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演義》中,西方教不來插科打諢的話會是什麼樣的結果呢?

天香雲外飄


這個恰恰是作者高明的地方,高明的寫作是要給讀者足夠的想象的空間的,這樣作品的生命力更長,一代代人都能從書中讀到不一樣的內容!

首先,為什麼封神演義中要安排西方教的存在呢?既然安排西方教,那西方教和佛教到底有什麼關聯,作者為什麼不直接交代呢?

帶著問題再看書,這才是作者的高明之處,讀者喜歡看什麼?絕不是淡如水的流水賬,而是設計巧妙的矛盾衝突,如果只是道家三教內戰,彼此因果糾纏,不夠精彩,這個時候就要安排一個外因,這個外因就是西方教,西方教兩位聖人,三界五大聖人,道家三人西方教兩人,不至於差別太大沒有競爭力!為什麼不直接叫佛教呢?因為商朝時候佛教還不存在,但是作者巧妙的安排了西行化佛,燃燈道人做了佛教過去佛燃燈古佛,多寶道人也成了多寶佛,闡教十二金仙中的普賢真人、慈航道人、文殊廣法天尊更成為佛教四大菩薩之三!

這樣的安排既巧妙,又合理,讓後人讀起來又和明朝道教佛教共存聯繫起來!雖然是文學創作,但是更讓很多讀者大呼過癮,原來是這樣啊,佛教只是道家的分支化佛的結果,滿足了道教是咱們本土宗教的自豪感!高,實在是高!

所以,不存在西方教不來插科打諢,相反,西方教一定要來,還是時時刷存在感!從咱們道教拐走一大批人才,為以後佛教打下基礎,完美!


雪流星落


《封神演義》中,西方教不來插科打諢也改變不了通天教主失敗的結局。



一、通天教主間接助商,違背了天道,難以改變失敗結局

殷商氣數黯然,當失天下,西周伐紂勢在必行,封神之爭也將開始,這也是三教教主無可爭辯的共識,也是昊天上帝希望的事,鴻鈞老祖也是支持的。

在廣成子三偈碧遊宮時,通天教主曰:

“姜尚乃是奉吾三教法旨,輔佐應運帝王。這三教中都有在封神榜上的。廣成子也是犯教之仙。他就打死火靈聖母,非是他來尋事做;這是你去尋他。總是天意。爾等何苦與他做對?連我的訓諭不依,成何體面!”

從通天教主訓斥門人助紂為虐和不遵守師命可以看出,通天教主是支持武王伐紂的。

在後來通天教主擺“誅仙陣”和“”萬仙陣”,其本意並非是助商對抗西周,而是受其門人挑唆要和元始天尊、天上老君一較高下。

正是如此,通天教主無意中違背了天道。即便沒有西方教參與破“誅仙陣”和“萬仙陣”,通天教主也改變不了失敗的結局。這就是天意不可違。



二、沒有西方教的參與,也能破“誅仙陣”和“萬仙陣”

在元始天尊、太上老君、接引道人和準提道人四聖人共破“誅仙陣”和“萬仙陣”時,其中準提道人是得到了孔宣(孔雀明王)的輔助的。這也就是說,除了元始天尊和太上老君,只需要再介入兩個人力量使其力量大於或等於接引道人加準提道人和孔宣即可。

女媧娘娘、燃燈道人帶法寶加大鵬雕介入破陣。

通天教主佈陣間接助紂為虐,違背了天道,阻止了西周伐紂,又是殷紂褻瀆女媧娘娘在先,女媧娘娘完全有理由參與破陣,報褻瀆之仇(女媧娘娘聖人級別實力不多敘述)。燃燈道人帶大鵬雕持戊己杏黃旗破陣,戊己杏黃旗:金蓮萬朵、無物可破、諸邪避退、萬法不侵。是僅次於太上老君的天地玄黃玲瓏塔防禦法寶。燃燈道人加戊己杏黃旗加大鵬雕,完全可以和誅仙四劍中的一劍抗衡,並和通天教主對抗個一招半式的。

其次,破陣一方又有天道氣運加持,縱然通天教主陣法厲害也必敗無疑。

所以,西方教不來插科打諢,也改變不了通天教主失敗的結果。



延伸補充:

西方教的插科打諢的參與主要是文化多樣性融合的體現。在《封神演義》中,西方教先是收走了孔宣、馬元、馬遂等仙人,隨後又在萬仙陣中收走了三千紅塵客;後來又有慈航道人、普賢真人、文殊天尊、懼留孫等入釋門;再後來又有太上老君過函谷關化胡為佛等一系列的故事。使道和佛文化交織糅合,以體現中華文化的多樣性,包容性,豐富了中華文化內容。


讀書小院


姜子牙(闡教)遇到的最強對手(難關)都是哪幾個?趙公明,三霄娘娘,孔宣,袁洪,誅仙陣,萬仙陣! 西方二聖做了哪些事? 收孔宣,破誅仙陣,破萬仙陣! 搶人!

好了,答案出來了,如果沒有西方二聖,老子,原始根本破不了誅仙陣,封神大業無法進行!

其實,通天教主挺委屈,太極圖,盤古幡,天地玄黃玲瓏寶塔,慶雲,五方旗,頂級法寶都不給通天,最厲害的誅仙陣,還留個“四聖可破”的軟肋,一直沒明白,通天教主是不是不知道誅仙陣的缺陷,如果知道,應該提早拉攏西方二聖,不至於功敗垂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