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故事之憤怒的陳友諒

陳友諒憤怒了,並且是出奇地憤怒了。這名出身於沔陽的漁家對自己對面的對手只有一個願望,那就是食其肉、寢其皮。

幾天之前,陳友諒還沉浸在巨大的喜悅之中,他已經成為皇帝,有了自己的文武百官,有了一支龐大的艦隊,只要攻克應天,朱元璋就會同他以往的對手一樣消失,而他將成為江南之地的新的主人。陳友諒如此自信還有一個理由,那就是在朱元璋軍中效力的康茂才早已經成為了他的內線,他只需帶著艦隊去和康茂才裡應外合,就可以殺朱元璋一個措手不及。

但是,一生自恃精明的陳友諒怎麼也想不到,康茂才的間諜身份其實是朱元璋授意的。由於康茂才守的是江東橋,所以雙方約定在此大橋處會合。而康茂才告訴對方江東橋是一座木橋,雙方以“老康”為聯絡信號。所以在定下進攻路線之後,朱元璋便命人將江東的木橋改為了石橋,並佈置好了天羅地網,只等著陳友諒的到來。

歷史故事之憤怒的陳友諒

陳友諒如約而至的時候,他按照最初的約定呼喚著“老康”的名字,但是並沒有得到任何的回應。而此時的陳友諒藉著月光觀察了康茂才所說的江東橋的時候,他驚奇地發現這不是康茂才在信中所說的木橋,而是一座結結實實的石橋。此時的陳友諒立刻覺醒到,自己中計了。心中一陣緊張的陳友諒並沒有等到預想之中的伏兵,但是長期征戰的直覺告訴他,這個地方並不安全。而這支艦隊將要停留何處呢?

正在此時,陳友諒得到了另外一個情報,那就是他的弟弟陳友仁已經率領著數萬人馬在新河口北面的龍灣登陸了。這一消息無異是黑暗中的一絲亮光,陳友諒當即決定率艦隊前去龍灣。很快,這支艦隊就達到了龍灣,陳友諒開始組織士兵上岸,一切沒有異常,他沒有想到,在他下令士兵棄船登岸的時候,背後已經有一雙眼睛正死死盯住了這一切。

正在這個時候,冷靜至極的朱元璋搖起了象徵著進攻的黃色旗幟。一時間,隱藏在龍灣附近的五路軍隊在徐達、常遇春等人的率領下,對漢軍展開了輪番衝擊。從軍士的戰鬥素養上來講,朱元璋以訓練有素的騎兵為主,而陳友諒的軍隊則是習慣水戰的步兵。面對突如其來的凶神惡煞,陳友諒軍自然毫無鬥志,紛紛奔向自己熟悉的船隻。但是上天也幫了朱元璋大忙,此時正是退潮之時,船隻擱淺。一片混亂之中,陳友諒找到了一條吃水較淺的小船拼命逃竄,一路逃到了九江。

這就是陳友諒憤怒的原因。他沒有想到的是,自己已經夠足智多謀了,而朱元璋還是計高一籌。僅此一戰,陳友諒損失了兩萬名士兵,還有將近一萬人做了朱元璋的俘虜。除此之外,陳友諒這次所率領的100多艘大船和數百艘小船也悉數成為了朱元璋的財產。而對面只會偷襲的朱元璋幾乎沒有任何損失。

陳友諒的憤怒是可以理解的,他在乎的是並不是那些損失的士兵和戰船。士兵沒有了可以繼續招募,戰船沒有了可以繼續建造,他憤怒的是一直在水面縱橫無敵的自己竟然遇到了這樣一個對手。朱元璋彷彿是一名高明的獵手,將陷阱一點點地挖好,然後拿著一張大網準備獵物的到來。

歷史故事之憤怒的陳友諒

狼狽離開的陳友諒一路一面咒罵著朱元璋,一面準備著另外一項計劃。

與此同時,剛剛打完勝仗的朱元璋心情大好,他開始視察自己所管轄的這片土地,也就是應天。這也成為了他後來的習慣。

在無意之中,朱元璋來到了紫金山上的一座禪寺。在這兵荒馬亂的時節,寺院也不是久留之地。朱元璋還是選擇叩開了禪院的大門,希望能夠在這裡借宿一宿。看門的小僧見朱元璋手持寶劍,相貌又異於常人,不敢對其有所阻攔,朱元璋於是就很順利地進入了寺院之中。

但是寺院裡的住持對於朱元璋的到來卻心存疑慮。在他眼中,朱元璋可能就是一個習慣打家劫舍的強盜。為了防止意外情況的發生,謹慎的住持開始詢問朱元璋的具體情況。心思縝密的朱元璋很快就明白了住持的心意。沒有做過多的回答,朱元璋只是沉默不語。而禪師見狀,繼續向朱元璋講述佛家的道理。希望能夠用佛家教義來感化這位來路不明的惡漢。

歷史故事之憤怒的陳友諒

朱元璋並沒有惱怒,而是聽完了老僧的講述。朱元璋沒有表示贊同,也沒有表示反對。這種沉穩讓一向鎮定的禪師都暗自吃驚,他從未遇到過這樣的香客。送走這位陌生的香客後,禪師自己也陷入沉思之中,他對香客的身份也產生了好奇,打定主意想第二天問個清楚。

第二天清晨,禪師準備把問題問個清楚的時候,客房裡早已經空無一人了。而寺院的大殿之上,卻留著一首被後世稱為《憤題和尚詰問》的詩句:

殺盡江南百萬兵,腰間寶劍血猶腥。老僧不識英雄漢,只管嘵嘵問姓名。

老僧見狀,若有所悟。按照正常識人與閱人的經驗,老僧也可稱得上是閱人無數了,但是他從來沒有遇到過一個這般的香客。他彷彿是一汪並不起眼的湖水,但是卻深不見底。老僧萬沒有想到,他與這位陌生的香客依然有一次見面的機會,只不過那是這位香客已經成為了高坐在龍椅之上的帝國統治者,當然這都是後話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