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進化上億年,為什麼沒超越人類?

小馬說旅行


在2億多年之前,人類很可能和蝙蝠是一家,畢竟同樣屬於哺乳動物。那為什麼蝙蝠最後演化出了野行、飛行的生物,而人類卻成為萬獸之王了呢?

這事,還要從2億年前開始說起。

哺乳動物的出現

大約在2億年前,哺乳動物就開始出現了,如果你對地球歷史稍微有一點了解的話,你會知道此時還是恐龍的天下,哺乳動物在與恐龍競爭時,由於力量懸殊,哺乳動物只好尋找恐龍看不上眼的生態位生存,比如:地下,以及樹上。而且為了儘可能地躲開恐龍,哺乳動物會選擇夜行的方式生存。

由於哺乳動物與恐龍競爭時處於下風,導致哺乳動物能夠獲取的能量非常少,所以當時的哺乳動物體型較小,大概像老鼠一樣大。不過此時人類和蝙蝠的遠古祖先已經出現,它們就是生活在樹上的這一支。

為了更好的捕食,演化出人類的遠古祖先積累了大量的爬樹基因,而另外一個分支積累了飛行的基因,比如:皮膜。這個皮膜其實並不罕見,當初翼龍就是利用這層皮膜飛行的。

雖然演化的路徑不同,但是這兩種方式都能幫助它們更好的生存,因此這兩種生物都被保留了下來。

現在我們知道,積累爬樹基因的就是我們的祖先,而積累飛翔基因的則是蝙蝠的祖先。

蝙蝠與人類的分化

我們知道,生物沒有未卜先知的能力,因此大家的演化路徑也不相同。人類之所以積累爬樹的基因,是因為人類遠古祖先可以摘取樹上的果實,因此攀爬基因十分有利於它們的生存。

蝙蝠之所以積累飛行的基因,是因為它們可以快速從這顆樹飛到另外一棵樹,因此飛行基因有利於他們的生存。

由於生活的環境不同,所以同樣一個基因,對於人類來說可能是有利的基因,但對於蝙蝠來說則是有害的基因。比如:靈巧的手可以幫助猿人摘取果實,但對於蝙蝠則無用,因此猿人或保留該基因,而蝙蝠會淘汰該基因。

久而久之,兩者之間就會積累出完全不同的基因,此時生殖隔離就會出現,這兩個物種從這時起分道揚鑣,走向完全不同的演化之路。

從蝙蝠和人類的分化可以看出,它們演化的目的,並不是超越對方,而是為了更好的適應環境。從這個角度來看,沒有所謂的勝利方,更像是一場沒有盡頭的馬拉松比賽,比的是誰的後代能生存的更久。

難以量化的較量

在生物之間比拼誰更高等,其實並沒有任何意義,在生物學之中,無論是原核生物還是人類都具有相同的地位。

因此說蝙蝠進化上億年沒有超越人類,純屬是無稽之談。

再者,即使我們真的把這兩個生物放在一起比較,蝙蝠並不一定會輸給人類。

從數量上看,蝙蝠是哺乳綱中數量排名第二的物種,僅次於齧齒動物,而人類屬於靈長目,數量無法和蝙蝠相比,因此從數量上比較,蝙蝠獲勝。

從分佈範圍看,人類除了南極洲之外,各個大陸都有人類的存在。蝙蝠分佈範圍雖然也廣泛,但略微比人類要少許多,它們只分佈於中低維度,高緯度地區則不適宜它們生存。從分佈範圍看,人類要略勝一籌。

從適應環境能力看,蝙蝠適應能力較強,可以在髒亂差的環境下生存,而且即使攜帶多種病毒也不會發病。蝙蝠對受傷細胞的自我修復能力很強,導致它們幾乎不會生病,壽命如果換算成人類,則比人類要長壽一倍。

人類雖然沒有蝙蝠的超強自我修復能力,但人類學會了改造環境,減少了疾病的發生,而且由於科學的進步,導致人類生存質量提高,壽命也相應的增加。

從這個角度來看,人類和蝙蝠都很成功。

也就是說,從不同的角度去比較蝙蝠與人類,我們會得到不同的結果,因此單純比較蝙蝠和人類誰更優秀是沒有意義的,既然如此,也就談不上蝙蝠為什麼進化了上億年仍沒有超越人類了。

總結

所有的生物進化原則只有一個,就是儘量適應環境,讓自己的基因傳遞下去,從這方面看,蝙蝠和人類做的一樣出色。

其實在生物學中,人類並不比其他生物高級,只是我們想當然的認為人類是高等動物而已。


鍾銘聊科學


蝙蝠進化哪裡有上億年啊,我們發現最古老的蝙蝠化石只有5200萬年前的歷史。

最古老的蝙蝠化石來自美國懷俄明州的綠河組地層,這個地層的年代可以追溯到距今5200萬年前的始新世時期,這種蝙蝠的名字叫做伊神蝠(Icaronycteris index)。


僅僅從外形上看,伊神蝠已經與今天的蝙蝠沒有太大的區別,也證明了蝙蝠的起源還要更早,但是由於我們沒有發現更古老的蝙蝠化石,因此並不能準確的確定蝙蝠到底是什麼時候出現的。

通過分子生物學的研究,古生物學家指出蝙蝠與今天的食肉目、偶蹄目和奇蹄目同源,最早可能可以追溯到白堊紀末期,但這需要更多的化石來證明。

無論蝙蝠到底是什麼時候出現的,其歷史都比我們人類要久遠得多,那為什麼沒有超越人類呢?

其實從狹義上比較不同物種之間的成功與否並不是簡單的對比誰比誰更復雜,更高級,而是看它們是否很好的適應了生存環境,並且整個物種乃至類群分佈廣泛、數量眾多、種群健康。如果如此比較的話,蝙蝠並不輸於人類,在人類達到許多偏遠的海島時,蝙蝠都是這些島嶼上唯一的哺乳動物。

蝙蝠不僅分佈廣,它們還是唯一能夠主動飛行的哺乳動物,而且具有強大的免疫系統,能夠對抗可怕的病毒,僅僅是這幾點就強於人類!

實際上,今天生活在地球的絕大部分動物都比人類的歷史久遠,按照題目發問,為什麼它們都沒有超越人類呢?因為人類是生物演化的異類,在短暫的進化史上就像是開了加速器,我們人類的確是成功的,但是不能自負的認為自己比其他動物更先進和高級。


古生物探索


很多人對於進化論或者說進化都有種誤解,就是會認為人類才是地球生物進化的終端,所有動物的終極進化目標都是成為人類。就像是古代神話傳說那樣,不管是動物還是植物,修道成仙后都會變成人身。

但是,生物進化的事實並不是這樣的。

現存的所有生物都是經過億萬年不斷的進化和淘汰而剩下的成功者,所有的物種都是最合適目前這個時代的,沒有高低之分,也談不上誰超越誰。

人類只是萬千物種中,很幸運的發展了智慧,成為一種依靠智慧來適應自然環境的生物,單從進化的角度來看,人類並不見得比其他物種更優越。

每一個物種進化的路線不同,但同樣是自然選擇,同樣是優勝略汰。所以,無論是蝙蝠,還是其他生物,都是在自然競爭中的勝利者。他們能生存到現在,說明比起其他祖先的後代,更能適應環境的變化。

所以說,不管是蝙蝠,還是其他靈長類動物,它們再過幾億年也不會進化為人類,因為每種生物進化的路線是不一樣的。同時,也很難說誰超越誰,這就需要看從哪個方面看了,是適應能力超越?還是物種存在時間誰更久?還是誰的智慧更高級?

如果說在荒山野嶺的生存能力,那麼蝙蝠肯定超越人類啦。如果說飛行能力,那也超越人類啦,是不是呢?


寒蕭99


在2億年前之前,人類可能是一個有蝙蝠的家庭,畢竟它們也屬於哺乳動物。 那麼,為什麼蝙蝠進化為野外飛行的生物,而人類卻成為野獸之王呢?

這件事也將從2億年前開始。

哺乳動物的出現

哺乳動物大約在2億年前開始出現。 如果您稍微瞭解一下地球的歷史,就會知道這仍然是恐龍世界。 當哺乳動物與恐龍競爭時,由於它們的強度差異,哺乳動物必須找到恐龍看不見的利基,例如在地下和在樹上。 為了儘可能避免恐龍,哺乳動物選擇在晚上生活。

由於與恐龍競爭時哺乳動物處於順風,導致哺乳動物可利用的能量很少,因此哺乳動物當時很小,可能與小鼠一樣大。 但是此時,人類和蝙蝠的古老祖先出現了,它們是生活在樹上的樹枝。

為了更好地捕食,進化人類的遠古祖先積累了大量的爬樹基因,而另一個分支則積累了飛行基因,例如膜。 這部電影實際上並不罕見。 翼龍用這部電影飛翔。

儘管進化途徑不同,但這兩種方式可以幫助它們更好地生存,因此這兩種生物得以保留。

現在我們知道我們的祖先積累了攀樹基因,蝙蝠的祖先積累了飛行基因。

蝙蝠與人類的區別

我們知道生物不具備未知先知的能力,因此每個人的進化路徑也不同。 人類積累用於爬樹的基因的原因是因為人類的遠古祖先可以從樹上採摘果實,因此爬樹基因對它們的生存非常有益。

蝙蝠會積累飛行基因,因為它們可以從這棵樹飛到另一棵樹上,因此飛行基因有利於它們的生存。

由於生活環境的不同,同一基因可能對人類有利,但對蝙蝠有害。 例如:靈巧的手可以幫助猿人收穫果實,但對蝙蝠沒有用,因此猿人可以保留該基因,而蝙蝠將消除該基因。

隨著時間的流逝,完全不同的基因將在兩者之間積累,此時將發生生殖隔離,並且這兩個物種將從這一點轉向完全不同的進化路徑。

從蝙蝠和人類之間的區別可以看出,它們的進化的目的不是彼此超越,而是為了更好地適應環境。 從這個角度來看,沒有所謂的勝利黨,它就像一場無盡的馬拉松比賽,其後代可以生存更長的時間。

難以量化。

比較誰在生命中更高的人是沒有意義的。 在生物學中,原核生物和人類具有相同的地位。

因此,胡說蝙蝠沒有進化超過人類已經是胡說八道了。

此外,即使我們將這兩種生物真正地進行了比較,蝙蝠也不一定會輸給人類。

就數量而言,蝙蝠是哺乳動物中僅次於齧齒動物的第二大物種,人類屬於靈長類動物,其數量無法與蝙蝠相提並論。 因此,就數量而言,蝙蝠是贏家。

從分佈的角度來看,除了南極洲以外,所有大陸上都存在人類。 儘管蝙蝠分佈廣泛,但比人類少。 它們僅分佈在中低維度,高緯度不適合其生存。 從分配的角度來看,人類需要更好一些。

從適應環境的角度來看,蝙蝠具有很強的適應性,可以在骯髒和凌亂的環境中生存,即使攜帶多種病毒也不會患病。 蝙蝠具有很強的自我修復能力,可以使受傷的細胞幾乎不致病,如果轉化為人類,它們的壽命將是人類的兩倍。

儘管人類沒有蝙蝠的超強自我修復能力,但人類已經學會了改變環境和減少疾病的發生。 此外,由於科學的進步,人類的生活質量提高了,預期壽命也相應提高了。

從這個角度來看,人類和蝙蝠都是成功的。

也就是說,從不同角度比較蝙蝠和人類,我們將得到不同的結果,因此,簡單地比較更好的蝙蝠和人類是沒有意義的。 在這種情況下,不可能說為什麼蝙蝠進化了。 它沒有超過人類幾億年。

總結

所有生物進化只有一個原理,那就是儘可能地適應環境,並讓您的基因繼續傳承。 從這個角度來看,蝙蝠與人類一樣好。

實際上,人類並不比其他生物先進,但是我們認為人類是高級動物。 [H]


西域小夥講科學


我覺得其實在上千萬年的進化中,蝙蝠雖然沒有獲得像人類一樣的智慧,但找到了生存下來最完美的辦法,蝙蝠有超強免疫力,dna受損修復能力,還有比人類高几倍的新陳代謝,還有足夠殺死許多致命病毒的體溫,這些像bug一樣的基因能力,並不比人類的智慧差。


高清看地球


蝙蝠是屬會飛的哺乳類,雖然人類也是哺乳類但人類算是靈長類,這很難可以扯上關係。

它們永遠也不可能變成人類,頂多是演化成類人類。


愛學習的八哥


如果進化的結果能用時間彌補,世界上超越人類的物種可太多了,鯊魚、鱷魚、蝙蝠、螞蟻等等。進化並不是簡單地依靠時間的積累,而是無數隨機事件累積的結果。

如果從猿人出現的時間來看,人類出現在世界上的時間實在是太短了,大約只有400多晚年的時間,科學家認為的和人類有關係的最早的類人猿或者直立人的化石是露西少女,再早一些的猿人大約也不到450萬年,相比蝙蝠(至少5000萬年的歷史)、鯊魚(1.5億年以上歷史)等物種,簡直沒法比。雖然很多人都說進化需要靠時間的積累,但是時間並不能彌補一切。這種說法中強調的不是時間,生物是大量基因表達的大量性狀組合成對生物體,因為基因的量多,所以持續的變異才能使生物的外部特徵及基因內含有較大的變化,一般情況下是需要較長的時間,大約2萬年生物才能有較為明顯的改變,像人類對豬牛羊的馴化都是經過了一萬多年的時間,但是生物的生殖能力又不一,在生存歷史中遭受的環境變化不同,遭受的自然選擇也不同,所需要的時間也就沒準。

像超級細菌的出現,從抗生素面試到現在不到200年,但是已經出現了抵抗多種藥物的耐藥菌,正是因為它們的數量很多,積累的突變很多,其中有一些就是能夠抗藥的,在藥物的作用下不斷被選擇,進而整個種群中只剩下耐藥的菌株及它們的後代。所以時間並不是趨勢生物進化的因素,趨勢生物演化的是種群中不斷累積的突變的基因材料,然後再在環境因素的選擇下,持續增強生物某方面的適應性,這才是進化。推動生物進化的是環境因素,不是時間!!!人類的進化歷程看起來這麼迅速,也是因為早期的人類算是生存競爭中的敗者,要不然也不需要來到地面上探索新的生存環境,像猴子一樣蹲在樹上吃樹葉果子它不美嗎?食物充足,又能依靠樹枝樹葉躲避天敵,可惜環境太安逸了,它們又不怎麼求變,生存的環境也過於穩定,缺少環境的選擇,使得它們現在還是隻能蹲在樹上吃樹葉。

蝙蝠也是差不多的道理,缺少相應的環境因素刺激,所以它們只在自己適應的環境中不斷地隨著環境較小規模的變化,變化的速率可能和人類不一致,而人類進化到現在的程度,自然是經歷了和別的生物完全不同的演化環境,人類歷史上不斷地遷徙、探索新的居住地和食物等,這些環境因素刺激了人類的演化,人類之所以成為人類既有偶然的因素,也與人類歷史上靈光一閃(下樹、遷徙、用火、造工具)導致的生存環境的改變有關,是不可複製或重現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