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教育|宅家學習,這份“心靈處方”請查收

青島教育|宅家學習,這份“心靈處方”請查收

青島日報2020年3月9日6版

宅家學習,這份“心靈處方”請查收

□青島日報/青島觀/青報網記者 郭菁荔 王沐源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出現打破了人們正常的生活秩序,轉眼來到3月,許多學生已經在家“宅”了一個多月。線上學習的不知所措、長期封閉環境造成的親子衝突、中高考生的緊張焦慮……多種因素下,不少學生和家長急需紓解壓力。記者梳理了學生和家長碰到的不同類型的問題,邀請心理學專家、教育工作者予以解答。

面對爸媽嘮叨:用行動表達愛

高二學生小顧:爸爸媽媽沒完沒了地嘮叨,我心裡都要煩透了,但又沒辦法發火,畢竟那是我爸我媽。怎麼辦?

青島九中心理教研組組長王國香:想過爸爸媽媽為什麼嘮叨麼?對於答案裡那些跟你沒關的部分,直接跟爸爸媽媽說:你們說的這些我也沒有辦法幫你們,但我會努力做一些跟我有關的改變和努力。

事情的重點是爸爸媽媽嘮叨裡跟你有關的部分,你可以試著這麼做:首先讓父母知道(最好是看到)你的行動和變化,讓他們安心;可以主動與父母一起制訂計劃,還可以把計劃寫出來,讓自己和父母都能看到;按照計劃行動;不能夠按照計劃行動時,及時跟父母討論並調整;時不時說一說計劃執行的情況。

其次向父母請教,既滿足了父母對你指導的心願,也為你安排自己的事情提供了更多的視角和支持,比如父母的人生閱歷、解決問題的經驗、如何做出人生重大決定等都可以給你帶來啟示。

再有,空餘時間可以跟父母一起創造更多感受快樂和幸福的機會,比如教給父母怎麼用App聽課、教他們做新式廣播體操、全家人一起講笑話、一起做美食等等。

尤其第一個部分,你要謹記並且立馬就做,相信立竿見影,爸媽的嘮叨一定會急劇減少。

爸媽用嘮叨表達對你的愛,你用行動表達對爸媽的愛……恭喜你哈,你已經成長了!

面對孩子不自覺:按計劃做事情

二孩家長周女士:老大上初一了,近期在家陪他上網課,我氣得肝火大。他真是不自覺,一旦沒人盯著就“放羊”了。怎樣從小培養孩子的自主學習能力呢?

青島香港路小學校長於慶麗:關於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家長首先要在思想上有正確的認知,一來自主學習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二來不要按照成人的標準去要求孩子;三來每個孩子各有特點,家長不要刻意把自家孩子和“別人家的孩子”作對比,要基於孩子的實際情況幫助孩子積累自主學習能力。因此家長不必過於焦慮,要把焦慮情緒轉化為有效的指導行為和辦法,幫助孩子明確哪些做得好,哪些還不足,不斷積蓄成長的正能量。

其次,假期延長、居家學習是培養孩子自主學習能力的良好契機,讓孩子按照計劃去做事情是培養自主學習能力的有效途徑。當然這個計劃不是以成人標準制定的,而是適合孩子的計劃,包括規範的作息時間、充實而豐富的課程表等。每個學校都給不同年齡層的孩子提供了課表建議,家長可以以此為參照,引導孩子學會在合適的時間做合適的事,學習要有計劃、有打算。

再次,家長要與孩子加強交流,適時給孩子具體指導。這個指導並不是說幫孩子解決具體知識點的問題,而是瞭解孩子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有無收穫、進步,有無困惑,家長與孩子一起解決一下。及時給孩子鼓勵和激勵,讓孩子知道,自己在自主學習過程中所付出的努力是能夠得到父母認可的。

此外,家長還可以與老師加強溝通,讓家長、老師與孩子三方形成合力,有的放矢地解決孩子的自主學習問題。

面對中考:增強自律

初三學生家長張女士:假期一再延長,眼看距離中考只剩三個月了,作為家長實在是心急。現階段孩子居家學習如何更好地備考?

青島大學附屬中學初三級部主任王福海:在現在這種情況下,我認為學生備考最首要的一點是增強自律。自覺、“會”學習的學生在這段時間不僅不受影響,還會有更高的學習效率,畢竟節省了每天往返學校的時間。而不自覺的學生在沒有老師督促的情況下,會浪費大把時間。因此學生在參照學校課表進行學習的同時,還要自主規劃好其他時間,提高時間利用效率。

目前初三許多科目已經進入一輪複習,這個階段會持續到四月初。老師會帶領學生“過”一遍知識點,同時加強配套的練習。學生居家學習,建議自己先“過”一遍知識點,然後再聽網課,這樣有利於鞏固重點,同時有問題主動找老師,及時查漏補缺。當然,一輪複習的自學模式因人而異,學生要注意做好“加減法”。基礎牢固、成績優秀的學生可以適當做加法,做一些有難度的拓展題,提升能力;基礎較為薄弱的學生可以適當做減法,把基礎放在第一位,重點夯實基本知識點。

學生還要做好及時總結,包括知識點、問題、心得等內容,做到一日一小結、一週一大結,不斷進步。

除了學習,學生還要注意每日鍛鍊身體,大腦的勞逸結合、交叉使用有助於提高學習效率,同時良好的身體素質是學生進行中考衝刺的基礎。

面對高考生:心理強大者勝

高三學生小劉:高考時間會不會推遲?今年的高招計劃會不會改變?在校複習變成居家複習,成績還能提高嗎?距離高考不足百日,此時正是我們全力衝刺的階段,但是新冠肺炎疫情帶來許多不確定因素,我沒法靜下心來複習,感到緊張、焦慮,有時還會失眠。怎麼辦?

青島市精神衛生中心心理危機干預專家劉振靜:既然無法改變,那就要坦然地接受現實。嘗試著接納自己的情緒和生理反應,接納當下發生的一切,積極的改變自然就會發生。有的學生或許覺得2020年參加高考很倒黴、很委屈,但與同齡人相比,這種大環境是一樣的:你不能去學校複習,其他人也不能;你內心有恐慌,別人也一樣……高考既拼成績,也拼心理,如果你的心理強大,你就是最後的勝利者。

有些焦慮感強的同學,往往重視定計劃,計劃定得很滿,沒有調整的餘地。於是整日緊張不安,看計劃本、看錶,心中不踏實。對於此類現象,應在詳細計劃之餘,劃出重點。執行時先做重點,如果計劃未完成,知取捨而不苛求。還有一些同學往往“想得多、做得少;想得遠,怕眼前”。由於任務不能及時完成而堆積起來,就更增強了焦慮和自責感。要專注當下要做的事,看到自己做完的事。

同學們可以適當進行有氧運動或娛樂活動。如有明顯焦慮情緒,可以試試深呼吸緩解法。也可以閉上眼睛做,邊做深呼吸邊想象一些美好的情景,效果會更好。

面對在線學習:提高和維持學習動機

高二學生小焦:我感覺在家學習效率比較低,網絡教學達不到面授課堂的效果。怎樣才能提高網絡學習的效率呢?

華中師範大學心理學院教授、青少年網絡心理與行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研究員周宗奎:直接推動學生進行學習的內部學習動機是網絡學習得以發生和維持的決定性因素。如何主動提高並維持自己的學習動機?首先,設立明確的學習目標,讓學習內容既符合老師要求又可以滿足內部興趣。其次,動機的維持和外部獎勵有密切關係,可以在認真學完一堂網課之後給自己一些獎勵,比如小零食或者休閒娛樂等。

線上課堂也可以發揮群體動力作用,在群體中獲得認同感與歸屬感,從而促進自我效能,激發學習興趣。網絡學習中,可以通過建立線上學習共同體來獲得學習人際支持。通過分享各自的想法,學習到自己沒有掌握的知識和看待理解問題的不同角度,獲得接納感和支持感,可以增強克服困難、投入學習的動力。

網絡學習對於學生的自控能力要求更高。應該創設有利學習環境來提高學習專注力。可以選擇一個相對安靜的環境,只准備網絡學習必備的物品,將與學習無關的物品放在視線之外,關閉無關網頁或應用軟件,保證自己有限的認知資源集中於加工處理學習內容,避免多任務工作增加認知負荷,保持專注提高學習效率。

在線學習時,一些網絡不便利的同學,確實會面臨困難。不妨先穩定自己的情緒,從容面對,先把自己現有的學習資源利用起來,與老師及時溝通,等待回校後再抓緊時間補課。

面對求職:從容應對線上佈局

大四學生小張: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我原先的許多計劃,尤其是疫情拐點仍未到來,這給求職就業增加了很多不確定因素,我覺得茫然又焦慮。

青島科技大學大學生就業中心副主任王帥:造成焦慮不安情緒的真正原因並非現實事件本身,而是我們對這些現實事件的認知。事實上,疫情導致一些中小微企業面臨裁員或破產的窘境,對規模以上企業的招聘來說影響不大。

高校線下招聘轉到線上招聘雖然是新方式,但也打破了時空的限制,一些500強企業和上市企業往年因為時間或者距離的原因,無法參加我們的校園招聘會,但線上招聘會則可以實現。今年,北京的中國經貿集團、珠海格力電器等均成為線上招聘會上的新面孔。以青島科技大學為例,2020屆畢業生共計9873人,首場春季網絡招聘會便提供了2.4萬個工作崗位。

為拓寬高校畢業生就業渠道,國家省市均出臺了一系列就業政策。教育部推出“24365全天候網上校園招聘”服務,山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也推出了對非師範類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的八項便利措施。同學們應積極行動從容應對這個特殊的畢業季,可以通過網絡獲取更多招聘崗位信息,瞭解新的求職渠道,調整求職預期。也可以提早通過線上渠道佈局,重新定位就業意向區域以及行業崗位。如果沒有合適的工作崗位,可以先就業再擇業。此外,在網絡求職時要注意安全,謹防招聘陷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