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離病毒不隔離愛,我在崇左一線見證患者感人的愛情故事

隔離病毒不隔離愛,我在崇左一線見證患者感人的愛情故事

梁賢 中共黨員

神經內科三區主管護師


2020年3月2日 崇左

中華兒女多奇志,不愛紅裝愛戎裝。她們是一群可愛的人,一身白衣英姿勃發,奔赴武漢,疫情面前她們義無反顧,迎難而上。

和很多人一樣,除了為武漢主戰場的她們鼓勁加油外,我們都各自堅守在“戰疫”第一線,守護著一方百姓健康安全。

2月12日下午,在護長和同事們的關心送別中,我隨醫院接管醫療工作隊來到了崇左市新冠肺炎患者定點收治醫院——崇左市第二人民醫院,協助開展全面接管疫情防控診治工作。

隔離病毒不隔離愛,我在崇左一線見證患者感人的愛情故事

這個醫院並不像武漢那樣充滿“硝煙”,病人不算多,但是工作並不少,因為我們不僅要承擔這裡的新冠患者救治,還要承擔醫院改造建設工作。身體上的累並不算什麼,因為我們總能從這裡的點點滴滴中感受到溫暖和安慰,這些溫暖已經遠遠將身體的疲憊甩得遠遠的了。

在崇左一線已經20多天,然而第一天入隔離病房的工作的情形仍歷歷在目,那一天的溫暖,讓我忍不住執筆,寫下這久違的文字,儘管有點生澀,但它很真誠,也很溫暖,更多的是感動。

2月16日是我第一次進入隔離病房倒班,穿好防護服那一刻護目鏡已經朦上了一層霧,加上面屏的遮擋,有點看不清周圍的一切,感覺自己被外界隔絕了一般,一小股緊張和恐懼感油然而生。我深吸一口氣,默默給自己鼓勁,靠著意念很快讓自己放鬆了下來。

早上7:45,穿好防護服進入隔離病房,與夜班護士床頭交接班後,我和搭檔開始給病人打開水、分發早餐、採集鼻咽拭紙、血標本、霧化、輸液等治療,感覺自己像個裝了發動機的小陀螺,雖然穿著的防護裝備有些繁重,卻絲毫不影響我們爭分奪秒給病人救治的心。

隔離病毒不隔離愛,我在崇左一線見證患者感人的愛情故事

穿上防護服的梁賢

臨近11點,治療和護理工作已經基本完成,我才覺察到自己說話已經有點微喘,後來慢慢的氣力越來越小。

戴在頭上的面屏、防護口罩、眼罩壓得鼻樑、耳廓、頭部的痛逐漸擴散到每一根神經裡。我回到護士站,藉著寫記錄的時間休息了片刻。

這時傳來62床鈴響。我推開門,看見患者靜坐在床邊,神情凝重,看到我,他急切問道:“護士,我的檢查結果出來了嗎?我什麼時候可以出院……”患者叫許大山(化名),住院第三天了,這兩天體溫一直在38度以上,有輕微咳嗽,今天開始做第二次核酸檢測。

許大山這個名字我很熟悉,昨天在外圍上班時接到他愛人的電話,託我們幫他買些水果。

當天下班後,我和搭檔跑了醫院附近一條街都沒有發現蔬果鋪,我們只能再次打電話給他愛人表達了歉意。

當時覺得這對夫妻很恩愛,病毒再肆虐也隔離不了他們相互間的惦念。

今天見到他本人,從他緊鎖的眉頭看得出,他內心的緊張與焦慮。

為了緩解他的焦慮,我努力調整了一下自己剛剛還微喘的氣息,開始和他聊天說話,從他愛人託我們買水果開始展開話題。

果然,講到這些,他凝重的面容漸漸地舒展開來,臉上滿是笑容,寫滿了幸福。就是這一張笑容驅趕了防護服下的各種不適,頓時覺得自己講話又得勁了,頭面部也沒有剛才那麼痛了。

隔離病毒不隔離愛,我在崇左一線見證患者感人的愛情故事

忙碌中的梁賢

在許大山的講述中我得知,他有一個三歲的孩子,因為常年在外面打工,所以只能把孩子送回農村老家,身邊就只有妻子一個人跟他“相依為命”。妻子對他很好,對他很關照,他也很疼愛他的妻子。

“我們是白手起家,她付出了很多,我們沒有分開過這麼久,有點不習慣了……”從許大仙質樸的語言中,我分明看到他對妻子的愛和牽掛。

妻子因為在家隔離,沒有辦法出來,自然沒有辦法照顧他,所以只好託我們給他買水果,拜託我們多關照他。每天醒來她的第一件事就是打電話過來詢問丈夫的情況。

而許大山也是一樣,醒來的第一件事,就是問妻子在家隔離的情況,以及自己什麼時候可以出院回家。

他們為了彼此,都努力地配合我們的工作,只為了能夠早點相見團聚。慶幸的是兩天後,許大山兩次核酸檢測結果都是陰性,他如願出院了,特意過來感謝了我們。

我想在這特殊的隔離病房,對這群特殊的病患,我們更該做的是:有時是治癒,常常是幫助,總是去安慰,他們每一個小小需求,都值得我們真誠以待。

隔離病毒,隔離不了人間的愛,我們每天都被溫暖包圍著,並不孤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