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钓黄翅鱼没口时要换位,这是为什么?

洛水金狮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黄黄翅鱼属于海鱼,作为经常海钓的我,也是经常以黄翅鱼作为自己的目标鱼。至于你问的在钓黄翅鱼没口时要换位置,可以明确的告诉你,钓黄翅鱼时确实要经常换钓位。为什么?这得从以下两个方面开始说起。

  • 黄翅鱼的习性是什么?
  • 为什么要经常换钓位?

只有真正了解清楚了上面的问题,就能明白换钓点的意义了,也就可以钓到更多的黄翅鱼了。

黄翅鱼的习性

黄翅鱼,又名黄脚立、赤翅、黄立鱼,属海鱼。适应力强,生长快,为中国南方网箱养殖的重要对象。黄鳍鲷体长椭圆形,侧扁,背面狭窄,腹面钝圆。体高,头部尖。背鳍鳍棘部与鳍条相连,尾叉形。

黄鳍鲷为浅海暖水性底层鱼类。幼鱼的适温范围较成鱼窄,生存温度9.5—35℃,生长最适水温为24—28℃。成鱼则可抵御2℃的低温和35℃的高温,生长最适水温为26—30℃。适盐范围较广,在盐度为0.5‰—4.3‰之间的海水中均可生存。可以从海水中直接移入淡水,在半咸水中生长最佳。

黄翅鱼常在河口区的蚵棚、红树林或堤防区的消波块附近活动,属广盐性鱼类。杂食性,以藻类及小型底栖动物为主。冬季繁殖,集结至河川出海口处产卵,春季时幼鱼开始出现於河口,并能溯河至淡水域。

为什么要经常换钓位?

1、首先它的生活方式决定

黄翅鱼为浅海暖水性底层鱼类,一般喜欢在吊养牡蛎、淡菜、扇贝、鲍鱼和海带的渔排下面择食,也喜欢在有礁石的地方活动,这是它们的最大特点,这也是选择这些地方垂钓的原因。

2、黄翅鱼的居住环境决定

黄翅鱼又是一个安静的家伙,喜欢居住在岩石礁的孔内或者在乱石堆等、它自认为安全的地方。不会轻易离开居住地,只在居住地附近觅食,而且找到食物后会把食物叼回洞穴内进食。

从以上两点可以看出,换钓位还是因黄翅鱼的生活方式决定,由于它过于安逸恋家,作为钓鱼人就必须要求变来主动迎合它。比如在一个钓位上守钓半个小时都没口,证明该水域没有黄翅鱼,如果不经常换位,还在死守一个钓点,那就钓不到黄翅鱼。这是要经常变换钓位的原因。

写到最后

钓黄翅鱼是需要经常变换钓位才能钓到它,这个主要是需要钓鱼人主动去寻找并迎合黄翅鱼的生活特点,才能钓得多钓得好。

最后建议:环境保护是每个钓鱼人的责任!请随手带走自己身边的垃圾,创造一个美好的钓鱼环境!我是钓鱼铃当,记得关注我!谢谢


钓鱼铃当


大家好,我是野钓刘叔,很高兴和大家讨论钓鱼话题。

有人说钓黄翅鱼没口时要换窝,这是对的。我家住在微山湖畔,钓鱼钓了有三十多年了,大都是在微山湖野钓,主要对象鱼是鲫鱼,鲤鱼,还有黄翅鱼。

黄翅鱼是肉食鱼类,吃食凶猛,喜欢腥臭的味道,主要是捕食小鱼小虾,跌落水底的小虫等,黄翅鱼还怕光,白天大多潜伏在石缝树枝等障碍物下,黄昏时才大量出来觅食。有时夏秋大雨过后水色混浊时白天也积极采食。

我们钓黄翅鱼时经常会发现,在一个窝点钓几条十几条之后,就再也不上鱼了,换了窝点后,下钩就上鱼,这是什么原因呢?这是因为黄翅鱼有领地意识,各自有自己的地盘,互不侵犯,自己地盘的食物自己首先享用,除非自己吃饱了才有邻居的份,我们在作钓时下钩先中的就是钓点地盘的黄翅鱼主,其次是左邻右舍,等到把附近的鱼钓完,鱼饵和窝料的穿透力达不到远处黄翅鱼的嗅觉范围,这个窝子也就钓不到鱼了,我们再换一个钓点,却可以依旧上鱼。

我经常在微山湖夜钓鲤鱼,打上窝之后习惯挂上蚯蚓向窝点外随意一抛,往往就会上几条黄翅鱼,黄翅鱼的嗅觉很发达,几米远的范围有蚯蚓它能迅速觉察到,很快就来捕食,一口吞了就跑,象贼一样,稍微拉钩慢一点,钩子就被吞到胃里去,很难摘钩。我在夏秋季节也专门夜钓黄翅鱼,一次打四五个甚至七八个窝点,每个窝点钓几条就换窝,每晚都能钓到好几斤黄翅鱼。





野钓刘叔


我这边黄翅也大都是在排上垂钓,一个点钓到没口15分钟左右就可以换点了,或者换排,我这边简称扫排,所以一整天下来挺累的,但是收获确实比较多,这边就是黑翅是比较贪吃,成群结队的,黄翅是小范围游动,单打独斗的比较多好像,一个点黄翅差不多钓不超过4条基本就没口了,黑翅能有连杆的机会。以上的情况基本都是在有三两大以上的时候情况,尤其是越大越少,七八两以上的时候,一个小竹排能遇到两只算运气很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