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奴火鍋:一家餐飲企業面對疫情時的自救與救他


巴奴火鍋:一家餐飲企業面對疫情時的自救與救他

2月10日開始,巴奴火鍋小範圍開通外賣業務,這是最新的“自救”方式。

武漢疫情的出現,讓全國餐飲企業的經營被按下了休止鍵,但應對措施各有不同。

西貝400家線下門店基本都已停業,預計春節前後一個月損失7-8億元;眉州東坡表示“撐不過三個月”,退餐金額1700多萬;老鄉雞束從軒則手撕員工的聯名降薪信,業績雖然受損但士氣倍受鼓舞。

作為中國火鍋業炙熱品牌,巴奴活動遇到了一隻前所未有的黑天鵝。損失超過一個多億。

往年春節期間,巴奴火鍋餐廳是城市人口密度最大的場所之一。

巴奴的翻檯率幾乎與海底撈相當,達到3.46。

事實上,巴奴在人們印象中是海底撈的有力競爭者,就連海底撈自身也這樣認為——張勇派遣最優秀的員工到鄭州,以加強競爭。

在堅持產品主義與跟隨戰略中,巴奴在全國開到65家店,並謀求上市。

在餐飲業集體危機出現時,巴奴承諾不裁員,利用這段時間讓團隊休養生息。先“救他”,再自救。

黑天鵝

對於巴奴來說,疫情影響之大超出了預期。

1月27日,巴奴只暫停了7家店的營業,除西安之外,另外六家分別為河南省內的平頂山、新鄉、南陽、信陽、和濮陽。

在門店免費供應抗菌洗手液、漱口水,每天對餐廳空間和地面消毒,辦公、經營及住宿場所,每天至少一次公共區域消毒擦洗,服務人員佩戴口罩工作、上崗前測量記錄,常規消毒操作。

在全國門店張貼《公示》,告知每一位到店的顧客,接受所有顧客監督。

這種應對策略,已經是餐飲企業在確保正常營業的前提下所做的極致動作了。但是隨著疫情的發展,巴奴不得已陸續暫停部分門店的營業。

1月30日起,巴奴決定全國65家門店全部暫停營業,並響應國家號召,將暫停營業時間延長到2月9日。

2月6日,巴奴火鍋宣稱,門店暫停營業時間延長至2月16日。

春節前,巴奴為65家門店營業準備了20000公斤哈密瓜,15000公斤火龍果,4500公斤聖女果,3000公斤笨波菜,2000公斤豬黃喉等等。

巴奴火鍋:一家餐飲企業面對疫情時的自救與救他

這些生鮮蔬果價值300萬,其中一部分不易於儲存,可以視為打水漂。

全國員工5000人,疫情期間的薪酬也是一筆不菲開支。

在春節前,巴奴在一批登機牌背面印上了巴奴的廣告,光這一項投入就將近100萬。

而巴奴是廣告大戶,日常在機場、電梯、新媒體端的廣告投放,也意味著無效。

2017年度,巴奴以48家店的規模實現10億營收。

春節是餐飲企業旺季。巴奴曾預計,春節至正月十六,營業額將超過一個億。

而這次疫情比事先預判的要嚴重,現在已經過了正月十六將近一週。加上疫情過後人們對人流密集場所的恐懼,巴奴的營業損失很有可能要往2個億的區間算了。

巴奴副董事長劉常青告訴漁社商業案例,這次對巴奴的影響很大。

至於影響有多大,“巴奴在疫情發生後開了幾次小範圍會議,但更多的是談應對疫情和安置員工,具體的影響還都沒有細算過。”

少說多做

1月30日,巴奴開始了捐助行動。

為河南省人民醫院、鄭大一附院、無錫市人民醫院的醫護人員、在崗民警和街道辦送去新鮮水果。

第二天,巴奴冷鏈車運載肉類、水果類、蔬菜類和消毒洗護類物資,從鄭州央廚發往湖北武漢,這批價值49萬元物資捐獻給武漢青山區慈善總會,用於一線醫護人員的後勤保障。

晚上六點,巴奴冷鏈車抵達鄭東新區,把2.2噸蔬果肉捐給被稱為河南“小湯山”——鄭州市新型冠狀病毒隔離病房的工地食堂。

2月1日,向鄭州市惠濟區人民醫院捐贈一車總價值為6.34萬元的物資。

巴奴火鍋:一家餐飲企業面對疫情時的自救與救他

巴奴向武漢以及河南各地捐贈200餘萬食材和消毒防護物資,向湖北省慈善總會捐款500萬。

向政府免費提供鄭州、無錫、重慶3個倉儲冷庫,用於物資存放。

連續三天捐助後,2月1日當天巴奴宣佈放假,延期至正月十六開業。全國5000餘名員工隨時待命,全力配合當地政府指揮,隨時支援疫情防護工作。

這一天,巴奴創始人杜中兵給全體巴奴員工寫了一封信:

如果沒有疫情,目前應該是餐飲業的旺季,是夥伴們最忙碌的時期,但為積極配合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防控工作,進一步保證顧客和夥伴們的健康和安全,我們做出了暫停營業的決定。

在此期間,仍有部分夥伴以各自的方式堅守崗位,他們在做好個人防護的同時,克服恐懼心理,奔赴一線為醫療系統送去最需要的食材和物資。

他們保證在宿舍小夥伴的一日三餐,消除大家的後顧之憂;在宿舍堅持學習操作標準和毛肚火鍋只是,共同提升技能;他們盤點央廚原材料並進行及時處理,避免食材損失;定期維保門店設備設施和環境清潔消毒,保證隨時營業;時刻關注國家政策及上下游合作伙伴動態,為復工做好準備;甚至有的夥伴已經返崗,開始了現場辦公。

杜中兵給員工提了五點要求,其中三條是和疫情及自我保護有關,另外兩條是:不荒廢時光,通過線上線下充電學習,共同進步;堅持工作,用心工作,遠程辦公同樣保持高質量交付。

雖然暫停營業,但巴奴還要求確保40%員工在崗,其餘員工在宿舍待崗,設置了宿舍單獨隔離間,隔離觀察發生感冒的員工。

疫情發生後,有餐飲企業喊出撐不到兩個月,巴奴則顯得較為低調。

巴奴相關人士回應漁社商業案例:巴奴不想被人認為是在叫苦,我們更希望為同行提供借鑑。

開源節流

2001年,杜中兵在安陽開了第一家店火鍋店;2009年將巴奴的運營總部搬到鄭州,並以此為中心把門店開向全國。10年後,巴奴進京,第一週翻檯率據稱達到600%。

在疫情到來前,巴奴剛剛在上海和西安開了新店,已經在全國開有65家直營店。

巴奴火鍋:一家餐飲企業面對疫情時的自救與救他

上市帶來的財富倍增效應,對於創始人來說是有巨大誘惑力的。但餐飲企業成功上市並不容易,行業激烈競爭,標準化程度低。

食品安全也需要加大投入,採購和消費稅票很難做到透明。許多公司選擇供應鏈上市,巴奴也如是考慮。

巴奴建成了中央廚房和底料工廠,1000平米的中央廚房,可儲存約300噸食材;位於江蘇省無錫市的巴奴中央廚房,存儲量約10噸;重慶底料加工廠,位於江津佔地約20餘畝,幹倉存儲量約20噸。

武漢疫情對全國的品牌餐飲企業都是一次重大打擊,而對於一家擬上市餐飲企業,更顯意義重大——它很有可能影響年度經營數字,而數字表現又會影響上市結果。

巴奴以書面回覆了漁社商業案例關於應對疫情損失的補救措施,可以概括為“向管理要效益”。包括降低軟件維保費、公有云租賃費支出,降低弱電成本等“細節”,核心有四項:

1、新門店的開發,開源與節流雙管齊下:

在疫情期間及過後,巴奴會優先啟用高勢能門店,調整在建工程施工週期,酌情考慮優化道具加工,縮短減少工程及傢俱、廚房設備等定製物品加工週期,如北京、西安等地的新店建設;

對於勢能相對較低門店,則暫緩啟動裝修或者直接終止動工。

開發商還會重點關注熱門商圈的門店退租情況,希望藉此機會低價簽約搶佔優勢地段。

2、節能減排,壓縮不必要的開支。

針對現金流管理問題,巴奴硬件部門給出的方案是:充分調研之前的設計門店,從設計角度降低施工成本,減少華而不實的設計內容,優化施工工藝,降低施工成本(如增加裸頂等措施);優化迭代新風系統降低工期和成本。

3、 運營採用精細化管理:

對員工重新定崗定編,科學用人;優化支出費用,節省成本。同時對火鍋外賣業務,底料的銷售等進行研究,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

4、將部分業務外包。

充分運用互聯網大數據,精準識別顧客,實時與顧客互動,加強粘性。配合顧客到店用餐,延伸顧客非面對面的服務,全方位提供超越期望的用餐服務。

2018年9月,海底撈順利香港IPO,全國吃貨狂歡,市值2000億,張勇身價600億。

武漢疫情前夕,九毛九成功IPO,市值127億。造就10位億萬富翁、50位千萬富翁。2016年九毛九集團營收10億元,這與2017年巴奴營收相當。

參照九毛九IPO的市場估值,一旦上市,杜中兵有望成為新晉富豪。不過,當下疫情帶來的影響是杜中兵需要掃除的最大障礙。

巴奴選擇低調潛行,正視困難,在非常時期將員工權益作為首位。給全公司5489位“小夥伴”購買了30萬元的新型肺炎保險。

“杜總(杜中兵)不想太多展現什麼,開會時要求我們少說多做。” 一位員工表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