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米兰 我的青春 皮尔洛和加图索看似不同,却有着相同的电波

我的米兰 我的青春 皮尔洛和加图索看似不同,却有着相同的电波

对伦巴第大区的球迷们来说,红色和黑色可不只是单纯的颜色。特别是在美丽的米兰城和雄伟的圣西罗球场里,衣服上的这两种颜色可不仅代表了所支持的球队,更代表着你的灵魂色彩。

数不胜数的世界级球星披着米兰的红黑战袍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迹,也一次次地带领着米兰走向领奖台。他们性格各异,履历多样,来自五湖四海,119年来他们的名字被一一记载在了俱乐部的编年史上。他们为米兰带来不一样的空气,也让米兰经历过多种足球风格的洗礼和积淀。

足球运动员不像工业化产品一般有着统一的棱角和品质,但他们都对比赛有着同样的热爱和激情。在球场上,球员们可以自由地发挥自己的风格,宣扬自己的个性,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在此基础上取得各种进步;同时也推进着战术角色的不断革新,将各种各样的能力融会贯通,诠释着自己的场上角色。

米兰的历史长河里从来不缺乏标志性的球星,他们引领着一个又一个米兰王朝。回溯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贝卢斯科尼入主米兰,挽救了处在水火之中的俱乐部,也将米兰重新打造成豪门球队,并奠定了自己在欧洲的地位。

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在萨基和卡佩罗的先后执教下,米兰王朝正式造就,同时也在国内和欧洲赛场不断收割着荣誉。前有荷兰三剑客这样难以复制的传奇组合,后有巴雷西,马尔蒂尼,科斯塔库塔和多纳多尼等本土球员与他们穿针引线,编制出美丽的画卷。强大的米兰拥有着一批“黄金时代”的球员,不仅吸粉无数,也为球迷们拿下多个意甲联赛冠军和欧洲冠军杯。

我的米兰 我的青春 皮尔洛和加图索看似不同,却有着相同的电波

这支米兰创造了58场联赛不败的神话,3次蝉联意甲冠军的优异成绩,4-0大破梦一巴萨,在1994年到达了最后的巅峰。在卡佩罗写完这支米兰的神话故事的十年之后,米兰王朝的又一个新篇章在总是挑着左眉的安切洛蒂手下徐徐翻开。

安氏米兰阵中同样不缺乏世界级球员——有年轻无极限的卡卡,也有中生代的西多夫,舍甫琴科,内斯塔,因扎吉,还有经验丰富的马尔蒂尼——他们来自五湖四海,都有着光明的过去和未来。然而在中场,安切洛蒂将极具足球艺术和创造力的皮尔洛与勇气无限、意志坚决的加图索放到了一起,让他们作为中场核心带领米兰重新高唱战歌登上欧洲足球的最高峰。

皮尔洛和加图索并不是从米兰青训体系成长而来,他们来到米兰也相隔了两年。然而自他们2001年开始组成中场搭档时,米兰不仅有了真正的大脑,真正的创造力基因,还有了真正的强硬度,真正的发动机。这也是米兰后来连续折桂的重要原因。

我的米兰 我的青春 皮尔洛和加图索看似不同,却有着相同的电波

皮尔洛在转会米兰之前,布雷西亚主帅卡洛-马佐内(Carlo Mazzone)就曾经把前腰出身的皮尔洛放在了拖后组织核心的位置上。虽然当时只是租借加盟布雷西亚,但皮尔洛在这个“司令官”的位置上串联起了球队,奏出了美妙乐章的同时也让自己的职业生涯光明起来。而安切洛蒂著名的4-3-1-2和圣诞树4-3-2-1阵型中,皮尔洛也是那把不可或缺的开启胜利之门的钥匙。

当然,在米兰的中前场,皮尔洛也绝不是唯一的大师级球员。鲁伊-科斯塔和卡卡在前腰位置可以造成更多威胁,他则可以在组织核心的位置上自由奔跑,谱写出一曲曲交响乐。而在僚机西多夫,全能中场安布罗西尼和“犀牛”加图索的配合下,米兰的攻防两端都有了大脑,也有了强度。然而最奇特的地方在于,皮尔洛和加图索两个人虽然性格差异很大,风格差异也很大,他们之间却建立了无比紧密、不可分割的联系,在时尚之都米兰城的十年风雨间成为了米兰的标志性符号。

在皮尔洛身上,你很难看到他犯错,传球总是精妙而又精准,不差分毫,任意球也是一绝;而身边的加图索则坚韧不屈,仿佛有三个肺一般不知疲惫,脸上总是挂着百折不挠的刚毅。优雅而风度翩翩的皮尔洛每一次看似写意的传球背后,也总有加图索拼尽全力抢回皮球的背影。这仿佛美女与野兽的梦幻故事造就了20世纪前10年间最好的中场组合之一。

在他们搭档的第二个赛季中,皮尔洛和加图索的紧密连线助推米兰在2002/03赛季收获两座奖杯。米兰先是在意大利杯决赛两回合6-3轻取罗马,捧起意大利杯冠军;接着又在老特拉福德点球3-2击败老对手尤文图斯捧起他们的第六个欧洲冠军杯。

我的米兰 我的青春 皮尔洛和加图索看似不同,却有着相同的电波

在老特拉福德对阵熟悉的对手,皮尔洛闲庭信步,加图索四处逼抢覆盖着每一寸草地,按部就班地和尤文图斯你来我往。但两年以后,同样的欧冠决赛,但对俩人,对米兰而言,命运仿佛和他们开了个玩笑。

在伊斯坦布尔,米兰不仅没能保住3球优势,被逼平后在仿佛开了挂的杜德克面前更是怎么也没法把球踢进去。点球大战中杜德克更是封出三粒点球,其中就包括皮尔洛的那一粒。毫无疑问,第50届欧冠决赛集中了各种各样的戏码,而这届决赛至今仍然仿佛嚼不烂一般经常被翻出来回味。这不仅对米兰球迷打击沉重,对米兰球员也一样。皮尔洛和加图索甚至都有了就地退役的想法。

在皮尔洛的自传《球随心动》中,皮尔洛承认道:“我在伊斯坦布尔的那一天之后的确想过退役,那时候一切都看起来都不合常理……2005年的决赛简直让我窒息……我们似乎发明了一种包含多种症状的新疾病:伊斯坦布尔综合征。我感觉自己已经不像个球员了。如果说这还不算糟糕的话,那我甚至感觉自己不像个人了也许更为糟糕。”

而加图索也同样对这场失利痛彻心扉。看上去五大三粗的他也和皮尔洛一样敲开了加利亚尼办公室的大门。加利亚尼今年年初透露,在伊斯坦布尔之夜后,加图索“想要离开米兰,因为他太爱米兰了,所以他也应该离开米兰来更快消化伤痛”。

也许正是因为亲身经历了痛彻心扉的失利,才会让皮尔洛和加图索流露出退役的想法。但足球运动员总要化悲痛为力量,重新向前看。他们还是走了出来,队友们也把失利放在脑后,重新向着欧洲之巅攀登。

2006年世界杯后。“电话门”事件重创意大利足坛。米兰带着-8分的罚分开始了新赛季。皮尔洛依然精妙地控制着场上的节奏,寻找着每一寸空间,带领着米兰稳步前进。他的出场时间是球队最高,而他有条不紊地梳理着米兰的攻防也被世人称赞为大师级的表现。

皮尔洛的刻苦训练铸就了场上的稳定发挥,也是米兰在欧洲赛场一路前行,踏过包括曼联在内的众多强队,最终在雅典完成复仇的基础。同时,加图索不知疲倦的逼抢也帮助平均年龄很高的米兰增加了驱动力,帮助球队捏合成型。他们的组合达成了一个微妙的平衡。一动一静,却如此契合。

皮尔洛那“球随心动”的本领可以使他随心所欲地把球传到任何他想要传的地方,这也是他吸粉和受到广泛赞誉的重要武器。但要是没有身边不知疲倦保驾护航的加图索,他也没有那么多精确制导的机会。然而加图索的贡献却往往被忽视,也许是因为单纯的铲抢数据显得并不那么重要,而人们也更喜欢看传球的艺术而忽视铲抢的精妙。

在接下来的几年,虽然安切洛蒂离队,卡卡去了皇马,皮尔洛和加图索依然在中场守卫着米兰的中轴线。切尔西一度提出非常诱人的报价想要将皮尔洛罗致入队,但贝卢斯科尼依然执意留下了皮尔洛,而皮尔洛也在米兰的大变动之前为米兰带来了又一座联赛奖杯。

2010/11赛季,伊布和罗比尼奥双双来投,和米兰一起捧起了意甲冠军。而皮尔洛和加图索的位置也逐渐收到挑战,地位逐渐式微。在联赛冠军的光辉下,皮尔洛在米兰的地位也显得尴尬。为了继续自己的职业生涯,皮尔洛在赛季末合同到期后选择不与米兰续约,在效力米兰十载之后转投都灵城。他的米兰生涯的结尾并不梦幻,也让人感到十分遗憾。

阿莱格里认为皮尔洛使得自己的战术无法提速,他更适合那种“老爷式”的慢节奏球队。而自皮尔洛自由转会尤文图斯后,他连续4年随队获得了意甲冠军,也在2012年欧洲杯上和意大利再创辉煌,打进决赛获得亚军。而加图索则在米兰多留了一年,2011/12赛季也选择了退役。米兰自此陷入了一个混乱时期,直到现在也没能完全理顺这多年来的痼疾。

皮尔洛和加图索身披米兰战袍共同征战十年间,为球队带来9个冠军头衔。在荣誉满身的同时,也留下了众多亲密无间的故事,而皮尔洛的自传中,自然也不乏这样的点点滴滴,最著名的是这一个关于叉子的故事:

“你可以看到里诺脸上泛出潮红,” 皮尔洛生动地描述着他们的一趟训练课,“他会抓起一把餐叉试图刺杀我们。有好多次他的叉子直接就戳破了我们那吹弹可破的宝宝肌,要是他用一把餐刀的话估计也能轻松划开。有几次队友无法出场比赛也都是因为被里诺的叉子攻击了,不过俱乐部总是说是球员肌肉疲劳无法出战。”

正如磁铁的两极一般,皮尔洛和加图索的米兰十年因为“异性相吸”而走到一起,在场内外创造出无数美好的故事。虽然俩人看似不同,但却有着相同的“电波”,于是他们走到一起,便碰撞出了迷人的火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