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藍玉的死到底冤不冤?

花非花愛視頻


明初四大案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洪武年間發生的四個政治案件。每個案件都牽涉甚廣,並帶有一定帝王的政治目的。今兒個,我們就來嘮嘮四大案中著名的藍玉案。

藍玉何許人也?藍玉,定遠人(今安徽定遠縣),常遇春妻弟,太子妃舅父,明朝開國名將也。其作戰勇武有謀,屢立戰功。

藍玉初在常遇春賬下任管軍鎮撫,因其驍勇善戰,累功至大都督府僉事。隨後,參與下錦裡(今成都),北征大漠,攻佔興和(今河北張北),平西蕃動亂。洪武十二年,封永昌侯,世襲罔替。

其後,這位猛人更是南征北討,消滅了絕大多數的殘元勢力。其女被娉於蜀王朱椿,自身更是晉封涼國公,被朱元璋贊為“比之衛青、李靖”,可謂一時無兩,聖寵在握。

我們都知道,朱元璋極其看重自己的長子朱標。早在朱元璋尚為吳王時,便立朱標為世子,請當世大儒宋濂等人悉心教導,從未起過廢立之心。而朱標也不負眾望,成長為一個溫潤仁慈的君子。藍玉正是朱元璋為其子留下的統治班底,太子朱標也素來與藍玉親近,因此,可以說只要藍玉不造反,那麼他及他的家族的榮寵甚至可能與國同休。

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這位在常遇春、徐達等開國功臣紛紛去世後的朝臣第一人以剝皮的方式慘死呢?

按照《明史》和《奸臣錄》的說法,藍玉是死於造反。其造反的原因如下:

第一,藍玉野心大,慾壑難填,忿於自己屈居“太子太傅”,而未能加“太傅”之職。

第二,朱元璋已經不信任藍玉,藍玉所奏,多未通過。

第三,其親家靖寧侯葉升被胡惟庸案牽連,藍玉懷疑朱元璋近來對他多加猜疑是因為葉升在牢獄裡供出了他的名字。因此,不如先下手為強。

第四,藍玉此時為總兵,掌南北兵馬,軍中多為其舊部,一旦舉事,當有一呼百應之勢。

第五,朱元璋年邁、病重,太孫朱允炆年幼,此時造反,天時地利。

從這五點看來,藍玉具有十分充足的造反動機,其造反可謂勢在必行,但藍玉終究還是沒有造反。

據呂景琳先生的《藍玉黨案考》,藍玉案是朱元璋藉口謀反以除掉武將集團,為朱允炆披荊斬棘的一場政治清洗。

那麼,如此說來,藍玉案豈不是一場徹頭徹尾的冤案?筆者認為藍玉案或許是冤案,其中被牽連而死的一二萬人應是無辜的,但是藍玉之死倒是不冤。

上文提到,自常遇春、徐達二人去世後,藍玉常獨領大軍,立功南北,為明初的穩定統治立下了汗馬功勞,故其亦頗受上恩,獲封國公。朱元璋雖稱讚藍玉可比肩衛青、李靖,但藍玉卻遠沒有衛青那般謙遜、有禮,亦做不到李靖那般功成身退。其日益驕恣,縱容家奴橫行霸道,侵佔人田,且不將皇帝的御史放在眼裡。

其實,藍玉至此就應該完蛋了,因為太祖《鐵榜》規定,凡公侯之家強佔官民山場、湖泊、茶園、蘆蕩、金銀銅場和鐵冶的,前兩次免死附過,三次準免死一次。而功臣的家人、莊奴仗勢欺人,是要抄家、流放的。倘若欺凌加侵佔田地,則需處斬。由此可見,朱元璋後來也是實在忍無可忍,才處死藍玉的。

除此以外,藍玉在他的作死之路上漸行漸遠。他北征返回時,因等不及喜峰關守城士兵的開門速度,竟撞毀了關門!

也有人說,藍玉在俘虜了元主的妃子後,竟強娶之,導致元妃自盡。朱元璋本欲封藍玉為“梁國公”,因此事,改封“涼國公”,以示訓誡。但藍玉仍不悔改,擅自更改軍中將校之職,公然表達對皇帝封他為“太子太傅”的不滿。

諸罪並罰,罪加一等,按律,藍玉本應受剮刑,太祖念其功,改剝皮實草,抄家,夷三族。

藍玉此人恃功而傲、劣跡斑斑,故死不足惜。但是,導致藍玉之死的最主要原因並不是他自身所犯之罪。我們知道,在專制皇權至高無上的時代,法律是絕不可能凌駕於皇權之上的。所以藍玉死不死,皆憑上意,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朱元璋是個慈父,他想在自己還活著的時候,為子孫後代鋪好所有的路,尤其是太子朱標。朱標孝悌仁愛,被朱元璋寄予厚望。朱元璋寧願自己手染鮮血,揹負“劊子手”的罵名,也要讓朱標成為一個為百姓所愛戴的仁君。故其一方面替朱標清除部分勳貴;另一方面,為朱標培養了一個傑出的武將班底。藍玉就是其中很重要的成員。奈何,朱標早逝,其子朱允炆年幼。朱元璋擔心朱允炆柔弱,鎮不住藍玉,故殺之。

洪武二十六年二月初一,錦衣衛指揮蔣瓛呈獻證據,告發藍玉意圖在皇帝籍田時謀反。朱元璋按兵不動,令馮勝、傅友德等回京。二月初八,召藍玉入朝,將其逮捕入獄。二月初十,處斬。因藍玉案而死者,達1.5萬人,其中包括一公,十三侯,二伯。朱元璋藉此徹底剷除了武將對皇權的威脅,他終於可以放心地將皇位傳給孫子朱允炆了。

是年,太祖駕崩,新帝登基。


無筆


藍玉被朱元璋殺了,其實是罪有應得的。先說說藍玉跟朱元璋的關係,藍玉是太子妃的舅父,當時朱元璋的大兒子朱標是當太子的,這樣算起來朱元璋跟藍玉還是親家,但是藍玉最後落得一個剝皮填草的下場,屍體還被掛在蜀王府一直到明朝滅亡。

藍玉到底是哪裡得罪了朱元璋 ?最主要還是以下幾個原因。

一,濫用職權為自己謀福利。朱元璋是農民出身,朱元璋最恨的就是貪官汙吏,凡是貪汙60兩白銀以上的官員都難逃一死。明代沿襲了歷代傳統,對鹽把控得很緊,當時想要做鹽買賣的話,就必須要有“鹽引”,有了鹽引利潤就是很恐怖的,藍玉利用自己的職權,讓家人拿著他利用職權搞來的一萬條鹽引,去雲南衙門直接換取,從而獲得高額利潤。朱元璋知道後十分生氣,但是念在他是大功臣也沒有追究到底,而只是將所有非法收入直接沒收充公。

二,藍玉部下將領朱元璋調不動。藍玉西征回來沒多久,四川西部的建昌又發生叛亂,朱元璋知道藍玉去是最合適的選擇,所以朱元璋任命藍玉為西征大將軍,那天晚上想要叫藍玉單獨過來商量一下,但是沒腦子的藍玉就帶著他幾個重要將領就去找朱元璋了。朱元璋只是想把出兵之策跟藍玉講,所以就叫那幾個將領先出去,朱元璋揮揮手後那個將領不為所動,這下朱元璋懵逼了,看看了藍玉,沒想到藍玉揮揮手那幾個將領就出去了。這件事讓朱元璋高度警惕了,自己身為皇帝居然連藍玉的部下都不聽調遣,這還得了,這就是朱元璋殺藍玉的一個重要原因。

三,頂撞朱元璋,自以為是。西征回來的藍玉受封加官進爵是很正常的,但是藍玉只得到一個太子太傅,這下藍玉就很不滿了,藍玉認為自己的功勞絕對比馮勝跟傅友德高,但是得到的官位卻比他們兩個低,藍玉一個大老粗就直接說道:“上位取我回來,著我做太師,如今又著別人做了”,藍玉毫不客氣地頂撞朱元璋,身為皇帝被自己的手下這樣頂撞自然氣得牙癢癢了,所以朱元璋本來要封藍玉為“梁國公”後來就改為“涼國公”。從此以後藍玉每次上朝奏事,朱元璋都不願意多聽,就隨便打發了。

自古以來都是伴君如伴虎,每個官員都是小心翼翼地護著自己的小命,然而藍玉膽大妄為,自以為是,不斷地頂撞朱元璋,藍玉還以為自己一個人能夠顛覆一個大明王朝。身為天子的朱元璋的威嚴自然不容侵犯,而藍玉的床,碗筷,杯子都鑲嵌都龍,而且房間都是九五之數,這已經是嚴重惹怒朱元璋。

藍玉之所以會死得這麼慘還是另一個原因的,朱元璋當時為了能夠讓朱允炆順利的登上皇位,朱元璋大殺功臣宿將,而藍玉恰恰就是朱允炆登位的眼中釘,肉中刺。


愛愛愛你愛愛愛


我們知道,朱元璋時期有洪武四大案,分別是洪武九年的空印案(也有說洪武十三年的),洪武十三年的胡惟庸案,洪武十八年的郭桓案,洪武二十六年的藍玉案,四大案所牽連的人達十幾萬。

那麼藍玉是個怎麼樣的人,藍玉案是怎麼樣的情況,藍玉到底冤不冤,我們細細來說。藍玉可以說是洪武年間後期最著名的名將。

藍玉是安徽定遠人,他是常遇春的妻弟,藍玉從軍的時候就在常遇春下效力,藍玉從一開始就展現出自己的能力,有膽有勇有謀,每次作戰都是勝利的,常遇春也經常在朱元璋面前稱讚藍玉。

藍玉因功先後被升為千戶,指揮使,後任大都督府僉(qiān)事,僉事的意思是副職。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藍玉隨徵西將軍傅友德徵四川,攻下錦裡(今成都)。

洪武五年,朱元璋北征沙漠,藍玉隸屬徐達的中路軍,藍玉為先鋒官,藍玉兵出雁門關,在野馬川打敗了擴廓帖木兒的騎兵,又在土剌河再次打敗擴廓帖木兒。

洪武七年,藍玉率軍攻克興和(河北張北),俘虜了元國公貼裡密赤等五十九人。

洪武十一年,藍玉與沐英一起平定了西蕃之亂。洪武十二年,藍玉被封為永昌侯,俸祿兩千五百石,世襲罔替。

洪武十四年,藍玉擔任左副將軍,與徵南將軍傅友德,右副將軍沐英率三十萬徵雲南,元朝丞朝觀甫保出城投降,藍玉繼續攻下了大理,平定了滇地,藍玉俸祿增加至三千石,藍玉之女冊封為蜀王朱椿妃。

洪武二十年,藍玉擔任徵虜左副將軍,隨大將軍馮勝徵元太尉納哈出,藍玉率騎兵冒著大雪打敗了元軍,納哈出投降。馮勝獲罪,藍玉拜大將軍,屯於薊州(今天津薊縣)。

洪武二十一年,藍玉率十五萬征討在捕魚兒海(今貝爾湖)的元主,最終俘獲了元主的兒子,嬪妃,公主一百餘人,官屬三千餘人,男女七萬七千餘人,牛羊馬十五萬餘頭,朱元璋大喜,將藍玉比作衛青與李靖,藍玉班師回朝時,被封為涼國公。

徐達和常遇春死後,藍玉成為大將軍後日益驕橫,他的很多義子橫行霸道,藍玉還強佔了東昌的民田,御史查問,藍玉大怒並將御史趕史。藍玉北征南還的時候,半夜到達喜峰關,守關的將士因為沒有及時開關接納。

藍玉就破門而入,縱兵毀關,朱元璋很不高興,又有人說藍玉與元妃有私通,元妃因此羞愧自盡,朱元璋本來要封藍玉為梁國公,因此將梁改成涼,成為涼國公。藍玉被封為太子太傅,藍玉不願居於宋國公馮勝,潁國公傅友德之下,不滿的說:我難道不能做太師嗎?朱元璋日益對藍玉不滿。

洪武二十六年,錦衣衛指揮蔣瓛藍玉謀反,藍玉被誅三族,牽連被殺的人達到一萬五千人,這個就是著名的藍玉案。

歷史簡單說


只能說是他自己找死,光是皇帝叫不動他的部下,就夠他死幾回了。不是每個皇帝都跟漢文帝一樣,對手下那麼寬容,而且周亞夫的結局也不怎麼好。

細柳營的故事可能已經是武將進階的必修教材,不僅藍玉幹過這樣的事,年羹堯也幹過。

以前看雍正王朝,當時雍正皇帝那一臉的尷尬,連我這樣情商不上線的小渣渣都能感覺到,年羹堯還一幅自己治軍有方的樣子。雍正氣得不行,晚上把氣撒到年羹堯的姐姐年妃身上,當時就感覺年羹堯要涼了。

我覺得藍玉比年羹堯還要狂,捕魚兒海大捷,消息傳到朝廷,朱元璋非常興奮,準備封他為梁國公。不知道這傢伙是不是太興奮了,連夜抵達喜峰口,守關的將士遵照當時的制度,沒有及時開門。藍玉覺得自己都到家門口了,還要等一個晚上,實在配不上自己的不世功勳。手臂一揮,派部下攻城,竟然把喜峰口攻下來了。

讓班師回朝的將士們在家門口坐等一個晚上,確實有點不仁道,藍玉手下的士兵們估計也是滿腹牢騷,攻城時應該也是鬥志昂揚的。但制度就是制度,由皇帝親自制定,你這樣不是打他的臉嗎。

朱元璋知道後非常不爽,念在藍玉剛立下大功,只是把原來的梁國公改成涼國公,希望藍玉收斂一下,結果並沒有什麼用。

明史對藍玉的死也做出了評價:治天下不可以無法,藍宇等人,既昧明哲保身之幾,又違制節謹度之道,駢首就僇,亦其自取焉爾!


桂西散人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沒有什麼冤不冤的。

在朱元璋需要藍玉東征西討的時候,即使藍玉做的很多出格的事情,皇帝需要用他,沒辦法只能忍著,可是一旦天下太平了,藍玉的好日子也就到頭了,藍玉本行伍出身,言語粗鄙在所難免,但是他的軍事才能,是不容否認的,絕對算的上是個天才,只要藍玉掛帥出征,絕對不會讓朱元璋失望的,不過朱元璋也沒有虧待他藍玉,榮華富貴尊貴至極,只不過藍玉不知道居安思危,不知道伴君如伴虎,他的功勞越大,離死亡就越近,他太多次的觸犯到了朱元璋的底線。如果有朱元璋在的時候,他藍玉是不敢怎樣,可是一旦朱元璋撒手人寰,繼任者就很難駕馭住這頭猛虎了,所以為了安全起見,朱元璋在藍玉做完了他該做的事情以後,就讓他去閻王那裡給朱元璋打頭陣了。


清史宴


鄭曉《異姓諸侯傳》稱:“藍玉反,獄上,集群臣廷議。玉強辨,輾轉攀染不肯服。詹徽叱玉吐實,無徒株連。玉大呼日:`徽即臣黨。’遂並執徽。”可證藍玉確無供詞,且其二月八日被捕,第三天,即二月十日即被匆匆處斬。供詞彙編而不載主犯口供,不能不是此爰書的一個致命弱點。 此案另一大疑點就在於藍玉案約定叛亂的時間,《逆臣錄》所收口供給我們提供的信息卻是相當貧乏。

景川侯曹震的兒子曹炳交待說:洪武二十六年二月初七日晚上,聽他父親說等今年四五月間,我們預備下,“伺候作事業,務要成就。”時間說的很遙遠,又沒有具體情節。供得最多的是二月十五日皇帝往南郊舉行親耕籍田典禮這一天舉事。羽林左衛指揮僉事馬聚、戴成供稱,正月十三日藍玉告訴他們:已與各衛頭目商量定了,到二月半勸農時下手。這些供詞大多隻提了這樣一個日期。略提一些情節的有府軍前衛千戶單慶。藍玉告訴他與本衛孫指揮、武指揮:“我想你府軍前衛正守著午門、承天門、端門,如今等江北馬軍過來時,選著些好壯漢,安插在各門上守衛,外面多擺佈些人馬接應著,我裡頭看動靜,好下手時,便都開門放進,這事無有不濟。 首先,提供這個日期的,沒有本次政變的關鍵人物。公、侯、都督這些核心骨幹無有一句話說到政變的策劃及行動日期。


如前所述,到二月七日即藍玉被逮的前一天晚上,景川侯曹震還有所謂“四五月間做事業”的話。第二,稍微提供二月十五政變情節的,只是府軍前衛的一些千戶。那些同時聽到這個安排的該衛孫指揮、武指揮卻連口供都沒有收錄,其他指揮同知、指揮金事等高級將領的口供一概闕如,令人費解。


第三,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選擇二月十五勸農日皇帝到南郊去這一天動手,是根本不可能的。 親耕籍田是周天子實行的一種親自耕田的禮儀,目的在奉祀宗廟,並寓勸農之意。元朝皇帝把它中斷了。明初恢復這種禮制的動議在洪武元年十一月。當時禮官們考據了祭祀先農與親耕籍田的經典指示與歷代實行的情況,最後提出建議:“耕籍之日,皇帝躬祀先農,禮畢,躬耕籍田,以仲春擇日行事。”這裡說得很清楚,皇帝出宮去南郊祭祀先農(神農氏)並親自:二犁耕田這個儀式,定在仲春,即二月,至於二月的哪一天,要臨時“擇日”。這大約與耕田這種禮儀對天氣的要求更為嚴格有關。最好這一天風和日麗,而不要遭遇到狂風暴雨。當時制定曆法推定天候的職責歸欽天監。為了預測一個好日子,欽夭監不得不十分謹慎。較為聰明的辦法,自然是作短期預測,過早的決定這個日子沒有益處,也沒有必要。但是,即使欽天監奏定了祭祀先農親耕籍田的日期,朱元璋也未必一定親自前往。


同時,朱元璋以親身經驗教導他的太子太孫,要“居安常懷警備,日夜時刻不敢怠慢,則身不被人所窺。”又說:“凡動止有佔,乃臨時之變,必在己精審。術士不預焉。且如將出何方,所乘馬忽有疾,或當時飲食衣服旗幟甲杖有變,或匙著失,杯盤傾,所用違意,或烈風迅雷逆前而來,或飛禽走獸異態而至,此神之報也,國之福也。若已出在外,則群察左右,慎防而回。未出即止。恐好者乘此偽為,以無為有,以有為無,窒礙出入,宜加詳審。”這時太子新亡,元璋身體虛弱,他不親去南郊躬耕倒是可能性更大些。這樣,藍玉怎麼會在一個月以前就知道二月十五這一天皇帝要親去南郊?他又為什麼一定要把這滅九族的勾當選在一個遊移不定、虛無飄渺的日期呢? 因此,藍玉案是完完全全的一個假案,不但牽連而死的一二萬人是無辜的,就是藍玉本人,也沒有謀反的行動與策劃。藍玉案同胡惟庸案一樣,都是元璋政局設計與應變中的一個步驟,一種需要,一種手段,是他所撥動的一著棋子。 (所以我認為是冤的) ”


李三萬的三萬裡


洪武二十六年,錦衣衛指揮蔣瓛告發藍玉謀反。明太祖朱元璋盛怒之下,將藍玉剝皮實草,抄家,滅三族,並株連甚廣,被殺者約一萬五千人,其中不乏公爵、侯爵、伯爵等軍功重臣。“藍玉案”是明初三大案之一,也是最令人意外的一案。因為在案發前,藍玉是太祖皇帝朱元璋著力培養多年的中生代將領,在洪武二十六年已是當世第一名將。朱元璋為什麼要親手毀了自己一手培養的名將呢?下面杜少就來解析“藍玉案”背後的真相。

一.洪武后期第一名將

藍玉是常遇春的妻弟,作戰極其勇猛,受到朱元璋的賞識。藍玉第一次名揚三軍是洪武五年,參加第二次北征漠北之戰。此戰朱元璋分兵三路,每路五萬軍隊,力圖橫掃漠北,徹底解決北逃沙漠的殘元勢力。此戰之前,中路軍主帥魏國公徐達力排眾議,選中藍玉為前鋒,當時軍中頗有不滿,認為藍玉靠裙帶關係獲得了先鋒之職。但是藍玉此戰表現極為出色,兩次打敗北元主帥王保保,樹立了威信。

洪武十一年,藍玉受封永昌侯,世襲罔替。十四年,追隨付友德、聯合沐英率軍30萬攻下雲南。從此雲南再也沒有脫離過中華的版圖。洪武二十一年,藍玉以主帥身份率軍十五萬再次北征殘元。此戰,藍玉率軍冒著缺糧斷水的風險,深入大漠,在捕魚兒海附近一舉擊潰北元主力,俘獲北元王爺、王子、妃嬪、公主、官屬三千餘人,男女七萬七千餘人,以及寶璽、符敕、金銀印信等物品,馬、駝、牛、羊十五萬餘頭,並焚燬其甲仗蓄積無數。太祖朱元璋大喜,將藍玉比作衛青、李靖。進封藍玉為涼國公,徐達、常遇春等名將去世後,藍玉儼然當世第一名將。

二.因功自滿,被告謀反

朱元璋靠親情打天下,尤其是淮泗子弟,這些開國功臣不是其義兄義弟就是其義子。而且,只有淮泗子弟才可稱朱元璋為“上位”。而藍玉在洪武中後期多次統軍出征,在軍中威望極高,也開始認義兄義子,引起了朱元璋的警覺。屢立大功的藍玉也越發驕橫,強佔民田後,為非作歹。藍玉北征捕魚兒海大捷後,南下回師,夜間到達喜峰關,守關官吏因為是夜間沒有開門,志得意滿的藍玉揮軍毀關而入。這一點,本是可以當做謀反處理的,但是朱元璋聽後只是很不愉快,本來打算封藍玉為“梁國公”,結果改成了“涼國公”。“梁”指的是古都開封,封號地位在西北“涼”之前,但封號的變更並未引起藍玉的警覺,藍玉在軍中肆意晉升將校,培植自己的勢力。洪武二十四年,藍玉統蘭州兵馬西征結束後,進封太子太傅,而付友德、馮勝為太子太師。但是藍玉卻不滿足,恥於居付、馮二人之下,到處宣揚:“以我的功勞,難道不能當太師嗎?”朱元璋於是決定除去藍玉。為什麼此時藍玉非要這個太師呢?這個下一節杜少自有分析。洪武二十六年,錦衣衛指揮蔣瓛告發藍玉謀反,獄詞稱藍玉夥同景川侯曹震、鶴壽侯張翼、舳艫侯朱壽、定遠侯王弼、東筦伯何榮及吏部尚書詹徽、戶部侍郎傅友文等謀反,擬定乘朱元璋藉田時發動叛亂。藍玉被抄家,滅三族。

三.藍玉討要“太師”背後隱藏的被殺的真實原因

首先,杜少要說,藍玉謀反,並非冤枉,而是真的謀反。在“藍玉案”之前的“胡惟庸”案,最初的罪名都不是謀反(謀反是後來加上的),而是“擅權壞法”。藍玉案”的罪名就直接定為謀反,是很確鑿的。但這個謀反不是謀劃已久的,而是被逼的。洪武二十四年,“胡惟庸案”持續了近十年後,藍玉的親家葉昇被查出與胡惟庸曾經勾結,被殺。此時,剛剛西征回朝的藍玉就發生了討要“太師”事件。一個人的親家被殺,自己應該怕被株連才對,藍玉怎麼還會囂張的討要太師呢?在藍玉案中,多位藍玉親信都詔出了一個事實,就是藍玉曾多次對他們說,害怕親家葉昇供出藍玉同前任丞相胡惟庸私下裡有勾結。藍玉曾對自己的母舅說:“我自從徵西回來,見上位好生疑我,必是親家靖寧侯招出我也是胡黨,明日必是不保,到不如先下手做一場。”而藍玉的侄子藍田也在供詞中提到:“叔父徵進回還,因見親家靖寧侯胡黨事發,生怕連累。”所以藍玉討要太師,其實是試探朱元璋對自己到底放不放心,如果給了太師頭銜,那麼就是恩榮不減。但是很明顯,朱元璋此時對藍玉已經冷淡了。藍玉於是起了自保之心,決定一旦有危險就發兵自保。

其次,藍玉驕橫不是一天兩天了,朱元璋為什麼要在洪武二十六年這個時間節點非要殺了藍玉呢?更深層次的原因是,洪武二十五年,太子朱標死了。而藍玉是太子朱標的親信。前文已述,藍玉是常遇春的妻弟,而常遇春的女兒常妃是太子朱標的正妃。朱標和藍玉關係密切到什麼程度呢?藍玉曾經叮囑朱標小心燕王朱棣,說朱棣不是人臣之相,只不過朱標沒有在意。在洪武二十四年的葉昇案中,身為親家的藍玉沒有被株連,很有可能就是太子朱標力保的結果。如果朱標不死,也許藍玉還有活路。但是朱標死後,藍玉另一個尷尬的身份就出現了。太子正妃常妃早死,呂妃轉正成為了正妃,因此呂妃生的兒子朱允炆成了嫡子,被朱元璋準備立為皇太孫。但是,藍玉的外甥女常妃還有一個兒子,是朱標第三子朱允熥。如果不除掉藍玉,當時已經是武臣第一的藍玉很有可能會幫助朱允熥爭皇太孫位,因此,同一時間,太祖將常遇春系的將領都調離了京城。就算不爭,未來的建文帝朱允炆恐怕也是駕馭不了藍玉的,因為藍玉還有另一個身份,蜀王的老丈人。這就決定了藍玉未來的命運,必死無疑。諷刺的是,藍玉被抄家處斬的當天,其女婿蜀王正好來南京朝拜朱元璋。朱元璋,是故意的吧。


杜少說歷史


藍玉的死不存在冤死,也不是最有應得,以前上學的時候聽過老師研究過藍玉的死,其實藍玉的死極其複雜。

第一 利用價值變小,權力越來越大,朱元璋的恐懼

捕魚兒海之戰後北元對明朝北邊邊境的壓力已經大大減小,藍玉、傅友德等大將的利用價值逐漸減小,然而他的在軍隊中的權力卻越來越大,朱元璋為子孫後代考慮,即是藍玉無品行上的毛病,也是難逃一死,權力的賦予者永遠不想看到被賦予權力的人過於膨脹,自古便是。

第二 朱元璋封王守邊疆的計劃實施

這時的朱元璋以及封王子孫,戍守邊疆,對於這批武將的利用價值就更加的小了,同時更重要的是,此時朱標剛剛去世,朱元璋看到孫子朱允炆駕馭這批老將的能力不足,朱元璋自然要為孫子斬除荊棘。

第三 為什麼刀口選擇在藍玉身上

藍玉與太子朱標關係密切,可以說黑歷史的藍玉(強姦元順妃,強闖邊關,賣官,封地胡作非為···)被朱標這個保護傘保護了起來,但是隨著朱標,徐達,常遇春的去世,藍玉的末日也就到了。
另外還有一種說法就是藍玉也參與了老朱接班人的鬥爭,在鬥爭中他的所作所為似乎已經激怒了朱元璋。。

綜上所述藍玉之死,並不是冤死,而且政治的必然


抖動徐州


藍玉案是洪武年間一次大案,他牽扯的人員多達1500多人。要說藍玉的死我認為不冤,但是案件牽連的其他人就實在是太冤了。


藍玉安徽人常遇春的小舅子,他早年跟隨常遇春東征西戰,因此軍事才能深得常遇春真傳善於騎兵奔襲。而他最初並不受朱元璋重用心情很壓抑。


直到後來他的那些前輩都讓朱元璋折騰光了,藍玉才正式走向了歷史舞臺的中心。朱元璋決定派兵徹底消滅元朝的殘餘勢力命藍玉為大軍的統帥,在捕魚兒海徹底消滅了元朝有生力量,藍玉一戰成名。此役明軍俘獲元朝兵馬數萬、牛羊無數、還繳獲了元朝傳國玉璽及皇室成員若干。

捕魚兒海戰役是藍玉的巔峰之作,從此他就開始走下坡路。

一、在凱旋歸朝的路上他把元朝的太子妃給霸佔了,這讓朱元璋很不高興,因為他的行為違反了當時朱元璋的名族政策。當年朱元璋為了穩定邊疆實行非常平等的民族政策,鼓勵遊牧民族來內地定居。朱元璋念在他有功的份上也就沒有追究。

二、還是在歸朝的路上,或許是見到朱元璋沒有辦他就更加猖狂了,當大軍走到喜峰口時因天色已晚城門關閉這時有人前去叫門,而藍玉確派兵攻打喜峰口直接破城而入。藍玉啊你是嫌命太長。

三、藍玉在軍權上也開始下手幹預,他未經朱元璋允許就安排自己的親信佈置自己的官員,還在公眾場合叫囂閒朱元璋給的官太小“我不堪太師耶?”人要作死誰也攔不住啊。

最後朱元璋終的耐心終於被藍玉消耗殆盡決定砍了他,罪名是意圖謀反。就這樣藍玉案的序幕就此拉開。


總結來說藍玉就是個粗人做事不過腦子,不懂人情世故,這是他性格的缺陷也是他悲劇的根源所在。藍玉案為何殺了藍玉之後還要在牽連那麼多無辜之人呢?我認為還是因為朱元璋的“子孫計”,他怕孫子朱允炆壓制不住這些功臣導致朝政不穩,所以才藉此機會替他洗洗牌,所以這次案件又殺了15000多人。


鍾二


藍玉死得冤枉,可以是十分的冤枉。不光藍玉死得冤枉,那些跟隨朱元璋的老臣都死得冤枉,他們辛辛苦苦打江山,不就為了能翻身過好日子嗎?結果好日子沒過幾天,就被送上了斷頭臺。


送他們上斷頭臺的不是別人,就是他們一直信賴的朱元璋。本來藍玉這些人都可以不死,都是因為朱元璋長子朱標的去世才導致了這一切。

朱元璋原來是想把皇位傳給朱標,讓藍玉等人輔佐,結果朱標因病去世,藍玉等老將領就成了陪葬品。


不過都怪藍玉等人太過狂妄,都是一些驕兵悍將。藍玉更是過分,不僅收養義子上千人,還調戲朱元璋的皇妃。朱元璋之前沒有遷怒於他,只不過是看在朱標日後可能用得著他,現在朱標去世,他們自然也沒有必要活著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