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作業寫煩了,怎麼辦?你一本正經的批評未必有效,試試這招!

不提作業母慈子孝;一提作業,雞飛狗跳。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經歷。那孩子寫作業寫煩了,到底該怎麼辦?家長往往會一本正經十分嚴肅地告訴孩子:"寫作業不能煩!不準煩!"但事實上。這樣一本正經的批評,能不能有效呢?孩子只會更加煩躁,更加壓抑。接下來的作業,可能會胡亂寫或者乾脆把筆一摔,不寫了!如果孩子煩,家長也煩,家裡的氣氛立刻就會變得劍拔弩張。前一段聽樊登先生分享過一本《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一看這個書名就感覺特別好,就是提醒家長要成為孩子最好的陪伴,而且要陪著孩子一起玩。孩子最喜歡的是什麼?孩子最喜歡的就是玩兒。所以呢,有時候面對孩子家長不要太正經。讓孩子在玩中學,在學中玩,甚至用玩的方法幫他趕走壞情緒。這樣才是上策。

孩子作業寫煩了,怎麼辦?你一本正經的批評未必有效,試試這招!

前一段有個家長在諮詢:"孩子寫作業煩了,怎麼辦?"我想了幾招分享給她。後來呢?當我自己面對孩子出現這個情況的時候,我也嘗試著使用了,其中一招感覺特別有效。那天孩子告訴我:"媽,我寫作業寫煩了,我不想寫了。"我說:""哦,那是你學累了,身上沒有能量了。來,咱們需要減減壓!"我說著遞給她一張紙,"現在把這張紙給撕了。"她一聽很詫異。我說:"把這張紙撕了,就有減壓的療效啊!"她笑著把這張紙揉成一團,然後扔到了紙簍裡。我彎腰把那張紙從紙簍裡撿起來展開。然後我告訴她,"你這種方法不行,需要把這張紙撕成一條一條的,然後呢?再把一條一條紙撕成一片一片的,感覺會特別爽,要不然你試試!而且撕的時候要聽到呲啦呲啦的那種脆脆的聲音。"說著我給她做出示範,大有晴雯撕扇的架勢。她一看馬上學會了,於是她也撕,我也撕。不一會兒,書桌旁滿地紙屑,紙屑滿地。我還把桌上很多的碎屑拋到空中,看紙屑如雪花飄飛,我們兩個一起扔,一起笑,邊扔也喊:"下雪了!"。扔完之後,我問她:"現在開心了?"她笑著說:"你這樣的媽媽還真奇怪,人家別的媽媽聽到孩子不想寫作業都訓斥,你不僅不訓我,還主動讓我撕紙。人家別的媽媽都不讓撕紙。"我說:""物盡其用,人盡其才!媽媽讓你撕的可是一張很特殊的紙,它的正面和反面全都演草用過了。如果扔了挺可惜的,現在它變成一張減壓紙,幫你減壓,功勞可大了。以後媽媽需要把你用過的演草紙都蒐集整理到一個袋子裡。當你煩躁的時候,我就抽出來一張給你減減壓。她一聽笑得合不攏嘴。後來我說:"我們撕紙,把我們的壞心情全都撕掉了,現在我們要把壞心情掃地出門,寶貝兒,去拿個條帚跟媽媽一起掃走我們的壞心情。"她很開心,歡快地跑到門口,把條帚拿來,我們兩個一起把所有的紙屑都給掃走了。然後我問她:""這種感覺爽不爽?現在開心了,有能量學習了吧?""嗯",她點點頭,又接著寫作業了。如果實在孩子還不想寫,你就說那好吧,媽媽給你下課五分鐘或者十分鐘。乾脆讓他出去蹦蹦跳跳玩一會兒,然後再進來接著學習。兒童的注意力保持的時間是有限的。如果小學生一直讓他坐在書桌前寫作業,一寫寫上一兩個小時。那他不可能注意力一直集中。肯定會嫌煩或者跑神也正常。所以呢?家長要多多理解孩子,當孩子情緒煩躁的時候,要給他適當減壓、放鬆的時間。

孩子作業寫煩了,怎麼辦?你一本正經的批評未必有效,試試這招!

玩枕頭大戰也是一個挺好的減壓的方法。當孩子寫作業寫煩躁之後你讓他停下來和他一起玩一會兒枕頭大戰,你就說:"一休哥!休息休息!咱倆玩一會兒枕頭大戰吧!"於是每人拿一個枕頭互相扔一陣,或者打一陣兒。孩子開心了,也運動了。大腦裡面分泌了多巴胺。如果坐下來再重新寫作業的話,他腦子也轉得快,或許就不會一個勁兒的拖拉了。

孩子作業寫煩了,怎麼辦?你一本正經的批評未必有效,試試這招!

有時孩子寫作業,寫著寫著。他會說:"哎喲,我的腿好急啊!"你別以為他又搗蛋。小孩子個子長得快,有時候可能就會缺鈣。我記得我小時候缺鈣的時候,寫作業也會坐著坐著那個兩條腿特別急,就急躁啊,急得想蹦蹦的那種感覺,有時是抽筋的感覺,後來我媽媽就讓我吃鈣片。現在我自己做媽媽,遇到孩子特別著急的時候,我會說:"哎呀!缺鈣了!來,寶貝兒,吃個鈣片,增加點能量!"吃完鈣片,孩子有時立刻不著急了。有時候鈣片相當於安慰劑,你告訴他吃個鈣片就好了,他或許本來坐不住的,吃完鈣片孩子又能坐下來啊,多寫一會兒作業。

孩子作業寫煩了,怎麼辦?你一本正經的批評未必有效,試試這招!

擊掌遊戲也是我們常玩的,就是孩子有時候挺煩的,或者是感覺身上沒能量繼續寫作業的時候,我們會互相擊個掌,"來,讓媽媽給你傳遞一點能量吧!"然後兩人互相擊掌,擊完了掌問她:""剛才我傳遞給你幾個勁頭?"有時候她笑著回答:"1000個勁頭。"有時候她回答"5000個勁頭的能量。"當她感覺你傳遞給她的是上千個勁頭的能量時,她的渾身有時候或許會真的充滿力量,就又能坐下來啊,繼續學習了。

孩子作業寫煩了,怎麼辦?你一本正經的批評未必有效,試試這招!


總之,父母在引導孩子學習的時候,要注意兒童的心理。畢竟兒童都有愛玩的天性。所以家長啊,有時候不妨幽默一點,不妨腦洞大開一點,不按常理出牌,在輕鬆幽默中引導孩子趕走壞情緒,因為開心才能開智。整天被家長罵得狗血噴頭的孩子一定學不好。因為要想把事情做好,首先要有好的情緒。處理事情先處理好情緒。如果有人從來不在意你的情緒,還想讓你幫他做事情。你是不是覺得他不關心你,而你也不會那麼心甘情願地為他做事。相反,如果你的情緒得到了別人的認同。你覺得別人是你的知音。那麼他如果想讓你做一件事情,你是不是非常的甘心樂意啊?那麼從今天開始,我們嘗試著去做孩子的知音。和孩子一起玩,這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如果一個人整天對孩子只談學習,吃飯,睡覺;學習,吃飯,睡覺,而不會和孩子玩兒,


孩子作業寫煩了,怎麼辦?你一本正經的批評未必有效,試試這招!


那麼恐怕長此以往,你的話孩子也不會聽了。如果會和孩子玩,那麼你就成了孩子的朋友,成了孩子的知己。等到孩子開心之後,你再讓他學習啊,恐怕也就不成問題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