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4年帖木兒東征大明若不病死途中,當時的明成祖朱棣能敵得過他嗎?

愛歷史的三哥


對於帖木兒東征大明,當時的朱棣是知道的,並且做了準備,《明太宗實錄》中有記載:

庚寅,敕甘肅總兵官左都督宋晟曰:“回回倒兀言撒馬兒罕回回與別失八里沙迷查干王假道率兵東向,彼必未敢肆志如此,然邊備常不可怠。昔唐太宗兵力方盛,而突厥徑至渭橋,此可鑑也。宜練士馬、謹斥垠、計糧儲,預為之備。”

之後,朱棣以甘肅總兵節制除寧夏外整個西北的軍隊,以備萬一。

那麼帖木兒究竟有沒有實力擊敗朱棣呢?

1,我們先看帖木兒

帖木兒本是西察合臺汗國的駙馬,後來在1370年謀反建立了帖木兒帝國。

注意這個年份,因為兩年前,即1368年朱元璋剛剛建立了明朝。

也就是說,帖木兒帝國幾乎與大明同時崛起。

當大明北伐成功,元朝北逃大漠之時,帖木兒也在中西亞打敗天下無敵手。

在東征大明之前,帖木兒征服了西察合臺汗國、波斯的伊爾汗國,擊敗了俄羅斯的金帳汗國、埃及的馬穆魯克王朝,並在1402年的安卡拉之戰中擊敗了奧斯曼帝國,盛極一時。

之後,帖木兒揮師東向,遠征大明。

2,再看大明

明朝與宋朝不同,在開國之初便收復燕雲,將蒙古人趕回了大漠草原。

公元1388年,藍玉在捕魚兒海(今貝爾湖)大敗北元勢力,從此蒙古分崩離析,分裂為韃靼和瓦剌兩部。

朱棣即位之後,曾五伐蒙古,與靖難之役的內戰相比,朱棣對蒙古的外戰顯然更為出色。

也就是說,帖木兒東征之時,恰是大明最盛之日,帖木兒長途跋涉,勞師遠征,朱棣以逸待勞,勝負其實是顯而易見的,帖木兒沒有勝算。

3,帖木兒是突厥化的蒙古人,且素有成吉思汗之志,其所謂的遠征大明,極有可能是為了整合北元蒙古諸部。

要想進入大明,帖木兒有兩個路線:

其一,先征服東察合臺汗國(今新疆)

其二,繞道蒙古高原,也就是先征服瓦剌和韃靼

無論那一條都要與那裡的蒙古人開戰,所以統一蒙古諸部可能更接近帖木兒的真實想法。

4,退一步講,假使帖木兒真的與大明開戰,大明可以承受一敗,而帖木兒則不能。這從1405年帖木兒病死於東征路上後,帖木兒帝國立刻分崩離析便能看出。

大明在1449年曾被瓦剌擊敗,同時明英宗被擒,但大明最終打贏了北京保衛戰,我覺得這一戰可以作為一個參考,而且此時的大明巔峰期已過。

所以,我認為朱棣絕對可以擋得住帖木兒的進攻,而帖木兒沒有勝算。


心向青山


我以當時明朝的形勢與史料推論:面對帖木兒的東征大軍,明成祖朱棣想將其擊敗比較困難。

1404年11月27日已擊敗金帳汗國、德里蘇丹國、馬木路克王朝、奧斯曼帝國等強國達到其征服巔峰的帖木兒,仍不滿足於其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因為他心中一直以來最宏大的理想是重建成吉思汗帝國(帖木兒是突厥化蒙古人),而為了完成這個震驚世界的理想就必須得征服中國明朝。

為此年近七旬的帖木兒親率一支80萬人(一般說只有20萬)的大軍,開啟了進攻東方最偉大的國家——中國明朝的征途。當帖木兒出動重兵嚮明朝大舉進軍時,剛剛在“靖難之役”的血雨腥風中慘勝的“永樂皇帝”朱棣才即位不久,皇位還沒坐穩,卻又要面對一個更強大更危險的異族挑戰者。然而事事難料,也可以說是天佑大明,帖木兒竟在1405年2月18日死於東征途中,讓“永樂大帝”朱棣虛驚一場。

600多年光陰彈指一揮間,今天我們回頭再看帖木兒東征這段歷史。為什麼我認為1404年帖木兒東征大明,當時明成祖朱棣想擊敗帖木兒東征大軍比較困難呢?

我認為主要有以下方面原因:

第一,明太祖朱元璋誅殺了明軍中大批能征善戰的武將,這對明軍戰鬥力的摧殘是空前絕後的,並且一直影響到永樂年間,逃過一劫的一小部分優秀明軍將領又在“靖難之役”中死於內戰,沒有死於內戰的屬於建文帝的明朝中央軍的將領,對於剛剛奪得大位的朱棣來說又並不信任他們,而他們對“新君”朱棣也充滿疑慮,如果讓這些將領上戰場與帖木兒軍隊作戰,勢必會軍心不穩,結果是可想而知的。當然有的人會說,可以不用這些人嘛!很簡單。不用這批將領,那仗就不用打了。因為只靠朱棣自己帶的北方燕軍嫡系部隊,實力太弱小了,建文帝的中央軍隊才是明朝的主力部隊,國難當頭時中央軍隊的這些將領必須得用。

洪武二十六年(1393), 朱元璋為加強集權藉口涼國公藍玉欲圖謀反,大肆株連殺戮功臣名將。因藍玉案被株連殺戮者逾1.5萬。另外朱元璋以藍玉案為契機,不僅誅殺藍玉一門,連傅友德、馮勝、王弼等公侯在內,一律牽連。此案被誅殺的絕大多數為明軍中的武將,其中不乏很多身經百戰、足智多謀的老將。而此前的“胡惟庸案”中被誅殺的3萬人主要為文臣。

朱元璋這次對明軍中武將的大肆屠戮,距離1404年帖木兒大舉徵明,時間才過去11年,這麼短的時間明軍無論如何也不可能恢復元氣的,被誅殺的明軍中的優秀將領,絕非短期內能培養出來的。

而這在短短十一年間,還有四年時間明軍在打內戰。這就是“靖難之役”。在這場帝位爭奪戰爭中,朱棣的燕軍參戰總兵力約30萬,建文帝的中央軍隊參戰的兵力達到了100萬,其中燕軍傷亡6萬餘,中央軍隊傷亡50萬餘人。巨大的內戰傷亡,讓原本元氣大傷的明軍更是雪上加霜。

第二,假如為了對付帖木兒的東征大軍,明朝把主力部隊調往西部迎敵,而作為明朝死敵的北方草原的蒙古人(韃靼、瓦剌)則趁此良機,配合帖木兒的東征大軍,出動數十萬鐵騎突破大明長城防線,南下中原,大明危矣!就算大明軍事實力再強,永樂皇帝再能征善戰,同時面對兩線兩支當時世界最強大的騎兵部隊的進攻,恐怕也是無可奈何、回天乏術。

雖然蒙古人建立的元朝於1368年被明朝滅亡,蒙古人被趕回了草原,但並不意味著蒙古人就是強弩之末、不堪一擊。

從1370年——1396年,明太祖朱元璋針對元帝國的殘餘勢力進行了八次北征。明太祖北伐之後,蒙古分裂為韃靼、瓦剌和兀良哈,他們依然時時威脅著中原地區,仍然被明成祖視作心腹大患。即位的明成祖朱棣為了徹底解決元朝的殘餘勢力,決定親自率領明軍進行北伐,先後五徵蒙古。

那明成祖朱棣對蒙古的征討規模到底有多大?從征討規模又能看出什麼問題?

我們據《明史》記載:“明年(永樂八年,1410年)帝自將兵五十萬眾入塞。本雅失裡聞之懼,欲與阿魯臺俱西,阿魯臺不從,眾潰散,君臣始各為部……”如果史書記載是真的話,永樂大帝北征蒙古的規模之大讓人咋舌。也可以從另一方面真實反映出蒙古的實力強大,不然明成祖朱棣何必出動如此規模巨大的兵力前去打擊呢!

我們設想,如果實力如此強大的蒙古人與西部東征的帖木兒麾下的實力更為強大的突厥人結成聯盟,共同對付大明,大明的勝算能有幾何?

圖片帖木兒與朱棣




愛歷史的三哥


根據歷史經驗 :帖木兒打不過朱棣。

即便有可能取得幾次戰術級的勝利,但是從戰略上講,帖木兒就沒有任何獲勝的可能,如果他的軍隊來到了大明,一定會遭受到可恥的失敗。

帖木兒所犯的錯誤和拿破崙希特勒一般無二。他在職業生涯中獲得了遠超前人的成功,導致自信心極度膨脹,從而做出遠超自己能力的決定。

之所以用拿破崙和希特勒做比較,是因為這兩個人前期取得的成就比帖木兒還要輝煌,但是在攻打當時的軍事、人口、領土都極為龐大的俄羅斯時獲得了失敗而不是成功。而帖木兒與大明的戰爭,將會遠比拿破崙和希特勒與俄國人的戰爭更加艱難,甚至可以說是艱難數倍。

拿破崙在攻打俄國之前幾乎統一了歐洲,可惜在進入俄國後,漫長的補給線拖垮了他,再加上俄軍不斷攻擊,使法軍損失了幾乎9成的兵力,從此再也沒有能力和反法聯盟作戰。

希特勒在攻打蘇聯之前,也是幾乎將歐洲大部分地區整合到了一起,這讓當時希特勒所控制的人口、工業要超過蘇聯,可惜蘇德戰爭的最後勝利者卻不是德國。

俄國人能夠打贏這兩次戰爭,其根本是同仇敵愾的國人、較強的軍事力量、龐大的國土縱深。所以,即便在德軍閃電戰的攻擊下,最後俄國人還是能穩住陣線,絕地反擊!

帖木兒也一樣,雖然他在中亞、中東地區縱橫無敵,但不要忘了他所攻打的明朝,是當時世界第一人口大國,世界土地面積第一大國,是凝聚力最強大的帝國,並且軍事力量極為強大,不僅陸軍可以擊敗蒙古軍隊,海軍更是縱橫無敵。

當時大明和帖木兒作戰可以說是佔據了天時、地利、人和。

人和:假如帖木兒來到明朝,那麼他將會面對同仇敵愾的明朝人,明朝推翻蒙古人的統治剛過去一代人的時間,四等人的日子還記憶猶新。

天時:帖木兒已經垂垂老矣,而朱棣正值壯年。就像吳三桂對康熙,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耗不了幾年帖木兒就得完,這個時候騎牆派一定會站在朱棣一邊。

地利:帖木兒以中世紀的後勤做萬里遠征,攻打的還是如日中天的明朝,不要指望靠掠奪大明獲得補給,所以後勤就能拖垮他。

最終,帖木兒在遠征的路上去世,保留了他的一世英名,不得不說運氣一直眷戀著他!


兩眼侃世界


1404年11月27日已擊敗金帳汗國、德里蘇丹國、馬木路克王朝、奧斯曼帝國等強國達到其征服巔峰的帖木兒,仍不滿足於其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因為他心中一直以來最宏大的理想是重建成吉思汗帝國(帖木兒是突厥化蒙古人),而為了完成這個震驚世界的理想就必須得征服中國明朝。


帖木兒想要徵大明還要先過衛拉特和韃靼這一關,別看跛子在西邊牛的一比,但是在重視血統的蒙古人眼裡,他只是黃金家族的家奴,北元和黃金家族根本不認帖木兒。

第一、後勤補給是個大問題

帖木兒從中亞向河西走廊進發,中間相隔數千裡,大部分都是茫茫的草原和戈壁沙漠,別說徵大明,帖木兒的大軍不迷路就是好事。在茫茫的戈壁草原上,20萬人的糧草補給可是一件很頭疼的事。歷史上漢唐巔峰時期在西北也就三五萬人,再多就承受不了。


第二、周圍鄰國虎視眈眈

帖木兒滅了蒙古好幾個汗國,又得罪了周邊幾乎所有的強國。他東征大明境內被他強力壓制的各勢力必然反彈,很可能會後院起火。同時,周邊各國和他仇深似海,指不定就會趁火打劫。一旦帖木兒被明軍打敗,他的帝國必然四面楚歌,很快就會崩潰。

第三、兵力虛報

很多史書記載帖木兒動用了130萬軍隊。實際上,在古代集結100萬大軍可以說是不可能的,別說去哪徵集那麼多合格的兵員,光每天吃糧食的問題就沒法解決。帖木兒東征兵力實際約有70、80萬,真正的精銳只有20多萬,其他都是後勤補給的輔助部隊。



剛剛在“靖難之役”的血雨腥風中慘勝的“永樂皇帝”朱棣才即位不久,皇位都還沒坐穩,如果有要面對一個更強大更危險的異族挑戰者。然而事事難料,也可以說是天佑大明,帖木兒竟在1405年2月18日死於東征途中,讓“永樂大帝”朱棣虛驚一場。


雖說分析下來是明朝有優勢,不過也只是推測,畢竟帖木兒為了東征也是做了多年戰前準備錢糧物質的籌備相比也是十分充足,而朱棣在戰爭剛剛慘勝,百廢待興,所以事事難料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