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燒、咳嗽、全身乏力、喉嚨痛,我到底該不該去醫院?

最近在網絡上義診 患者特別多,絕大多數的患者,諮詢的問題基本都是關於新冠肺炎的事情,從諮詢的問題看,顯得非常緊張和焦慮。

多數人在家呆久了,尤其是一家人在一起,居家環境比較狹小,又不敢通風,生活方式完全改變,加上天氣比較寒冷,最近兩天又開始大範圍降溫,於是就出現了輕微的咳嗽,沒痰,喉嚨有點不舒服,全身痠軟無力的感覺,每天測量體溫在37度左右,非常緊張。

發燒、咳嗽、全身乏力、喉嚨痛,我到底該不該去醫院?

這裡,和大家分析一下幾個問題,幫助大家自行診斷,消除緊張情緒。

第一、到底多少度才算發燒?測量體溫需要注意的事項有哪些?

人體的溫度相對恆定,但是,正常人在24小時內體溫也是略有波動的,一般相差不超過1℃。正常生理狀態下,人在早晨6點體溫最低,下午4點最高。一般說來,體溫的測量分為口腔溫度、腋下溫度和直腸溫度,我們最常使用的測量方式是腋下溫度。37.3℃以上才算病理性發燒。不同的生理狀態下體溫也會有變化,進食後、運動、婦女生理期前或妊娠期體溫會稍高些,而老年人的體溫偏低。如果出現體溫過高或者過低,都會嚴重影響人體的生理機能,甚至危及生命。

發燒、咳嗽、全身乏力、喉嚨痛,我到底該不該去醫院?

根據臨床標準,人的體溫分6個層次,人體的正常體溫範圍在36.5℃~37℃,如果超過了37.3℃,就屬於真正意義上的病理性發燒了。以38.5℃為界限,37.3℃以上,38.5℃以下為低熱,38.5℃以上 ,39℃以下為中度發熱,39.1℃~41℃為高熱,41℃以上為超高熱,而36.5℃以下為低體溫。

第二、新冠肺炎有哪些症狀?

根據最新版的新冠肺炎的診斷標準,新冠肺炎有以下症狀和體徵:

1、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後,在早期表現的症狀和一般病毒感染引起的感冒症狀比較相似,主要表現為疲乏無力,倦怠,肌肉痠痛,低熱或者沒有發熱,輕微乾咳無痰,也有少數病人會腹痛和腹瀉等胃腸道的反應。

發燒、咳嗽、全身乏力、喉嚨痛,我到底該不該去醫院?

2、隨著病情的進一步發展,發燒是本病的較為突出的症狀,發燒度數在37.3度以上。另外呼吸道相關症狀括咳嗽、喉嚨疼痛等也會逐漸加重。

3、這時去醫院就診,多數患者的檢查可以明確診斷,比較特徵性的指標有,血常規表現淋巴細胞下降,新冠肺炎的病毒核酸檢測可以陽性(也有陰性的),肺部CT表現雙肺尤其是外側肺野可見毛玻璃樣浸潤性改變。

發燒、咳嗽、全身乏力、喉嚨痛,我到底該不該去醫院?

4、隨著症狀的加重,病人會出現呼吸困難、胸悶、氣短,甚至會出現呼吸窘迫等嚴重症狀。嚴重的患者會出現感染性休克、肝腎功能受損、呼吸衰竭、凝血功能障礙等,如果救治不及時,可能會有生命危險。

第三、如何區分自己是普通感冒還是新冠肺炎?

一般情況下,普通感冒的症狀比較輕,首先表現鼻塞,伴短時間的低熱,一般持續1到3天后緩解。比較少有全身的痠痛乏力等症狀。而新冠肺炎的表現比較典型為發燒、乾咳、肌肉痠痛、嘔吐甚至腹瀉等。最關鍵的還是流行病學史,仔細分析一下,自己是否有確診或者疑似病人接觸史非常重要。

發燒、咳嗽、全身乏力、喉嚨痛,我到底該不該去醫院?

第四、只有納差、乏力、頭昏、眼睛乾澀沒精神是不是新冠肺炎的初期表現?

諮詢的很多朋友表現為以上的症狀,緊張焦慮,擔心自己是不是被感染了新冠肺炎。其實,要仔細分析新冠肺炎的特點不難鑑別。以上的症狀,絕大多數是年輕朋友居多,在家呆時間過長,生活節奏完全打亂,清晨起床太晚,整日整夜玩手機,沒有一點運動量,這種表現可以定義為“居家隔離綜合徵”,其實並沒有病理性改變,只是生活方式不當導致的,針對這部分朋友,最好的治療方式,就是立即改變生活方式,少看手機電視,多做室內運動,居家開窗通風,按時起居,合理安排自己的工作學習計劃,每天完成一件有意義的事情,通過自行調節,很快就能讓自己神清氣爽,富有朝氣。

發燒、咳嗽、全身乏力、喉嚨痛,我到底該不該去醫院?

當然,在這非常時期,一旦出現發燒、咳嗽等情況,尤其是體溫高於37.5度,最好戴好口罩,去指定的醫院就診,以防萬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