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在用體校的那一套教孩子踢球?這樣的青訓過時啦

還在用體校的那一套教孩子踢球?這樣的青訓過時啦

青少年足球培訓世界上足球發展較高的國家認為,青少年足球人才的培養應著眼於球員個人能力的全面發展,強調人才的發現和培養,而不是強調球隊的成功與獲勝;應對青少年進行長期系統的培養,儘可能廣泛地為職業足球培養青少年人才,突出的特點體現為:

還在用體校的那一套教孩子踢球?這樣的青訓過時啦

讓青少年在足球訓練中享受足球的快樂,青少年球員在訓練中能否經歷並享受“踢球”的樂趣對他們的成長以及成功是至關重要的,組織青少年訓練時,從一開始就應讓他們學會將足球視為一種快樂遊戲去體驗和享受,只有這樣,他們才能認識到足球的魅力,也會為他們一生鍾愛足球打下基礎。同時讓孩子們在沒有任何外力強迫的情況下踢球(只有通過這種方式,踢球才會成為孩子們的快樂體驗);兒童足球不應成為成人足球的翻版(要按照青少年的身心特點,發展規律進行針對性訓練);在兒童足球中大人們不應該告訴他們該做什麼,也不應強加苛刻的規則和約束的空間。

  

還在用體校的那一套教孩子踢球?這樣的青訓過時啦

青少年足球訓練中的“足球進校園”成為現如今中國足球中非常熱議的話題,多地區為響應政策的要求,把足球納入學校體育課程教學體系,作為體育課必修內容,為學生提供學習足球的機會。目前學校是否能夠“消化”這個決議呢?其實在世界範圍內,很多國家都將校園足球納入了公立學校的必修課程,那麼,他們的經驗能否對我們有啟發作用呢?日本:學校成為培養後備力量的基地日本足球曾在1964年東京奧運會上獲得第三名,風光一時後逐漸衰落,步入低谷。日本政府為了振興足球,文部省決定把足球列入日本中小學校的體育必修課,中小學紛紛組建足球隊,建立足球俱樂部。相應地,為保障教學質量,日本足協也對中小學體育教師甚至幼兒園老師開展初級教練員培訓。

還在用體校的那一套教孩子踢球?這樣的青訓過時啦

足球運動不僅受到學校領導和教師的重視,而且得到學生家長的大力支持和配合。除了成為必修課,學校足球活動主要以本人自願參加的業餘俱樂部的形式來開展。一般每週組織兩次活動,週三、週六或週四、週六;星期天則讓學生回到家中去自行練習。訓練主要採用遊戲形式,培養學生興趣,任其自由發揮。在興趣引導下,傳授踢、傳、接、運、頭頂、搶截球等基本功。讓學生到比賽中去體會足球運動的“味道”。

還在用體校的那一套教孩子踢球?這樣的青訓過時啦

  每年中小學足球既有全國性的比賽,也有縣級和地區級的比賽。這種假期組織的集訓與比賽,已成為檢驗訓練成果及豐富假期生活的一種方法。在有條件的地區,大學的足球選手還定期到各中小學業餘足球俱樂部開展指導與訓練。這種對口聯繫的方法,不僅幫助中小學足球俱樂部更好地開展訓練,而且為大學足球選手的社會實踐提供了機會。韓國:在學校培養足球小將韓國設立了足球金字塔,共有五級。第一級是小學,由13歲以下的年齡組組成;然後是中學,即16歲以下年齡組;之後高中,即19歲以下年齡組,到了大學,由23歲以下年齡組組成;最頂級的則是半職業和職業聯賽。

還在用體校的那一套教孩子踢球?這樣的青訓過時啦

韓國的職業足球俱樂部不設預備隊,青少年足球運動員在學校培養:由小學到中學直至大學。運動員在招生選才、文化學習、訓練比賽、進入職業隊等方面都有明確的制度,他們不僅要完成國家規定的必修課程,在20歲時還要按國家的法律服兵役,這對青少年球員的綜合素質培養來說是一個完備的過程;而職業俱樂部每年都會從高中生和大學生的足球比賽中發現和選拔隊員。長期的學校培養也從整體上提高了韓國足球運動員的綜合素質。德國:普及同時抓重點德國是足球強國。中小學校面向所有的學生開設足球培訓課,講解足球知識,輔導青少年足球愛好者踢好球,課外的足球活動均有業餘教練員指導。德國足協還為中小學制定了訓練和比賽的指導思想,供學校選用。

還在用體校的那一套教孩子踢球?這樣的青訓過時啦

從1997年開始,德國足協開始為德國東北足球協會的足球重點學校提供支持。進入足球重點學校有一套專門的選拔標準,競技能力、技術和技巧是選拔時重點考慮的因素。在那裡,學員除了訓練還要進行文化學習。學校、俱樂部和協會共同協調文化課學習與足球運動訓練、比賽的關係。對於青少年球員來說,學習是首位,其次才是訓練。足球重點學校為德國培養了大批優秀的足球運動員,巴拉克、楊克爾、耶裡梅斯、林科、施耐德等足球明星都曾在重點足球學校就讀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