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如何選擇小學?

liulangnv75


一過完暑假將會有許多孩子步入小學生活,這時候許多家長將面臨的問題就是:該如何幫孩子選擇合適的學校,這是一個很糾結的問題,畢竟孩子要在學校裡度過六年的小學生活。對這個糾結的問題,相信很多家長都會苦惱,因此家長就會看很多個學校,到最後越看反而越苦惱,那麼該如何為孩子選擇一個小學呢?

作為家長則需要提前開始考慮選擇。

以下是我給一些家長的建議和意見,希望對你們有所幫助。

1、可以給孩子選擇一些離家裡比較近的學校。較遠的學校那麼孩子就需要在學校寄宿,對於剛上小學的孩子來說一下子要離開家裡,在學校寄宿會有不適應的情況。

2、看自己家庭條件來選擇。公辦的小學和民辦小學的收費標準還是有很大的差距的。家長要根據自己的經濟情況來選擇,也不一定說貴的就一定是好的。

3、看師德校風。一個好的老師對孩子的成長有很大的影響,不僅能夠影響孩子的學習生活還可以幫助孩子養成一個好的學習習慣。

4、學校環境。一個學校環境的好壞也是家長需要考慮選擇的很大因素,好的環境可以讓孩子在學習中得到一定的快樂和輕鬆,這樣會使孩子更加愛學習,努力學習。

最好還是要提醒一下家長,選擇學校還是要以孩子的只要發展為主要前提,只有適合孩子的學校才是最好的學校。




Jz教育


孩子馬上要生初一,小學一路走過來,有很多經驗教訓,也中過很多“偽雞湯”的毒,現就某幾點著重談一下,順便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第一、毒雞湯:小學知識點很簡單,成績不重要,小學生的任務主要就是玩。這種觀點的影響,再加上我們自己的一個“無憂無慮”的童年記憶,我們把孩子“放養”到了5年級。這5年中,孩子平時的學習狀態就是:放學回來作業早早完成,然後時間就由他自己支配了。在小學5年級之前,孩子把自由支配的時間大多消磨在了看電視這件事上。寒暑假則是舉家出去旅遊,一個假期大人小孩幾乎都在玩。這種完全放鬆的狀態一直持續到了5年級下學期,馬上臨近升學,我們和孩子慢慢感受到了日趨升高的升學壓力:因為所在區公立初中全部採取搖號進入,結果教育質量每況愈下。私立初中採取憑分進入,結果由於選拔尖子生蒸蒸日上。短時間內保持孩子分數的提升和穩定成為一個“重中之重”的問題。就這個問題忙著向周圍的“牛蛙”取經的時候,突然發現,好多“牛蛙”早已未雨綢繆,提早太多進入了熱身階段:從小學2或者3年級各種奧數、英語課外輔助練習不一而足。可以想象,要讓孩子在短短一年的時間內奮起直追別人付諸幾年所學的內容,壓力有多大!這種追趕對於父母和孩子而言,都是不小的挑戰。



第二、基於很多小學沒有初中部,所以家長很多時候要被迫面對小升初的二次擇校壓力,建議選擇小學,最好選擇9年一貫制教育的學校(小學6年、畢業可以直升初中)。這樣,大人孩子的節奏都可以更舒緩一些。

第三、小學有“普小”和“重點小學”之分。當年我們選擇小學的時候對這種級別劃分“嗤之以鼻”,現在看來太過於短視。為何會如此說?原因在於孩子所處的學習環境。我們當初為孩子選擇小學的時候沒太走心思,沒有購買學區房,也沒刻意擇校,選擇的標準是“就近入學”原則。6年下來,一個深刻感受就是:與挖空心思安排孩子進入重點小學的家長及對孩子學業的重視相比,普小無論從家長的重視程度,還是孩子的學習勁頭而言,都遜色太多。好多孩子都有這樣一個特點:遇強則強,遇弱則弱。相比較於“重小”,孩子在“普小”相對比較容易就能拿到好名次,這就容易形成孩子“坐井觀天”、“盲目自大”的特點。

基於以上,如果家長對孩子學習成績特別上心,又具有強大的抗壓能力,那麼,建議選擇“重小”,同時要為孩子輔以高強度同步練習,尤其是數學,可以去學一下奧數,不為拿獎,只為拓展孩子思維。如果你更關注孩子的快樂輕鬆指數,那麼,普小,或者帶有初中部、可以直升的私立小學,也是不錯的選擇,後者可以讓家長和孩子更輕鬆自如,但這種情況就要降低心理預期。因為畢竟,輕鬆自如也有代價,那就是孩子的競爭力肯定要遠遜色於未雨綢繆,提前搶跑的孩子們。

兩種方式,孰優孰劣,得十幾年,二十幾年後才能見分曉,因為人生畢竟是一場馬拉松,不是一場百米競技。但就看眼前,是搶跑的孩子要遙遙領先的。

以上,供參考。


孫衛華


我也有三個小孩但我一直認為小孩子健康才重要,小學申報公立學校時候有點遠,考慮到小孩早上一起來緊緊張張的,吃完早上又坐車,對也健康影響很大的,只能放棄公立學校,讀就近的私立學校,我感覺小孩讀書還是在於我們父母正確的引導,父母也是孩子第一個老師,再然後就是學校跟老師對孩子教育方法的重要性,我們做家長的時時刻刻關心著,也不會差很多,我覺得我三個孩子雖然讀書的私立學校也很優秀,我大女兒現在高三是藝術生,不要給孩子太多的壓力我也不提倡補課,因為小孩他們本來就天真,如果你給他太多壓力了,他們就害怕讀書,這是我個人的看法。有些家長認為讀差的學校就必須補課,我感覺浪費時間,浪費金錢,為什麼有好多家長要給孩子補課?我感覺現在的老師在課堂上沒有把該學的知識全部教給孩子,導致孩子在課堂上是聽懂非懂的知識,讓家長掏錢去給補課,才全部學會了,本來學校的老師都值得尊重的,我個人現在不會這麼認為,為什麼現在的學生個個都要補課,到底是為什麼呢?是社會流行嗎?還是孩子變笨了,都不是,為了錢,沒有幾個老師是認真教好孩子的,所以無論在哪個學校都有好成績和差的


心寬容納百川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每個家長的願望。子女的出息勝過自己的前途。選擇一個好的學校是子女成材的基礎,什麼是好的學校呢?第一好的學校必定是佔據了大量優質教育教學資源的學校,就是學校硬件、軟件一流;第二:好的學校必定是教學理念先進的,一個有靈魂,具有先進理念的學校必定給學生注入靈魂和活力,成為他今後為人處世的助推劑。因此根據這二個方面選擇學校,第一必須是城裡的,第二必須是大型的,第三,符合前面第一第二選項後公辦私立無所謂,第四在前面三項的基礎上選擇一個好的班主任和一個教學團隊比選擇一個好學校更為重要,必競對子女影響大的是班主任。


手機用戶10565326553


其實我小孩讀小學時根本就沒想到去選擇,是按房子劃分去的公辦學校。讀私立的話,費用太高,所以沒得選擇。在上海一般公辦的小學還可以,沒有非常差的,老師學歷都非常高,教育水平也是一流的。但是有條件的話還是選擇私立的好,上海小學中學高中基本上都是私立學校一統江湖。


媽媽很忙


第一、要去打聽。聽一聽在那些學校讀過書的家長和學生對學校的評價,有條件的可以問一問有孩子在小學讀過書的老師,他們可是專家中專家,哪個學校好不好,他們最有發言權。

第二、儘量上公辦學小學。所謂私立學校,在外所標榜的什麼伙食、住宿、硬件、師資什麼的,都是不重要的,重要的這個學校對所有課程的專注力度,有沒有開齊開足各種課程。一般而言私立比起公立學校,他們生存的根本是生源,如果沒有了生源,他們就難以為繼,而公辦學校,沒有生源問題,他們會集中注意力專注於學生的各方面的素質提升。對於學生的綜合素質而言,私立學校由於教育主管部門很少去過問,相比於公辦學校,它們接受的監督要少得多,自然學生的綜合素質通常會低一些。

第三、要量力而行。有錢誰都想把孩子送到更好的學校,農村的向區縣跑、區縣的向市區跑、市區的向省城跑、省城的向國外跑,沒有一個盡頭,作為我們家長要根據自己的經濟實際選擇合適的學校,不要一味地跟風,要教育孩子學習的好壞,最最主要的是自己努力的多少。

第四、要有利於家長自己的工作。有些家長費了好大的勁選擇了自己滿意的學校,但學生讀書後才發現上下班接送孩子很不方便,難以兼顧兩頭,最後又不得不換學校,所以好學校多的是,還要結合自己的生活工作實際,才不會心裡堵得慌。

以上是我的心得,望對你有幫助。


醉亦人生


擇校是我們所有家長都要面對的難題,下面我從選擇公立學校和選擇私立學校來談。

公立學校適行劃區就近入學,按規定只能在戶口所在區入學,電腦搖號派位。現在有的地方有新政策如上海,只要有居住證 ,也可就近入學。公立學校有三方面選擇:

1、選名校。名校的師資強大,育人文化環境濃,孩子的素質也高。這種名校的學生大多來自高幹家庭、公務員家庭、商人家庭。能在這樣的學校上學是最好的選擇,但比較難。

2、選管理。學校的辦學思想很重要,有獨特思想的學校有利於教師的成長,更有利於孩子的成長。

科學嚴謹的管理使學生安全有保障,學校正常工作可有條不紊地開展。優質的學校有很濃的文化氣息,這種無形的薰陶有利於學生性格、氣質的養成,也利於學生對學習產生愛。

3、選老師。老師是一個學校的靈魂,也是一個班級的靈魂。一般來說35歲以上50歲以下的教師比較好。

一方面,這一年齡段的教有豐富的教學和管理經驗,這種老師帶出來的班風氣好、紀律強、學生能力也強。另一方面,這一年齡段的老師有精力還不會被家庭分心。剛入職的年輕教師大多缺乏教育管理經驗,他們還處在摸索階段。女年輕教師處在成家生育點上,這樣的班級容換老師,影響班級穩定。

私立學校可自主選擇。私立學校的硬件條件好,班容量小,還會提供個性化服務,但師資不太穩定,更換老師比較多。如果選擇私立學校,要選擇知名度高的學校,還需要自主提前查尋報名登記,接受面試,再交費領取通知書。

通常大部分家庭會選擇公立學校,有特別需求的家庭可選擇私立小學。


綠刺柏


孩子小學能上哪些學校呢?

1.就近入學

義務教育法第十二條明確規定:適齡兒童、少年在戶籍所在地就近入學;父母或其他法定監護人在非戶籍所在地工作或者居住的適齡兒童、少年,在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監護人工作或者居住地接受義務教育,當地人民政府應當為其提供平等接受義務教育的條件。具體辦法由省、自治區、直轄市規定。

所以有時候想去其他學校也要考慮一下孩子所在片區問題,當然,如果購置的是學區房,學校教學質量也還可以,直接在那上就可以了。



2.學校性質

學校性質主要分為民辦和公辦兩種,如何父母過忙,家中無人有時間照料孩子,就可以把孩子放進私校,寄宿制的私校會照料孩子的起食飲居,學習,培養孩子的獨立生活能力,給家長解決了很多煩惱,相繼費用要好一些。

如果家長有時間照顧孩子,希望孩子在身邊,那就選擇公校,公校的話是要求片區內就讀,當然,有些城市也是可以擇校就讀的,只是需要擇校費和借讀費。



3.技能型學校

現在趨於競爭激烈,學校也想出許多存活方法,特色辦學。如:武術學校,交給孩子文化課的同時,還有技能的傳授;雙語學校,為孩子奠定語言基礎,打造良好的語言環境,但同樣費用較高。



所以給孩子選學校一定要結合教育政策以及自身的情況,如時間、經濟、交通等等。


子魚語文課堂


對家長來說,給孩子選擇一個好的幼兒園很重要,給孩子選擇一個好的小學也很重要,但是這個重要大多還是家長自身的定義,要讀名校小學,不然初中就讀不到好的中學,讀不到好的初中,就考不上好的高中,考不上好的高中,就別想讀到好的大學了,讀不到好的大學,畢業出來社會基本就毀掉一半了,這樣的人生就悲催了……如此種種,其實都是家長的臆想,家長的恐懼。

也許對孩子來說並不覺得你給TA選的幼兒園或小學有多喜歡,所以,在我看來,在選擇小學的時候,還是要綜合孩子的喜好和想法,比如帶孩子去備選的小學轉一轉,讓孩子親自去感受一下每間學校的氛圍,畢竟孩子的眼鏡是雪亮的,而且在感知上,孩子會更為敏銳,一個新環境的磁場對孩子來說是舒服還是不舒服,孩子馬上就能有所感知。

孩子喜歡的學校對孩子來說才是最合適的,而不是家長認為的合適才是合適,在很多70後和80後的成長過程中,很多人的學生生涯選擇有太多家長干預的成分,甚至是人生都有很多被家長干預的成分,家長都是用一句“我是為你好”就直接給你定好了方向和路線,顯然70後和80後當時的自己也是心不甘情不願的,正因為如此,當自己成為家長的時候,就更不能延續你的家長的對待方式,多些把選擇權留給孩子,也許你不把TA僅僅當成孩子的時候,會發現其實孩子比你想象中成長得更快,只是你以為TA還是啥都不懂的寶寶而已。


【原創碼字,感謝閱讀,歡迎互相關注,有更好建議的朋友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


同書伊趣


雖然我家大寶才上幼兒園小班,但因為自己是老師,太清楚學校對孩子發展的重要性了,因此對給孩子選擇一所什麼樣的小學這一問題,早就有過考慮。

什麼樣的才算一所好學校,我的判斷標準主要有三點:

01.學校的教育理念符合孩子身心發展規律,為孩子的長遠發展著想,而不僅僅著眼於當前的成績。

雖然,每所學校為了自身聲譽和發展,都會關注成績,這點毋庸置疑,但有智慧的管理者會遵循本質的教育規律和孩子的發展特點,用科學可持續的方法激勵孩子不斷求知,樂在其中,增強孩子的學習力。

而平庸無能甚至急功近利者則可能不惜用拔苗助長的方法摧殘扼殺孩子的求知慾。

02.學校整體環境輕鬆,除了必要的規章制度外,沒有太多的條條框框。

孩子畢竟需要適度的自由,才能釋放出特有的靈性,有的學校為了方便管理,用各種規定紀律緊緊地束縛住孩子,比如,為了保證學生安全以及校園安靜,課間除了上廁所,不許學生在樓道里走動、玩耍等因噎廢食的規定。

被瑣碎的規矩綁住手腳的孩子,毫無創造力可言。

03.不留大量的機械、重複性的作業。

雖說老師佈置作業,可能有因人而異的因素,但一般來說,和學校整體氛圍也有很大關係。如果管理者經常做出不切實際的要求,同事們都不惜以犧牲學生以後的學習興趣為代價,通過佈置大量反覆抄寫的作業來提高眼前的成績時,大家都難免會在壓力之下隨波逐流的。

選擇小學是關乎孩子一生的大事,確需慎重。

如果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請點贊再走吧。


糖果媽媽,倆寶媽媽,中學教師,陪你一起養兒育女,歡迎點贊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