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願意和父母住在一起嗎?

匿名發表1


你希望跟父母住一塊嗎?為什麼?


你要問的應該是成家後要不要跟父母一起住。

其實成家後和父母住一起有好處也有不便之處。

首先說說我體會的好處。

一是省去了一套房子,緩解了壓力。

如今社會,凡在城市生活,第一要務就是考慮房子。和父母住,可以暫時只購買一套房子,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購房壓力。

當然,那些有很多套房子不用愁的土豪或者那些自己住城市讓父母住農村的可以忽略。



二是父母可以發揮餘熱,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父母可以幫忙帶孩子,可以幫忙洗衣做飯,可以幫忙出出主意。父母年級大了,而我們成家之後,特別是有了小孩之後,各種開銷、各種壓力隨之而至,和父母住一起,一方面,父母也是我們的依靠,可以幫我們一起承擔;另一方面,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也有獲得感成就感,不會覺得自己什麼也幹不了。

當然,千萬不要把父母當成保姆用。



三是有父母才算是一個完整的家。

一方面,跟父母住在一起,可以體驗到其樂融融的家庭氛圍,上有老,下有小才是完整的家。可以增進親情,可以熱熱鬧鬧,對於孩子的教育、孩子的人格的塑造都有好處。

另一方面,所謂百善孝為先,我們盡孝道,要從平時的點點滴滴做起,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就是最基本盡孝。

友情提示,不要把最壞的脾氣留給最親的人,跟父母住在一起的人,不要把工作或者生意上的不愉快帶回家中。



其次說說不便之處。

一是會偶有小摩擦。

比如父母有時做的飯菜不合胃口,比如與父母教育孩子的理念和方法不同之類。



二是會偶有小壓抑。

比如不能放飛自我,比如不能睡懶覺,比如不能晚回家之類。



總的來說,成家後和父母是否住在一起,要根據自己家庭情況而定,還要考慮父母的意願和感受,這是第一位的。

反正不管你怎麼選擇,我是選擇和父母同住的。



歐陽鴻飛0311


如果以後可以跟父親一起生活,我十分願意。

年輕時候有一個叛逆階段,中專畢業工作之後即使離家就120公里的路程,但我曾經有連續3年時間一次都不回家,覺得沒人罵沒人管非常的自由。之後慢慢的每一次回家發現父親頭上又多了白頭髮,也瘦了,覺得父親越來越老了,所以跟姐姐們只要週末有空都回家呆兩天,後來因為父親生病,為了方便及時就醫,父親不得已跟著我們來到了南寧,一起生活了7年多時間之後我再一次離家外出打工,跟父親相處的時間越來越少了,現在每回家一次都倍加珍惜。

之前有計劃帶著父親一起生活,但父親不願意遠離家鄉,如今他跟著姐姐一起生活,讓我在外面也更放心,父親節到了,願我父親和天下所有父親一樣身體健康,一切順心順意!


港漂Misan


希望,不忍母親孤獨,希望能陪她走過人生最後一程。

一家人在一起吃飯,聊天,其樂融融,人生最大的幸福也是如此。母親小時候很窮,沒有鞋子穿,大雪天赤腳在雪地裡跑,爺爺奶奶也不心疼她,讓她在家照顧幾個弟弟,最後成了農村嫁不出去的老姑娘。好不容易成家,父親也很早過世了,含辛茹苦的把我養大。我希望能照顧她,溫暖她孤寂苦澀的心靈。

然而經過這麼多年的苦難,她已經患了精神疾病,煩躁易怒,晚上要哀怨的吐槽大半夜,需要整天有人陪伴,沒有人看管就要到處跑,有時候還帶著孩子跑。如果要陪伴她,我只能辭職專門陪她,可是我沒有錢。

我只是個弱女子,心有餘力不足,衣食住行撫養孩子都要花錢,沒有辦法和母親住在一起,不知道今生何時能團聚。



門泊千秋雪


說實話,我是獨生子女,我不喜歡和父母住在一起,並不是不孝順他們,我可以三兩天的回家看爸媽,就是不想住在一起,爸爸也不喜歡我在家裡住,我的孩子多,爸爸喜歡清淨怕鬧的慌,每次去父母家一天爸爸就嫌孩子們鬧的他頭痛,媽媽就忙著做飯哄孩子也是焦頭爛額,別說在父母家住了,就是我帶著孩子們玩上一天他們都被鬧的趕都來不及,所以並不是所有的子女都適合和父母一起住,也不是所有的父母都希望和子女住,這個事情都得看父母和子女這兩邊的意願,我是不想我父母也不想,那就順著父母的意願來才叫孝順,不知道我說的對不對?



向陽花的秋天ssh


我不願意。不管是和父母還是公婆我都不願意。我的理想生活是一家四口生活在一起,我和先生和兩個孩子。父母公婆住的近,彼此有個照顧,但又有空間。

我剖析下我這樣的想法的原因吧。

第一,我的原生家庭就是這樣的。在我從小生活的北方的城市裡,都是三口之家自己生活,沒有和父母同住。我家裡就是我和父母住一起,姥姥姥爺自己住,爺爺奶奶自己住,舅舅家,大伯家,姑姑家,家家都是如此。但不住一起不代表不親近不來往,平時啊週末啊經常去爺爺家姥姥家,覺得親情沒有淡化啊。放假了也會住在姥姥家或者爺爺家裡,但父母還是回自己家。可能就是我婚前都是這樣的家庭結構,我就覺得這樣挺好的。


第二,我的性格原因。我是水瓶座,為人獨立,愛好自由。我一個人在外地上學工作,然後買房自己住,是比較獨立的女性。什麼都應付的來,不管是擦洗油煙機還是換燈泡,不管是修電腦還是通廁所,所有家務都會做。喜歡有自己的空間,看看書,也自由慣了。是很喜歡家裡人比較少的那個狀態的。

第三,兩代人生活習慣差異,容易有矛盾,遠香近臭。我是遠嫁,婚後還二人世界,產後公婆就來幫忙照顧孩子了,這一起住就是五年了。雖然公婆比較開明,很尊重我們,但彼此的生活習慣有很大差異,在帶孫子上,在心疼他們兒子上真是有矛盾。我父母也是一樣的,也換班帶孩子,一年過來住幾個月,也生活差異大,這看不慣我們,那覺得我們不對。反而說不在一起的時候,覺得彼此好。距離產生美。

我們馬上就要分開住了,現在有了分開住的條件,孩子也大了,今年搬去新家讀小學就正式和公婆分開住了。但公婆也住的不遠,這樣孩子們還可以像我小時候一樣憧憬回爺爺奶奶家。我覺得最好的距離就是一碗湯的距離,這樣我們也獨立,他們也自在,不用遷就我們,我先生也可以更多的承擔些責任,不能總當甩手掌櫃。而我雖然累一點,但有了自由和空間,心態會更好,想必生活會更好!


倌倌2


個個家庭不同,人都不一樣,有的住一起可以互相幫助,有的住一起就是互相傷害,以我的情況而言,不要住一起。公平點,先說說自己父母,恐怖極了(絕不誇大),只要我爸說每一句話,我們就每一次都當心會不會被我媽罵,是每一句話都要擔心,可想而知我們是生活在怎樣的家庭中,我媽一次也沒買過菜,一次也沒著過飯、任何一件事都不做(我知道你們不信,但這是事實),苦了我爸,苦了我們,所以我和丈夫結婚以後,就希望不要吵架,好在我的丈夫確實是個好丈夫,我們結婚那麼久,真的沒吵過架,當然我也是個通情達理的老婆。現在說說我老公的父母,也就是我的公婆,當初嫁給我老公不容易,我媽差點從六樓跳下去,我還是偷出戶口薄結了婚,從此我就從一個吵吵鬧鬧的家庭跳到了另一個讓我身體和身心都受到傷害的家庭,儘管丈夫對我很好,可是婆婆和我媽一模一樣,我常常懷疑是否天下媽媽都不會煮飯、不會做家務,但為什麼菜場、超市都會看到很多老太太在買菜,有的還有幫忙帶孩子,好幾次我看到這種情景,我都忍不住停下腳步看著那些老人,我多羨慕,我婆婆哪怕只在我做月子的時候幫我一個小時,我也會感謝她的,算了,這些都是浮雲,想都不要想,除了給我們無窮無盡的麻煩,還是無窮無盡的麻煩,太多太多,豈是寫寫東西就能表達出來的,我婆婆還有一個兒子,沒住在一起,距離大概三公里路程,他們不用照顧老人,自甴自在,二十年過去了,婆婆在臨死之前把我們兩夫妻很很的往死裡折騰以後,她上天了,留下的是我和丈夫永遠無法忘記的傷害和身體的疼痛,我的小叔子及小叔子的老婆卻身體健康,所以不要和老人住一起,會痛苦一生,當然每一個家庭都不一樣,世上還是很少像我媽媽、婆婆這種人的,我和你們不認識,我所說的一點都不騙人,也沒必要騙人,因為我理解你們,你們周圍不可能有這麼懶的人,她們懶,我一點都不在乎,我自己可以勤勞點,可是她們沒有任何一個優點,尤其是我媽,所以你們不一定會相信,但我就碰到了,還是兩個,我的人品有多差


小小130169358


我是今年1月剛跟我父母分開住的,結婚到生兩個孩子,都是父母照顧著,所以一直一起住。對了,我是女方。

跟父母住最好的就是凡事不用自己動手,家務,煮飯,孩子都是父母幫著,感覺自己還是個孩子一樣,我想這個就不用多說了,大家都能明白。

但是,自己成家後,還跟父母住,不管是男方還是女方父母,另一方總是不那麼能融入,畢竟是幾個沒有血緣關係的人,年齡差距那麼大,幾十年的生活習慣都不一樣,生活中難免會有磕磕碰碰。如果是自己父母,肯定不會計較,但如果是對方父母,那麼我想時間長了,雙方因各種瑣事積累的不滿,總有一天會爆發。

我覺得跟父母最好的狀態就是住在同一小區的不同房子,方便隨時探望和互相照顧,又有各自的生活空間,相對自由自在,忍耐心應該會更大,不容易產生矛盾。我現在就是,跟父母同一個小區,吃喝和孩子還是我父母照顧著,就是自己住自己家,現在感覺關係更加融洽了,這個關係指的是我和老公,老公和我父母之間


php608


我希望的父母住在一起。

單純的父母生我養我,我就要養其到老,住在一起可以更方便的照顧。更何況贍養老人是我們的傳統美德呢。

其實個人認為,父母和我們是一個輪迴的調換,我們從小時候慢慢長大,父母從年輕慢慢的變老。父母的辛苦,在我們當上父母的那一刻才真正體會到。

所以我希望跟父母住在一起,陪伴餘生!


Ivan擺渡人


估計我的觀點要被好多人罵了,坦率的說,我不願意和父母在一起生活。他們生病了,我可以在床前晝夜不休的服侍、照顧,這是為人子女應該做的,但病好後我不會和他們一起生活。雙方觀念、生活習慣不同,在一起生活會無端造就諸多矛盾,弄得大家都不開心,不如分開為好。
我家小弟還未成婚,每年也就春節回家幾天,其餘時間都在外面。可就這短短的幾天,耳根子邊滿是老爹不停的嘮叨、訓斥,搞得小弟恨不得馬上離家出走,再不回來。

舉個簡單的例子吧。春節時,結過婚的二妹要和妹夫一起回來,在家呆兩天,小弟擔心他們回來後無聊發悶,就想去弄副麻將讓大家解悶。於是,大冷的天,小弟騎著電動車跑到鎮上,到處找賣麻將的。老爹知道後,立刻大發脾氣:“買麻將幹嘛,回來一兩天,打什麼麻將。有空也不知道學習”。我啼笑皆非,小弟20多歲上班的人了,老爹還想跟管小學生一般管他。我們只好勸他,要學會放手,讓孩子們自己處理自己的事情。

小弟以前在部隊呆過,兩年後復員的時間到了,不想再留在部隊,就退伍回了家。老爹認為留在部隊才有前途,想讓他在部隊多待幾年。小弟最後還是執意回來了。為這件事,父親一直不能釋懷,見到我們也好,見到小弟也好,一直反覆不停的唸叨,並且越說越生氣,好像小弟是什麼罪大惡極的壞人似的,搞的不僅是小弟,就連我們也有些避之不及。

直到近兩年後,在我們的反覆勸說下,父親才慢慢不再提這件事,卻又開始把小弟的婚姻大事提上日程,一見面就開始嘮叨這件事,其實不止見面,電話裡面也是反覆提及,我們姐弟幾個的耳根子都要聽出繭子了,哈哈!

老爹的嘮叨功可謂天下一絕,我們還是離遠點比較好,哈哈😄😄!


土豆裡的花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