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的宰輔集體領導制,造就了“太平宰相”晏殊

宋代的宰輔集體領導制,造就了“太平宰相”晏殊

電視劇《清平樂》——喻恩泰飾晏殊

晏殊是北宋仁宗朝的重要官員,官至宰相,但在歷史上,他的"官名"恐怕遠不及他的"詞名"。

我們都知道他寫了很多漂亮的詞,隨口就能背出"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但說到他為官的政績,好像真的就很平庸了。

可能"務進賢才"算是他最大的政績吧,他為朝廷選拔了范仲淹、歐陽修、富弼這些當世知名之士。

宋代的宰輔集體領導制,造就了“太平宰相”晏殊

范仲淹與晏殊

然而,他雖然擅長識別人才、熱心獎掖後進,但每當這些後輩在政壇上進行大膽革新、闡發正直言論的時候,晏殊卻從不敢支持,甚至設法壓制。

歐陽修曾一度把晏殊當作老師,很是尊重,因為他科舉被錄取那年,主考官正是晏殊。但後來因為一件事,兩人的關係改變了。

宋代的宰輔集體領導制,造就了“太平宰相”晏殊

晏殊與歐陽修

那是慶曆年間,西夏侵擾宋朝邊境,戰事吃緊。晏殊時任樞密使,掌管朝廷軍務,歐陽修擔心老師日理萬機,太辛苦,就在一個大雪天去探望。

可當他來到晏殊府,卻發現老師這裡毫無軍情緊迫之感,反而是歡聲笑語、熱鬧非凡。見歐陽修來了,晏殊還在花園擺酒置茶,開懷暢飲起來。

宋代的宰輔集體領導制,造就了“太平宰相”晏殊

《清平樂》截圖

歐陽修深感痛心,寫下一首《晏太尉西園賀雪歌》,飽含憂國憂民之情,也表達了勸諫之意,特別是最後四句:

主人與國共休慼,不惟喜悅將豐登。

須憐鐵甲冷徹骨,四十餘萬屯邊兵。

意思是:老師您的喜怒哀樂應該與國家命運休慼相關,不要因為下了場雪就如此高興,以為明年必將五穀豐登。要知道,那守衛邊疆的四十多萬士兵,正在冰天雪地中鐵甲裹身,寒氣透骨啊!

宋代的宰輔集體領導制,造就了“太平宰相”晏殊

《清平樂》截圖

可晏殊就是晏殊,他喜歡賞雪飲酒,歐陽修把這些煩心事拿出來說,顯然是掃了他的興致。

晏殊不快,事後與人說道:"昔日韓愈也喜歡寫文章,但他每次去宰相裴度家參加宴會,也只寫園林、鐘鼓之樂,從不曾如此作鬧。"(《東軒筆錄》)

從此,兩人之間開始了"文人相輕"。

宋代的宰輔集體領導制,造就了“太平宰相”晏殊

歐陽修

晏殊公開稱:"吾重修文章,不重他為人。"(《東軒筆錄》)認為歐陽修的文章雖好,但人不厚道。

歐陽修也對這位老師頗有微詞:"晏公小詞最佳,詩次之,文又次於詩,其為人又次於文也。"(《東軒筆錄》)說晏殊的詩不如詞,文不如詩,人不如文。

宋代的宰輔集體領導制,造就了“太平宰相”晏殊

《清平樂》劇照

晏殊去世時,歐陽修還在《挽辭》裡,給晏殊的官場生涯下了這樣一個結論:

富貴優遊五十年,始終明哲保身全。

歐陽修固然是個言語有些刻薄的人,但他對於晏殊的評價,倒也不算偏頗。宋真宗在評價晏殊時,也用了"沉謹,造次不逾矩"(《續資治通鑑長編》)這幾個字,說白了就是謹小慎微、循規蹈矩。

宋代的宰輔集體領導制,造就了“太平宰相”晏殊

放在普通人身上這當然是優點,可放在一朝宰相的身上,好像就不是那麼回事兒了。

晏殊有個稱號,叫做"太平宰相",我覺得這"太平"二字,不僅是說他在太平盛世裡步入政壇,也是在說他主觀上就追求"太平"——不思改革、不站立場、不得罪人。他又是個很有情趣的人,閒來喝喝酒、談談琴、寫寫詞,正如歐陽修說的:富貴優遊、明哲保身。

他是怎樣明哲保身的?《續資治通鑑》裡記載了這樣一件事——

宋代的宰輔集體領導制,造就了“太平宰相”晏殊

《清平樂》截圖——富弼

富弼是晏殊的女婿,為人正直,也很有才能,被宋仁宗派遣出使遼國,商定雙方保持和平的條件。宋仁宗提出:要麼和親、不給錢;要麼增加歲幣、不和親。

宰相呂夷簡把宋仁宗的意思,傳達給了富弼。富弼表示,遼國那邊也有三個條件:一、兩國交界之處湖塘不得擴展;二、兩國均不得無故向邊境增兵;三、不得收容對方逃犯。

遼國的三個條件是有道理的,富弼告訴呂夷簡,務必把這三點也加在協議上。

宋代的宰輔集體領導制,造就了“太平宰相”晏殊

《清平樂》劇照——呂夷簡

可呂夷簡卻沒有加,幸好此事被富弼發現,否則,若真帶著沒有這三個條件的協議去了遼國,非但不能完成和談任務,恐怕性命也搭上了。

憤怒的富弼,當著宋仁宗的面,跟呂夷簡對峙,呂夷簡卻輕描淡寫地吐出六個字:"此誤耳,當改正"。

關乎國家安危的大事,呂夷簡卻因私怨從中作梗,還一臉無所謂。富弼正要怒斥,這時,他的老丈人晏殊發話了:"夷簡決不為此,直恐誤耳。"就是說呂夷簡政治覺悟很高,不會故意這麼做,只是失誤而已。

宋代的宰輔集體領導制,造就了“太平宰相”晏殊

呂夷簡與晏殊

富弼聽完這句話,肯定是氣瘋了,竟當著仁宗的面痛罵老丈人:"(晏)殊奸邪,黨夷簡以欺陛下!"直指晏殊和呂夷簡結黨,欺瞞皇帝。

這就是晏殊的明哲保身之道,即便關乎國家命運,即便遭受不公的人是自己女婿,他也不會為此直言而得罪權臣。

宋代的宰輔集體領導制,造就了“太平宰相”晏殊

《清平樂》截圖

晏殊這種圓滑的處事風格,表現在官場上就是平庸,沒有大的作為;

表現在文學上就是含蓄,表達情感時遮掩冷卻,既不豪放、也不深情,而是總有些絲絲纏繞的、淡淡的哀愁在裡面,比如——

春去秋來,往事知何處?燕子歸飛蘭泣露,光景千留不住。(《清平樂》)

綠樹歸鶯,雕樑別燕,春光一去如流電。(《踏莎行》)

滿目山河空念遠,落花風雨更傷春。不如憐取眼前人。(《浣溪沙》)

宋代的宰輔集體領導制,造就了“太平宰相”晏殊

你會發現,他總是因為風雨、落花、燕飛這些自然現象,而產生歲月匆匆、人生短暫的感嘆,因此借飲酒擺脫愁緒,有點及時行樂的意思。

其實,這既是他對生活哲理的反思,也是為官平庸無聊的體現。官場消磨了他的稜角,他沒有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進取精神,亦沒有歐陽修"文章太守,揮毫萬字,一飲千鍾"的滿胸豪情,他只是在悠悠歲月裡一邊享受富貴,一邊嘆息富貴總有一天會消失。

宋代的宰輔集體領導制,造就了“太平宰相”晏殊

《清平樂》截圖

在宋朝,像晏殊這樣政治上平庸、卻位居宰相的人並不少——

李昉,宋太宗朝宰相,《隆平集》稱他"在位循謹自守,臨事多恕。"意思是他小心謹慎,遇事多寬恕於人。

呂夷簡,宋仁宗朝宰相,大臣孫沔稱他"以姑息為安,以避謗為知。"意思是無原則地寬恕、求安,以避他人毀謗。

吳充,宋神宗朝宰相,"為相務安靜,不遣使,不滋長法令。"(《續資治通鑑長編》)意思是他做宰相很安靜,不進行政治活動。

宋代的宰輔集體領導制,造就了“太平宰相”晏殊

《清平樂》截圖

這些人雖非奸惡之徒,但卻"拱默自安,不肯為朝廷當事"。那為何宋朝總出現這樣平庸圓滑的宰相,又或者說,為何這樣的人能在宋朝居宰相之位?

這跟宋朝實行的宰輔集體領導制,應該有很大的關係。

宋朝吸取前代教訓,嚴防宗室、後宮、外戚、宦官這些政治勢力,獨獨"與士大夫共治天下"。但為了避免宰相權力過大,防止個人勢力膨脹,又採取了宰輔集體領導的制度。

宋代的宰輔集體領導制,造就了“太平宰相”晏殊

在這個集體領導的班子裡,通常包括:

1、宰相(一般設兩位宰相,偶爾也有三相併立的時候)

2、參知政事(相當於副宰相,跟宰相共同議政,一般設二到四人)

3、樞密院正、副長官(即樞密使、樞密副使)

他們共同為政,遵循著兩條原則:第一,國家重大事務要集體議定,然後奏報皇帝;第二,宰相輪流當筆,在政務處理上有等同的權力。

宋代的宰輔集體領導制,造就了“太平宰相”晏殊

宋孝宗曾設想過宰輔之間理想的合作關係:"執政於宰相,固當和而不同。"(《宋史》)

所謂"和而不同",就是所有人都一心為公,能各抒己見,不苟同附和;但也不會因政見不同,而產生私人矛盾,以至相互攻擊。

宋代的宰輔集體領導制,造就了“太平宰相”晏殊

這種"和而不同"的理想關係,在宋朝確實出現過。最典型的就是宋仁宗慶曆年間,杜衍為宰相,范仲淹為參知政事,韓琦和富弼為樞密副使。歐陽修曾評價這一時期的朝廷氛圍:

"杜衍為人清審而謹守規矩,仲淹則恢廓自信而不疑,韓琦則純正而質直,富弼則明敏而果銳。四人為性,既各不同,雖皆歸於盡忠,而其所見各異,故於議事,多不相從。"(《續資治通鑑長編》)

宋代的宰輔集體領導制,造就了“太平宰相”晏殊

宰輔們各個君子,宋仁宗也算英明,因此,這個領導班子才能共同主持了"慶曆革新"。

但這種狀況畢竟是少數,更多的時候,是集體領導班子因政見相背,爭吵不休,以至於勾心鬥角,互相讒害。

宋代的宰輔集體領導制,造就了“太平宰相”晏殊

這是皇帝最不願看到的局面,一旦這樣的情況出現,多半隻能

罷免雙方。《續資治通鑑長編》記載:

宋真宗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樞密使王欽若、樞密副使馬知節,都被罷免。起因是馬知節鄙薄王欽若的為人,在皇帝面前"盡斥其奸狀",宋真宗認為二人"異常不和,事無大小,動輒爭競",無法正常工作,將他們一起罷免。

宋仁宗景祐四年(1037年),宰相呂夷簡、王曾,參知政事宋綬、蔡齊,一起被罷免。起因是呂夷簡和王曾"議論多不和",在仁宗面前相互言語攻擊,宋綬幫著呂夷簡,蔡齊則幫著王曾,整個中書省分裂成兩派,領導班子無法運行,一起罷免。

宋代的宰輔集體領導制,造就了“太平宰相”晏殊

《清平樂》截圖

在宰輔集體領導的制度下,平庸之輩的出現就很正常了。因為直言進諫、銳意革新者,往往受到保守派的排斥和詆譭,最終丟了官位。

就比如范仲淹和王安石,他們都主張革新,范仲淹改革吏治、裁撤冗員,王安石發展生產、富國強兵,可但凡革新,總會觸動既得利益者。因此,改革就會到處碰壁,改革之人就會遭到反對和排擠。

與其如此,倒不如"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反正這是集體領導,不用個人來負責。晏殊就是如此,所以能長期位居要職,悠遊度日。

宋代的宰輔集體領導制,造就了“太平宰相”晏殊

《涑水記聞》記載,呂夷簡做宰相時,讓參知政事宋綬編定《中書總例》,他對人說:"有了這些定例,即便一個庸夫來貫徹執行,也可以做宰相。"

呂夷簡的話,戳中了宋代宰輔集體領導制的平庸實質。


相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