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停“喝凉水塞了牙”式的抱怨——也谈“测试体能影响专项技术”

乔父


叫停“喝凉水塞了牙”式的抱怨——也谈“测试体能影响专项技术”


当年中国男篮大中锋巴特尔CBA新赛季体测折返跑崴了一下脚,结果招致众多教练、媒体、球迷对体测铺天盖地般口诛笔伐……

一个体重100多公斤,卧推至少得130公斤以上、深蹲200公斤左右的巨汉,时时需要在两个篮筐间反复奔跑、在篮下与对手做推、靠、挡、撞等激烈对抗,一个“自己玩”、毫无对抗、优哉游哉的折返跑,怎么还能崴了脚?崴一下脚竟能引来对巴特尔一片“妈宝”般呵护之情、以及对练体能、测体能的深恶痛绝?所以,我不得不将其称之为“喝凉水塞牙缝”般无病呻吟的“娘娘腔”。

一个姗姗学步的婴幼儿摔一跤,旁边的母亲会鼓励他自己爬起来、继续走,一个篮球大中锋崴了下脚(没骨折、估计连红肿都没有),怎么一干人全如此叽叽歪歪的,你还能更“娘娘腔”些吗?

但巴特尔崴了脚很多人就对CBA本就“小儿科”般的体测“欲除之而后快”,与著名的“中国足球12分钟跑”相比,还只是“小巫见大巫”。一个“12分钟跑”3200米仅比普通人健康标准稍高的赛季前体测及格标准,竟然有近1/4的顶级联赛职业球员不达标,有的勉强达标后竟将早饭喷出5—6米远后瘫倒在地玩命大口喘气至惨不忍睹。

据“库珀12分钟跑”50年前的标准,30岁以下人群,12分钟跑2800米、心跳次数不超过120+年龄,即“心肺功能”为“优”。而据多年前国家体育部门制定的等级运动员标准,二级运动员的3000米跑标准为9分10秒,三级运动员为10分10秒,以一个级别差一分钟类推,中国足球顶级联赛(甲A)“12分钟跑”3200米的及格标准还不如四级运动员(没这个级别、太低)的11分10秒……

一个奔跑几乎占了比赛内容50%以上的比赛项目,体能测试标准如此之低,那么多人不及格,竟然还有那么多教练、媒体,及众多不明真相的球迷,“坚定不移”站在了不及格、“困难户”球员一边激烈反对“12分钟跑”体测,郝海东、彭伟国等大腕球员更妄言,“中国足球就毁在了12分钟跑上”、“练12分钟跑严重影响了足球专项技术训练”、“外行根本不懂足球规律”、“外行瞎折腾”……

一个因中国球员体能太“娘娘腔”、“弱不禁风”才痛下决心实行的体测,刚实行了几个赛季便中途夭折……那之后的中国足球就在下坡路上一路狂奔。


叫停“喝凉水塞了牙”式的抱怨——也谈“测试体能影响专项技术”

没想到这么多年后,中国体育领域里“喝凉水塞了牙”式的“娘娘腔”仍远未绝迹,而且也远不止存在于男子“三大球”中。

最新一轮“娘娘腔”式指责是针对有关备战东京奥运会各项目运动员“体能测试标准”的。

“苦练体能严重影响专项技术”、“外行瞎折腾”……几乎就是把以前针对篮球、足球体测的说法拿来又重说了一遍。略有所不同的“新说法”为:那么多不同的项目,陆上、水上,射击、射箭,球类、体操……用同一套体测标准,都测引体向上、卧推、深蹲、30米、3000米跑……根本就不科学;体能测试不达标就不能参赛奥运会,太荒唐了;同一个项目,场上位置不同,如奥尼尔、科比,标准能一样吗?女排中的主攻和自由人,以同一个标准,能测出什么来……?

听上去挺专业、很内行?

众多媒体、不明真相的球迷又会一拥而上……?

No,一点都不专业、一点都不内行,而且和之前一样的“娘娘腔”,一样属于“喝凉水塞了牙”式的无病呻吟。

这一拨无病呻吟的最大问题在于他们根本没提此番备战东京奥运会各项目体测的“标准”——一个最基本、几乎比普通人健康标准高不出很多的标准。

无论什么项目,如果你连这个标准都达不到,就差不多成了贾宝玉、林黛玉式“东亚病夫(妇)”,连健康的普通人都不如,更何以妄谈去奥运会上追求极限、极致,取得好成绩?

以这次“十项体能测试”中的3000米跑11分钟为10分满分为例,以前面提到的3000米跑三级运动员标准的10分10秒,11分钟只比四级运动员(很多体育爱好者都有一项、或多项达到二级运动员标准)好一点点。这样一个标准,哪个项目、哪个位置,有理由不达标?是男篮、女排,中锋、后卫,主攻、还是自由人?是不是无论哪个项目,连这个最基本的体能标准都达不到,就根本无法取得好成绩,也根本没资格去奥运会,去了也只会一败涂地、任人宰割?

不是吗?连这么点体能都没有,手无缚鸡之力,风大了能闪着腰,跑两步就单口喘,你又能有多好的专项技术?改变下这么烂的体能,或大幅度提高体能,会影响了什么专项技术?

射击、射箭貌似是与奔跑、力量没有直接关系的项目,但韩国射箭队多年来靠什么一直垄断了奥运会射箭比赛金牌?答案是他们不仅有精湛的“射术”,而且还把几乎所有相关的体能“玩命”练到了极限,10000米跑,各种力量、大力量,甚至还有突然向队员衣服里塞蛇(状物)等“突然袭击”,以锻炼队员处惊不变、在极端条件下保持冷静的能力。而正是这些强大的综合能力,确保了他们能在各种艰苦条件下发挥出优秀的“射术”、长期立于不败之地。

射击比赛亦如此。一场射击比赛预赛、决赛虽只有20次击发,但从开始到结束差不多有5、6个小时。而且射击赛场一般是奥运会场地中最远的,有的远至50公里,路上至少一小时。你没有过硬的体能、体力,强大的心肺功能、肌肉力量,又如何能在路上、候场的消耗后,再在几小时的比赛中保持高度的注意力集中和最好身体状态?如果你把射击运动只理解为静止状态下的瞄准、扣扳机,那你只能在家里自己玩。为什么射击一直有枪上绑重物的训练——从难、从严?你不练卧推、深蹲行吗?射击运动员肯定不用练成举重运动员那样,但一测,卧推20公斤,你就这样就去奥运会了?

甚至连坐着(有时还纹丝不动)比赛的棋类,也需要有强大的体能、尤其是心肺功能。虽只是用大脑、眼睛,但5、6个小时(甚至更长)的比赛,有时一步棋的长考,心跳能达到130次/分钟,一场比赛能减体重2—3公斤,从心跳和减体重上看,几乎与跑一场马拉松不相上下。

射击射箭、棋类尚且如此,又有什么体育项目不需要强大的体能?三大球,还是网球、乒乓球、羽毛球,游泳、还是体操……?而且你要去奥运会取得好成绩,就必须有极限级的体能,极限级的体能本身就是技术、是所有不同项目专项技术最坚实的基础,以一个“很低”的标准测一下体能训练的状态,会影响你的什么专项技术?

有些人是不是早就该闭嘴了,是不是早就该停下“喝凉水塞牙”式的抱怨了?

其实在这“十项体能测试”之外,备战东京奥运会的各项目队员还有一个“核心力量测试仪”的体能训练数据没有列入“及格标准”。这种原产于德国、约十几年前已在全世界上市的仪器,可测包括健身人群和职业运动员在内、人体处于上下左右8种不同位置的核心力量数据。

用这种仪器发现训练中的问题、并加以解决,然后奥运会夺冠的一个典型故事是韩国游泳运动员朴泰桓。

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朴泰桓利用原产于德国名为Centaur 2.0的仪器发现、并纠正了核心力量的左右不平衡,并以此全面提高了上下肢力量。6个月内400米自由泳成绩提高2秒多,最终以3分41秒90的成绩击败世界纪录保持者哈特克和中国运动员张琳奥运会夺得金牌。

从2019年底开始,4台核心力量测试仪参与了中国军团备战东京奥运会各项目的体能训练。测试、发现问题,再去做针对性的训练。再测、再练……8个不同位置、每个位置标准测试时间为2分钟,低于2分钟为“弱”(约相当于平板支撑、时间越长越好)。在几个月的测试、训练的过程中,令人吃惊的是,体操、游泳的世界级运动员也有核心力量两侧严重不平衡的现象,而一个“正面典型”是,优秀双人滑选手隋文静零度角测试时间为5分钟,数据与其空中翻滚的强大腰腹控制力非常一致。


叫停“喝凉水塞了牙”式的抱怨——也谈“测试体能影响专项技术”

什么是科学训练?(基础)体能训练既是最原始的训练,也是最高级的训练,在一个数字化、仪器化的时代,体能训练数据化、仪器化就是科学训练。只练所谓的技术、专项技术,忽视体能和基础体能,或根本没测过体能,没有基本的体能几个标准,根本就是瞎掰,与科学根本不沾边。

不练体能、不苦练体能,怕苦练体能甚至还与是否科学、内行外行无关,根本就是怕苦怕累,说难听点就是花拳绣腿的“娘娘腔”,这种花拳绣腿的“娘娘腔”没有竞争力、丝毫经不起对抗,永远难登大雅之堂,是中国体育很多项目多年来毒瘤般的“致命伤”。以上所提最新一轮“喝凉水塞牙”式的抱怨,主要来自几天前某网络的一篇文章,作者临时注册个账号,使用夸张的标题,借机发泄被撕掉遮羞布后的怨气。

强大的基础体能,就如同强大的自身免疫力,可百毒不侵,这同样是个再简单不过的道理。让那些永远能找到抱怨理由者抱怨去吧。在离东京奥运会只有100多天之时,唯有心无旁骛刻苦训练,干就是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