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人为何要杀光金国皇室而善待宋朝皇室?

记忆死在那离别的冬天


蒙古人破金国之后对待金朝宗室很不客气,大都是采取非常血腥的手段,下手残忍程度实在令人读之毛骨悚然,甚至在城破之后,还特地下令说什么“独不赦完颜氏”,难道蒙古人对待被征服地区的统治阶级都是这么残忍吗,显然不是这样,面对南宋的皇室以及许多臣子,蒙古人的对待方式与对待金人比起来,可谓是天上地下,完全可以说得上属于善待了。

这里附录对比一下蒙古人对待金人宗室的态度和对待宋室的态度:先说金人宗室,金人宗室中的男性大部分都被蒙古人就地处决,宗室贵女包括皇后在内,全被掳入北方的茫茫草原,就此失联;而宋恭帝被俘以后,被元朝封为瀛国公,后于西藏出家为僧,再往后就因为思念故国而触犯了文字狱,于是蒙古皇帝下令赐死宋恭帝,关于这个记载是《佛祖历代通载》,“至治三年(1323年)四月赐瀛国公合尊死于河西诏僧儒金书藏经。”

两两相比,当然还属南宋宗室的待遇稍微好点,那么为什么会造就了这种区别对待呢,这种区别对待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要想搞清楚这个问题,有一个事情就绕不过去,那就是蒙古人对金朝统治者的刻骨仇恨。正是因为蒙古人对女真贵族特别是女真统治者完颜一族的刻骨深仇,所以后来才会起事的,那么问题来了,这种刻骨仇恨是哪里来的呢?

这种刻骨仇恨当然是金人附加给蒙古人的,蒙古人一开始就如同当年盘踞在白山黑水间的完颜阿骨打和他的女真族人一样,当年的女真他们需要向统治者契丹大辽称臣纳贡,索取高额贿赂,整个女真一族被契丹大辽压榨得痛苦无比,最后不得不起来反抗契丹大辽。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女真人推翻了契丹大辽之后,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面,很快就忘记了自己族人曾经的痛苦,女真人建立的大金依旧和当年的大辽一样,甚至有些地方有过之而无不及,比如说除了在称臣纳贡问题上竭力压榨蒙古人,还特别对于蒙古诸部采取非常血腥和残忍的减丁政策。

成吉思汗崛起之前,蒙古诸部在金国眼里就是待宰之猪羊,就算是蒙古一部首领甚至是大汗也很难逃脱被金人虐杀的命运——比如说著名的俺巴孩之死。俺巴孩这人地位在蒙古里面不可不谓不高了,堂堂的蒙古大汗,居然被金人用一种极为屈辱的方式处决——钉死在木驴之上以展示国威。

而这个俺巴孩大汗就是后来一统蒙古诸部的成吉思汗铁木真的亲曾祖的堂兄弟,且在草原之上,将人活活钉死在木驴之上是为了“专惩治游牧叛人”,不管从什么角度来看,俺巴孩的死对于成吉思汗或者成吉思汗的后代蒙古人们来说都可以说是血海深仇了。

所以之后蒙古发兵讨伐金国为了报其祖先俺巴孩等人的仇恨把顽抗到底的金国宗室几乎斩尽杀绝了也变得非常合情合理,至于南宋,第一,在此之前蒙古和南宋本无交集,双方并不存在什么深仇大恨,钓鱼城击毙蒙哥大汗这件事说到底属于战场上的事情,且这对于后来的元世祖忽必烈其实是好事,没必要斩尽杀绝南宋宗室。

第二,南宋政权的覆灭与金国的覆灭情况是不一样的,由于南宋统治者向来寡廉鲜耻,屈膝投降这种事情对他们来说是没什么大不了的,直接投降这件事让蒙古人找不到合适的理由进行屠杀,而金国则不然,由于蒙古事前就已经宣称了“独不赦完颜氏”,所以金人负隅顽抗到最后,这对蒙古人来说当然是一个屠杀的好借口。


无笔


蒙军攻破蔡州城后,对金国完颜宗室展开了屠杀,蒙古大汗甚至下诏,唯独完颜氏不可活!蒙古军找到了自尽的金哀宗尸体,分为两半,一半归南宋,一半归蒙古,剩下的完颜宗室被蒙古人用大车拉到了蒙古草原,跟金国俘虏北宋徽钦二帝时如出一辙。金国宗室到草原后,男的为奴,女的供蒙古军取乐,下场极其悲惨,真是天道轮回。
金哀宗

蒙古灭亡南宋后,南宋皇室的待遇就相对要好得多。蒙古人善待了投降的南宋皇室和臣子,还封宋恭帝为瀛国公,比金国皇室好的不止一星半点。

蒙古人杀光金国皇室,却善待了宋国的皇室,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区别对待呢

其实这个还得从远了说起,成吉思汗的先祖俺巴孩汗出使金国,金国皇帝为了立威和挑拨草原各部不和以方便统治,把俺巴孩汗钉死在了木驴之上,这样的烙印深深地印在了蒙古黄金家族的记忆力。金国人为了巩固对草原各部的统治,每年都派兵到草原上杀戮蒙古成年人,称之为“减丁”。金国人对蒙古人的残酷统治,换来的是蒙古人对金国人的世代仇视,蒙古和金国也就成了世仇。当蒙古人攻破金国都城后,蒙古人对金国人的新仇旧恨完全得到释放,金国宗室全被蒙古人诛杀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宋恭帝

相比较与金国,南宋跟蒙古之前的关系,就要缓和得多了。在金国没有灭亡之前,南宋跟蒙古是没有领土交界的,也没有什么大的冲突。为了消灭共同的敌人金国,南宋还和蒙古人一起并肩作战过,蒙古人对南宋也就没有多大仇视,推翻南宋无非就是扩张领土的需要了。再者,蒙古人从北一路打过来,就剩南宋了,蒙古人进入中原后,早就逐渐受到了中原文明一定程度的熏陶,不再像以前只知道杀戮的野蛮人,也就不会再诛杀投降的南宋皇室,善待南宋皇室,也起到了安抚南宋人民的作用。
蒙古铁骑

当落后的族群通过武力统治比他文化先进的族群的时候,落后的族群也会慢慢接受先进族群的文化,这叫同化现象。蒙古人入主中原后,受到了汉文化的洗礼,元朝也就成了中国历史上正统的王朝。


月夜读春秋


蒙古人之所以对金宗室采取了比较血腥的处理方式,而对宋宗室采取了相对温和的处理方式,并不是蒙古人对宋王朝另眼相看,而是具有其历史和现实意义的。



蒙金之间的仇恨远大于蒙宋

金与宋不同,它和蒙古接壤,而且还曾经作为宗主、名义上统治过蒙古各部。元太祖铁木真还曾经因为协助金军剿灭蒙古蔑兀真笑里徒部,被金廷封为了札兀惕忽里。但是,这并不代表金对蒙古友善!在“统治”蒙古各部期间,金人曾经做过两件事:一、在蒙古各部实施“减丁”政策,每三年出兵蒙古一次,见男丁便杀!这一野蛮血腥行径直接引发了蒙古人骨子里对金人的仇视。二、金熙宗用极端方式杀死了元太祖铁木真的先祖俺巴孩汗,将他活生生钉起在了木驴之上。



蒙古人灭金之时,掌权的是元太祖铁木真的儿子元太宗窝阔台。彼时距离金人在蒙古实行“减丁”政策并不久远,蒙古人对于金人的仇恨并没有因为时间而消退,对于金宗室进行血腥屠杀也就没什么可奇怪的了。反观宋王朝,宋蒙并不接壤,在蒙古人南下之前,双方并没有兵戎相见过,而且还曾经为灭金进行过短暂的联手。换言之,宋蒙双方只有利益争斗,没有仇恨。



金人顽强抵抗,宋王朝相对温和

女真人在金王朝后期虽然迅速腐化、堕落,但骨子里马背民族的骁勇并没有完全丧失。面对蒙古人的进攻,金人选择了顽强抵抗!直到蒙古人攻入蔡州的前一刻,金哀宗也没有想到要去投降。金哀宗在自知无力回天之时,想到的是自尽而不是苟且偷生。最终,一条白绫结束了自己的性命,也结束了金王朝的性命。当然,金哀宗为了不当亡国之君,自杀之前还不忘把皇位传给了他人,让他人来被这个亡国之君的黑锅。但无论怎么说,金人一直在顽强抵抗蒙古军队,战斗到了最后一刻。



相比之下,长期卑躬屈膝、用金钱买和平的宋王朝就没有那样的骨气了!在蒙古军队兵临城下之时,几乎没有进行什么有效抵抗,谢太后便带着小皇帝赵㬎投降了蒙古人……伯颜兵不血刃、轻松进入了临安城。彼时的蒙古人有个习惯:“主动投降者不杀、顽抗到底者屠城”,这一点在蒙古人西征期间表现得尤为突出。或许正是因为宋宗室的卑躬屈膝、主动投降,使得其逃过了被屠杀的危险吧。



蒙古人政策的转变

蒙古人灭金之时,掌权的是元太宗窝阔台。窝阔台与铁木真在位期间的政策基本一致,都是典型的“三光政策”。他没有后来元世祖忽必烈那样的战略眼光,一统天下并不是窝阔台彼时的目的,他更多地还是着眼于现实利益。因此,攻入蔡州之后,蒙古军队并没有采取什么怀柔天下的政策,而是延续了铁木真时期对顽抗到底的对手“烧光、杀光、抢光”的既定方式,对金宗室进行了屠杀和掠夺。



蒙古人灭宋之时,掌权的是元世祖忽必烈。忽必烈这个人与他的父祖有一个最大的不同,他的野心已经不再局限于实际利益或者具体的土地。他想要的是一统天下,不仅要做蒙古帝国的大汗,还要做中原王朝的皇帝!因为这一思想的转变,直接导致了忽必烈政策上的转向。他不再视投降的宋人为敌对方,而是将其视为了自己的子民。虽然后来蒙古人将宋人视为了低等公民,但低等公民也同样是忽必烈的子民,不是吗?因此,为了将来更好地统治广大南方地区,忽必烈选择了怀柔天下,玩起了中原王朝“善待”前朝宗室的伎俩。既然是“善待”,自然也就不能继续屠戮宋宗室了。



忽必烈将宋王朝的末代皇帝赵㬎封为了瀛国公,但是对他并不放心。赵㬎刚刚成年,忽必烈便将他送去了远离中原的吐蕃,强迫他出家当了喇嘛。既将其与中原地区的反抗势力隔绝了,同时又将其置于了自己嫡系萨迦班智达的监控之下,算是彻底免除了后顾之忧。可即便如此,赵㬎也没能得以善终,最终因为几行思念故土的文字犯了元王朝皇帝的忌讳,被元王朝的皇帝赐死于河西,这位亡国之君终生未能再次踏足故土……


农民工歪说历史


元朝灭宋之后,对待宋室的手段的确要温和很多。1275年,蒙古军队连克南宋城池,抵达临安,宋朝太皇太后谢道清带领小皇帝宋恭帝出城投降,南宋正式灭亡。元世祖忽必烈对宋朝的宗室以及降臣,都给予了优厚的待遇。宋恭帝被封为瀛国公,后被送往西藏出家,成为一代藏创佛教大师;而太皇太后谢道清则被元朝封为寿春郡夫人,谢道清一开始以为身体抱恙而无法前往大都,元朝破例准许其在临安养病。可见,元朝对宋朝的皇室是相当不错的。

至于金国皇室,究竟是否被蒙古军队杀光,这已经无从考证。以为金国最后的两任皇帝金哀宗完颜守绪和金末帝完颜承麟(仅在位半天)在蒙宋联军攻入蔡州后,相继自杀殉国。从这个角度来看,金国皇帝倒是比宋朝的皇帝更有气节,所谓“君王死社稷”来形容金国皇帝,倒是比较合适的。至于蒙古下令杀尽完颜氏这个说法,多半也是不太真实的。但不可否认的是,蒙古在灭金之后,金国人口锐减(多因蒙古军队的屠戮所致),但在灭宋之后,江南的人口减少量与北方相比,可以说是比较少了。

蒙古对金宋两国态度不同,主要是基于两个原因。

金国和蒙古是世仇,这一点人尽皆知。金国在统一北方后,为了防止漠北的游牧民族扰乱威胁自己的统治,于是对蒙古实行减丁政策,即每年派兵深入漠北,见到蒙古男性牧民便杀,如男性未及车轮高,则斩去其手指,使之不能射箭握刀。同时,金国积极利用蒙古和塔塔尔的矛盾,成功捕获了蒙古的大汗俺巴孩汗(金熙宗时期),并将俺巴孩汗置于木驴上活活钉死。可以说,蒙古和金国,有弑祖灭族之恨。据说,俺巴孩汗去世前便诅咒金国,被蒙古子孙灭尽。自然,当蒙古灭金之后,新仇旧账一起算,没有丝毫手软。

至于南宋,蒙古和宋实际上并没有宿怨,灭宋只不过是其统一天下的一个必经途径。因此,蒙古没有必要对南宋赶尽杀绝。另外,临安的宋朝政府投降之后,各地尚有不少的汉人组织起来,抵抗元朝,其中势力最大的便是陆秀夫张世杰和文天祥等人。元朝政府为了收买人心,瓦解和分化抵抗势力,有必要优待宋室,以给抵抗者一种开明友好的信号以维持统治。

除了历史上的恩怨之外,宋金命运不同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蒙古统治者。蒙古灭金时期的统治者是大汗窝阔台。窝阔台时期的蒙古,尚未完全习得攻心统治之术,对于屠城等手段并不抵制。因此,对于当时的蒙古而言,屠城对于战胜者而言是比较正常的一件事,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金国自然是免不了被蹂躏一番。而蒙古灭宋时期的统治者则是元世祖忽必烈。忽必烈此人胸怀宽广,颇有一番“亚欧领主”的气派,他对于中原的儒家文明较为推崇,深得统治驭之术的精髓,因此,忽必烈对于屠城一事向来是不太赞同的。因为忽必烈的个人气度与见识,使得南宋免遭屠戮之苦。


庭州行者


蒙古南下灭亡金,南宋以后,金国皇帝,南宋皇帝,都被蒙古人俘虏,不同的是,金国皇帝是直接被处死的,甚至被蒙古人分了尸,而南宋皇帝待遇则好一点,末代的南宋皇帝分别是兄弟三人,第一位幼帝被俘虏,第二位则死在了乱军之中,第三位则投海自尽。

宋金之间的矛盾由来已久,早在大辽灭亡的时候,金人就顺势南下,包围了当时的北宋都城汴京,未久,汴京被攻破,金人将北宋王公贵族抓捕一空,只剩下了一个赵构因为不在汴京,逃过一劫。

金人对汴京中的王公贵族全部带到了北方,不管这些人曾经是公主亦或是妃嫔,到了金人领地,都只能沦为奴隶,沦为玩物,普通百姓更是如此。靖康耻,可以说是所有宋人的耻辱,自此,宋金结为世仇。

金人称雄的时候,北方蒙古人也没少受金人迫害,金人在蒙古草原各部落之间实行减丁政策,也就是,每隔一段时间,金人就会将蒙古部落中某些特定的人群屠戮一空,以此防止蒙古人做大。

可以说,无论是汉人还是蒙古人,对金人都是极度仇恨的。


此时的南宋,面对的是金人与蒙古人角力的现状,相对来说,金人绝对是汉人的最大仇敌,但也仅此而已,蒙古在与金人的对抗中,日益壮大,而金国却日益衰弱,金国亡国是迟早的事情,若是不论世仇,南宋最正确的选择是联合金人抗击蒙古,天下成三足鼎立之势,互不干扰。

但问题是,金人并不打算与宋人联合,宋人也在犹豫是否要合金击蒙,未久,金国已经日薄西山,南宋只好站队,合蒙抗金。

蒙古人在吞并金国以后,继续南下,正如曾经的金人灭辽后继续南下一般,南宋很快又被蒙古灭亡了。

南宋末代三位皇帝,第一位,宋恭帝赵㬎,在当时的杭州被俘。第二位,宋端宗赵昰,在被文天祥等人捧上皇位以后,1278年,死于乱军之中。第三位,也是最后一位,被陆秀夫等人背着投海自尽,跟随一起投海的,还有百姓士兵十万数之重。


可以说,除了一个宋恭帝赵㬎结局好一点,其余结局都不咋地,宋恭帝赵㬎被俘以后,被蒙古人送去吃斋念佛,倒是多活了几十年。

蒙古人对南宋皇帝有过善待吗?并没有,只是没有像对金人那样残忍而已。


魏青衣


一般情况下,朝代经历更迭之后,当权者多半会对前朝的人进行清算。不过宋朝比较幸运,元朝灭掉宋朝之后,忽必烈不但没有为难皇室的人,反倒是给予他们优待。宋恭帝甚至被封为瀛国公。

至于金国可就没有这么幸运了,蒙古不但对皇室成员展开了屠戮,而且就连百姓都没有放过。蒙古在灭金之后,金国的人口锐减。很多人已经选择了投降,但蒙古这边还是选择斩草除根。


蒙古为何对待金国皇室和宋朝皇室的差距如此之大呢?其实原因无外乎这么几个。

首先,蒙古和金国之间有着无法磨灭的仇恨。金国在统一北方之后,为了遏制蒙古人口数量的增长,他们直接选择大杀四方。如果遇到成年男子,那便是直接杀死。如果遇见小孩,他们虽然不会将其杀死,但也会斩掉他的手指,让其没有办法拿武器作战。不止如此,他们还俘虏了蒙古的可汗,将其折磨致死。

所以蒙古在灭掉金国之后才会实行惨无人道的屠戮。蒙古人没有任何的愧疚,因为他们将其当做一种复仇。而宋朝和蒙古没有什么仇恨,反倒是他们为了拓展自己的势力入侵了宋朝的领土,所以他们才会优待宋朝皇室。


其次,蒙古优待宋朝皇室也并不是出于本心,而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目的。金国的实力非常弱小,在被蒙古的铁蹄践踏之后整个国家已经没有反抗之力了。而宋朝不同,虽然皇室已经被俘虏了,但是各地还有很多反抗者高举着灭元的旗帜。汉人的抵抗给蒙古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们顽强的意志让人生畏。

蒙古或许能拿下反抗军,但他们肯定也会损失惨重。这时候如果蒙古屠杀了皇室成员,相当于是火上浇油。为了破局,蒙古反其道而行之,他们不但没有屠戮皇室成员,反倒是给予他们优待,目的就是为了彰显他们的大度和宽容,从而做到分化抵抗者。那些被厚待的宋朝皇室自然也不会作死煽动反抗者起义,说不定还会帮助忽必烈说话。不得不说,蒙古这招离间计玩得确实漂亮。


当然,统治者的不同也是让金国和宋朝拥有了截然相反的命运。在窝阔台当政的时候,蒙古还相对落后,在胜利之后将屠城作为庆祝的手段。士兵们觉得屠城没有什么不妥,而窝阔台也没有阻拦,所以这个传统就被保留下来。哪怕当时蒙古面对的不是金国,而是其他的敌人,他们胜利之后照样会选择屠城。

忽必烈的性格有别于窝阔台,忽必烈虽然是蒙古人,但是他信奉的却是儒家,所以他的手段相对温和。对于屠城这种得不到任何好处,反倒有可能拉仇恨的举动他是坚决反对的。而且他深谙统御之术,明白血腥镇压迎来的绝对是反弹,只有温和的手段才能真正降服敌人。换句话说,宋朝的百姓之所以幸免于难,多亏了忽必烈有着伟岸的胸怀和仁者的气度。


夏目历史君


谁说善待了,投降的南宋宋恭帝赵㬎被安排去当和尚,南宋历代皇帝的陵墓被元朝国师(和尚)杨琏真珈派人盗墓。

《续资治通鉴》卷一八四为我们记录了当时的情形:1278年的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一队蒙古士兵将他们手中的武器变成了锄头、铁锹、撬棍、大锤和铁铲,他们不需要我们今天盗墓贼手中的洛阳铲,也不需要很好的技术,胆子大、有力气便成。他们的进军目标是,青龙山和攒宫山之间方圆2.5平方公里的南宋皇陵区。

南宋皇陵区除了有南宋的一些皇帝、皇后、后妃,还有南宋的一些大臣,一共一百来人,在那个仿佛不怎么阔气的地方,他们有些害怕地等来了这群蒙古兵。虽然,对于这些人来说,那个黑夜是他们的白天,但他们还是怕极了。蒙古人野蛮凶猛、血腥好杀,把他们的朝代都弄没了。他们虽然躲在地下,但依然要面对蒙古人蹂躏。

给蒙古兵领路的是那几个汉奸和尚,而杨教主刚是总领导或者统帅。他们的眼睛在黑夜里闪闪发亮,就像他们即将面对的黄金珠宝飞扬在空中。

一进陵园杨统帅便让一队蒙古兵围住了守陵卫队,其余人马冲向陵区开始大规模地开挖,叫骂声、嘈杂声和想要发财的心跳声,声声入耳,吓得在地下的那些皇帝、皇后、后妃还有大臣们瑟瑟发抖。

守陵使罗铣过来问话,但那四个和尚一拥而上将他摁倒在地,拳打脚踢。罗铣极力反抗,一旁的蒙古兵拔出寒光闪闪的刀子架在了罗铣脖子上:“妈的,没听说老子是蒙古兵营的?总认识这刀子吧,再喊再叫小心老子将你削了!”

罗铣大哭而去,他的守陵卫队兵的一哄而散。

一看没人管了,不但秃顶而且还鹰勾鼻子的杨秃走上前去,命令大家停下来:“兄弟们,不能盲目蛮干,咱先挖这三座,他们死得早、埋得浅,好挖!”然后,他手指点了几点,点着了地下的三个皇帝和一个皇帝便被他点中了,他们是宋宁宗及皇后杨氏、宋理宗和宋度宗。

看着眼前这么多人兴师动众,三位皇帝和杨皇后都有些害怕,尤其是陵墓里藏着好东西最多的宋理宗被吓得狠不得从坟里跳出来逃走,但这对他来说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情了。三下五除二,扬秃及其部众撬开了宋理宗的棺材,但从棺木中冲出一道白气,吓得几个撬棺材的人跌坐在了地上:“妈呀,他还活着!”

扬秃走上前来一看,只见宋理宗面色如生,他伸手一摸觉得体肤还有弹性,但他一点儿也不怕,原因是宋理宗的尸体珠光宝气,上面缀满了珍珠、翡翠、玛瑙,在闪闪发光。他向肚子里咽了一口贪婪的口水,命令手下将宋理宗从棺材揪了出来。

元朝军队

手下一哄而上,摘去宋理宗身上的金金丝罩,扒下了他的龙袍,将他全身的珠宝搜了个精光,又将其棺椁内外及地宫里摆放的全部随葬珍宝抢掠一空。有人想将他身下所所垫的凉席扔掉,却意外发现那是金子做成的。

就这杨秃还不甘心,走过来踢了光溜溜的宋理宗一脚:“现在,你咋不发光了?”但当他听说宋理宗之所以没有腐烂是因为口中含有名贵珠宝,肚子子里还有不少防腐水银,便命令下属将其倒立着挂在一棵树上,撬开嘴巴拿走珠宝,防腐水银随即从口中流用,历时三天三夜,收集了满满一大盆。

和宋宁宗玩姐弟恋的杨皇后,是个才女,人虽死了,但在地下依然栩栩如生,像活着的时候一样漂亮,看得几个蒙古兵直流口水。他们想要奸尸体,但被几个汉族工匠阻止,才得以保持死后的贞操!

如此,这帮丧心病狂的盗墓贼大胜而归。杨秃还带走了宋理宗的人头,他剃去头上的皮毛,将其变作髑髅,制成杯具,送给了自己的师傅。几位皇帝和杨皇后的尸骨被他们甩在了身后的草丛中。

听说这事,附近附的乡民悲痛欲绝,无不为之摸眼泪。有一个叫唐珏听说这事立即变卖典当家产,用换来的钱请附近乡里的青壮年男子吃饭。饭桌上,大家喝了几杯,唐珏说:“我请各位和我一起去收集先帝的尸骨,怎么样?”有人问:“山上那么多的蒙古兵一个个虎视眈眈,事情要是暴露了怎么办?”

唐珏说:“这事我已经想好了,现在四处这么多的白骨尸体,我们为什么就不能何不以假乱真,取而代之呢?”

大家觉得唐珏很好,唐珏拿出备好的好几只木匣,上面裹着黄色绸子,写着皇帝和帝陵的名字,让大家带上,分头趁月色潜入陵山,随号将几位皇帝和皇后的遗骸收藏起来,埋在了一座寺庙里,并在上面种上冬青树,当作标志。

杨琏

到了同年11月,杨秃们卷土重来。这一回,他们更加肆无忌惮,有恃无恐,着手盗掘宋徽宗、宋高宗、宋孝宗、宋光宗四帝陵和孟氏、韦氏、邢氏、吴氏、谢氏五位皇后陵墓。南宋帝陵因此尸骨狼藉,毁于一旦。

盗贼们先后在这里盗挖101多座墓葬,上至皇帝、皇后下至后妃、皇子、公主以及功勋大臣的陵墓几乎无一幸免。但即使这样,盗贼们仍然不肯罢休,随后将布散于陵园的尸骨收集于绍兴城中,上面筑起一座高13丈的白塔,取名“镇本”,想要以此压制江南人民。后来,老天爷看不下去这事儿,便命雷神击毁此塔。据说,火着了整整三天才熄灭。

据史料记载,盗贼们南宋帝陵除了得到“马乌玉笔箱”、“铜凉拨锈管”、“交加白齿梳”、“香骨案”、“伏虎枕”、“穿云琴”、“金猫睛”、“鱼影琼扇柄”等诸多珍宝外,另有黄金1700两,白银6800两,钞116260锭,以及田23000亩。

另据南宋遗民周密所著《癸辛杂识》记载,泰宁寺参与盗陵的宗允“多蓄宝货,豪霸一方”,越人怨之刺骨。宗恺则与杨琏真珈分赃不均而反目,被杨琏活活打死。

杨琏形象

1284年(元世祖至元二十一年),怂恿杨琏真珈盗陵的丞相畏兀儿人桑哥,因作恶多端,被忽必烈处斩,杨琏亦被问罪。但忽必烈还是有意思包庇杨琏真珈,只是将其妻子没官,出狱还其原籍而已。

让人不可思议是,杨琏居然拿着盗墓所得来修佛造像。据明朝散文家张岱《西湖梦寻》记载,杨琏“所刻罗汉,皆貌己像,骑狮骑象,侍女皆裸体献花,不一而足”。

现在,杭州飞来峰据说还有杨琏的疑似塑像。这个信奉藏传佛教的喇嘛不知道在佛那里是否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至于宋理宗赵忠诚的那颗头颅,直到朱元璋灭元后,才在大都的元皇宫中被找到。


跪射俑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你快拉倒吧!嘛叫善待?宋理宗的人头,剁下来当了酒器,这就叫善待?宋徽宗那丢到大坑里熬灯油的尸体,又是咋回事?说好的把宋徽宗的尸体给运回来,棺材板里就一块烂木头,您告诉俺,这是不是就是您说的善待?

再有宋朝皇帝那些个坟头,是谁给掘的?压根就没有一个全全乎乎留下来的坟头。

这是对皇族,对待咱老百姓,他也没有客气过,屠城的事他也没少干。一桩一桩一件一件,您自己个掰扯掰扯,这都没地说去。

所以说您这问题问的他就不靠谱。

那么咱先说说蒙古人对金朝的不善待。

首先这蒙古人和金朝的女真人,这两波人压根就是世仇。话说这女真人说道根子上,他的起源就是游牧民族,所以他深刻的知道游牧民族的彪悍,搁冷兵器时代,大家伙都知道厉害,这都是天生的骑兵。

毕竟搁过去骑兵这玩意,就跟现在的小坦克差不多,就一个字牛。那么蒙古人那是打小就搁马背上蹲的民族,所以女真人防的就是蒙古人冷不丁崛起一下,威胁到了他的统治。

所以这就开始实行所谓的减丁政策,每隔三年,拿着刀,提着棒槌就搁大草原上祸祸蒙古人。

您这男娃,这就压根不能超过车轮,这要比车轮高那么一丢丢,这大脑壳一准就得被削掉。

这还不算,女真人还溜达到各个部落挑起蒙古各个部落的矛盾,让他们天天的没事互相掐架。

您就说吧,蒙古人能不恨金朝这帮子女真人?恨啊!这都恨到了骨头缝里了。

这事金朝的女真人明白,所以就搁自己的地盘上修了一条长达三千多里的金长城,这就是防备蒙古人那天突然去找他们的麻烦。

再有一件事,就是成吉思汗的祖先阿巴亥,作为一个大汗居然被金朝的女真人给钉死在了木驴上。

您就说吧,这国仇也有家恨他也再,所以蒙古人在成吉思汗的带领下,那是去报复,这就是一颗复仇的种子,您感觉这金朝的女真人败了,这能有个好吗?不能够啊!

那么金朝他这皇室,几乎就被蒙古人杀了个干干净净,当时破城的时候,成吉思汗还特点下达了“独不赦完颜氏”的命令,您说说这得恨到了啥程度。

女真这个族群,也被蒙古人扒了个稀里哗啦,一部分不会说汉语的改了人家的籍贯变成了蒙古人,一部分能说汉语的被改成了汉人。另外一部分,变成了所谓的生女真和熟女真。

但他这活没有干好,几百年之后,这生女真发达了,又跑到蒙古大草原上欺负蒙古人,这就建立了后来的后金,也就是咱大华夏最后一个王朝满清的前身。

那么金朝人的事,就是这么个事。

咱接着说说宋朝的事。

宋朝,话说灭宋的时候,那宋恭帝,确实被大元朝留下了一条命,被封了一个瀛国公,后头又搁西藏出家做了和尚,最后他因为这文字狱才被弄死的。

如果单从这个角度去说事的话,这蒙古人似乎对宋朝的人,很客气,没那么上纲上线的。但咱得问个为嘛?这个世界可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不是。

但您记住了,一个崖山之战,咱虽然败了,但追随小皇帝投海自杀的普通老百姓那是几十万。

这说明啥?说明宋人的反抗那是坚决的。这要是搁宋原来的地盘,只要有个头,这振臂一呼,蒙古人感觉这战事还得起。

毕竟开头蒙古人用屠城的方法来威胁宋人,压根就不好使。你这威胁的越厉害,他反抗的反而越厉害,蒙古人打的就越艰苦。

所以这就是一个谁比谁有韧劲的事。

那么蒙古人想要平了宋人反抗的心思,这就得拿出点实际行动来了,所以他这才对宋的皇室比金朝的皇室要好。

如果您不信,自己个瞅瞅后来蒙古人搁进攻欧洲,是怎么对待他们的,这屠城就不说了,还给你垒京观,也就是把人头多剁下来搁那城市的边上搭三角形。

这玩意欧洲人受不了了,这就给蒙古人起了一个外号——上帝之鞭。

所以任何的事,他都是相对的他对你一个败亡之君好,那是因为你这手里有他害怕的东西。

之所以那宋恭帝最后被杀了,因为没用了,但凡有用您觉得一个文字狱就能要了他的命,这不开玩乐呢吗?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梁老师说历史


馆主来了,我是無月,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蒙古人善待宋朝皇室谈不上,但并没有如对待金国皇室那么惨烈。

蒙古对金国

蒙古对金国是有深深的仇恨的。

早在金灭辽之后,金就想对漠北草原的蒙古部族实施统治。

当时的蒙古还是分散的部落,部落之间形成松散的联盟,互相之间也经常起冲突。

金国太子完颜宗弼曾经率领一支数万人的精锐部队深入漠北,结果几年后仅剩几骑从漠北逃回,从此金国对蒙古深恶痛绝。

经常出动军队骚扰蒙古边境,杀蒙古人。

后来金国利用塔塔尔人,将迎亲途中的俺巴孩出卖给了金国。

俺巴孩和他的儿子被金国人在朝堂上处以木马之刑。

这是将人扒光了之后放在木马上慢慢死去的残酷刑罚,俺巴孩临死前愤怒的说出,蒙古人将来要杀光所有金人的诅咒。

等到成吉思汗在漠北崛起,金国一败再败,怀着宿仇的蒙古人对金国人自然是赶尽杀绝。

蒙古对南宋

蒙古对南宋,并没有仇恨,相反,在灭金的作战上,双方还一度联盟灭金。

只不过,目光短浅的南宋此举不过是与虎谋皮。

蒙古对富饶而文明的南宋早就垂涎已久。

因此蒙古对南宋的目标主要是领土,而并不是仇恨。

但是大宋官家赵家的最终弄下场也甚是凄惨,崖山一战,陆秀夫怀抱小皇帝跳海自尽,十万军民主动为赵家殉葬投海。

崖山附近的海面上,密密麻麻漂浮着尸体,至此,大宋灭亡。

自古以来,成王,败寇,登峰造极的家族,也总有跌落下来的一天,这是天道循环,不可避免。


無月文化,品读经典,品味文化


無月文化馆


开天辟地以来北方草原是北方民族的摇篮。哪能容得下金狗这样的恶狗?北方民族是善良的也是耿直的必然就是法律的民主的规范。可是金国和满族清朝只有俩个掌握中华命运的机会干出了什么样的好事?金国实行减丁政策,清朝实行裹小脚和喇嘛教制度。你说这样的民族在世界上不灭哪里有人间正道?所以,元朝灭绝女贞皇室是有原因。为什么不灭宋朝皇室还要给予深造机会?在康熙年间蒙古人当喇嘛是应该能娶妻生子是西藏喇嘛教制度的原定规则。可是,康熙要蒙古人当喇嘛者不能娶妻生子才能免除兵役这就是让蒙古人断子绝孙。这就是女贞人和他的后裔满族人根不红苗不状的铁证。女贞的后裔就是满族。蒙古人是讲道理的不能灭无能的宋朝后裔,不能放过邪门歪道的女贞后裔。善恶终有别恶贯满盈终有惩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