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年轻的同事,我父亲病逝没来参加葬礼,她结婚邀请我了,我该去吗?

元气女神


无论是红白喜事,不太熟悉的到了头上都让人头疼,你现在觉得去了自己心里不舒服,那就没有必要去。



如果说你自己感觉能够放下那个坎,和她关系也还行,去了自己开心的话就去。

我个人感觉现在好多人情都是用来套钱的,早几年表姐有个奇葩同事,六年结婚三次,次次都请客,熟不熟都请客。一点都不感觉不好意思。

最后一次我喊表姐没有去了,本来也不是特别熟,干嘛要这样送钞票出去。再说了,出门在外。朋友不在多,在知心,能够将心比心的,咱也不亏待别人。但是过分的人情就没有必要打肿脸充胖子非要去送钱。



对于楼主说的这个年轻的同事,不去也没有啥,不必太过纠结,天宽地宽,也不会因为你不去而失去太多人脉。总是有很多值得付出的人在等着我们。

Don't treat every passion, not to please any indifference.不亏待每一份热情,不讨好任何的冷漠!

想看更多职场精彩可以@职场有料妹,我会在黑夜,白天都和大家一起成长。

Even if the road is not flat also should make oneself of the sun. 就算路不坦荡,也要做自己的太阳!

幺妹爱跳舞


不建议去。这种人眼里只有钱,就像貔貅一样,只能进不能出。

我一高中同学也是这样,20多年来,她家建房子,小孩满月、买商品房、两个小孩上大学、小孩去参军等等,每次都打电话通知我,我有时没时间去,但每次礼金都及时给她的。

20多年来,我一直就这么给她随礼的,我家一直没有什么事。今年我小孩上大学,我打电话给她,她在电话里答应的好好的,说一定来参加升学宴。结果那天她竟然没来,也没随礼,打电话不接,发信息和微信都不回,后来把我电话和微信都拉黑了。


ChenghingWang6


古人说,来而不往非礼也。既然没有“来”的情分,也就没必要有“往”的纠结。

说说我的经历。之前,我有一位上司,他的老婆是我的同学。他们搬新家、包括老人去世等,我都专程前往,并且随了份子钱。我女儿婚期确定后,我带着请柬专门上他家,请他们二位参加我女儿的婚礼。但是,到我女儿结婚的当天,他们既没有参加婚礼,也没有随份子。后来他们儿子结婚,他们没有专门通知我,只是让别人捎话给我,让我参加他们儿子的婚宴。

也是纠结了很久,后来,我便遵循了古人的“来而不往非礼也”的古训,没有去参加他儿子的结婚宴请。再后来,偶然碰到这位领导和他老婆(我同学),寒喧中,我主动提到了我女儿结婚的事。我说,也许你们很忙,我女儿婚宴当天你们没顾上。他们两口子当时很尴尬,也没提他儿子结婚的事儿,这事儿就不了了之了。之后,跟他们再没有人情世故的交往。

中国有数千年的文化传承,其中,人际交往的习俗、礼仪的不可或缺。但是,人际交往的前提应该是相互尊重。因此,有来有往才是人情!


小男孩影视剧


很纠结这样的事情,前不久我刚刚经历过,父亲是16年去世的,我不太清楚什么原因这位同事就没有参加,因为平时关系还可以的,今年的七月份她的儿子结婚,因为我们倒班,三天就要见一面,同事休息的时候都会在一起聊她都准备的怎么样了,她还特意问我她应该穿什么的衣服合适,同事们也都知道她的为人,除了领导家里有事,其他的同事的事几乎她都不参加,就是过那种房顶扒门的日子,之前就和同事探讨过这个问题,同事也说不要我去,但我总觉得红白喜事,要的就是相互捧场和人气,不去不好意思,去吧又觉得挺憋气,纠结我好多天,之前有和朋友商量,最后和我同事商量,确切的说是我的领导,他说你去干嘛呀,她做初一,你就做十五,不去!所以她家的婚礼我也没有参加,之后见面还和之前一样,领导礼金都带到了,没有人到现场,一个月过去了,她也没有回请!事后我也觉得没什么可纠结的!


蕊1009


类似的事我也遇到过。一同事,他们两口子既是高两届的师兄,又在一个单位工作。2001年和2003年,他的岳父母去世,我都上了100元的礼(那时工资才不到一千)。2004年底我父亲去世,由于放假,我就没通知大家。可到2005年中,我母亲去世时,他就只随了50元。2009年元旦,她女儿结婚,我要陪儿子去北大参加自主招生考试,不能参加婚礼,也就给他随了50。

我们同班同学之间,孩子结婚一般都上一千,白事上五百。去年我儿子结婚时,一同学不知为什么就上了二百。可过了不到半年,这位同学就病逝了,我想也就给他上二百,可另一位同学说不合适,我虽不太情愿,但死者为大,也就按例上了五百。

要说礼尚往来就行,可有时真没法说。


朕不告诉你


一位年轻同事,我父亲病逝没有来参加葬礼,她结婚邀请我了,我该去吗?

你纠结你父亲病逝这位同事没有参加葬礼,她结婚你该不该去。咱们中国是礼仪之邦,讲究礼尚往来,互相捧场,也是对人的尊重。你既然不来捧我的场,你的场我也不奉陪。

世界之大,啥人都有啊。有的按常理出牌,有的不按常理出牌,有人重情重义,有人薄情寡义。别人有事,需要捧场,他装做不知;一旦自己有事,好像别人都欠他似的,厚着脸皮邀请,去吧心里不情愿,不去吧又爱面子。

我曾看过一次乡间吵架,挺有趣,过后觉得可笑。两个老头,他俩是一个家族的,可是早就出了五服,其中一个曾是大队干部,当年站在村中间,人们形容像只老虎,他要吼一声,村上人的心也要颤一颤。年长的是他族兄,用手指着他:“我闺女们出嫁,年年给你送礼,一年三节,没隔一次,给我拿的啥也给你拿啥!这么多年,你家大大小小的事,我回回到场,一次也没有落下!把礼节给你走的足足的。你可倒好,你的闺女回来走亲戚,没蹬过我的门槛,我家的事,你从来不照头!

曾经的干部不紧不慢的说:“那是你巴结我的,当时你看着我有用处,我还不稀罕呢?”

年长的老头一听这话气得差点一口气没上来。

有时候想想,今天再大的事,再过几年讲就成故事,就成过往,那就不算个事,甚至成为一个笑话。


李存434


现实生活当中礼尚往来的事很多。通常都说,来而不往非礼也。现在是来而不往也要礼。你父亲的葬礼他不参加。他缺乏了礼数。而他结婚让你参加婚礼。你也应该去。你随了礼份子也是对他最大的讽刺。你也是帮助她。无形当中提示他。不要只进不出。那么抠门儿。那么不知人情来往。那么脸皮厚。通过你这个事例。也教会了许多人怎么做人。怎么处事。人们生活在现实社会当中。谁家都不敢挂无事牌。人与人之间就是互相帮助。大事小情参与一下。钱不长花人常在。比如题目当中提出的。他的老人去世了。别人不参加这个葬礼。事后有邀请人参加他的婚礼。一红一白的事情。反映出了一个人的素质。试想一下。一个朋友家里的亲人去世了。都像邀请参加婚礼的人一样,谁都不参加。这个人处于无助的状态。本来很痛苦的心灵。又在伤口上添了一把盐。痛上加痛啊!人们要拿心比心。正确思维与反向思维结合起来。设身处地的想一想。过去讲为了朋友两肋插刀。这虽然是江湖上的术语。但是为了朋友也要把钱串儿倒过来拿。人情来往,该花的钱必须得花。不要摸着口袋里的钱,舍不得。时间一长就不会有人理你啦。这是做人的最基本的常识。


慈音1


一位年轻的同事,我父亲病逝没来参加葬礼,她结婚邀请了我,我该去吗?

该不该去?这个若出于礼节,该去。毕竟人家有邀请。但想不想去,要不要去就是另一回事了。


首先,从你说她是个年轻的同事,我可以理解为,你们作为同事的时间并不久。你父亲病逝在前,你可以想一下,当时你们够不够熟悉,有没有达到一种可以相互往来的程度。

还有,丧礼会有邀请吗?好像报丧只是针对一些比较好的一些朋友,和亲人。

其次,她当时会不会有什么特殊情况,没能来,或是忘了,或是没听说。

至于,你要不要去参加她的婚礼,那就看你们两个作为同事,这段儿时间内发展出的关系了。不过,看你还是单一的以同事相称,你们之间的关系应该没多少进步。这样的情况下可去,也可不去。

最后,还是看你自己的想法,看这个人的共事人品。如果有所求的话,你就去。这里的所求,并不是实际上的去求人。而是,为了自己的面子。或者,想让两个人的关系,可以近一些。风水轮流转,也许你们的工作会有调动,一辈子都不可能再见,也许有一天你会求她些什么,这一切不是没有可能。但,这里有一个前提,那就是这个人的人品。够不够实在,懂不懂的回应。


不过,结婚终究是件喜事,如果不在乎那点儿分子钱,两个人又合得来的话,可以考虑去。人与人之间,总会有个人需要先付出的,如果你的付出了换不来回应,再放弃也不迟。如果她懂得感恩,说不定会有一份不错的友谊。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你的家庭情况,和你的伴侣的态度。两个人都会有朋友,但不能为了朋友,而弄得夫妻俩之间失和。



(图片来自:Pexels)

关注我:


多一点and少一点


要我说不应该去,先不说死者为大。我父亲的一个同事,裁缝技术非常好(因为那个年代基本上还都是自己在家里做衣服)这个师傅父亲去世的早,母亲一直未嫁,所以很多朋友和同事都会去找他帮忙,当然他也是免费的,如果去到他家,没有先到他母亲的面前嘘寒问暖的话,你就是提着重礼他也是不给你弄的,反之你和他母亲有说有笑,他不但给你裁剪好,还会挽留你吃饭。细想也是。对你的老人都不尊重,心里一定是瞧不起你的。这样的朋友要他干吗?别把自己说的有容乃大,高尚之极,看不起我长辈者,我必视为狗屁不如。


真心爱您86888


我也有过类似的经历。但我是亲戚,过年的时候我给了他小孩压岁钱,他没回给。他说他工作辞了。今年初我乔迁新居,就喊家里亲戚一起吃饭,饭店搞了两桌,他家四口人一起吃吃喝喝,也没啥表示。饭后他问我要不要继续宵夜或者去KTV唱歌,我没回应。下个月他要搬新家,也邀请了我,我在犹豫中...其实这种事情搁谁心里都不舒服,有根刺,如果他是无心之过,确实有事情忘记了,几百块钱也不必计较,随性一点大度一点。可有的人就是那种不懂人情世故,只进不出的那也没必要去。人是为自己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