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窦婴未拿出汉景帝的遗诏,汉武帝会杀窦婴吗?

用户17072626159


元光四年(前131年),魏其侯窦婴被汉武帝处死。汉武帝为什么杀掉平定七国之乱的功臣自己的表叔窦婴呢?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外戚与皇权之争。



汉朝自开国以来,强大的外戚势力始终与皇权相伴。前有临朝称制的吕后,后有手握虎符的窦漪房,到武帝时期,其母亲王娡也绝非甘于平淡之人。汉武帝刘彻是一位喜欢乾纲独断的主儿,他绝不喜欢被外戚左右,刘彻盼着有一天,能逐步消除外戚之影响。当然,最后刘彻终于等到了这么一个机会。

元光四年的夏天,窦婴的旧属灌夫借醉大闹丞相田蚡的婚宴。田蚡是王氏外戚势力代表,他骄奢淫逸,与窦婴素来不和,又强占了窦婴位于城南的田产,灌夫此番大闹,正是为魏其侯打抱不平。田蚡树大根深,又是王太后的兄弟,很快灌夫便被下狱问罪了。灌夫危在旦夕,窦婴不愿袖手旁观,请求武帝做主。另一边田蚡也是不依不饶,一场外戚之间的争斗——田窦之争彻底白恶化。而这一切,正是武帝梦寐以求打击外戚势力的良机。

如何处置灌夫?一场由刘彻主导的廷议展开了。窦婴拼命为灌夫说情,田蚡的许多不法行为也被抖落出来。而田蚡也力数灌氏一族在老家颍川的恶行。颍水清,灌氏宁;颍水浊,灌氏族,灌氏一族也确实在老家臭名昭著。

田窦互相攻击,这事自然被老太后王娡知道了。窦婴不是王氏一族对手,外加灌夫一族确实恶行颇多。窦婴被以欺君之罪,囚禁起来。

此时的窦婴,似乎有点失望,更有点绝望。为求自保,他拿出了秘密武器——景帝遗诏。遗诏大概是这么说的。

“事有不便,以便宜论上”——《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先前景帝确实重用窦婴,但是否给了他临机专断之权,谁都不知。致命的是,这份诏书在宫中却查无实证,最终,窦婴被以“伪造诏书罪”论死,身死族灭。

如果没有这封诏书,武帝定然也会处置打击窦婴一族,毕竟窦婴的身后,代表了强大的外戚。武帝原本就不太看重窦婴,这事只不过是个由头罢了,窦氏外戚的覆灭,只是早晚罢了。

至于王氏外戚,窦婴的死也与他们脱不了干系。窦婴是不敢伪造诏书的,而销毁宫中证据的事,多半就是田蚡等人干的。


田蚡最终也没有好下场,疯癫而死,外戚势力,就这样被刘彻彻底打趴下了,宫中的王太后也消停了,因为朝中弟弟势力彻底没了,王太后平淡的度过余生,胜利者只属于刘彻。


风雪梦不逝


汉武帝时期,魏其侯窦婴为了救他的部下灌夫,与武安侯田蚡争执起来。当时,汉武帝把这件事拿到朝廷上,让他们两人争辩。争辩完后,汉武帝找人调查,发现窦婴说的话,很多与事实不符,因此犯了欺君之罪,把他拘禁到监狱里。

接着,灌夫被判全家处斩。窦婴想向汉武帝解释一下。但是他一个囚犯,想要见皇帝,何其艰难。于是他想到汉武帝的爹汉景帝临死前,曾向他下了一道诏书,诏书上说:“事有不便,以便宜论上。”意思是说,假如你遇到有什么不方便的事情,你有权利把你的意见上呈皇帝。

于是,窦婴便让侄儿把曾接受汉景帝这样的诏书的事,上报汉武帝。汉武帝知道后,就让人查档案。结果发现,尚书保存的档案里,并没有这份诏书的记载。而窦婴家里保存着这份诏书,却是窦婴的家臣盖上印章封上的。如此一来,窦婴就成了伪造诏书。

伪造诏书,那不仅仅是欺君之罪,还是谋逆大罪。因此,窦婴最终被斩首示众。

(窦婴剧照)

看到这里,有人可能会说,窦婴拿出汉景帝诏书这件事,完全是适得其反。如果他没有拿出这份诏书,或许汉武帝在监狱里关他一阵后,也就把他给放了。他拿出了这份诏书,让汉武帝很不爽,觉得他是在拿着先帝来压自己。因此,故意让尚书说找不到档案,找个大的借口,把他给杀了。

那么,这种说法对吗?

这种说法是很有可能的。毕竟窦婴是汉武帝的奶奶窦太后的堂侄,在汉景帝的时候,窦太后就想让他当丞相,只是因为汉景帝反对,他没有当成。汉武帝即位后,由于窦太后的干涉,窦婴终于当了丞相。但是汉武帝其实并不喜欢他奶奶插手朝政,对窦婴自然也不会喜欢。好不容易过了六年,窦太后去世。汉武帝因此就可以动手除掉窦婴了。

所以说,不管窦婴是不是拿出汉景帝的诏书,他都是死路一条。只不过,拿出汉景帝的诏书,他死得更快而已。

不是,事情其实并没有那么简单,因为这里有个问题必须搞清楚,究竟窦婴所说的,汉景帝给他诏书这件事,是不是真的?

(汉景帝剧照)

我觉得这个话应该不会是假的。毕竟涉及到皇帝的诏书,窦婴是当过丞相的人,他当然知道,皇帝的诏书是要存档的。怎么会拿出一份假诏书去欺骗皇帝呢?那不是自取灭亡吗?

那么,既然这份诏书是真的,肯定就是有人动了档案。那么,是谁动了这个档案呢?有两种可能:一是汉武帝动的,二是丞相田蚡动的。

“汉武帝动的”这种可能应该不大。为什么说不大呢?虽然说当时汉武帝很想让窦婴死,但是,让窦婴死了,必然让另一个人获利,这个人就是田蚡。而汉武帝事实上是不愿意让田蚡获利的。

田蚡是汉武帝的舅舅。当时汉武帝的外婆臧儿嫁过两个人,在王家生了王娡,在田家生了田蚡。汉武帝当了皇帝以后,他的母亲王娡就想极力培植自己娘家的势力,打击婆婆窦太后家的势力,因此把田蚡提拔起来,让他当丞相。

(汉武帝剧照)

其实,汉武帝是不愿意让田蚡当丞相的。无论是代表奶奶家势力的窦婴,还是代表母亲家势力的田蚡,他都不愿意他们做大。他想的是要自己做主。因此,在他的母亲王娡想要处死灌夫因而打击窦婴的时候,他并没有立刻就答应,而是把灌夫的罪,拿到朝廷上去讨论。讨论完后,回到宫中,王娡不干了。说,这个灌夫的罪,不是明摆着的吗?为什么还要讨论!汉武帝没有办法,才判处灌夫全家抄斩,把窦婴关进监狱里。

总之,汉武帝当时是绝对不愿意让田蚡做大的。既然不愿意让田蚡做大,那么,汉武帝就不会去动那个档案。汉武帝如果不去动那个档案,就不存在汉武帝因为觉得窦婴拿汉景帝来压他这个问题。

也因此,那个档案,就很有可能是田蚡干的。

而事实上,窦婴被斩首后不到半年,田蚡就整天胡言乱语,嘴里胡说“服罪”“谢过”这样的话,而且还说看见窦婴和灌夫两人来索他的命。田蚡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说明他因为动了档案,担心汉武帝治他的罪。

汉武帝当初知不知道是田蚡动了那个档案呢?显然他是知道的。不过他装着故意不知道,这样可以把把窦婴给除掉。同时,他还可以逮住田蚡的把柄,以此来威胁田蚡。而田蚡果然受不了这种威胁,最终吓死了。


张生全精彩历史


窦婴对保护武帝的皇位是有功的,窦婴是窦太后堂兄的儿子,太后喜欢梁王刘武,非常希望景帝百年之后把江山传给弟弟,在一次酒宴上,喝醉了的景帝说“(皇位)千秋之后传梁王”。太后听了高兴得合不拢嘴“太后欢”,这时窦婴站了出来说,天下是高皇帝的天下,皇位父传子继也有是他定下的,不能私自授受。景帝一听酒醒了大半,赶紧说窦婴说得对。


这样的窦婴,便两面不讨好,皇帝因他的外戚身份而不敢信任,而太后因他帮外人也心有芥蒂,七国之乱爆发,朝廷任命他为大将军与周亚夫一同平叛,立下大功,封魏其候。(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武帝初期担任丞相,因亲近儒家被免,赋闲在家,后与武帝的舅舅田蚡交恶,灌夫打抱不平,在田蚡喜宴上恶语伤人,被以大不敬罪囚禁,窦婴奔走营救,与田蚡朝堂论辩,也被弹劾囚禁。


灌夫被定为灭族,窦婴便让家人上书,说他有景帝遗诏“事有不便,以便宜论上”,有随时请求见皇帝申辩的权力,请求武帝召见容他申辩,诏书呈上后,朝廷查找档案,找不到副本,言官便弹劾窦婴矫先帝诏,罪当弃市。本来武帝还在犹豫,不料长安流言大起说魏其侯有不臣之心,前131年,窦婴被处斩。

武帝登基以来,一直受到后宫外戚的制肘,心中窝火可知,应有借势使力用新外戚田蚡打击旧外戚之举,但应没有杀窦婴之心,不然也不必东朝论辩,还等到王太后发话才定灌夫的罪,直到遗诏出现,武帝还没有杀心,但当有人炮制流言时,窦婴便在劫难逃了。(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试想,若这次赦免窦婴,以后出现其他假遗诏如何处理?若出现有废立皇帝的遗诏呢?毕竟景帝第一个太子是刘彻的长兄刘荣,而窦婴当时是刘荣的太傳,所以,窦婴必死无疑。由不得武帝了。

读史鉴今,修心明性,欢迎关注南方鹏共同探讨。


南方鹏


不会。因为窦婴忠于汉景帝,也忠于汉武帝,从电视剧中看,汉武帝还是很着重窦婴的。汉武帝不想杀窦婴。

窦婴是谁?窦太后的亲侄子,在汉景帝扫平七国之乱中,窦婴立下赫赫战功,被封为魏其候。后又官拜汉朝大丞相,是外戚窦氏一族的第一能人与支柱。不过,他为官谨慎,忠于汉景帝甚于其姑母。

汉景帝立的太子刘荣遭人诬陷,废了太子名位,下了大狱,在狱中,刘荣写了遭人诬陷的辩白书,被王美人截下。这点被太后与汉景帝所知,并立下了制衡王美人的诏书于窦婴,当然,王美人不知道。

刘荣被废了太子,立谁为太子成了当时朝野的大问题。窦太后心疼小儿子刘武,刘武在扫平七国之乱中立下首功。窦太后欲立刘武为汉景帝的皇太帝。汉景帝恃母纯孝,在刘武归朝的宴会上,窦太后明确了立刘武为皇太弟的意思,汉景帝此时假意答应了。这时是窦婴挺身而出,说景帝喝醉了,说的是醉话,应当不作数,是窦婴替汉文帝解了围,这样才有了汉武帝当太子的事。后来刘武暗杀下臣,再无继位之望,连窦太后都对他失望。刘武忧郁而亡。随后,汉武帝被封为太子。



汉景帝临死之前,将虎符交于窦太后,让她掌管朝廷军队,成为当时大汉朝权势最大的人。汉武帝,虽然继位为皇,实际实权掌握在窦太后手中,汉武帝成为傀儡皇帝,长达十年。汉武帝与王美人被窦太后压了十年,其愤恨可知。窦婴被汉景帝立为托孤大臣,又是宰相,其权势之大可想而知。但是,窦婴异常尊重汉武帝,对皇帝也悉心教导,对于政务也勤勉有加。在窦太后与汉武帝有矛盾时,窦婴也站在汉武帝这一边,还因此被罢了宰相之位。如果窦婴是个权臣小人,当时的汉武帝恐怕连皇位都保不住,分分钟就能被窦家人给废了。窦婴的忠心,汉武帝岂能不知。汉武帝在窦太后死后,窦家人没有被即刻灭门,都是窦婴的功劳。汉武帝不想杀窦婴之意是很明显的。

然而,王美人恨透了窦家。在窦太后面前,她处处小心,唯恐哪里做得不对,失了儿子的皇帝。对于窦太后弱爱的窦太主,她拼命巴结,不敢得罪,两家还连了姻,让汉武帝娶了阿娇。十年的忍气吞声,王美人恨透了,窦太后死后,她露出了真面目,不待见窦太主,立主让汉武帝立田粉为丞相,汉武帝答应了。


其实,窦太后临死前告诉汉武帝,文景授于她兵符是为了防止王美人乱权,并且把刘荣的事告诉了汉武帝。汉武帝当时就有制了王家之心。

窦婴被下了狱,如果没提诏书的事,汉武帝会保住窦婴以此来打击王家人,压制王家外戚势力。但诏出一事出了,还直指王太后。王太后非杀窦婴不可了,汉武帝身为儿子怎么救?汉武帝是杀了窦婴一家一百多人,更是为了震慑王家人。

窦太后死前,汉武帝就掌握实权了,无虎符就可以号令三军了,窦家人从那时起失势了,再也不能外戚干政了。汉武帝再杀窦家人已无意义了。反而是王太后想干政,田粉贪得无厌,更反对汉武帝出兵匈奴。当时,汉武帝其实相借两家的争端,干倒王家。不过被诏书一事搅了。

窦婴一家被灭门,田粉就怕的生病了,后又疯了。如此血腥杀戳,分明是冲着王家来的,汉武帝玩了一招顺水推舟,意在王家。


青峰顶的那棵松


汉武帝九位宰相,有七位死于非命。窦婴的死,只是时间问题罢了。就算这次不拿遗诏出来,后面还会汉武帝找别的由头杀掉。

跳出电视剧,我们分析一下,汉武帝生平的事业是什么?对匈奴作战46年。

要与匈奴进行旷日持久的战争,汉武帝在各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准备。其中一项就是要加强中央集权。

汉朝从吕后开始,皇帝的母族势力庞大,对皇权有一定的影响。汉武帝就领教过其祖母窦太后的厉害,因此他不希望看到皇帝母族势力成为自己未来事业的绊脚石,偏偏不巧的是,这根接力棒还要传下去,汉武帝母亲王太后的两个弟弟田蚡和田胜也是权势滔天。

汉武帝要一劳永逸的解决掉皇帝母族对皇权的威胁,而刚好窦婴和田蚡这两个新老外戚不和,汉武帝坐收渔利,一箭双雕,将自己奶奶和老妈的人全部收拾了,之后这些人再也不能像从前那样左右朝政了,汉武帝加强了集权。

窦婴就算这次不被杀掉,后面汉武帝还会找别的理由,必除之而后快,即便不杀窦婴,也要想别的办法将朝中的窦家子弟全部清除。


寒山泉


想了解窦婴为何会被汉武帝处死,他到底得罪了哪些人?汉武帝是否是真心想杀了他,还有他拿出来的遗诏又是怎么回事?只要了解了一下这些问题,我们就能找到答案了。

我们先说窦婴是谁,他在汉景帝朝都做过哪些事?

想说明窦婴是谁,我们就不得不提窦太后。大家都知道窦太后是汉文帝的皇后,汉景帝的母亲,汉武帝的奶奶。作为三朝元老级的她,地位是无人能及的。

窦婴就是窦太后的侄子,也就是说窦婴是地地道道的外戚派。汉朝外戚派,那还是很牛的。


早年的窦婴是个游侠,也算是个有为青年吧。他靠着自己的姑姑窦太后,被汉景帝弄到了皇宫,委以重任。

窦婴也没有辜负汉景帝的信任,他在吴楚七国叛乱的时候,因为立下了赫赫战功,被汉景帝封为了魏其侯。

窦婴犯了什么罪,为何汉武帝要处死他?

前面我们说过,窦婴因为平叛吴楚七国之乱有功,被汉景帝封为了侯。

窦婴最为显赫的时候,还被任命为了汉景帝朝的宰相,可谓是位高权重。在窦婴执掌朝政的时候,有一个叫田蚡的小混混,他为了巴结窦婴,见了窦婴之后,都是要行跪拜礼的。


但是,大家不要小瞧这个叫田蚡的小混混,他还有另一个身份,这个身份就是后来继位的汉武帝的舅舅,也就是说田蚡是汉武帝母亲王美人的弟弟。

到了汉景帝死后,汉武帝登基,窦婴这个外戚派就不吃香了,更可笑的是窦婴和田蚡的身份来了一个大转换。

窦婴在姑姑窦太后去世后,竟然被汉武帝罢官了,田蚡因为汉武帝的提拔成了大汉的宰相。

窦婴昔日的门客,也都跑到了田蚡的家里,真是人走茶凉的节奏呀。不过稍微让窦婴感到心暖的是,始终有一个人,没有离开他,这个人就是灌夫。

灌夫和窦婴一样都是因吴楚七国之乱立有战功而发迹的。不过,灌夫此刻也是闲赋在家,无事可干了。他看到昔日飞黄腾达的窦婴竟然和自己一般落魄,大有惺惺相惜之意。


为此,两个人经常聚在一起,排解寂寞。他们也想去结交新贵田蚡,但是,田蚡除了讽刺挖苦他们,根本不把他们当人看。灌夫是个火爆脾气,两个人结下了愁怨,势同水火。

到了田蚡纳妾的时候,他宴请了窦婴,没有叫灌夫,但是,窦婴却非要拉着灌夫去,灌夫推辞不了,最后还是去了。就是在这个宴会上,灌夫喝醉了酒,骂了田蚡的门客,田蚡觉得没有办法,就直接派人把灌夫给抓进了死牢。

窦婴一看自己的好朋友都被抓了起来。他就想去营救灌夫。他告诉汉武帝说,自己有先帝给的免死金牌,愿意换灌夫一命。

汉武帝惊呆了,你有免死金牌的事我怎么不知道,汉武帝让太监去查,看看窦婴是不是真的有免死金牌。因为免死金牌有正负两个版本,若是窦婴真的有的话,在皇宫里肯定有副本,可是,汉武帝没有查到。


这是不是就等同于说窦婴在撒谎呢?

汉武帝知道窦婴是不会冒着被杀头的风险撒这种谎的。但是,宫里确实是没找到,至于宫里的副本是如何丢失的,那就不得而知了。

汉武帝就想这件事就这样吧,只杀一个灌夫了事。

田蚡不干了,他找到汉武帝的母亲王太后,让她给汉武帝施加压力,一定要把爱管闲事的窦婴给处死。

王皇后找到汉武帝一把鼻涕一把泪地说自己的弟弟被人欺负了,都没有人管,她这个王太后做的太憋屈了。

最后汉武帝搁不住母亲的撒泼,只好把窦婴一起杀死了事。


史学达人




武帝刘彻初登大位时,被窦太后干政,加上吕后乱政的历史教训,让他对外戚集团非常警惕。窦婴虽然忠于武帝,但是毕竟是窦氏集团的领军人物,武帝有除他之心,却未必有杀他及他全家之意。

他在与王太后势力的斗法过程中,败下阵来,原本就此被削职为民,承认失败和错误,可以保住一家富贵和性命,但是他心有不甘,让家人拿出了制衡太后的先帝遗诏,动了王太后的利益,让王太后起了杀机。



他给武帝上了遗诏,王太后为了家族利益,出手从档案馆撤掉并毁了遗诏留存副本,在窦婴的遗诏没有副本的情况下,丞相田蚡便给他定了一个乔诏之罪,武帝刘彻在这种情况下就再也无法维护他的性命。


不是武帝慑于王太后和田蚡不敢救他,也不是武帝真的相信了窦婴是无辜的,而是武帝要借机杀一儆百,除掉整个窦氏外戚势力。而且窦婴乔诏如果不严厉处置,会给其余的投机者制造侥幸心理,到时候都铤而走险以先帝的名义乔诏,武帝接还是不接?

武帝通过腰斩窦婴一家173口于市槽的暴烈手法,震慑朝纲的同时也是威慑王氏外戚势力,不要妄图掌控自己更不要想着再玩乔诏这出戏。其实武帝从窦婴乔诏案嗅到了一个危机,就是王太后已经露出了想掌握朝政的意图并开始采取行动,难保哪天不会以先帝乔诏的方式来控制自己。


谢金澎


近日有网友提问:窦婴因搭救灌夫而入狱,在最后时刻拿出了汉景帝的遗诏,结果却被认定“造假”,汉武帝在年末的最后一天把窦婴杀掉了?如果不出示这份遗诏,窦婴是不是还有活命的可能?

1、先讨论一下遗诏的真实性

窦婴手里的遗诏是真是假?历来有争议。持真诏观点的人认为,窦婴平定七国之乱有不世之功,得到汉景帝极大信任。他又是汉景帝母亲窦太后堂兄的儿子,是所谓的外戚。汉朝从立国起外戚就尾大不掉,何况立有战功。因此汉景帝很可能给了窦婴一份遗诏。

持假诏观点的人认为,所谓免死遗诏本不存在。刘邦立国后,给开国功臣发放了一批丹书铁券(后世民间俗称的免死金牌)。但当时的丹书铁券没有免死加持,只是封侯的荣誉凭证。以窦婴的功绩,获丹书铁券是有可能的,但获得免死遗诏实为天方夜谭。

而据《史记》记载,遍查尚书保管的档案,没有汉景帝的这份遗诏。诏书只封藏在窦婴家里,由窦婴家臣盖印加封……刘邦当年发放丹书铁券时,为防止假冒,将其一剖两半,朝廷和当事人各持一半。如此重要的遗诏却找不到备份,实在是太过可疑。

2、为什么遗诏的备份查找不到

这份免死遗诏的备份为什么查找不到?原因有三:

之一:遗诏本身就是假造的,根本不存在,当然无从查找。

之二:遗诏是有备份的,但在窦婴没有出示之前,已被丞相田蚡销毁。目的就是为了置窦婴于死地。

之三:汉武帝找到了这份遗诏备份,但是迫于母亲王夫人的压力,又担心因一份遗诏毁掉自己乾纲独断的权威,冒出更多的“遗诏”、“先皇之命”出来……所以,干脆下了假遗诏的结论。

3、遗诏只是加速了窦婴之死

遗诏并非窦婴之死的根本原因,只是起到了加速作用。真正的原因有二:

之一:窦灌二人养士习气为汉武帝所不容。史载,窦婴封侯后家中宾客每天络绎不绝,跑马走狗,天天不断,田蚡没有得势前也是窦府常客,伺候饭局。而灌夫家里的食客少则几十,多则近百,宗族和宾客借势垄断利益,在颍川一带横行霸道。

汉武帝对文臣武将的养士之风有多么痛恨?对比一下后世的卫青就知道了。《史记》载,曾有人劝卫青养士、招募门客,卫青回绝道:“自魏其、武安之厚宾客,天子常切齿。彼亲待士大夫,招贤黜不肖者,人主之柄也。人臣奉法遵职而已,何与招士!”

翻译一下:卫青说魏其侯窦婴、武安侯田蚡招宾客后,皇上常有切齿之恨。厚待士大夫、招徕贤者养士的做法,本是人主的权力。作为人臣只要奉公守法,尽职尽责就可以,何必要招士、士养。”这里也间接点明了窦婴之死缘于养士。

之二:史书记载,窦灌二人性情相近,有侠士之风,这样的人同病相怜并结成同盟,是汉武帝无法容忍的。灌夫大闹田蚡婚宴被抓进大狱后,窦婴曾与田蚡当着汉武帝的面廷辩,田蚡回击正中汉武帝的下怀:

我的爱好不高雅,爱好音乐、狗马、田宅、歌伎艺人,不像你窦婴和灌夫,喜欢招集天下豪杰和壮士,彻夜商讨,发泄对朝廷的不满,不是观天象,就是低头谋划,偷偷观察宫内的动静,希望天下生变,希望能立上一功,真不知道你们这是想干什么?

联想一下汉武帝当政后对郭解、代郡白姓、梁地韩无辟、阳翟薛兄、陕地韩孺……这些游侠的打击,就知道汉武帝是多么痛恨所谓的游侠之风、江湖习气了。也许汉武帝深知韩非子“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的道理,不希望有独立于权柄监控之外的势力存在,所以打击这样的风气和侠士也是不余遗力。

上述两项才是窦婴之死的根本原因,遗诏充当了加速器的作用。也就是说,无论窦婴出示遗诏与否,都是必死无疑的,只是时间早晚问题。“假遗诏”至少让汉武帝杀掉窦婴多了一份可以摆上台面的理由来……


指动济南


会,当然会。

武帝前半生的时间,几乎都是在自己奶奶窦氏的权威下小心的当着大汉的皇帝。在这段时间里,武帝的韬光之术已经炉火纯青。武帝从小都立志做一番大事业,即位之初也曾几度想要尝试做点什么,可最终发现自己始终是逾越不了奶奶这座大山。虽说名义上是大汉的皇帝,可是手中并没有什么权利,没有权利什么事也做不成。

随着自己奶奶窦氏的离开,武帝认为这是收回所有权利的最佳时机。但是自己的母亲王氏也想效仿一下窦氏,想继续替武帝当皇帝。这时候汉武帝以强硬的态度来告诫自己的母亲,想都不要想。武帝之所以杀窦婴完全是处于两个原因

1:窦婴说到底是个手握重权而颇有威望的外戚。以杀窦婴为由,继而对自己的舅舅田蚡发难,一举收回外戚手中所有的大权。在窦婴死后不久,田蚡就感觉到自己的外甥要对自己动手了。田蚡乖乖的上交自己手中所有的权利,这才躲过一劫。他们都是武帝要铲除的对象。这是一箭双雕之计。

2:一朝天子一朝臣,武帝想要对匈奴用兵,必须要培养一批坚定支持自己想法的年轻将领来委以重任。这些日薄西山的老顽固已经没有了开疆拓土的雄心壮志,他们有的只是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只有他们把位子腾出来,自己培养的人才能上去。

武帝是一个极为独裁的雄主,他决定的事,不允许出现第二个声音,这和他年轻时候的经历有关。从掌权以后,他做出的决定,谁敢反对谁敢掣肘,他会毫不留情的予以清除。你想啊,他母亲,他舅舅,他表叔这样的亲戚他都不在乎,更不要说别人了。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加强和巩固皇权,进而对匈奴用兵。任何人都是他手中的棋子,该舍的时候,他会毫不犹豫的扔掉。

因此,从武帝正式拿到权利那一刻,窦婴的下场已经很惨了,无论他有没有拿出这个先皇的密诏,都得死。




野史集001


这个问题表述的有些歧义,是窦婴从头至尾都没有说自己身边有遗诏,还是窦婴说自己有遗照但最后没拿出来,这2样最后的结局是迥异的。

窦婴为人豪爽,打抱不平,这本来也是个不错的性格,可放在官场上,尤其是和皇亲国戚做斗争,即使你几朝元老又有多少颗脑袋够砍呢,窦家虽说以前也是皇亲,但窦太后毕竟已经死了,更加低调和小心翼翼才是上策。

遗诏在皇家宫廷极其敏感,说重点甚至可以否定现任皇帝的合法性,而窦婴这事儿最后搞的太后也联合弟弟一起来整窦婴,不惜和汉武帝撕破脸,这事情最后就一发不可收拾,无法回头了,汉武帝即使想在最后处置的时候放水也不可能了(电视剧里剧情)。

只要窦婴不说有什么遗诏,那窦婴不管和田蚡闹得有多凶,那最多汉武帝迫于太后压力,把窦婴关一阵子,了不起抄个家罚些钱关几年,关键是消消母后的气,本身就是自己家里人的那点事儿。

如果窦婴开始就表现出有遗诏的苗头,那不管他拿不拿出来,都是死定了!遗照这东西,动辄授权“事有不便,以便宜论上”,一旦遗诏被确认为先帝所颁授,这不是要汉武帝的命嘛!轻则持有人可把控朝政,重则甚至废立皇帝,汉武帝好不容易从太皇太后的阴影下熬出头,正在努力要培植自己的亲信力量,打压那些皇亲国戚,窦婴不主动向皇帝靠拢,反而还要显摆什么遗诏,那铁定找死,再加上太后田氏等势力的反扑,窦婴拿不拿出来都是个死。

窦婴经历三朝,资历太老,干事儿认死理,随着汉武帝不断强化中央集权,窦婴即使不出什么差错,也早晚会在朝廷靠边站,但也不至于身死族灭的悲惨下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