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离病毒不隔离爱,我在崇左一线见证患者感人的爱情故事

隔离病毒不隔离爱,我在崇左一线见证患者感人的爱情故事

梁贤 中共党员

神经内科三区主管护师


2020年3月2日 崇左

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戎装。她们是一群可爱的人,一身白衣英姿勃发,奔赴武汉,疫情面前她们义无反顾,迎难而上。

和很多人一样,除了为武汉主战场的她们鼓劲加油外,我们都各自坚守在“战疫”第一线,守护着一方百姓健康安全。

2月12日下午,在护长和同事们的关心送别中,我随医院接管医疗工作队来到了崇左市新冠肺炎患者定点收治医院——崇左市第二人民医院,协助开展全面接管疫情防控诊治工作。

隔离病毒不隔离爱,我在崇左一线见证患者感人的爱情故事

这个医院并不像武汉那样充满“硝烟”,病人不算多,但是工作并不少,因为我们不仅要承担这里的新冠患者救治,还要承担医院改造建设工作。身体上的累并不算什么,因为我们总能从这里的点点滴滴中感受到温暖和安慰,这些温暖已经远远将身体的疲惫甩得远远的了。

在崇左一线已经20多天,然而第一天入隔离病房的工作的情形仍历历在目,那一天的温暖,让我忍不住执笔,写下这久违的文字,尽管有点生涩,但它很真诚,也很温暖,更多的是感动。

2月16日是我第一次进入隔离病房倒班,穿好防护服那一刻护目镜已经朦上了一层雾,加上面屏的遮挡,有点看不清周围的一切,感觉自己被外界隔绝了一般,一小股紧张和恐惧感油然而生。我深吸一口气,默默给自己鼓劲,靠着意念很快让自己放松了下来。

早上7:45,穿好防护服进入隔离病房,与夜班护士床头交接班后,我和搭档开始给病人打开水、分发早餐、采集鼻咽拭纸、血标本、雾化、输液等治疗,感觉自己像个装了发动机的小陀螺,虽然穿着的防护装备有些繁重,却丝毫不影响我们争分夺秒给病人救治的心。

隔离病毒不隔离爱,我在崇左一线见证患者感人的爱情故事

穿上防护服的梁贤

临近11点,治疗和护理工作已经基本完成,我才觉察到自己说话已经有点微喘,后来慢慢的气力越来越小。

戴在头上的面屏、防护口罩、眼罩压得鼻梁、耳廓、头部的痛逐渐扩散到每一根神经里。我回到护士站,借着写记录的时间休息了片刻。

这时传来62床铃响。我推开门,看见患者静坐在床边,神情凝重,看到我,他急切问道:“护士,我的检查结果出来了吗?我什么时候可以出院……”患者叫许大山(化名),住院第三天了,这两天体温一直在38度以上,有轻微咳嗽,今天开始做第二次核酸检测。

许大山这个名字我很熟悉,昨天在外围上班时接到他爱人的电话,托我们帮他买些水果。

当天下班后,我和搭档跑了医院附近一条街都没有发现蔬果铺,我们只能再次打电话给他爱人表达了歉意。

当时觉得这对夫妻很恩爱,病毒再肆虐也隔离不了他们相互间的惦念。

今天见到他本人,从他紧锁的眉头看得出,他内心的紧张与焦虑。

为了缓解他的焦虑,我努力调整了一下自己刚刚还微喘的气息,开始和他聊天说话,从他爱人托我们买水果开始展开话题。

果然,讲到这些,他凝重的面容渐渐地舒展开来,脸上满是笑容,写满了幸福。就是这一张笑容驱赶了防护服下的各种不适,顿时觉得自己讲话又得劲了,头面部也没有刚才那么痛了。

隔离病毒不隔离爱,我在崇左一线见证患者感人的爱情故事

忙碌中的梁贤

在许大山的讲述中我得知,他有一个三岁的孩子,因为常年在外面打工,所以只能把孩子送回农村老家,身边就只有妻子一个人跟他“相依为命”。妻子对他很好,对他很关照,他也很疼爱他的妻子。

“我们是白手起家,她付出了很多,我们没有分开过这么久,有点不习惯了……”从许大仙质朴的语言中,我分明看到他对妻子的爱和牵挂。

妻子因为在家隔离,没有办法出来,自然没有办法照顾他,所以只好托我们给他买水果,拜托我们多关照他。每天醒来她的第一件事就是打电话过来询问丈夫的情况。

而许大山也是一样,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问妻子在家隔离的情况,以及自己什么时候可以出院回家。

他们为了彼此,都努力地配合我们的工作,只为了能够早点相见团聚。庆幸的是两天后,许大山两次核酸检测结果都是阴性,他如愿出院了,特意过来感谢了我们。

我想在这特殊的隔离病房,对这群特殊的病患,我们更该做的是: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他们每一个小小需求,都值得我们真诚以待。

隔离病毒,隔离不了人间的爱,我们每天都被温暖包围着,并不孤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