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州府——康熙朝能臣于成龍的發跡之地


黃州府——康熙朝能臣于成龍的發跡之地

于成龍(1617年—1684年),山西永寧州(今山西省呂梁市方山縣)人,是清朝康熙皇帝非常器重的一位大臣,擔任過許多重要官職,以“天下廉吏第一”蜚聲朝野。

然而,于成龍的仕途並不順利。明崇禎十二年(1639年),他取己卯科副榜貢生。然而,直到順治18年(1661年),才得以副榜貢生資格獲補授廣西羅城知縣,時年已45歲。

黃州府——康熙朝能臣于成龍的發跡之地

清黃州府新安縣衙遺址,新安縣即今黃岡市紅安縣

康熙八年(1669年),時年52歲的于成龍被擢升為湖廣黃州府同知(知府的副職),年過半百還是一個五六品的小官。但是,在黃州府任上,于成龍由於立下兩件奇功,仕途迅速步入快車道。

黃州府——康熙朝能臣于成龍的發跡之地

于成龍 劇照

 一是治盜省訟。“盜”成為清初一大社會問題。在黃州府岐亭鎮一帶,盜賊甚至白晝劫路傷命,嚴重影響了地方安定和居民正常生活。于成龍上任之初,即以郡丞身份坐鎮岐亭治盜。他多以“微行”的方式,扮作田夫,旅客或乞丐,到村落、田野調查疑情,從而對當地盜情瞭如指掌。對待案犯他主張慎刑,以教為主,採取“寬嚴並治”和“以盜治盜”的方法,取得突出效果。于成龍在詞訟、斷獄方面也以包公式人物著稱。他鐵面無私,頭腦敏銳而細心,善於從一些常人忽視的細節上發現問題的癥結。曾排解過許多地方上發生的重大疑案、懸案,使錯案得到平反,從而被百姓呼為“於青天”。由於在黃州府同知任上的突出政績,于成龍又深為湖廣巡撫張朝珍器重,再次被舉“卓異”。


  二是平定“東山之亂”。“三藩之亂”爆發後,在吳三桂凌厲的攻勢下,貴州、湖南望風披靡。為擴大勢力,吳三桂派許多湖北籍部將,持封官“札書”回籍策反,製造暴亂。1674年五月,黃州府麻城縣發現“偽札”,知縣以“通賊”罪名大肆濫捕,縣內人人自危。接受“副將偽禮”的該縣曹家河人劉君孚父子乘機聯絡東山一帶山寨發動暴亂。于成龍奉命出來收拾局面。他以“招撫”為方針,查清事件原委後,發出安民告示,使絕大多數協從百姓歸家,事態很快趨於緩和。隨後,他又冒生命危險隻身進入首先發難的劉君孚山寨中說服劉及300槍手(獵戶)。10天之內,一場動亂順利平息。

1674年8月,于成龍升任黃州知府,第二次暴亂又接踵而至。其時,潛入的奸細乘黃州府空虛,聯絡當地豪紳紛紛起事。面對險惡的形勢,于成龍清醒地認識到黃州府的重要性,他力排眾議,制訂決不放棄黃州、組織鄉勇相機主動進剿的策略。調集各鄉鄉勇數千人在東山黃土坳一帶,與數量上佔優勢的暴亂分子展開激戰。在他的指揮下,尤其是他身先士卒,危急關頭置生死於度外,使戰鬥獲得全勝。當場擒獲暴亂首領何士榮。後又乘勝平定其餘叛亂。二十餘天內又取得平亂的勝利,受到湖廣總督蔡毓榮的高度褒獎。


黃州府——康熙朝能臣于成龍的發跡之地

于成龍劇照

1676年,黃州水旱迭至,訛言又起,于成龍修建赤壁亭榭,召集官僚文人飲酒賦詩,以定民心。1677年,復設江防道,命于成龍充任道臺,仍駐黃州。修繕戰船,練習水師,緝盜安民,境內肅然。

因在黃州府任上政績斐然,1679年春,于成龍調任福建按察使,同年九月又升福建布政使,步入副省級的封疆大吏之列,為日後仕途的進一步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小編是湖北黃岡人,于成龍也是家鄉文化名人,撰文以記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