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4月龄宝宝辅食添加指南,做到这几点让孩子爱上吃饭

这是别人的家吃饭的娃~

6-24月龄宝宝辅食添加指南,做到这几点让孩子爱上吃饭

这是我家吃饭的娃!

6-24月龄宝宝辅食添加指南,做到这几点让孩子爱上吃饭

真是扎心的可以,每次吃饭不是鸡飞狗跳就是追得满地跑~眼看身上的肉肉直掉,真得急坏了老母亲。

这加个辅食怎么就这么难!!!

难不难还真不能让宝宝“背锅”,妈妈们快看这几件事你做对了吗?

添加辅食的时间 不能早也不能晚!

根据指南建议,一般满6月龄可以尝试添加辅食,通常不得早于4月龄,不晚于8月龄。

6-24月龄宝宝辅食添加指南,做到这几点让孩子爱上吃饭

图源:网络

至少等到6月龄再添加辅食,这可能会降低有过敏性疾病风险的宝宝发生特应性皮炎和特应性致敏的风险。

那延迟添加辅食,过敏的风险会不会比较低?

实际上,延迟添加并不能预防过敏的风险,反而可能增加食物过敏的风险。

如果担心宝宝过敏而不敢尝试新辅食,这可能会导致宝宝摄入食物太过单一,影响营养物质的摄入,继而影响到宝宝的生长发育。

同时,延迟添加辅食可能会错过宝宝的味觉、咀嚼功能发育的最佳时期,造成宝宝进食行为异常,断离母乳困难以及营养不良等问题。

担心宝宝对新添加的食物过敏,家长们可以这样做:

每添加一种新食物,观察2到3天,确定没有出现呕吐、腹泻、皮疹等不良反应时,再添加下一种,如果对某种食物过敏,就需要暂停添加,直到恢复后再次尝试。图源:网络 奶量一定要保证!

虽说宝宝已经开始添加辅食了,但主要的营养来源仍然是“奶”。

6-24月龄宝宝辅食添加指南,做到这几点让孩子爱上吃饭

图源:网络

而继续母乳喂养,可以显著减少宝宝腹泻、中耳炎、肺炎等感染性疾病,也可以减少宝宝食物过敏、特应性皮炎等过敏性疾病,所以,即使添加辅食了,也别急着给宝宝减少哺乳或者配方奶。

6-24月龄宝宝辅食添加指南,做到这几点让孩子爱上吃饭

怎样添加辅食?

不同月龄的宝宝添加辅食种类、频次都是不同的,需要遵循每个月龄阶段,宝宝吞咽功能和胃肠道功能的发育特点,循序渐进进行。

01 第一阶段:6月龄

宝宝从6个月开始,铁需求会增加,因此辅食中,至少需要包含一种含铁丰富的食物。

比如:强化铁的米粉,蔬菜和水果也可以添加。

■ 辅食性状:从泥糊状到糊状,泥糊状的颗粒要更细腻些,糊状稍显粗糙些,啥是泥糊状?只要舀起来不轻易滴落那就差不多了。

■ 添加频次:母乳或者配方奶6-8次,刚开始添加辅食的时候,建议每天1次,最多2次,而辅食的量需要先从一小勺开始,慢慢增加。

可以在喂完母乳或者配方奶之后,等半小时再喂辅食。

02 第二阶段:7-9月龄

这个阶段主要为了锻炼宝宝的咀嚼能力。

当宝宝可以独坐并伴有咀嚼的动作出现,即使宝宝还没有长出牙齿,也可以开始鼓励宝宝进行咀嚼的练习。

妈妈可以给宝宝做咀嚼的示范动作,慢慢教会宝宝咀嚼。

■ 食物性状:末状食物,比如:稀(软饭)、肉末、菜末、蛋、肉末、碎水果。

■ 添加频次:母乳或者配方奶4-6次,每日2餐辅食。并且,这个时候,辅食也能独当一面了,不需要再前/后喂奶了。

刚开始宝宝可能不太熟练,也不太接受这样性状的食物,可能会出现作呕的动作,这是很正常的现象。

宝妈一定要保持淡定,不要惊慌,避免将紧张的情绪带给宝宝,否则下次宝宝更不敢尝试了。

03 第三个阶段:10-12月龄

这个阶段的宝宝需要尝试更多种类的食物,在扩大种类的同时,还需要在此基础上改善食物的性状。

需要逐渐由半固体过渡到固体,像丁、条甚至是小块状,以此继续锻炼宝宝咀嚼、口腔运动发育,促进咀嚼肌发育,面部、语言等发育。

6-24月龄宝宝辅食添加指南,做到这几点让孩子爱上吃饭

图源:网络

■ 食物性状:碎食物,比如软饭、碎肉、碎菜、蛋、鱼肉、豆制品、水果条,但尽量保留食物的完整性。

■ 添加频次:母乳或者配方奶3-4次,辅食2-3次,还有一次水果。

04 第四阶段:13-24月龄

这个阶段的宝宝需要学习自主进食,并且逐渐适应家庭的日常饮食,但不是直接和成人一起混餐进食哦,还是要分开进食,宝宝的饭还是独立制作的,2岁起可以尝试和大人混餐。

6-24月龄宝宝辅食添加指南,做到这几点让孩子爱上吃饭

图源:网络

■ 食物性状:米饭、面条、馒头、饺子、蔬菜、蛋、水果、瘦肉等,适当还可以加入些粗粮。

■ 添加频次:每日三餐,母乳或配方奶2-3次,可以增加水果、奶类。

这个阶段的宝宝,食欲和适量都可能会出现很大的差异,妈妈们尽量让宝宝自己决定每次吃多少,强迫和过度喂养都不可取。

7-24月龄的宝宝胃肠道等消化器官的发育、感知觉以及认知行为能力的发展,都需要通过接触、感知和尝试,逐步体验多样化的食物,从被动接受喂养逐渐转变为自主进食。

这是循序渐进的一个过程,在此期间,很需要妈妈的耐心与用心,适宜的营养和喂养不仅关系到近期的生长发育,也关系到长期的健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