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家》老严夫妻被赶出新房,所有人都觉得悲凉,我却看到了温情

你有故事,欢迎来找我

关注并私信我,一起解决感情纷扰

《安家》老严夫妻被赶出新房,所有人都觉得悲凉,我却看到了温情

(1)

《安家》播到现在,人性最不堪的一面逐渐撕开,有为了业绩不顾同事的情面直接撬单,两博士在上海买不起一套两居室,油腻男在出轨后用金钱打发“小三”。

最让人感到心痛的是,老严夫妇用一生心血买的房子,自己却捞不到住一天,被儿子、儿媳、丈母娘鸠占鹊巢,理直气壮地在新房里过起了日子。

《安家》老严夫妻被赶出新房,所有人都觉得悲凉,我却看到了温情

很多人都认为,这个儿子就是白眼狼,啃老的同时,完全不把父母的辛苦放在眼里,完全不知道心疼自己的父母。

这个儿媳也不是一个好人,为了自己的小家,让自己的母亲住进来,反而把房子的正主老严夫妇当做“客人”。

老严夫妇两人当年带着两个蛇皮袋来到上海,二十多年过去了,靠着一个包子一个包子地卖着,终于赶在儿子结婚前,攒够了买婚房的钱,可以让儿子再自己的房子里结婚,全家也终于有了一个踏实落脚的地方。


大家终于可以可以抬头挺胸地做一个地道的上海人。

记得当时买房时,两人看中了宫蓓蓓的房子,虽然只有一室一厅,但家里出了两个博士,孩子也长得活泼可爱。

《安家》老严夫妻被赶出新房,所有人都觉得悲凉,我却看到了温情

这对于来自农村的老严夫妇来说,简直是上天的眷顾,这个房子的风水太旺他们了,甚至把家人改变命运的希望也寄托在这套房子上。

于是,他们咬咬牙,要全款买房。

此时,徐姑姑出来阻止,希望他们能贷款买房,不仅给自己的后半生买一份安心,更是为将来做一份投资。

但在房似锦技术上的“忽悠”后,他们坚持了己见,并在儿子儿媳“怀孕”的催化下,加上了倩倩的名字。

《安家》老严夫妻被赶出新房,所有人都觉得悲凉,我却看到了温情

老严夫妇像极了很多父母,只要自己的儿孙能过得好,他们再苦都值得,但是他们在乎的只是“自己的儿孙”而已。

所有人都在为老严夫妻的遭遇感到同情时,我看到了儿媳对婆媳问题提前的准备。

(2)

自古以来,婆媳就是天敌。

儿媳倩倩知道这个道理,所以在婚前就已经把这件事想得很透彻,就像编剧六六说的,她想要在房子上加上自己的名字只是给自己的一个保障,一个安全感。

女人在这个社会中,上天赋予他们当母亲天职的时候,也给他们带来了很多的困扰,在让你享受当妈妈的喜悦时,首先让你遭受苦难。

婚后,儿媳倩倩已经怀孕,怀孕初期身体的不适也许对于男人而言就是矫情,但是只有真正怀孕过的人才知道,孕反给你带来的身体与心理上的不适超过任何一种疼痛。

《安家》老严夫妻被赶出新房,所有人都觉得悲凉,我却看到了温情

她把自己妈妈请来照顾自己的饮食,也能理解,因为只有自己的母亲才是最了解自己的,才能让自己在身体不适时,在母亲面前变回那个“小女孩”,就算发脾气也不会产生隔阂。

倩倩让自己的母亲住进新房,并没有让母亲享受的意思,一室一厅的房子,母亲也只能住在客厅,铺上棉被睡在沙发上,可以说是他们的“临时保姆”。

如果让公婆来照顾自己,倩倩说话重不得轻不得,更不要说指使她干活,让自己本就不适的身体添堵是必然的。

不仅如此,公公的入住让儿媳妇会产生生活上更多的不便,毕竟只有她是一个“外人”,只有一个厕所。

《安家》老严夫妻被赶出新房,所有人都觉得悲凉,我却看到了温情

虽然倩倩做得有点“狠”,外人看起来有些不近人情,但不得不说,她是在用这样的方式避免自己的婚姻成为婆媳问题的牺牲品。

让自己成为那个恶人,为今后的生活铺垫下幸福的基础。

在《找到你》里面有一句经典台词:“这个时代对女人要求很高,如果你选择成为一个职场女性,会有人说,你是个糟糕的妈妈,如果你选择成为一个全职妈妈,又有人会觉得不算是一个职业。”

社会对女人的要求已经很高了,又何苦女人为难女人呢?

《安家》老严夫妻被赶出新房,所有人都觉得悲凉,我却看到了温情

(3)

还记得,老严买这套房子是为了儿子结婚,是为了自己的孙子能像宫蓓蓓一样成为一名读书人,甚至可以成为一名博士。

但是,他们从未考虑过儿媳的处境,心中眼中只有自己的宝贝儿子和孙子。

《安家》老严夫妻被赶出新房,所有人都觉得悲凉,我却看到了温情

这样的想法的婆婆很容易会在今后的生活中,在儿子与儿媳之间产生矛盾时,完全站在儿子这一边。

虽然现在儿子能对倩倩言听计从,那是因为两个人还是新婚,老严夫妇对于儿媳这么客气,也是因为她肚子里有他们严家的孙子。

当这个“人质”出生后,倩倩的处境,不知道老严夫妇还会像现在一样相敬如宾。

《社会变革与妇女问题》调查显示:在中国离婚家庭中,有近半数的夫妻离异,是由婆媳关系造成的。

《安家》老严夫妻被赶出新房,所有人都觉得悲凉,我却看到了温情

梦鹿觉得原因有一下3点:

其一:婆媳之间没有界限感

都说一个人真正成熟的标志就是婚姻,当自己的孩子结婚成家后,他们就是独立的个体,父母对于他们是这个小家庭以外的大家庭。

可中国式父母,往往都无法真正割舍自己与孩子这个家庭之间的联系,总会以关心的名义,把手插入他们之间的婚姻。

在他们眼中,孩子永远是孩子,自己总会有操不完的心,总想着为他们安排好一切,可是,孩子已经长大,有自己的想法、家庭,适当的放手是为了将来更好的生活啊。

中国传统观念会认为,孩子特别是儿子就是给自己养老的,无论如何必须与儿子待在一起,这样的想法会让两代人之间的摩擦加剧。

到最后,往往只能没有血缘关系的儿媳妇主动退出,离婚收场。

《安家》老严夫妻被赶出新房,所有人都觉得悲凉,我却看到了温情

其二:没有将儿媳真正当一家人

我听过很多身边朋友,婆婆经常拉着儿子关起门来商量事情,丝毫不在意儿媳妇的感受。

也许,在他们看来,儿媳始终就是个外人,就算已经嫁入他们家,生了孩子,依旧不是他们家的人,始终隔着一层。

有些大度的儿媳妇并不在意,随便你们怎么样,我都不在乎,但更多敏感的女人会把一些小细节慢慢积攒,等到她的忍耐达到极限时,就在那一瞬间爆发。

不是发生争吵,就是演变成全武行。

到最后,谁都不是赢家。

《安家》老严夫妻被赶出新房,所有人都觉得悲凉,我却看到了温情

其三:把宠溺转移到孙子身上

对于老严全款买房,主要是为了自己儿子能减轻负担,不用像他们一样,为了生活太过辛苦,可是这样的疼爱不是真的爱孩子,而是在害孩子。

在《都挺好》中,苏明成在母亲的宠爱下,过着让在美国的大嫂都羡慕的生活,房子、装修全部啃老,并在出现问题时选择武力解决,要么就是逃避。

惯子如杀子!

往往老人还会有隔代亲,把过分的宠溺带到孙辈上,不仅不利于儿媳管教孩子,还会让孙辈在老人的庇护下变得更加跋扈。

教育问题上的不统一,会让两代人之间的分歧越来越大,进而慢慢延伸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安家》老严夫妻被赶出新房,所有人都觉得悲凉,我却看到了温情

(4)

有些好奇,都在讨论公婆要与儿子儿媳距离产生美的当下,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人不理解倩倩。

虽然她确实做得有些狠,但如果她不做得狠,公婆肯定要住进这个小房子,肯定会像宫蓓蓓一家一样,为了一个小储藏室而差点发生家庭纠纷。

但她必须狠心,才不用背起那些世俗的婆媳问题,然后在生活的磕磕绊绊中,消磨了自己的耐心与希望,最后只能狼狈逃离。

《安家》老严夫妻被赶出新房,所有人都觉得悲凉,我却看到了温情

徐姑姑说的没错,老严夫妻不应该全款买房,应该让儿子、儿媳自己还贷款,让他们自己感受生活的压力,让他们自己感受父母买房的不易,才能有感恩的心,才能对父母更加孝顺。

两个老人自己有钱,无论是租房、买房、投资,都是给自己买的护身符。

也许,很多人还在纠结倩倩在房产上加名字这事,其实懂法律的人都知道,就算加了她的名字,她对这个房子始终没有处置权,老严的儿子亦然。

如果我是倩倩,会更希望这套房子只付首付,自己和丈夫努力奋斗还房贷。


夫妻之间目标一致,拧成一股绳,一定能让感情越来越好,生活也会在奋斗中蒸蒸日上。

并且,从法律意义上,倩倩也才真正拥有这套房子的处置权,才真正是这个房子的女主人。

《安家》老严夫妻被赶出新房,所有人都觉得悲凉,我却看到了温情

房子,真的就是生活的照妖镜。

老严夫妇很朴实,用自己半生的积蓄为儿子的未来做尽了打算,却从未自己的后半生做任何的计划。

但,这样的牺牲未必能换来儿子的孝顺,与儿媳的理解。

—END—

今日话题:你觉得公婆与儿媳住在一起合适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