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如何評價被稱為“四川歐楷第一人”的王砥如的書法?水平怎麼樣?

筆尖寫字課堂


歐陽詢楷書清潤秀麗、法度謹嚴,氣象端莊,後代學習者眾多,但是當代臨習的人往往看重歐陽詢書法法度森嚴的一面,越寫越平正,越寫越成了美術字、印刷體。看王砥如老先生出版的《臨九成宮醴泉銘》,讓人耳目一新,書中較多地保留了歐陽詢清麗、質樸、高古的一面,十分難得!

王砥如,從網上能查到的隻言片語來看,1905年生於山東臨沂,平生致力於漢碑及歐體楷書的研究與臨習。解放前夕,轉徙成都定居,與蜀中書畫界人過從交往,弟子甚眾。

王砥如先生寫的歐楷,從出版的《臨九成宮醴泉銘》來看,有幾個顯著特點,值得借鑑:


1、恢復了歐楷的自然書寫狀態,比較有墨韻。現代很多人寫歐楷採用分解筆畫(一個筆畫分幾個步驟來寫)、描字(把一些筆畫描得很方)的辦法,其實不是書法的本來狀態。

2、具有手寫體的韻致,一個字有一個字的姿勢,一個字有一個字的神態,符合初唐時期的歐陽詢楷書特徵。歐陽詢受隋代書法影響較深,並不是寫後來規整的臺閣體,更不是千篇一律的印刷體。


3、平正中見險絕,較多地保留了古意,如上圖最後“憂勞”二字,非常棒!歐陽詢對隋代書法研究深入,並在魏碑中領悟到了楷書的精髓,用筆以“險絕”而著稱,後人學歐陽詢往往對這一點忽視了!

至於說“歐楷第一人”這種提法,我認為不值得提倡。這字有實力,用不著靠噱頭來炒作。

王砥如的歐體楷書寫得如何?歡迎網友留言討論。


麓風軒


先說明一下,本人沒有臨過九成宮。本人學字,是跟父親學的,至今記憶猶新。當時學的藏鋒,先學二字,再寫王,然後是人大、九成、家永。之後,就是臨寫我家唯一的一本五體字帖。

古人講,一法通,則萬法通。故本人從欣賞的角度,回答這個問題。

認真讀了問答,看了字帖。感覺書家用筆老道,結構勻稱,歐體形貌俱在。因此說,屬於難得作品。

臨帖首先臨形,這一關應該說,就只是比著葫蘆畫瓢。

其二臨筆法,如果從這個角度講,那就談不上臨帖了。因為臨者根本沒有讀帖,或者說沒讀懂,或者說改了帖。我們看,這個成字,九成宮的,如果你延長兩橫,一點和一小撇,你會發現,他們交於一點。

也以成字為例,如果從書法家視角來看,這兩個字,風格已經完全不同了。點的變化,我們不說,因為這是結構問題。就從用筆特點來看,此字與歐體,已經涇渭分明。歐體用筆內擫,而臨家用筆外拓。筆法不同,字勢必然不同。

筆者使用中鋒藏鋒,而歐陽使用的是側鋒切筆。這個特點,孟字表現的淋漓盡致。

臨筆法就很難了,如果背臨,那將付出很大的努力。因為,你需要背下每一畫筆法,信息量太大。

因此,我反對通篇背臨,背臨只背臨一些經典片段即可。而深入讀帖,則是書家必須每日都要作的日課。

第三臨心境,臨帖臨的像,首先讀懂寫字之人當時的內心狀態。只有進入他的狀態,才能感受筆畫特點的成因。

九成宮書寫時,歐陽詢心情平淡舒朗,故其筆畫靈動爽利。而臨寫者,寫字時內心嚴肅,一絲不苟,甚至有一些緊張。故其筆畫凝練,澀滯。為了防止過於澀滯,只好飽墨相救。

第四臨藝術感覺。

什麼是藝術感覺?就是形式所表達的內心感受,與心境有關,但超越心境。說白了,就是上手感覺。

比如天真,比如俊爽,比如豪放,比如含蓄,比如凝重,比如悲憤。各種感覺,融入到寫字中,這就是藝術感覺。感覺不上手,那就不自然。

歐體俊爽,臨者含蓄,藝術感覺南轅北轍。

第五臨藝術風格、手法,或者說藝術形式。

寫實和浪漫主義,是一切藝術都要遵循的形式。很多人說,楷書沒有浪漫主義。否。

舒同晚期的楷書,就屬於浪漫主義。浪漫主義的特點就是出乎意料,不走尋常路。


秩和律師147753


對於這個問題,我談談我個人的一些看法,歡迎大家提出不同的觀點,我們共同討論!

王砥如是四川籍的一位非常有名的書法家,他習楷50年,對於歐楷情有獨鍾,他特別鍾愛歐陽詢的《九成宮醴泉銘》花了很多功夫臨寫。

王砥如老先生臨寫的歐楷我覺得十分成功,歷來學歐體者代不乏人,從歷來學歐者我們可以看出,沒有一個人能和歐陽詢寫得一模一樣,但這並不妨礙歷代書法家將歐體寫出神韻,事實上,一味地追求和歐陽詢一模一樣是不可能的,只能說學他的特點,向他靠近!


而王砥如老先生無疑是做到了的,看他寫的歐楷,在結構上自不必說,可能很多人質疑筆畫的精緻度和歐陽詢書體的那種險絕程度。

試問質疑的人能有這般水平嗎?老先生寫了幾十年字,不可能不明白歐陽詢的書體特點,但他為什麼沒有一味地追求歐陽詢的那種精緻度?那是因為老先生在臨寫過程中,把握了歐體的特點,然後融入了自己的審美,我覺得這對於學習書法來說是好事。

以傳統為根本,不要把路子走歪了,再融合自己的審美情趣,寫出自己的內心,有何不可呢?


至於這個“四川歐楷第一人”只不過是一種讚美罷了,誰也沒有真正去把四川的書家逐一對比,況且,真正的書家是不會把這些虛名掛在心上的。
我們看一個人的作品,首先應該看到別人的長處和自己的不足,而不是一上來就指指點點,我認為這是一種不尊重人的體現,也還沒有入書法之門!



王老先生年近九旬都在書寫,這難道不值得我們敬佩嗎?所以,要尊重每一個認真寫字的人,尤其當自己水平不如人家的時候,更應該謙虛謹慎。


被稱為“四川歐楷第一人”這說明王砥如老先生的書法是得到廣泛認可的。況且他的書法水平擺在這裡的,這一手字都不算好字的呢?那什麼才叫字呢?

對此,你怎麼看呢?歡迎大家留言,感謝關注!


存希齋書法


四川“歐楷第一人”的水平如果就是這個樣子,只能說四川的書法整體水平有待提高。

我不是懷疑王砥如四川歐楷第一的位置。從題主提供的三張圖片上來看,第一張封面是修改的P圖,看不出王砥如的真實筆力。二三圖當中,就可以看出他的功底。

結構上沒有太大的毛病,以歐體字的風格來講,只留下了歐體的結構。而歐陽詢勁利的用筆,在“歐楷第一人王砥如”的作品中,我是看不出勁利的痕跡。遲緩卻是滿滿的!

其實,他的字寫的有自己的特色。如果不是要把自己的風格和大家都熟知的歐陽詢風格上去套,戴上“四川歐楷第一人”這個高帽,大家都會去把他的字去和歐陽詢相比。結果自然是差之甚遠。沒有這個帽子做引導,大家會覺得,王砥如的書法,出自於歐陽詢,有自己的東西。這不是很好?整個第一的名頭,大家的眼睛就盯著你的缺點,這是很正常的事。

要想不被人批評,最好把第一的稱號去掉。第一會讓你很累很心煩!






子衿書法


王老師的歐楷不錯!

可是,抬高到四川第一人?感覺四川的歐楷有被降低的嫌疑!

現在看王老師的歐楷,粗略地看與歐公相差不多,可是,仔細斟酌,還是毛病不少。咱們整體的字體是否有單薄的嫌疑?沒有筆劃的粗細變化,看起來像硬筆書法!

橫劃的起筆不好,然後在起筆與行筆的銜接處有細微的瑕疵。撇的收筆不好,捺的舒展不到位,致使字體刻板,少神采!歐體以險絕稱著,可是王老師沒有體現出來。

歐體能領悟到這種地步不易,但是還不足以抬高到非常高的層次!一笑妄言,見諒!見諒!!


一笑貫長天


如何評價四川第一歐楷的王砥如的書法?

王砥如寫的歐楷有一定的水平,在當今臨寫歐楷的人很多,寫出如此自然秀雅的歐楷不多。

以上是王砥如於1992年出的書,《王砥如臨九成宮醴泉銘》由北京知識出版社出版,反響熱烈,好評頗多。


筆畫字形勻稱,結體合度,歐體的貌形,僅是寫字的情性是自己的,無刻意的造作,看得出是經過細細讀察感悟歐體的特點,本著有其原帖形體,寫自己的體驗,似乎是在創作自己的情性,把歐陽詢的意境轉化為己,在一種滌盪俗氣,入醴泉銘文中妙境。化身為作者的情志,讓人有這樣的喟嘆,不是臨帖,而是此期王砥如有八十有五之歲的心境,所表達書墨激情,筆畫的清淨乾脆,知其歐體所以然,了掌歐體的細小末節,微妙處,筆墨成惟妙惟肖。且形象生動。字字連貫,無孤影單身,承上啟下,如此順暢自然。


王砥如,學習歐體五十多年,而終得如此歐體筆意。寫出了自己的筆墨神韻。

透過臨寫能領會歐陽詢醴泉銘的神韻,而去繁就簡,寫得舒展、自然,同時又有端正、穩健的精神,非王砥如莫屬。

所創筆畫沒有僵硬,而是靈動。出版的此篇書墨作品,具有很高的書法水平。


狂喜淡墨a


個人感覺是先歐後顏。

因為歐體相對好掌握些,初學者還有一個情節就是“漂亮”,這一點上,顏不如歐。

可以從臨《九成宮》開始,同時多看看田英章、田蘊章的楷書視頻。

如果是真正想學好書法,有時間的話,最好從晉楷開始臨習,感覺書體的變化。如果想寫漂亮就好,可先歐後趙,比較實用。


漁墨芊紫砂壺


這字,就是平正,了無意趣,用筆拘謹,離歐味相去甚遠,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44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7002b050b2b14e378e1a3a113d6a9db2\

竇國書法


這也叫歐體?完全是啟功體的筆意,

和啟功臨帖一樣,都是自己的風格


鳳翥蔣林書法


別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