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文化之美


藏族文化之美


藏族在中國境內主要分佈在西藏自治區、青海省和四川省西部,雲南迪慶、甘肅甘南等地區,是中國最古老的民族之一。

“藏”為漢語稱謂,自稱“番”,(藏語音為“博巴”)。藏族他稱有很多:唐宋時稱“吐蕃”,元代稱“吐蕃”、“西蕃”,明清時期稱“西蕃”、“圖伯特”、“唐古特”、“藏蕃”、“藏人”等。

藏族文化之美

據考古發現,早在4000多年前,藏族的祖先就在雅魯藏布江流域生息繁衍了。7世紀初期吐蕃建政之後,吐蕃與唐朝的接觸日益頻繁。10世紀到16世紀,是古代藏族文化興盛時期。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

藏族文化之美

語言

藏族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藏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藏語支,分衛藏、康、安多三種方言。


現行藏文是7世紀初根據古梵文和西域文字制定的拼音文字。

藏族文化之美

服飾

不同的地域,有著不同的藏族服飾,基本特徵是長袖、寬腰、長裙、長靴,男裝雄健豪放,女裝典雅瀟灑。這較大程度上取決於藏族人民所處生態環境和在此基礎上形成的生產、生活方式。穿用這種結構肥大的服裝,夜間和衣而眠可以當作棉被抵禦風寒;袍袖寬敞,臂膀伸縮自如,白天氣溫上升更可脫出一個臂膀,方便散熱,調節體溫。所以,

脫掉一隻袖子的裝束便形成了藏族服裝特有的風格

藏族文化之美

藏族男女特別講究飾物,飾品的質地有銀、金、珍珠、瑪瑙、玉、翡翠、珊瑚、琥珀等,廣泛運用於頭飾、髮飾、耳環、項鍊、腰飾和戒指。佩飾以腰部的佩褂最有特色,飾品多與古代生息生產有關。

藏族文化之美


藏族人民特別重視“哈達”,把它看作是最珍貴的禮物。“哈達”是雪白的織品,一般寬約二三十釐米、長約一至兩米,用紗或絲綢織成,每有喜慶之事,或遠客來臨,或拜會尊長、或遠行送別,都要獻哈達以示敬意。

藏族文化之美

藏醫

藏醫藥浴法,藏語稱“瀧沐”,是藏族人民以土、水、火、風、空“五源”生命觀和隆、赤巴、培根“三因”健康觀及疾病觀為指導,通過沐浴天然溫泉或藥物煮熬的水汁或蒸汽,調節身心平衡,實現生命健康和疾病防治的傳統知識和實踐。

藏族文化之美

▲ 藏醫藥浴使用的草藥 圖

作為藏醫學“索瓦日巴”的重要組成部分,藏醫藥浴法為保障藏族民眾的生命健康和防治疾病發揮著重要作用。


去年11月,“藏醫藥浴法——中國藏族有關生命健康和疾病防治的知識與實踐”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藏族文化之美

▲ 一位藏族患者在進行藏醫藥浴法治療

節慶

藏曆年是根據藏曆推算出來的,是一年中藏族最大的節慶,與漢族的春節時間相隔一般有三種:同一天,相差一天,相差一個月。


因為全民信仰佛教,節日活動洋溢著濃厚的宗教氣氛,是一個娛神和娛人、慶祝和祈禱兼具的民族節日。

藏族文化之美

藏族文化之美

雪頓節是西藏、青海、甘肅、四川、雲南等省、區藏族人民的傳統宗教節日,大都在藏曆二月初、四月中旬或六月中旬舉行,具體日期各地不盡相同。

雪頓節按藏語解釋就是吃酸奶子的節日,因此又叫“酸奶節”。因為雪頓節期間有隆重熱烈的藏戲演出和規模盛大的曬佛儀式,所以有人也稱之為“藏戲節”、“曬佛節”

藏族文化之美

藏族文化之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