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教教徒引爆韓國疫情,一場撒謊者間的共謀:心理疫區不可小視

截止到3月3日10時,韓國新冠肺炎累計確診者達4753人,以大邱為中心疫區,疫情大規模爆發的始作俑者為異端宗教“新天地”一位61歲的女性教徒,在發熱達38.8度的情況下拒絕醫療干預,仍然堅持參與禮拜集會,無防護的應用各種公共交通設施。如此一來,密切接觸者達上千人,加之新天地與政府間的糾纏造成的防疫困難,以致局面越發失控。

邪教教徒引爆韓國疫情,一場撒謊者間的共謀:心理疫區不可小視

在2日下午,“新天地”教會會長李萬熙召開新冠肺炎疫情記者會,行大禮道歉。即便如此,民眾及網民對他及教會的聲討依舊此起彼伏。

邪教教徒引爆韓國疫情,一場撒謊者間的共謀:心理疫區不可小視

縱使教主言論荒謬卻不乏教徒一呼百應,不禁讓人思考,是什麼原因,讓這些人喪失了理智判斷,置自身與他人生命安全於不顧?

一樣信教 多樣領悟

說起信教,不得不提我的兩個朋友,她們彼此並不相識,二人的共同點是都篤信同一種宗教。

· 小L生於宗教家庭,耳濡目染的長大,適齡結婚生子。隨著年齡漸長,不可避免的成長危機接踵而來:伴侶磨合,工作動盪,投資失敗,事業轉型,育兒焦慮……痛苦並不因她是虔誠的“母胎教徒”而繞道而行。焦灼鬱悶的時刻,是從小稟持的信仰給予她啟發,幫助她平和心態,保持反思的應對問題,重歸平衡。

· 大L高挑美麗,卻有相對動盪的經歷。父親因在她兒時就離開了家庭,經濟的拮据讓她不得不早早開始謀生。在懵懂的青春裡結婚生子,又因愛人出軌婚姻終結。在與前夫的拉據戰裡,大L大病一場,休養期間皈依宗教。她自認命運不濟,常悲嘆傷感,現在更時時祈禱,求庇護安寧。

邪教教徒引爆韓國疫情,一場撒謊者間的共謀:心理疫區不可小視

比較而言,我更享受與小L的交流,宗教的滋養和對生活的理解讓小L時不時閃動著智慧的靈光;但與大L相處, 陳辭舊調間依舊是那份無法擺脫的無力與悲傷。

可見,即使同種宗教,也因信徒的不同而有迥異的呈現。

什麼樣的人會信教?

宗教種類繁多,信徒五花八門。

有小L一般的宗教世家,也有人為宗教所蘊含的博大精深的哲學思想所吸引,這部分信徒都有比較獨立的思考能力,對生活充滿積極的主動性,對宗教的“功利訴求”並不高,不容易被蠱惑和洗腦。

也存在一部分人,因生活劇變或固有的心理問題,無意識的選擇用信奉宗教尋求保護或掩飾自己對生活的逃避,在此列舉一二:

邪教教徒引爆韓國疫情,一場撒謊者間的共謀:心理疫區不可小視

1. 長時間缺少社會支持的人

很多新移民或留學生初到國外時,為了更快融入當地生活,會選擇加入宗教團體,建立新的友伴關係,發展人脈,邁出新生活的第一步。

同樣,一些遭遇重大生活挫折,親密關係斷裂的人,在安全和歸屬需要的驅使下,也會投身宗教。比如大L,在愛人背叛,自己的身體健康也告急的情況下,她轉向宗教。依戀理論認為,脆弱的個體接近更加強大更智慧的個體以求獲得保護,這是保證生命得以存續的本能。在大L的現實支持系統幾乎崩潰的情況下,投入宗教為其提供了精神庇護。

邪教教徒引爆韓國疫情,一場撒謊者間的共謀:心理疫區不可小視

2. 固有心理不健康狀態的人

如果說一時尋求精神上的安全感而信教是保證自體生存的一種緊急策略,那麼一些本身存在人格問題的信徒,從信教伊始就註定走向極端。

如韓國這位61歲的超級傳播者,在身體不適的情況下依然選擇堅持參加教會活動而不是第一時間關注自己的身體情況。她反常的狂熱和對自己過度的忽視讓我不得不推測這位女士可能有悲傷的成長史或偏執的歸因觀念。

在對依戀關係的前沿研究中發現,關係中很多成年的施虐者,比如暴力的伴侶,虐待兒童的父母,如向前追溯,往往會發現他們的早年多有被侵害的經歷。那麼,是從什麼時間點開始,這些本來的受害者變成了施害者呢?

這個問題讓我想到在疫情最嚴重時依然執意要求面詢的一位有痛苦過往的來訪。規勸TA很艱難,TA完全無法理解疫情期間面詢對諮訪彼此的風險和我對TA的保護。TA一邊哭訴生無可戀一邊責備我只顧自己,就像那些曾經讓TA倍受傷害的人,TA讓我有被道德綁架的厭惡和無所適從。

那一刻,我意識到,或許就是這樣的時點,當一個受害者篤定把自己放在受害者的位置上時,就是TA變成施害者的時刻。做為受害者,可以理所當然去把遭遇的一切不公都歸為“全是你(們)害的”,從而不去反思“受傷”的關係中自己一方的貢獻。

一些人投身宗教時往往帶著類似“我是個好人為什麼沒有好報”的不甘,他們內心中對宗教的渴望更像一隻萬能的奶瓶,給予他們曾經被虧欠的一切,像嬰兒般嗷嗷待哺卻完全放棄一個成年人應有的主動性和反思能力。

由於自身的原因,他們不容易維繫互惠的正常關係,更最容易出現在有“邪教”性質的團體中(如PUA、傳銷)。他們自我價值感極低,極易被蠱惑,這種放任自己可以隨時死亡的人,更談不上為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負責。我猜測,或許類似的原因,也造就了韓國這位超級傳播者。

何為“邪惡”

邪教並不一定是做為宗教形式出現,比如前段時間的PUA,還有傳銷等,以蠱惑和洗腦為手段聚焦起來的害人害己的團體都具備“邪教”的功能。

“邪教”的關鍵並不在“教”而在於“邪”。

邪教教徒引爆韓國疫情,一場撒謊者間的共謀:心理疫區不可小視

美國著名心理學者,畢業於哈佛大學的M.斯科特.派克博士在他的著作《少有人走的路——勇敢的面對謊言》中,用整整一部書的筆墨來討論邪惡。派克博士的觀點認為,謊言是一切心理疾病的基礎,當人為逃避成長的痛苦而選擇謊言時,就扭曲了心靈。對照韓國的“邪教”傳疫事件,深以為然。

北京大學負責疫情危機干預的方新教授也說:“一直都有兩個疫區,一個是地理上的,一個是心理上的。”

較之地理疫情的突發性,心理疫情一直都存在,它正是人們在過往的經歷裡無法面對的羞恥和創傷。若想回避它,只能不斷的去撒謊。正如新天地教這位牧師所做的這般:

邪教教徒引爆韓國疫情,一場撒謊者間的共謀:心理疫區不可小視

與其說邪教可憎,教徒可悲,不如說,這是一場“撒謊者之間的共謀”,影響深遠,害人害己。

無論信教與否,通向幸福的自救之路,都需要不欺人,不自欺,勇敢的去面對謊言。


你認為信仰是什麼?

▷私信我,獲取9.9元專屬你的心理測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