子發脾氣?別拿小毛病不當事,對孩子影響很大

四.把每次發脾氣視為一次自我審視,和孩子共同成長的機會

不是所有人都能在第一時間控制住自己不發脾氣的。萬一沒控制住,不小心對孩子發了脾氣,不要覺得脾氣發過就完事了,記得做好"風暴"之後的"善後"工作。

不妨跟孩子說聲"對不起",承認自己剛才情緒失控。並且跟孩子解釋自己剛才為什麼發火,請求孩子原諒自己一時的情緒衝動。

經常忍不住對孩子發脾氣?別拿小毛病不當事,對孩子影響很大

重要的是讓孩子知道你的情緒已經平復了,無論如何你都是愛他的。

讓孩子知道每個人偶爾都會有非常生氣的時候,或者是控制不住自己情緒的時候。這是一個讓孩子重新接納你的過程,也是你自己重新接納自己的過程。

總結:家長儘量不要在孩子面前發脾氣,和自己的配偶之間,也應該減少在孩子面前的口角。為孩子創造一個可以情緒平靜,穩定成長的家庭環境。孩子在做錯事之後,請不要立刻指責埋怨和打罵,而是給予理解關愛和傾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