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家》老嚴夫妻被趕出新房,所有人都覺得悲涼,我卻看到了溫情

你有故事,歡迎來找我

關注並私信我,一起解決感情紛擾

《安家》老嚴夫妻被趕出新房,所有人都覺得悲涼,我卻看到了溫情

(1)

《安家》播到現在,人性最不堪的一面逐漸撕開,有為了業績不顧同事的情面直接撬單,兩博士在上海買不起一套兩居室,油膩男在出軌後用金錢打發“小三”。

最讓人感到心痛的是,老嚴夫婦用一生心血買的房子,自己卻撈不到住一天,被兒子、兒媳、丈母孃鳩佔鵲巢,理直氣壯地在新房裡過起了日子。

《安家》老嚴夫妻被趕出新房,所有人都覺得悲涼,我卻看到了溫情

很多人都認為,這個兒子就是白眼狼,啃老的同時,完全不把父母的辛苦放在眼裡,完全不知道心疼自己的父母。

這個兒媳也不是一個好人,為了自己的小家,讓自己的母親住進來,反而把房子的正主老嚴夫婦當做“客人”。

老嚴夫婦兩人當年帶著兩個蛇皮袋來到上海,二十多年過去了,靠著一個包子一個包子地賣著,終於趕在兒子結婚前,攢夠了買婚房的錢,可以讓兒子再自己的房子裡結婚,全家也終於有了一個踏實落腳的地方。


大家終於可以可以抬頭挺胸地做一個地道的上海人。

記得當時買房時,兩人看中了宮蓓蓓的房子,雖然只有一室一廳,但家裡出了兩個博士,孩子也長得活潑可愛。

《安家》老嚴夫妻被趕出新房,所有人都覺得悲涼,我卻看到了溫情

這對於來自農村的老嚴夫婦來說,簡直是上天的眷顧,這個房子的風水太旺他們了,甚至把家人改變命運的希望也寄託在這套房子上。

於是,他們咬咬牙,要全款買房。

此時,徐姑姑出來阻止,希望他們能貸款買房,不僅給自己的後半生買一份安心,更是為將來做一份投資。

但在房似錦技術上的“忽悠”後,他們堅持了己見,並在兒子兒媳“懷孕”的催化下,加上了倩倩的名字。

《安家》老嚴夫妻被趕出新房,所有人都覺得悲涼,我卻看到了溫情

老嚴夫婦像極了很多父母,只要自己的兒孫能過得好,他們再苦都值得,但是他們在乎的只是“自己的兒孫”而已。

所有人都在為老嚴夫妻的遭遇感到同情時,我看到了兒媳對婆媳問題提前的準備。

(2)

自古以來,婆媳就是天敵。

兒媳倩倩知道這個道理,所以在婚前就已經把這件事想得很透徹,就像編劇六六說的,她想要在房子上加上自己的名字只是給自己的一個保障,一個安全感。

女人在這個社會中,上天賦予他們當母親天職的時候,也給他們帶來了很多的困擾,在讓你享受當媽媽的喜悅時,首先讓你遭受苦難。

婚後,兒媳倩倩已經懷孕,懷孕初期身體的不適也許對於男人而言就是矯情,但是隻有真正懷孕過的人才知道,孕反給你帶來的身體與心理上的不適超過任何一種疼痛。

《安家》老嚴夫妻被趕出新房,所有人都覺得悲涼,我卻看到了溫情

她把自己媽媽請來照顧自己的飲食,也能理解,因為只有自己的母親才是最瞭解自己的,才能讓自己在身體不適時,在母親面前變回那個“小女孩”,就算髮脾氣也不會產生隔閡。

倩倩讓自己的母親住進新房,並沒有讓母親享受的意思,一室一廳的房子,母親也只能住在客廳,鋪上棉被睡在沙發上,可以說是他們的“臨時保姆”。

如果讓公婆來照顧自己,倩倩說話重不得輕不得,更不要說指使她幹活,讓自己本就不適的身體添堵是必然的。

不僅如此,公公的入住讓兒媳婦會產生生活上更多的不便,畢竟只有她是一個“外人”,只有一個廁所。

《安家》老嚴夫妻被趕出新房,所有人都覺得悲涼,我卻看到了溫情

雖然倩倩做得有點“狠”,外人看起來有些不近人情,但不得不說,她是在用這樣的方式避免自己的婚姻成為婆媳問題的犧牲品。

讓自己成為那個惡人,為今後的生活鋪墊下幸福的基礎。

在《找到你》裡面有一句經典臺詞:“這個時代對女人要求很高,如果你選擇成為一個職場女性,會有人說,你是個糟糕的媽媽,如果你選擇成為一個全職媽媽,又有人會覺得不算是一個職業。”

社會對女人的要求已經很高了,又何苦女人為難女人呢?

《安家》老嚴夫妻被趕出新房,所有人都覺得悲涼,我卻看到了溫情

(3)

還記得,老嚴買這套房子是為了兒子結婚,是為了自己的孫子能像宮蓓蓓一樣成為一名讀書人,甚至可以成為一名博士。

但是,他們從未考慮過兒媳的處境,心中眼中只有自己的寶貝兒子和孫子。

《安家》老嚴夫妻被趕出新房,所有人都覺得悲涼,我卻看到了溫情

這樣的想法的婆婆很容易會在今後的生活中,在兒子與兒媳之間產生矛盾時,完全站在兒子這一邊。

雖然現在兒子能對倩倩言聽計從,那是因為兩個人還是新婚,老嚴夫婦對於兒媳這麼客氣,也是因為她肚子裡有他們嚴家的孫子。

當這個“人質”出生後,倩倩的處境,不知道老嚴夫婦還會像現在一樣相敬如賓。

《社會變革與婦女問題》調查顯示:在中國離婚家庭中,有近半數的夫妻離異,是由婆媳關係造成的。

《安家》老嚴夫妻被趕出新房,所有人都覺得悲涼,我卻看到了溫情

夢鹿覺得原因有一下3點:

其一:婆媳之間沒有界限感

都說一個人真正成熟的標誌就是婚姻,當自己的孩子結婚成家後,他們就是獨立的個體,父母對於他們是這個小家庭以外的大家庭。

可中國式父母,往往都無法真正割捨自己與孩子這個家庭之間的聯繫,總會以關心的名義,把手插入他們之間的婚姻。

在他們眼中,孩子永遠是孩子,自己總會有操不完的心,總想著為他們安排好一切,可是,孩子已經長大,有自己的想法、家庭,適當的放手是為了將來更好的生活啊。

中國傳統觀念會認為,孩子特別是兒子就是給自己養老的,無論如何必須與兒子待在一起,這樣的想法會讓兩代人之間的摩擦加劇。

到最後,往往只能沒有血緣關係的兒媳婦主動退出,離婚收場。

《安家》老嚴夫妻被趕出新房,所有人都覺得悲涼,我卻看到了溫情

其二:沒有將兒媳真正當一家人

我聽過很多身邊朋友,婆婆經常拉著兒子關起門來商量事情,絲毫不在意兒媳婦的感受。

也許,在他們看來,兒媳始終就是個外人,就算已經嫁入他們家,生了孩子,依舊不是他們家的人,始終隔著一層。

有些大度的兒媳婦並不在意,隨便你們怎麼樣,我都不在乎,但更多敏感的女人會把一些小細節慢慢積攢,等到她的忍耐達到極限時,就在那一瞬間爆發。

不是發生爭吵,就是演變成全武行。

到最後,誰都不是贏家。

《安家》老嚴夫妻被趕出新房,所有人都覺得悲涼,我卻看到了溫情

其三:把寵溺轉移到孫子身上

對於老嚴全款買房,主要是為了自己兒子能減輕負擔,不用像他們一樣,為了生活太過辛苦,可是這樣的疼愛不是真的愛孩子,而是在害孩子。

在《都挺好》中,蘇明成在母親的寵愛下,過著讓在美國的大嫂都羨慕的生活,房子、裝修全部啃老,並在出現問題時選擇武力解決,要麼就是逃避。

慣子如殺子!

往往老人還會有隔代親,把過分的寵溺帶到孫輩上,不僅不利於兒媳管教孩子,還會讓孫輩在老人的庇護下變得更加跋扈。

教育問題上的不統一,會讓兩代人之間的分歧越來越大,進而慢慢延伸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安家》老嚴夫妻被趕出新房,所有人都覺得悲涼,我卻看到了溫情

(4)

有些好奇,都在討論公婆要與兒子兒媳距離產生美的當下,為什麼會有那麼多的人不理解倩倩。

雖然她確實做得有些狠,但如果她不做得狠,公婆肯定要住進這個小房子,肯定會像宮蓓蓓一家一樣,為了一個小儲藏室而差點發生家庭糾紛。

但她必須狠心,才不用背起那些世俗的婆媳問題,然後在生活的磕磕絆絆中,消磨了自己的耐心與希望,最後只能狼狽逃離。

《安家》老嚴夫妻被趕出新房,所有人都覺得悲涼,我卻看到了溫情

徐姑姑說的沒錯,老嚴夫妻不應該全款買房,應該讓兒子、兒媳自己還貸款,讓他們自己感受生活的壓力,讓他們自己感受父母買房的不易,才能有感恩的心,才能對父母更加孝順。

兩個老人自己有錢,無論是租房、買房、投資,都是給自己買的護身符。

也許,很多人還在糾結倩倩在房產上加名字這事,其實懂法律的人都知道,就算加了她的名字,她對這個房子始終沒有處置權,老嚴的兒子亦然。

如果我是倩倩,會更希望這套房子只付首付,自己和丈夫努力奮鬥還房貸。


夫妻之間目標一致,擰成一股繩,一定能讓感情越來越好,生活也會在奮鬥中蒸蒸日上。

並且,從法律意義上,倩倩也才真正擁有這套房子的處置權,才真正是這個房子的女主人。

《安家》老嚴夫妻被趕出新房,所有人都覺得悲涼,我卻看到了溫情

房子,真的就是生活的照妖鏡。

老嚴夫婦很樸實,用自己半生的積蓄為兒子的未來做盡了打算,卻從未自己的後半生做任何的計劃。

但,這樣的犧牲未必能換來兒子的孝順,與兒媳的理解。

—END—

今日話題:你覺得公婆與兒媳住在一起合適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