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患晚期肺癌,沒有做過放化療卻已活了6年多,他是怎麼做到的?

我的病人老劉,經過肺穿刺活檢確診為晚期肺腺癌伴胸膜、骨骼轉移,至今已有6年了。平時,他經常自己開著車,和老伴到處遊山玩水,日子過得很是逍遙自在。與其他退休的老年人不同的是,他的身上總是帶著一瓶肺癌靶向藥物。

身患晚期肺癌,沒有做過放化療卻已活了6年多,他是怎麼做到的?

靶向藥物的問世,可以說是肺癌治療領域最具突破性的進展。所謂“靶向”,就是說這類藥物是針對誘發和促進癌細胞生長的特定驅動基因而設計和研發的,藥物發揮作用的對象非常明確,只要病人的肺癌細胞中含有相應的基因改變,就會有的放矢地殺滅癌細胞。與放化療等傳統的抗癌方法相比,靶向藥物的療效更加確定,對機體正常組織細胞的影響很小,毒副反應輕微。

身患晚期肺癌,沒有做過放化療卻已活了6年多,他是怎麼做到的?

吉非替尼(商品名“易瑞沙”)是世界上第一種肺癌靶向藥物,適用於存在EGFR基因敏感突變的非小細胞肺癌病人,由英國阿斯利康公司研發成功,2004年底在中國獲批使用。在吉非替尼問世之初,基因檢測技術還不是非常成熟,當時對大量肺癌患者的臨床研究發現,沒有過吸菸史的亞裔女性肺腺癌病人,使用吉非替尼治療的療效尤為突出,因此,當時醫生就是根據病人的這些特徵來推薦靶向藥物的,吉非替尼在當時也因此被稱為“上帝送給東方女性的一個禮物”。

身患晚期肺癌,沒有做過放化療卻已活了6年多,他是怎麼做到的?

如今,第二代和第三代EGFR-TKI靶向藥物也相繼被應用於臨床,最引人矚目的是第三代靶向藥物奧希替尼(商品名“泰瑞沙”),除了療效明顯優於其它靶向藥物之外,毒副反應也是所有EGFR靶向藥物中最輕的,而且對其它抗癌藥物都無法顯效的腦轉移病灶具有更好的控制作用。此外,對第一、二代靶向藥物耐藥的部分病人,若經基因檢測出現T790M陽性突變,使用第三代藥物仍會取得很好的療效。

身患晚期肺癌,沒有做過放化療卻已活了6年多,他是怎麼做到的?

靶向藥物這麼多,肺癌病人該如何選擇呢?答案是:進行基因檢測!

晚期肺癌經醫生判斷可以考慮靶向治療時,需要先做基因檢測以判斷患者基因突變情況和靶點,來選擇適合的靶向藥。基因檢測技術在近些年發展迅速,活檢的腫瘤組織、惡性胸腹水和病人的血液,都可以用來進行基因檢測,而以活檢組織的檢測準確性最高。因此,如果有條件獲取足夠的活檢標本,推薦儘量進行組織的基因檢測。很多情況下,如果組織檢測無法施行,抽取靜脈血進行基因檢測的敏感度和準確性與組織檢測的相符率也已高達90%以上,也是比較可靠的。

身患晚期肺癌,沒有做過放化療卻已活了6年多,他是怎麼做到的?

基因檢測如果發現EGFR敏感突變陽性(以第19外顯子缺失突變和第21外顯子L858R點突變的療效最佳),理論上第一、二、三代靶向藥物的都可以使用。第三代藥物對肺癌的控制時間更長,引起的副反應更少,最新研究表明奧希替尼(泰瑞沙)一線治療可以讓患者的中位總生存期提高為38.6個月,接近39個月,是目前唯一一個單藥一線治療可以讓EGFR突變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中位總生存期超過3年的藥物,可以說是肺癌患者的福音,因此一線治療推薦使用奧希替尼,今天8月奧希替尼已獲批用於EGFR突變陽性晚期非小細胞肺癌一線治療。而從現實的經濟角度考慮,由於第一代藥物吉非替尼進入了4+7帶量採購,價格從最初的每月一萬五千多元降到僅需一千六百多元,且進入醫保後,患者每月實際只需支付幾十元到二,三百元不等,甚至低於化療,大多數患者家庭都可以承受,所以性價比似乎更高。但如果基因檢測結果發現存在EGFR T790M位點突變,提示對第一、二代靶向藥物是耐藥的,則必須選用第三代藥物。

身患晚期肺癌,沒有做過放化療卻已活了6年多,他是怎麼做到的?

再說回病人老劉。他在確診之初,經過基因檢測發現EGFR敏感突變陽性,口服吉非替尼四年多。後來複查中發現腫瘤有逐漸增大的趨勢,老劉進行了第二次肺穿刺活檢,發現腫瘤細胞中出現了耐藥基因,T790M位點突變,於是更換為第三代奧希替尼繼續靶向治療,肺癌又達到了良好的控制。

在十餘年前,中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病人的存活時間平均不到一年。靶向藥物的出現,使得越來越多的肺癌病人在維持很高的生活質量的同時能夠長期存活。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在醫生的指導下,合理選擇抗癌方法,長期帶瘤生存並非求而不得。

身患晚期肺癌,沒有做過放化療卻已活了6年多,他是怎麼做到的?

更多健康信息,請關注武寧醫生頭條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