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挽回爱情的过程中,重新建信任感

这绝对是一篇挽回爱情中,重建信任感的干货,耗费大量心血。如果你是非心理学专业人士,请准备好你的逻辑思维以及你所有的思考能力来阅读本文章。

在我的咨询经验(婚恋类咨询)中,碰到过这样一些关于挽回爱情和重建信任感的问题:

我不知道为什么,对方突然就对我有意的疏离了,他怎么了?我明明很努力了,但是对方好像就是没办法信任我,为什么?我当时真的是很忙,为什么对方就不能理解理解我呢?我该怎么办?我真的有那么糟糕吗?有没有什么办法能挽回他?我男/女朋友好像总是疑神疑鬼,我该怎么能让他多信任我,多放松一些?……

这样的问题太多了,而这些所有的问题都涉及到了“信任感”。

又因为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所以不能用这样或那样的单一理论去一概而论的解释这类信任感的问题,更不能靠一个固定的万能公式去解决信任感的问题,因为人与人差异很大,家之蜜糖乙之砒霜啊。

我们能做的,就只是尝试。或说的专业一点——我们只能是在某一个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尝试。

况且,对方对你失去信任的原因也多种多样,又怎么能一概而论呢?

请继续往下看。

首先,什么是信任感?

在林崇德所写的《心理学大辞典》中,信任感的定义是

“个体对周围的人、事、物感到安、可靠、值得信赖的情感体验”。

其次,信任感如何产生?同样是《心理学大辞典》,

“信任感在个体感到某人、某事或某物具有一贯性、可预期性和可靠性时产生”。

最后,信任感如何消失?

根据上述内容,不难推测,当个体感到某人、某事或某物失去一贯性、可预期性和可靠性时,信任感自然而然就消失了。

根据“信任感”的定义,“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和“依恋类型”,对于不同依恋类型下的,重建信任感,我有了这样的思路(让我们获得理论的支持,来帮助我们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具体操作):

① 如何判断对方的依恋类型?

② 根据对方的依恋类型来判断对方自身的“信任感”(“基本信任能力”的发展状态)

③ 根据对方的依恋类型来确定如何重新获取信任(根据对方应对“未得到照顾”的反应,进行自身重新获取对方信任的策略的制定)

④ 焦虑型依恋,特殊情况的应对(本文内容会着重说明前两点,以试图让大家能够自己找出适合自己的具体操作方法,第三点简单指出大概方向)

根据以上思路,我们来进行具体步骤实施的说明:


如何在挽回爱情的过程中,重新建信任感


一、 如何判断对方的依恋类型?

1、 大方向的判断 —— 「安全型」及「不安全型」依恋的判断

依恋关系理论在所有涉及到亲密关系当中的议题中,都不得不拿出来进行探讨。

因为这个理论能够较好的诠释出一个人在恋爱或其他类型的亲密关系当中的行为模式。

那么我们该如何判断呢?

安全型依恋的判断。

安全型依恋是所有依恋类型当中最好判断的。

一个特别直观的感受 —— 与安全型依恋的人相处是最舒服的,这类人群具有良好的内在安全感。

在与他们的相处过程中,你能明显的感觉到对方总是能以较为合适的方式回应你,但要进行区分的是,这和“情商高”是不一样的。

安全型依恋的人不一定会用多么聪明,多么恰当的方式去回应你,但是你总能感觉到“被回应”。

为什么安全型依恋的人会给你这样的感受呢?

因为他们在童年经历中就是被很好的“回应”的,所以他们也能很好的回应自己亲密关系当中的另一半。

举个例子来说明一下吧,当你彻夜未归且毫无消息时,安全型依恋的男/女朋友总是能够“等待”你,并且能够在一个尽可能早的时间去联系到你,

并带有着让你感到“适当责备”的关心,注意不是没完没了的夺命电话和强烈的指责。这就是安全型依恋。

不安全型依恋的判断。

不安全型依恋中又分为:「焦虑型依恋」、「回避型依恋」以及「矛盾型依恋」,在亲密关系中具体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但有一个共通的地方,那就是你总是会感觉到这样或那样的压力——粘人、高频率的被指责、不被关心、冷淡、冷暴力、被动攻击、情绪的变化无常等等等等。

当你能频繁的感受到上述但不局限于上述的不舒服体验时,那你的另一半很有可能是「不安全型依恋」。

2、 「回避型依恋」的判断

“对方怎么总是这么冷淡?”“他怎么什么话都憋着?”“他是不是没那么喜欢我?”“他好像从来都不对我表达他的情感(不说情话等行为)”

如果你对你的另一半经常有类似于上述内容中的情感体验的话,那么你的他就有了非常高的可能性是回避型依恋。

我们来试图理解一下回避型依恋吧。

同样要回到童年经历,当个体在童年早期的互动中高频率的产生“被忽略”“不被照顾”时,个体开始发展出了将向外投注的注意力(即对照顾者的诉求)收回的策略。

这类人群的内在感受似乎是这样的,“我的感受是不重要的,我的表达是没有办法得到回应的”—— 这就是当个体被长时间忽略后所形成的自我感受。

而当他们抱有着这样的感受时,也就无法再向外(向自己的另一半)去寻求满足和回应了,他们觉得他对伴侣的请求是不会有用的——这就是他们有时看起来似乎很冷淡的原因。

举个例子吧,同样是毫无消息的彻夜未归。若你真的毫无消息的彻夜未归,你的他就真的能做好你死在外面的准备……

你的他真的不在意吗?不,他是在意的。

只不过,他不相信当自己做出的任何举动会真的有效,而他也不敢再向你投注过多的注意力,为这无异于是对他自己痛苦的早期童年记忆的重新挑战,所以,他带上了“冷酷无情”的面具。

这就是回避型依恋。

3、 焦虑型依恋的判断

焦虑型依恋似乎是最有意思的依恋类型了。因为在我的临床经验中,似乎有很大一部分的适婚人群很喜欢焦虑型依恋的人。

为什么?因为对方总是很粘人,对方总是需要不停的和自己保持联系,对方也总是会对自己进行无微不至的询问和照顾。

但为什么这类人群还是被冠以了“不安全”这样一个不太好听的词语?

我们来说一下什么是焦虑型依恋。

仍然是早期的童年经历(0至1岁的母婴互动), 当个体在童年早期的互动中高频率的产生“被忽略”“不被照顾”时,个体发展出了持续的向外投注能量.

例如,不断的哭喊,较难安抚的情绪和不适感,以试图获得照顾者对自己进行回应的策略。

与回避型依恋恰好相反的是,他们似乎有着这样的内在感受——“我只有不停的难过,我的感受才能得到回应,我才能被照顾”。

带有着这样的内在感受,个体在成年后的亲密关系当中会不断的在对方那里寻求确定感、可靠感、安全感以试图让自己能够信任对方。

所以,这会导致(在成年人的互动中),你的自我空间被侵占,你的精力不得不投注到你的另一半身上,

你要回应给对方无微不至的照顾甚至更多——逐渐筋疲力尽——就像他的妈妈小时候照顾他的感受一样——一致性反移情(此观点不做解释,感兴趣的自行百度)。

所以,知道该如何判断了吗?

4、 矛盾性依恋的判断

此依恋类型放在后面“焦虑型依恋,特殊情况的应对”中进行详细说明。


二、 根据对方的依恋类型来判断对方自身的“信任感”

—— “基本信任能力”的发展状态

1、 安全型依恋的“基本信任”能力

如上述内容(如何判断安全型依恋中)所表达的那样,安全型依恋的人具有良好的内在安全感,因为在他们的童年早期经历中得到了很好的回应和照顾,

所以他们形成了良好的“对环境的认知”—— “这个世界是值得信任的、可靠的,我是能够得到爱以及很好的照顾的。”

所以,如果你的另一半是这样的依恋类型,那真的是上天眷顾你。

因为在你们的关系中,有着非同寻常的“容错率”——你可以稍稍放肆的做一些只要不太过格的事情——因为他总是能“信任”你。

2、 回避型依恋的“基本信任”能力

如上述内容(如何判断回避型依恋中)所表达的那样,回避型依恋在童年早期经历中并未得到很好的照顾和回应。

所以,在亲密关系的互动中,对方一切的冷淡都是源于自己内在深深的“不信任”,就像上面提到的“我的感受是不重要的,我的表达是没有办法得到回应的”。

由此可见,回避型依恋的人群的内在安全感是极低的,所以他们选择了另一个极端的方式——将自己所有的感受封存起来。

3、 焦虑型依恋的“基本信任”能力

对很多人来说,焦虑型依恋的恋人是让人又爱又恨的。

与回避型依恋相同的是,他们也没有很好的“信任能力”,因为他们的童年早期同样是被忽略和无视的。

但与回避型依恋不同的是,自己相信当自己尝试向外加大力度投注能量时,是可以获得回应的。

因此,焦虑型依恋人群的内在安全感以及“基本信任能力”要高于回避型依恋人群。

4、 矛盾性依恋的“基本信任”能力

此依恋类型的“基本信任”能力放在后面“矛盾型依恋,特殊情况的应对”中进行详细说明。(请耐心向下看,下面会有解释说明)


如何在挽回爱情的过程中,重新建信任感


三、 根据对方的依恋类型来确定如何重新获取信任

——根据对方应对“未得到照顾”的反应,进行自身重新获取对方信任的策略的制定

1、 针对安全型依恋的“信任感重新建设”

我们已经知道了安全型依恋具有较为良好的内在安全感以及“信任能力”,那么当对方对你失去信任时,我们该如何利用对方的依恋类型呢?

首先,明确对方“失去信任”的原因。

第一类情况,偶然的过失(但影响程度较高)。

一般来讲,这类情况会涉及到对方的敏感点——即使对方具有良好的信任感但仍然有雷区。

那么,向对方解释说明,并做出付出一定时间内的精力投注,就可以起到较好的效果——这得益于对方原本就良好的内在安全感及信任感。

第二类情况,负面体验的积累。

这句话应该不难理解,所指的内容大抵逃不过长期的对关系具有破坏性的行为的积累。例如,言而无信、常常吵架、对关系的投注较少、个人的不良好行为等。

这种情况则需要你付出较大的努力去反思自己并进行实际行为的改变。

换句话说,你需要做出承诺并进行切实的改变。同样得益于对方良好的内在安全感及信任感,这样的机会并不难获得。

2、 针对回避型依恋的“信任感重新建设”

让一个内在安全感本就极低的人对你失去了信任,大概是最糟糕的情况了吧。

而针对于回避型依恋人群,重点则应该放在对方的“痛点”(回避型依恋的人内在并非毫无期待)。

犹如本篇文章中多次提到的“我的感受是不重要的,我的表达是没有办法得到回应的”,在这句话当中你看到了什么?

我看到了失望后的不抱期待,被忽略后的无奈。

那么,若你能满足对方自己都没有发现的某一个小期待呢?

(插一句题外话,一般来讲,高冷的姑娘都是被这类套路俘获的)。

也就是说,你要做到,对关系从头到尾进行审视,并不断思考对方的行为模式,以分析出对方身上极难觉察到的丝丝“期待”,然后去满足对方。

但注意不要用力过猛,因为 —— “习惯了寒冷的人,会对温暖有所恐惧”。

大数据显示,回避型依恋的人较难回应情感。

所以,当你做出这样的举动后,不要期待对方很直接的回应,而是要去观察对方不经意的举动(例如,对方愿意跟你说话了),而后循序渐进。

注意:这里,切忌急功近利,刚刚作出改变就马上要求对方对你信任,如果一旦给对方压力,回避型依恋的人只会躲的更远。

3、 针对焦虑型依恋的“信任感重新建设”

焦虑型依恋人群的信任感是最容易获得的,也是最难获得的。之所以最容易,是因为对方总是会抱有很多很多的期待,他们希望得到关注。

之所以最难,是因为对方总是很难很难被安抚(这是焦虑型依恋的一贯行为模式)。

焦虑型依恋的人之所以会对你失去信任,无非分为两大类情况:

你没回应;你回应的不对。

而针对焦虑型依恋的“信任能力”以及行为模式,我们能做到的,就是重新将精力大量的投注到对方身上,去“回应”对方,并做出保证/承诺。

也就是说,先做,后说。不妨弄的浓烈一些,再浓烈一些。

但要注意的是,你要能较为准确的“回应”对方,要不然之会徒增对方的“焦虑感”,最终的结果只是会南辕北辙罢了。

4、 针对矛盾型依恋的“信任感重新建设”

此条内容仍然放在“矛盾型依恋,特殊情况的应对”的应对当中,别着急,下面就是了。

四、 矛盾型依恋,特殊情况的应对

每一个碰到矛盾型依恋的人,总是会在这段关系当中一再的纠缠与折磨。

矛盾型依恋就像是一个漩涡,不仅将自己卷入黑暗的深处,也将每一个靠近的人同样卷入痛苦的折磨之中。

1、 如何判断?

矛盾型依恋是夹杂了“焦虑因素”及“回避因素”的混合体,在不同人对于依恋理论的阐述中,也有不同的称呼。

例如,混乱型、分裂型,听名字就能感觉出这样的依恋类型有多难搞了。

我们该如何判断呢?

首先,矛盾型依恋的标志性表现就是,没有规律可言。

他们时而极度冷淡,时而极度热情。

上一秒,你还感觉到激情似火,下一秒你就可能会体验到如坠冰窟。

而矛盾型依恋类型之所以如此,同样要回归于他们的童年早期——不具有规律的照顾——母亲(泛指主要照顾者)时而能很好的满足婴儿的哭闹,时而又对婴儿的各类反应视而不见。

知道为什么你会冰火两重天了吗?因为他们就是被这样对待的(而且矛盾型依恋很容易出“渣男”“渣女”)。

因此,以这样的感受(飘忽不定,无规律的行为模式)来判断,大抵就是矛盾型依恋了。

2、 矛盾型的“信任感”如何建立?

和他们的行为模式一样他们的内在安全感及信任感也是飘忽不定的。

而且,在行为模式上来进行分析,矛盾型依恋的人,内在是混乱不堪的、极难梳理的,

你甚至无法判断对方对你所谓的“失去信任”到底是因为你的过错,还是他自身的原因。

所以,飘忽不定是这类人群信任感的表现形式。

3、 该怎么办?

首先我要强调,对于矛盾型依恋的人,不存在“重新建设”的可能性,因为只要你和他在亲密关系中,你就在不停的让对方“重新信任”你。

其次,你要真的很爱这个人,并做好了大量付出的准备,才有可能。

最后,具体要怎么做?建议只有一个,就是稳稳的做好你自己。

当对方感觉到不论自己做出什么样的行为时,这个人都可以很稳定的“在这里”时,才是让矛盾型依恋的人建立内在安全感及信任感的前提。

在这里,同样不得不提醒你,在心理治疗个案研究的论文以及大数据的调查论文中显示,矛盾型依恋的人在被不断的“抱持”中,才能够具有向焦虑型依恋转化的可能性。

此后,在对对方进行较为精准的回应,才能够逐渐让对方向安全型依恋转化——这是一个极度漫长的“工作”。

所以,你做好准备了如何应对矛盾型依恋的他了吗?

以上所有内容,就是针对于不同类型的他,我们该如何进行判断、分析以及大概操作方向的说明。

信任,是亲密关系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最好的建议,就是不要弄丢对方对你的信任。

而既然写了这样一篇文章,在这里我也就不得不提醒大家,没有既定不变的套路,也没有一蹴而就的招式,具体问题还要具体分析啊。


如何在挽回爱情的过程中,重新建信任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