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普通的题目讲了许多遍,学生还是不会做,是学生的问题还是老师的水平问题?

背靠背52


对于这样的问题,我认为多是学生自己的问题,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一个普通的题目,老师讲完,其他同学都会了,就你不会的话,只能说明一个问题,你没有认真听课,没有用心去记,当然课后也没有认真去复习!一遍两遍三遍的讲,有心的学生早就会了!

可能有的人也会反驳我,说也有可能是老师教的不好,老师讲的不明白!这种可能有没有呢?我想说基本上没有!我不可否认有表达能力不强的老师,也有简单的问题,讲复杂的情况,但是如果别人听会了,你还不会,那只能说明还是你的问题!

如果是一道复杂题型,确实是存在讲一遍两遍三遍记不住的情况,这个是很正常的,毕竟压轴题的运算量大,计算繁琐,很多小孩当时听明白了,如果课后没有去复习的话,也就记个三天就忘了!但是对于一道简单的题目,稍微用心一点的学生很快就能掌握!

我教过很多学生,也见识过这种不长脑子的学生!基本上人家上课他也上课,人家记重点他也记,但是只是表面上的,你问他记得啥,可能他自己都说不清楚!最近流行一句话,请不要假装努力,结果不会陪你演戏!刚刚说的这类学生,还算好点的,最起码的知道学一点,不调皮捣乱,该听课听课,该做作业做作业,除了不往脑子里面记,其他都挺好!还有一类学生就更可恶了,基本上厌学,你讲你的,他玩他的,别说做作业了,课都不听,稍微不盯着,马上就能倒腾出点动静来!这样的学生,怕是讲一百遍也没用啊!

身为家长,当孩子在学习上出现问题的时候,不能一味地直说老师的毛病,责怪老师,我觉得随便一个老师教你家孩子都绰绰有余!当然,这里不谈谁是谁非,一旦出现问题,我们要积极想办法去解决,多与老师沟通,多找找自身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更好更快的解决问题,取得进步!






SUMMER菜青虫


我讲自己的例子吧。上高一时学立体几何,许多同学都听懂了,而我却听不懂。我没有立体思维。等到上高三第一轮复习时才有了立体感,也不是完全那么好。所以我的物理、化学也极不好。幸好高二分文理科。我学了文科。我不认为是我的老师讲课不好,我知道是自己不够好,用我们最常用的话就是不聪明。正因为每个人的接受力不一样,所以有的题老师讲好几遍仍有人听不懂。

在我工作后,我又发现,同样的知识不同的老师讲解,效果不一样,也就是平常我们说的好老师、差老师。好老师讲的课不是所有学生都能听懂,而是同样的时间听懂的人会多一些。这样的老师是个聪明老师。他的教学语言、教学方法、教学顺序、师生关系等都会影响他的教学效果。所以有的老师看着自己很忙、学生很忙不一定有效果,但是如果他还不敬业不忙就更没效果了。

由此,我认为如果老师讲了好几遍还有学生听不懂,有可能是学生的问题,他的思维没在老师讲课的频道上。俗话说宁可和清楚人打一架不和糊涂人说句话,说的就是不在一个频道上的问题。但是老师还得一遍遍地讲,够为难老师了。另外还有老师的原因。老师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分析学生,尽量让更多的孩子在短时间内掌握所学知识。


时空福禄元


如果真的是“一道普通的题讲了很多遍,学生没听懂”,那么,老师就真的需要“反省”了。

所谓“普通”,是老师认为普通,还是真的普通?就是说,老师的判断和学生的判断不一样。如果仅仅是老师认为“普通”,讲完之后,学生似懂非懂,恍恍惚惚,而且,多数学生是这样,那就一定是老师误判。此其一。

其二,老师的讲法是否合适。同一道题,不同老师的讲法是不同的,其效果也会不同,这里虽然有教学风格的差别,但也不可否认教学水平的差异。

无论什么学科的教学,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思维,这是学习的“根”!因此,老师讲题过程中,要始终注意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同时要密切观察学生的思维状态,控制自己讲解的节奏,让学生的思维跟上老师讲解的步调。一旦发现多数学生疑惑的神情,就必须适时作出调整,不能犹豫。

其三,加强练习,以便巩固。我常常听学生说,“这道题我知道,我们老师讲过!”我问他们,“宝马的车你知不知道?”他们说,“知道,世界名牌。”我说,“那是你的吗?不是,那是别人的!”

学生只有动笔做了,才能真正有体会,才能把老师讲的,书上写的,变成自己的,这个过程,心理学上称为“内化”。


云鹤凌空


老师讲的题目要保证大多数学生能听懂

如果是一道普通的题目,老师第一遍时就应该让班上大多数同学听懂。其实,现实中确实大多数老师也做到了让学生听懂,学生反馈给老师的情况也是听懂了。然而,一到考试问题就暴露出来了,无数同学在讲过的题目上出现问题。当然,这是非常正常的,否则老师也不会经常被气到发彪了。

学生听懂并不代表会做

作为老师一定要明白,学生听懂并不代表学生会做题目,也不能保证学生下次会做。这是因为老师讲的时候,学生是顺着自己的思路听的,但为什么这样的,怎么思考,学生都是可能没有掌握的。老师要做的就是讲完之后,时不时的再拿出来给学生做,有条件的可以让学生自己讲出来,这样才能判断学生是否掌握。另外,学生的作业量需要跟上来,如果光听懂,还是无法应对考试的,所以学生的课后作业需要一定的量才行。老师的讲的时候不只是讲解答案或者思路,还要讲为什么这样写、思考方式是怎样的,很多时候还需要总结。这样学生不只听一道题目了,而是一类题。


学霸数学


这个问题其实是每一个一线老师所遇到的共性问题。没有什么可大惊小怪的。

这种情况对于小学生来说,主要是小学生自我约束能力不强,上课易走神或玩小东西。若老师掌控课堂能力不强的话,既使把嘴巴皮磨烂,这些学生也学不会。

至于初中学生,出现这种情况多是因为基础差,知识结构断层,他们对深一点的问题犹坠雾里云端。

对于高中生来说,出现这种情况大多是智商区别太大。

从小学到大学的过程其实就如打麦扬场,把糠,秕子,半饱子与饱满麦子分开,淘汱的过程。








一袭轻岚


老师对于自己的课堂教学效果最直观的判断就是依据学生的反应 。如果一个班大多数人听懂了,只有少数人听不懂,那肯定是学生的问题,如果大多数人听不懂只有少数人听懂了,那十有八九是老师的问题了!那么,我们该如何让大多数人听懂呢?


俗话说,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是痛苦,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是艺术。作为老师,我们要始终坚持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和组织教学,尽量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力求把课上成艺术。

我的同事曾上过一堂非常成功的数学公开课,课题是圆的基本性质 。一开始他并没有阐述圆的基本定义,而是问学生一个常识性的问题:我们在草坪上钉个桩,然后把牛拴在桩上,过段时间我们来看,草坪上是个什么形状呢?很多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 圆形。然后他问这是为什么?自然而然就导出了圆的定义: 在同一平面内,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


他的举例胜过千言万语的讲解,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

作为老师,我们上课之前要备教材、备学生和备教法。备教材我们都知道,这里就不赘言了。备学生指的是我们要知道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认识特点,还要知道学生学习的难点痛点在什么地方。备方法就是针对不同的学科特点选用不同的教法,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复杂的东西简单化。

我刚提到的同事在上四边形时,课前他带了根足够长的棉绳,课间问学生: 我们该如何用这根足够长的绳子判断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菱形,长方形还是正方形?对于前两个,大多数孩子都能判断出来,但如何用足够长的绳子判断是否长方形时,难倒了很多学生 。


实际上很简单,在平行四边形的基础上,我们来用绳子量对角线是否相等即可。在简单的操作过程中,孩子们就把平行四边形、菱形、长方形、正方形的定理和判断定理轻松掌握,他的确把数学课上成艺术了!

总之,我们老师要做个有心人,多走近学生,多了解他们,用他们最喜欢的方式进行教学!

--------------------------------

本文是我一家之言,不喜勿喷,如果你喜欢这篇回答,就随手关注我吧,你的支持必将让我加倍努力!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2017


如果有人给我讲一个高等数学,他就讲1000遍,我也不会,因为我的水平没有那么高,所以说一个普通的问题讲了很多遍之后,学生还是不会绝对不是老师的问题,而是由学生自己基础的问题。

很多时候我们在讲题的过程中,孩子们听不懂学不会,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他的基础造成的,在基础学习的过程中,孩子或家长没有选择坚持,而放弃了对知识的理解和加强。

上学的时候我们曾经学过这样的一些内容,就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把这句话改一下就可以,孩子的学习成绩的提升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对于有些问题的解决肯定需要基础,没有基础就想学会,那只能是痴人说梦话。

这种错误的思想,我们现在还看到许多家长觉得孩子长大了之后,自然而然的就可以学会很多的知识,偏见这种思想影响了很多的家长,也害了很多的孩子。

所以说一个普通的问题讲了很多次,绝对不是讲题技巧的问题,而绝对是学生的基础知识的问题。

作为一线老师,不要过度自责,因为社会是多元化的,所以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明天,不一定是学习和读书好。


义诚老师



“听懂了”和“会做了”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对学习者能力要求属于两个不同的能力层级。

不要以为学习只是“听懂了”就万事大吉了。“听懂了”不是通行证。能够听懂老师所讲知识点,只说明了你理解力跟得上学习的需要,能够适应这一层级难度知识的认知,能够辩清老师所讲的内容的关系。这个阶段你自己没有独立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更不具备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你只是顺着老师的思路在走,有老师在引导着你,自然容易听懂。




“会做了”是要根据自己对所学知识的原理、作用、用法理解之后,通过独立思考,形成的自己解题思路,自己找到解决方法,并自己完成运算过程,最终完成问题解答。



老师可以教给你知识的原理、作用、用法,可以教给你解题的思路与方法,可以教给你怎么运算。但是在具体问题解答的时候,你要自己能理解题意,能够想到这个问题要用到老师讲过的哪种方法解答,哪种思路来分析,哪种运算来计算。



做题时没有人引导你,全凭你自己对知识点的记忆,熟练度,对方法的运用的灵活性,运算的准确性和速度等能力。“会做了”是一种综合能力的体现,缺少对知识点的理解、记忆、分析、解决、运算、想象等一个环节也不行。

“熟能生巧”这就是最好的学习方法。



飞行员以驾驶飞机的时间长短来看他的飞行技术的高低。很显然对一件事情操作时间越长越熟练,就很清楚遇到问题该怎么办?到了哪一步该如何解决?处理起来也就会得心应手,自然很轻松解决。

我想对于学生来说要想会做题,也应该是这么一个道理。别指望听一遍就会全部。你不是一目十行,过目不忘的奇才,你也不具备一劳永逸的能力。能力都是通过多次重复练习提起来的,人脑非电脑有个遗忘规律和接受的规律。




希望遇到过这种问题的人,不要怪老师没教好,老师给不了你“能力”,只能给你知识和方法。


妙解数学


这绝大部分是学生的问题

第一,老师只负责传授知识,知识传达对于老师最基本的职责已尽到

第二,教了不会老师会很疑惑,说明你是一个好老师,是希望学生能够真正学点东西的老师

我认为你可以改变一下

1.施加压力法,下节课我让同学起来做这题

2.这题期末可能会考

3.讲得幽默一点,学会观察究竟学生是否听懂

that's all, thankyou.


江湖不药人


首先,我们应该注意问题中关键词:普通的题目,许多遍。

如果普通的题目,老师讲了很多遍,学生大多数都会做了,只有极少的人不会做,那反映出两个问题,一是说明没有听懂的学生没有认真听,二是说明老师讲的知识对于那些没有听懂的学生还是太深了;

所以,遇到这种问题,无法去衡量到底是老师的问题还是学生的问题。

关键是学生如果自己不会做,就要上赶着去问老师,问同学,直到自己弄明白为止,不要觉得别人都会了,而自己不会,不敢去问,如果抱着这样的心理,永远都在落后于别人。

而我也相信,老师也会针对你的特殊情况,把知识再讲的浅显易懂些,这样你也能学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