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的编外人员待遇怎么样?值得去考嘛?

文史单骑


事业单位的正式职工,除了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工资还高一点,管理岗位(包括领导)和工勤岗位工资都一般,更不用说编外人员了。编外人员的工资,也就是社会平均工资或者稍高一点,正式职工有的福利奖金祖什么的,编外人员领不到,也没有什么发展前途,实在没有什么值得费心思的。再说了,事业单位的编外人员还用考吗,即使是考也是做做样子吧?

1、劳动关系:事业单位没有直接的用人权,管理人员的管理使用权限在组织部,专业技术人员和工勤人员,包括编外人员的使用权都在人社部门。编外人员包括人事代理、合同工、临时工、劳务派遣工,都是由人社部门负责统一招聘、招考,或者指定劳务派遣公司,统一聘用后分派到有实际需要的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使用。也可以授权用人单位自行招聘、自行管理、自行供养,这主要是指有经营收入的公立医院,或者有专门经费的其它事业单位。

2、工资待遇:《劳动法》虽然规定了“同工同酬”,但实际上正式职工的工资待遇有保障,编外人员的工资,是由人社部门、财政部门根据当地社会平均工资统一核定的,只是稍微比平均工资高一点。大多数地区缴纳“五险一金”后,到手也就两千多一个月。正式职工享受的工会福利、住房补贴、交通补贴、年终奖等,编外人员也是领不到手的。即使有,也是一星半点。

3、发展前途:编外人员没有什么发展前途。

4、工作稳定性:原来,机关事业单位的编外人员,包括合同工、临时工,几乎能干一辈子,工龄二三十年的很常见。现在机构改革,单位的后勤服务职能要么由专门的机构承担,要么推向社会、推向市场,由政府购买服务代替。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改革,精简人员第一个精简的就是编外人员。即使在这次机构改革中幸存,下次指不定什么时间改革,又被下岗,根本没有什么稳定性可言。


职言管语


几年前我还在单位法规科的时候,编外人员的考试题目都是我出的,领导的要求就两点:1、不能太难,否则刷掉的人太多,招不够名额。2、不能太简单,否则都是一些歪瓜裂枣进来,交代的工作难完成。

于是我就拿了当年正式编制的考试书,加上前几年的真题,稍微改一改就算是一份试卷了。其实买本书来看,只要不是那种什么都看不懂的人,都能过。

至于面试的情况我也在外面看了一下,只要笔试过了,不是结巴或者逻辑混乱的人,都通过了。

但那几年通过考试的人很多,但最后来上班的人数从来没有达到招聘人数,原因很简单,就是待遇太少,基本上有些本事的人,都看不上事业单位的编外。

光说我们城市的待遇

我们市私企工资大概在3000-3500这样,我们单位能拿到2700.到手大概2500,五险没有一金,每个月400块绩效,每周休两天,没有节假日,节假日算加班费是3倍工资,其他福利就是过年过节发一袋米、油之类的,不超过300块。

其实福利并不算好,所以我才会说,稍微有些本事的人,都不会来事业单位做编外。这种福利待遇任何一个好的私企都会有,而且只会多不会少。

来的人就分两种:

1、刚毕业什么都不懂,觉得事业单位编外也算是个工作,骑驴找马的。

2、接近30岁,没什么能力,求个稳定工作的人。

而做得久的,基本都是第二种人,所以我们单位编外年龄都偏30岁以上,毕竟现在的年轻人,让他们每个月拿3000块钱不到,他们也不乐意,觉得钱少事多,又受不得领导批评,很容易就离职了,所以我们单位年年招编外,年年都招不满。

我的意见就是,如果你刚毕业,还是去私企吧。事业单位学不到什么东西,钱也不多,如果你想进事业单位,还是去考正式编制更加好,刚毕业的大学生,学习能力要比30岁的好太多了。

如果你能力并不强,又接近30岁,被私企开除就找不到工作了,还是考事业单位编外好,至少在事业单位,你不犯大错,基本都不会开除你,做到退休也是没有问题的。


职场新人王小明


首先我们要明白一点,事业单位的编外人员,就是在编制外的临时的办事人员,不享受事业单位正式员工工资待遇和福利待遇,只是在这个岗位上临时缺人的时候才会招编外人员,也就相当于是临时工。
编外人员事业单位工作,其实根本不属于事业单位的正式员工,他的劳动关系没有在事业单位。所以,在你考之前你要想好:你确定要在事业单位当临时工,那么你就去考,如果你想要一个稳定的饭碗,我建议你还是考一个有正式编制的岗位。


2014年我大学毕业的时候,我考上了事业单位,是由劳务派遣这样过去的,也相当于是事业单位的编外人员。当合同期满的时候,事业单位这个岗位已经不再需要人了,那么就面临着劳务公司解除劳务关系,那么就意味着你就要失业,要重新找工作。这个是我当时面临的一个情况,后来我就重新找了一家上市企业工作,然后直到现在也干了4年了,我觉得还挺好。

那么在这里我给你一点小小的建议,尽快找准自己的职业定位,如果你想干一番大事业,你向往白领的生活,那么你就去大公司上班,如果你想稳定一点的工作,那么你就努力考上一个正式的事业单位编制或者公务员编制,体制内的这么一个工作。临时工编外人员不建议考。因为这个不确定性太大了,这个稳定的因素也太小了,转正的几率也特别小。


最后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到你。


慧知


既然都考试了,为什么不努力去考个正式编制,非得考编外岗位?

机关事业单位现在聘用编外人员,只要使用财政资金,按程序必须报财政、人社部门审核同意后,才能对外招聘。招聘的岗位类似公益岗,一般都是从事辅助性工作,录用后签订聘用合同,合同三年一签,到期自动终止重新招录。部分表现出色的,经单位综合考核可以续签。事业单位编外人员只要经过公开笔试、面试考核录用的,和编内人员一样都享受基本的五险一金待遇,但工资水平比较低,基本上相当于正式人员的一半,甚至更多。

以小公所在的西部三线城市为例,事业单位管理岗位8级职员,每月收入扣除五险两金及30%的绩效后,实际到手三千五左右。而临时聘用人员扣除五险一金(有的没有公积金)后,实际到手一千八九,有的两千出头,差不多是正式人员的一半。这只是月收入的差距,除了这部分收入,正式人员还有餐补、物业补贴、各项工会福利以及年终的考核性绩效、奖励性绩效,这部分收入总计平均到每个月也有两三千。也就是说,事业在编人员每月实际收入有六七千,而非编人员除了到手的那两千,其它所有的待遇都不能享受,相当于正式人员的三分之一,由此可见差距。这个差距还是低的,如果是在东部地区,因为工资基数比较大,编内和编外的差距可能还要大。

事业单位非编岗位作为过渡可以尝试去考,比如有些人想进体制,一下子又没考上或者找到合适的岗位,可以通过类似的临时聘用岗位先行过渡,一来解决吃饭问题,二来也可以增加多体制工作的了解,便于下一步考试。如果想长期干,不推荐。

现在机关事业单位逢进必考,反正都是要经过笔试面试,横竖要过考试关,为什么不努力一把考个公务员,再不济也考个事业单位,为什么一定要去考要钱途没钱途、要前途没前途的临时聘用岗位?


80后小公


别的地区我不知道,不敢随意发表意见。

以我们这里而言,曾经的事业单位编制外人员比较复杂,有领导亲属打招呼进来的,有单位没经过任何考核招进来的,后来出现了劳务派遣机构,以劳务派遣方式进来的。其实工资待遇都差不多,年总收入大概率是编制内人员的50%,还有一份差距就是没有五险一金。最近两年,才给这类编制外人员购买了最低额度的养老保险。

自从去年起,事业单位的社区工作岗位和乡镇街道办的临聘用工被列入区县财政定额预算,直接由组织人事部门制定招聘条件,也会使用笔试、面试、体检、审核、聘用的方式进行。

不同的是,招聘信息里会标注聘用期间年薪多少,其中包含五险一金。以我所知,大概率年薪6万的公告,月到手3500左右。

没什么值不值得去考的说法,只有说适不适合自己。


不羁的农夫


可作为过渡之举,切不可迷恋其中,如果需要可以,何不再努力一把,直接入编。

关于工作身份

我们都知道,机关事业单位是有级别的,其工作人员是有编制的。一般而言公务员是体制内最佳编制,次之有事业编,再者有国企的职工编。身份的差异对应着迥然不同的薪资待遇和发展路径,可能从事的工作没有太多的差别,有时候甚至感觉公务员、事业编人员的工作并不是多高级,自己能够胜任,还可以做得更好。现实却很无情,看得见或看不见的好处或有待与自己无关,作为有志青年不知能否忍受这种落差感,这种强烈的氛围是企业人员很难感受到的。

关于薪资待遇

薪资待遇因地区、雇佣单位、主管部门差异而不同,比如沿海发达地区的薪资水平普遍较高,所以编外人员的待遇也会相应的提高。一线城市某单位辅助人员的月工作为7000-8000元,八小时工作至、双休,用工形式为劳务派遣。而另一单位文字综合岗,学历为本科以上,对文字写作水平要求高,年薪开到令人咂舌的30w,这也是没有编制人员的待遇。在三四线城市差别就大了,体制内人员的月工资在4000-5000元左右,编外人员则为2000-3000,且公积金、医保等按最低的比例缴纳,这就是差距。在强调稳定为主线的机关事业单位,编外人员则是临时工的代名词,解雇和离职的风险很高,而且机关事业单位的编外工作一般替代性强,技术含量低,如此既荒废了专业学识,也加剧了离职的风险。

机关事业单位说出去名字好听,有面子,在薪资待遇和发展前景方面有其名而无其利,得到了面子失去了里子,长久来看并不划算。没有人甘于平庸,忍受这一切,既然需要考试,何不努力一把,直接进入体制内工作,不逼一把不知道自己有多优秀


一猿媒体


看你考哪个地方的?假如考偏远山区或者贫困县的,就一点都不建议。我要是考在发达省市的话,还是可以的。不要听那些专家的话。只要是单位的聘用人员,就一定会有五险一金的。


屁小猪不臭屁


俺们都上大当了。


高手就在人间


劳务派遣就别去


周宇72175459


一旦进入三年不辞职就很难退出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