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奴火锅:一家餐饮企业面对疫情时的自救与救他


巴奴火锅:一家餐饮企业面对疫情时的自救与救他

2月10日开始,巴奴火锅小范围开通外卖业务,这是最新的“自救”方式。

武汉疫情的出现,让全国餐饮企业的经营被按下了休止键,但应对措施各有不同。

西贝400家线下门店基本都已停业,预计春节前后一个月损失7-8亿元;眉州东坡表示“撑不过三个月”,退餐金额1700多万;老乡鸡束从轩则手撕员工的联名降薪信,业绩虽然受损但士气倍受鼓舞。

作为中国火锅业炙热品牌,巴奴活动遇到了一只前所未有的黑天鹅。损失超过一个多亿。

往年春节期间,巴奴火锅餐厅是城市人口密度最大的场所之一。

巴奴的翻台率几乎与海底捞相当,达到3.46。

事实上,巴奴在人们印象中是海底捞的有力竞争者,就连海底捞自身也这样认为——张勇派遣最优秀的员工到郑州,以加强竞争。

在坚持产品主义与跟随战略中,巴奴在全国开到65家店,并谋求上市。

在餐饮业集体危机出现时,巴奴承诺不裁员,利用这段时间让团队休养生息。先“救他”,再自救。

黑天鹅

对于巴奴来说,疫情影响之大超出了预期。

1月27日,巴奴只暂停了7家店的营业,除西安之外,另外六家分别为河南省内的平顶山、新乡、南阳、信阳、和濮阳。

在门店免费供应抗菌洗手液、漱口水,每天对餐厅空间和地面消毒,办公、经营及住宿场所,每天至少一次公共区域消毒擦洗,服务人员佩戴口罩工作、上岗前测量记录,常规消毒操作。

在全国门店张贴《公示》,告知每一位到店的顾客,接受所有顾客监督。

这种应对策略,已经是餐饮企业在确保正常营业的前提下所做的极致动作了。但是随着疫情的发展,巴奴不得已陆续暂停部分门店的营业。

1月30日起,巴奴决定全国65家门店全部暂停营业,并响应国家号召,将暂停营业时间延长到2月9日。

2月6日,巴奴火锅宣称,门店暂停营业时间延长至2月16日。

春节前,巴奴为65家门店营业准备了20000公斤哈密瓜,15000公斤火龙果,4500公斤圣女果,3000公斤笨波菜,2000公斤猪黄喉等等。

巴奴火锅:一家餐饮企业面对疫情时的自救与救他

这些生鲜蔬果价值300万,其中一部分不易于储存,可以视为打水漂。

全国员工5000人,疫情期间的薪酬也是一笔不菲开支。

在春节前,巴奴在一批登机牌背面印上了巴奴的广告,光这一项投入就将近100万。

而巴奴是广告大户,日常在机场、电梯、新媒体端的广告投放,也意味着无效。

2017年度,巴奴以48家店的规模实现10亿营收。

春节是餐饮企业旺季。巴奴曾预计,春节至正月十六,营业额将超过一个亿。

而这次疫情比事先预判的要严重,现在已经过了正月十六将近一周。加上疫情过后人们对人流密集场所的恐惧,巴奴的营业损失很有可能要往2个亿的区间算了。

巴奴副董事长刘常青告诉渔社商业案例,这次对巴奴的影响很大。

至于影响有多大,“巴奴在疫情发生后开了几次小范围会议,但更多的是谈应对疫情和安置员工,具体的影响还都没有细算过。”

少说多做

1月30日,巴奴开始了捐助行动。

为河南省人民医院、郑大一附院、无锡市人民医院的医护人员、在岗民警和街道办送去新鲜水果。

第二天,巴奴冷链车运载肉类、水果类、蔬菜类和消毒洗护类物资,从郑州央厨发往湖北武汉,这批价值49万元物资捐献给武汉青山区慈善总会,用于一线医护人员的后勤保障。

晚上六点,巴奴冷链车抵达郑东新区,把2.2吨蔬果肉捐给被称为河南“小汤山”——郑州市新型冠状病毒隔离病房的工地食堂。

2月1日,向郑州市惠济区人民医院捐赠一车总价值为6.34万元的物资。

巴奴火锅:一家餐饮企业面对疫情时的自救与救他

巴奴向武汉以及河南各地捐赠200余万食材和消毒防护物资,向湖北省慈善总会捐款500万。

向政府免费提供郑州、无锡、重庆3个仓储冷库,用于物资存放。

连续三天捐助后,2月1日当天巴奴宣布放假,延期至正月十六开业。全国5000余名员工随时待命,全力配合当地政府指挥,随时支援疫情防护工作。

这一天,巴奴创始人杜中兵给全体巴奴员工写了一封信:

如果没有疫情,目前应该是餐饮业的旺季,是伙伴们最忙碌的时期,但为积极配合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工作,进一步保证顾客和伙伴们的健康和安全,我们做出了暂停营业的决定。

在此期间,仍有部分伙伴以各自的方式坚守岗位,他们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同时,克服恐惧心理,奔赴一线为医疗系统送去最需要的食材和物资。

他们保证在宿舍小伙伴的一日三餐,消除大家的后顾之忧;在宿舍坚持学习操作标准和毛肚火锅只是,共同提升技能;他们盘点央厨原材料并进行及时处理,避免食材损失;定期维保门店设备设施和环境清洁消毒,保证随时营业;时刻关注国家政策及上下游合作伙伴动态,为复工做好准备;甚至有的伙伴已经返岗,开始了现场办公。

杜中兵给员工提了五点要求,其中三条是和疫情及自我保护有关,另外两条是:不荒废时光,通过线上线下充电学习,共同进步;坚持工作,用心工作,远程办公同样保持高质量交付。

虽然暂停营业,但巴奴还要求确保40%员工在岗,其余员工在宿舍待岗,设置了宿舍单独隔离间,隔离观察发生感冒的员工。

疫情发生后,有餐饮企业喊出撑不到两个月,巴奴则显得较为低调。

巴奴相关人士回应渔社商业案例:巴奴不想被人认为是在叫苦,我们更希望为同行提供借鉴。

开源节流

2001年,杜中兵在安阳开了第一家店火锅店;2009年将巴奴的运营总部搬到郑州,并以此为中心把门店开向全国。10年后,巴奴进京,第一周翻台率据称达到600%。

在疫情到来前,巴奴刚刚在上海和西安开了新店,已经在全国开有65家直营店。

巴奴火锅:一家餐饮企业面对疫情时的自救与救他

上市带来的财富倍增效应,对于创始人来说是有巨大诱惑力的。但餐饮企业成功上市并不容易,行业激烈竞争,标准化程度低。

食品安全也需要加大投入,采购和消费税票很难做到透明。许多公司选择供应链上市,巴奴也如是考虑。

巴奴建成了中央厨房和底料工厂,1000平米的中央厨房,可储存约300吨食材;位于江苏省无锡市的巴奴中央厨房,存储量约10吨;重庆底料加工厂,位于江津占地约20余亩,干仓存储量约20吨。

武汉疫情对全国的品牌餐饮企业都是一次重大打击,而对于一家拟上市餐饮企业,更显意义重大——它很有可能影响年度经营数字,而数字表现又会影响上市结果。

巴奴以书面回复了渔社商业案例关于应对疫情损失的补救措施,可以概括为“向管理要效益”。包括降低软件维保费、公有云租赁费支出,降低弱电成本等“细节”,核心有四项:

1、新门店的开发,开源与节流双管齐下:

在疫情期间及过后,巴奴会优先启用高势能门店,调整在建工程施工周期,酌情考虑优化道具加工,缩短减少工程及家具、厨房设备等定制物品加工周期,如北京、西安等地的新店建设;

对于势能相对较低门店,则暂缓启动装修或者直接终止动工。

开发商还会重点关注热门商圈的门店退租情况,希望借此机会低价签约抢占优势地段。

2、节能减排,压缩不必要的开支。

针对现金流管理问题,巴奴硬件部门给出的方案是:充分调研之前的设计门店,从设计角度降低施工成本,减少华而不实的设计内容,优化施工工艺,降低施工成本(如增加裸顶等措施);优化迭代新风系统降低工期和成本。

3、 运营采用精细化管理:

对员工重新定岗定编,科学用人;优化支出费用,节省成本。同时对火锅外卖业务,底料的销售等进行研究,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

4、将部分业务外包。

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精准识别顾客,实时与顾客互动,加强粘性。配合顾客到店用餐,延伸顾客非面对面的服务,全方位提供超越期望的用餐服务。

2018年9月,海底捞顺利香港IPO,全国吃货狂欢,市值2000亿,张勇身价600亿。

武汉疫情前夕,九毛九成功IPO,市值127亿。造就10位亿万富翁、50位千万富翁。2016年九毛九集团营收10亿元,这与2017年巴奴营收相当。

参照九毛九IPO的市场估值,一旦上市,杜中兵有望成为新晋富豪。不过,当下疫情带来的影响是杜中兵需要扫除的最大障碍。

巴奴选择低调潜行,正视困难,在非常时期将员工权益作为首位。给全公司5489位“小伙伴”购买了30万元的新型肺炎保险。

“杜总(杜中兵)不想太多展现什么,开会时要求我们少说多做。” 一位员工表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