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殊這首《浣溪沙》中有副千古絕對,也將人生的無可奈何都寫盡了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

關於晏殊《浣溪沙》中這兩句有一個典故,《宋人軼事彙編》引《能改齋漫錄》、《詩人玉屑》等書中記載:“樞密使晏殊有一次出差經過揚州,在大明寺休息。他看到僧舍的牆壁上有許多題詩,便令侍者誦讀,並令其不要說出這些詩人的姓名爵位等。於是侍者就一首接著一首念,但幾乎每一首都還未唸完就被晏殊打斷說‘下一首’,直到讀到這首,‘水調隋宮曲,當年亦九成。哀音已亡國,廢沼尚留名。儀鳳終陳跡,鳴蛙只廢聲。淒涼不可問,落日下蕪城’。侍者唸完,晏殊連連稱讚,就問何人所作,答曰江都尉王琪所作。於是命人將王琪召來與他一同在僧院裡遛彎兒聊天,當然了,聊得都是詩詞歌賦這些。當時是晚春時節,已有落花,晏公就對王琪說,‘我以前作過一首詞,詞中有一句無可奈何花落去,但是下一句始終未能寫出,真是苦思冥想不可得也,不知足下可有佳句?’王琪沉吟片刻,便道‘似曾相識燕歸來’。晏殊驚服。之後便向朝廷舉薦了王琪,讓他做了自己的宰相府侍從。”

晏殊這首《浣溪沙》中有副千古絕對,也將人生的無可奈何都寫盡了

這個典故的真實性我們無從考證,也無法給這兩句詞的版權歸屬做個了斷,但至少說明了一個道理就是:美好的事物,總是不期而遇的,你絞盡腦汁地想要寫出好的詩歌,卻總也想不出真正能表達內心的句子;你苦苦地想要抓住美好時光,它卻總是悄悄溜走。但當你放下這種執念的時候,美好的事物又像似曾相識一般出現在你的眼前,這也就是晏殊這首《浣溪沙》的主旨了,我們且來細細賞讀一番,看看這位太平宰相是如何認識生活的本質之後,依然熱愛生活的。

浣溪沙

北宋 晏殊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晏殊這首《浣溪沙》中有副千古絕對,也將人生的無可奈何都寫盡了

上闕前兩句“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初讀之時,恍然有一種物是人非的感受,但細細品味,卻是一切都沒有變,飲酒的還是詞人自己,宅院裡的亭臺樓閣還都是原來的模樣,就連這晚春的天氣都好似自去年而來的故人一般。一切都沒有變,但又隱含著一切都會改變、都會消逝的慨嘆,於是詞人吟下“一曲新聲”,來抒發這種似閒雅、似傷懷的情感。不過,這兩句詞還是有一個情感過程的,詞人或許在宴飲同僚,或許獨自在後花園徘徊,起初的心情是輕快愉悅的,他看著這些始終不變的舊亭臺、舊相識,但他慢慢地又能敏銳感知到一些細微的變化,或許是有幾位舊相識離去了,或許是看到落花滿徑。就是那一點點的物是人非,便被細膩的大詞人感知到,也就使這兩句詞帶上一點傷感了。

晏殊這首《浣溪沙》中有副千古絕對,也將人生的無可奈何都寫盡了

“夕陽西下幾時回?”承接著上兩句的情緒,詞人不禁想到更闊大的人生命題,那些流逝的美好時光,幾時能夠重新回來呢?晏殊詞中有一種魅力,就是他不去刻意表達哲學,但詞中自有哲學,比如他那首被王國維稱為人生三境界之一的《蝶戀花》中也是如此,“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也或許是詞人情之所至,又有才華,所以吟詠出來的這些融情於景的句子,都寓意著深刻的人生哲理。這句“夕陽西下幾時回”中就自有一種莫名的無奈,那是一種“明白了人生的殘酷,但依然抓不住、掌握不住”的無奈,就是你無論怎樣做、怎樣努力、怎樣試圖去珍惜,它還是會消逝、會溜走的一種無奈,你心裡想說,“我已經明白了人生的本質是告別、是消逝、是無奈,我已經很珍惜了,為何它還是不肯慢一點、留戀一點呢?”這就是“夕陽西下幾時回”的殘酷。不過,幸好還有詩歌,詞人用吟詠詩歌的方式將這樣的“殘酷”表達出來,就自有一種“看透生活的本質後,依然熱愛生活”的詩意了!

晏殊這首《浣溪沙》中有副千古絕對,也將人生的無可奈何都寫盡了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從情感承接上來講,“無可奈何花落去”是對上闕情感的延續,仍然在講生活的本質;而“似曾相識燕歸來”則是詞人無可奈何後“依然熱愛生活”的詩意了。這兩句詞之所以偉大,正是因為它不僅表達了一般詩詞中的那種無可奈何的傷懷,更在於傷懷之餘,他還有欣喜,他還有詩意,他還有聊以慰藉的東西。

無論生活的本質是什麼,你都要永遠熱愛,永遠熱淚盈眶。這就很“正”了,也就能體現晏殊小令詞中特有的閒雅和雍容的氣度了,這或許也就是晏殊不太瞧得上柳永的緣故吧。當然,這兩句從詩詞藝術上來講也是無可匹敵的,後人便有評價說是“實處易工,虛處難工,對法之妙無兩”,就是說“花落去、燕歸來”好寫,“無可奈何、似曾相識”難寫,這也正應了本文開頭的說法:美好的事物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但是心裡的那份詩意,卻是可以永存的!

晏殊這首《浣溪沙》中有副千古絕對,也將人生的無可奈何都寫盡了

“小園香徑獨徘徊”,其實這首詞中最能“造境”(王國維語)的是這一句,你可以想象到詞人在花園裡徘徊的情景,落紅滿徑,燕燕于飛,他徘徊著、品味著,不知不覺吟唱出了這首詞,而一曲吟罷,詞人也已經是“江州司馬青衫溼”了。都說晏殊的詞藝風格上承南唐馮延巳,兩人官居宰相之位,在位時期也都相對承平,於是詞中也都透著一份雍容閒雅的富貴氣度,那麼晏殊這句詞也就能使人想到馮延巳《鵲踏枝》中的那兩句“獨立小橋風滿袖,平林新月人歸後”了。而這種獨立徘徊於花苑香徑中的形象,既有著詞人無可奈何的孤獨,也有著他想要獨自品味的一份詩意了

晏殊這首《浣溪沙》中有副千古絕對,也將人生的無可奈何都寫盡了

葉嘉瑩先生在講解晏殊詞時總結出了以下四個特點:一是晏詞中所表現的情中有思的境界;二是晏詞中特有的一份閒雅的情調;三是晏詞中所表現的傷感中又具曠達的懷抱;四是寫富貴而不鄙俗,寫豔情而不纖佻。這四點評價幾乎將晏殊詞的特點全部囊括了。不過我對眼熟詞也有一點評價,忝列其後:

晏殊身位仁宗時期的宰相,國家太平無事,自身榮華富貴享之不盡,但他又是個明白人,他明白這些富貴都如過眼雲煙一般終將消散,於是他不會像其他時代的宰相那樣汲汲於保住這些富貴。另外他還是個文人,自然更有一些人生苦短的傷懷,但難能可貴的是什麼呢?是他明白了人生的短暫和富貴的無常,他不但明白,還願意面對,不僅面對,他還要詩意的面對,這就境界高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