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酒席最后都有一道“送客菜”,这菜一上就该走人了,是什么菜呢?

老张谈三农


您好,科学兴农为您解答。

看到这个问题作为吃货就有些安奈不住想要说两句了,农村的酒席一般都非常的讲究,先上什么菜,再上什么,最后上什么都是有讲究的。不过我们都知道“十里不同俗”,今天科学兴农就说说本人老家河南这边的一些酒席的上菜习俗。

本人老家位于豫东地区,小时候无论是过年还是和父母去酒席婚宴吃饭,总能够听到一个名词叫做“八大碗”当时还不是很清楚到底是什么,后来才知道,这是本人老家这边酒席的一种习俗,这“八大碗”指的是酒席上面必须要上的八样菜。八大碗的菜式并不固定,不过本人老家这边人特别钟爱扣碗,所以这八大碗主要都是扣碗组成,比如蒸酥肉、蒸肉丸、蒸鱼等。本人最喜欢的就是芥菜肉这道菜,芥菜有肉香,扣肉软糯细滑,非常的美味。而说到上菜顺序的话,本人老家这边一般是先凉菜,再热菜,然后是甜汤和酸辣鸡蛋汤,最后是主食。主食之后就结束了。我们这边并没有什么“送客菜”,不过上完主食,大家都知道菜已经上完了,吃完主食就结束了。

另外值得一提的就是豫东的商丘地区,婚宴上的菜品也是非常的讲究,上菜顺序先是先压桌盘,再是四热菜、四小炒、四蒸碗、四大件、四甜品也是非常的丰盛,尤其是当中的甜品有一道琉璃馍,其它地方很少能够吃到。

这主要是老家豫东这边的习俗,而河南豫西地区,也就是河南西部的洛阳、三门峡等地,这些地区的酒席上的菜品和豫东地区也会有些不一样,比如人们熟知的洛阳水席,豫西地区的酒席一般都是“十大碗”,并且当中带有水的菜很多,这主要和当地的气候环境有关。而三门峡地区比较著名的婚宴菜品就是卢氏县瓦窑沟“十三花”宴席,由十三道具有特色的当地菜品组成。说完了豫西豫东,再来看一下豫北的酒席讲究“八盘四碗”,还有的地区讲究“十盘、八碗、两汤”。

其实从上面的酒席的菜品上也能够看的出来,各地的风俗都会多少有所不同,不过河南地区的“送客菜”一般也就是最后一道菜主要是以汤为主,大部分都是鸡蛋汤。你们那里的“送客菜”是什么呢?(三)

这里是科学兴农,欢迎添加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科学兴农


滚蛋。

天题主可能不是农村人吧,或者你们家那边比较文明。在我们老家最后一道菜就是丸子汤,当地称为滚蛋菜,因为丸子是圆的,寓意滚蛋,吃了丸子汤就赶快“滚蛋”离席吧!
农村办酒席


不像是在城里的酒店,大多都是请一个掌勺的大厨在自家院子里支起大锅现烧,帮忙洗菜,配菜,端盘子,洗碗的大多也都是自家门里的人。

因为都是自己弄所以办酒席当天都是很忙的,如果吃酒席的人一直在吃吃喝喝不下席,那主家也会很为难,因为总不能赶人走吧!

所以在我们老家吃流水席当丸子汤上来了以后,过一会席就散了,大家都很自觉的“滚蛋”了。


杨小寨的希望


我们农村办理酒席大体经历了3个阶段,一阶地上吃:那时候条件真的很艰苦,穷苦人们办事(红事白事),亲戚朋友街坊四邻,出份子钱后,办事人聘请或者自己动手熬一锅大菜(或者菜汤),微辣,配着杂粮馒头或者白面馒头,自己拿碗盛菜,然后蹲地上或者席地而坐就开吃,吃完就走,没啥送客菜;二阶段马扎吃,这个阶段有几个小菜,但是依然有大菜或者菜汤,最后是一大碗汤(鸡蛋汤居多),有了方桌,有了板凳和马扎,供客人们落座;三阶段酒席桌,酒席桌在我们这叫一条龙,因为主家只管给钱,一切的买菜,做菜,上菜,收拾打理全部能一条龙包办,不管菜有多丰盛,依旧有大菜(或者菜汤),因为有了这个菜,人们感觉你才有办事的意思,最后的一道菜,就是鸡蛋汤,现在我们这里俗话叫“滚蛋汤”,喝完就可以走了,在我这里送走的菜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一道大菜,真的很好吃,也是我们的一个习惯,有那个味道,那个感觉。顺便简单提及一下大菜配料,大白菜,闷子,粉条,熟牛肉,熬制,有不知道啥是“闷子”,可以关注我留言,我告知大家,一个家乡特色



疯狂奶酪


所谓的送客菜实际上就是最后一个菜,过去在农村自己办酒席,特别是结婚喜宴,是很有讲究的。我的家乡地处鲁中山区,过去农村都很穷,饭店也少,喜宴都是在村庄里自己办,酒席人多了就借邻居家的地方、碗筷。每个村子里都有几个会做宴席的橱子,到时候都会请去帮厨,农村自己办宴席的菜,味道有别于饭店,很有特色,很好吃的。最后一道菜我印象深刻的“方子肉”,方方正正的一块肥瘦相间的带皮五花肉(以肥肉为主),肥而不腻,非常好吃,过去平时很少吃肉,这道菜一上来就会一抢而空。这道菜一上,就说明菜齐了,下边就要上饭了,没有喝足酒的就要抓紧了。

十里不同俗,我们邻县的农村的酒宴最后一道菜是上鱼,寓意年年有余,也是很有讲究的。

现在农村的生活都好了很多,村、镇的饭店也多了,现在农村办喜宴基本上没有再自己做菜的了,都在饭店图省心,最后一道菜也没有什么讲究了,也就没有“送客菜”一说了。


Y疯言疯语


我们这边是城市,上主食差不多就结束了,工作忙的人可能都等不了……有的客人直接要主食,主人家看到要主食的,就差不多客气客气就给所有来宾都上主食了。毕竟都忙,也不想耽误大家时间……也有的主人家怕客人走得早,就不上菜,等仪式结束了才上。更有甚者,上菜不发筷子……不过这样的主人家普遍得不到什么好评价……农村的酒席参加过一次,全程雇的流动餐车,大帐篷流水席。从做饭到洗碗餐车一家全包。省事又快捷,做的菜也不错,大大超出预计!来的人是真多,吃饭得抓紧,好为后来的人腾地方。地点,内蒙古赤峰。


观沧海饮豪情


问:农村酒席最后都有一道"送客菜″,这菜一上就该走人了,是什么菜呢?

这个规矩是过去的规矩,现在很多年轻人不讲究这些了,也很少有人知道了,他们即使回答,回答的也不对。

这个酒席的规矩是针对新亲桌而言的,大棚里的一般酒席,入坐的人什么身份都有,菜可以先后随便上,不会计较这些的,而只有新亲的桌上,上菜是有先后,上错了新亲是会怪罪的,有的甚至都会掀翻桌了不欢而散,甚至断了亲的。

新亲就是成亲时女方娘家来的送客,那天是最尊贵的,不能怠慢。

新亲的桌上最先上的必须是筷子,如果不先上筷子就上菜,刁难的送客就用手抓,给你难堪。

然后上备碟,上酒具,上酒具后才是上菜。上菜是一道一道的上,不是一起都端上来,先上凉后上热。

过去酒席不是转桌,上菜必须先摆主位,主位动完筷再往下转,下一道菜还是从主位开始。

八个酒菜上齐,要停一段时间,这是喝酒让酒敬酒的时间。

八个盘喝酒八个碗吃饭。

酒喝好了,就是依次上八个碗吃饭,这依次是鸡鱼肘肉等,第七碗是丸子最后一碗是汤,因为吃饭最后一定要用汤送一送,也叫灌灌缝儿。

新亲的二八酒席上,做为丸子这道菜,必须是最后上的,"丸完″同音,丸子一来,表示酒席菜上完了,吃完最后一道菜再喝汤后,就该撤了。

如果上菜或上饭,不小心最先上了丸子,这是不尊重新亲,送客会认为这是让"滚蛋″,脾气不好会打起来的。

丸子这道菜有两个含意,先上为"滚蛋″,后上为"菜上完了″。


生产队长老杨


我们这之前是四个压桌碗,有豆腐,莲菜,酥肉,排骨,全是油炸扣碗,这四个碗一上,就说明酒席结束了,来的客人也就明白是散客了。到现在这些年,农村都是上门包桌了,他们把这几样菜都省了。而是最后端上一大碗米酒鸡蛋汤,叫做滚蛋汤。也就是说菜都上完了,把这个汤用完,都各自滚蛋,各回各家。



宛农小李


你好,是的呢,其实不仅是农村,城里也是一样的,但凡是农村的流水席还是城里酒店的宴席,每个地方都有着自己地方特色的“送客菜”,“送客菜”一上就表明宴席已经到了终点,吃完菜就可以打道回府了!

我们的家乡是在甘肃武威,武威有个特色面食叫凉面。凉面又称"过水面",古称为"冷淘"。在我们这边,宴席吃到最后差不多酒足饭饱之后会上一大盘凉面,无论老少每个人都喜欢吃一碗凉面轻轻爽走人。所以更有俗语,吃一碗凉面该走人了,不要等到主家赶人,留不住面子了!

谢谢,希望可以帮助你,欢迎关注动作有轨迹!


动作有轨迹


中国地大沃博,人口众多,五十多个民族,当然会各个民族,各个地方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常言道:三里不同风,十里改习俗。在家里尊照家里规矩,出门就要入乡随俗,少说多看,多问,以免闹出丢脸的事情。

迎来送往,上门做客是每个人都难以避免的事情,大多数是无酒不成席。常常会听到父子,翁婿,叔侄同桌,推杯换盏,酒到酣处乱了辈分。朋友,哥妹,认识的,不认识的因为一杯酒,大打出手,闹得大家都不好看。

随着生活和人们自身素质的提高和一些事例的发生,大家都不会再任性劝酒,拚酒了。酒席上都会自我节制,大家都明白健康和出行安全的重要性。

在我们这里,做为七零后的记忆中,出席晏席,亲朋好友,近门爷们会按照各自规格入席,先是冷拼热炒,肉素搭配,当鸡蛋汤上桌的时候就是最后的一道菜,喝了汤大家都会起身离席了。





豫魏


我们安庆这里最后一道菜是圆子,代表圆满,代表圆圆满满。圆子上桌了,主人家放一下鞭炮,要说几句客套话:今天感谢大家到来参加孩子的婚礼,没有什么菜(谦让的意思),多喝几杯寡酒,我敬大家一杯,请随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