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的江淮防線、襄陽防線和川蜀防線哪條最堅固?你怎麼看?

老鹹魚233


題主好!

南宋的這三條防線,在抵禦蒙古進攻時,在不同的歷史時期,體現出來的堅固程度是不同的。

下面我們就從蒙元滅亡南宋的過程中,去看看,在各次防禦戰中,這三條防線哪條最堅固吧。

蒙元滅亡南宋的過程,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 窩闊臺攻宋之戰
  • 蒙哥攻宋之戰
  • 忽必烈攻宋之戰

窩闊臺攻宋之戰

公元1235年,窩闊臺汗以宋背盟為藉口,派遣兩路大軍大舉攻宋。西路進軍四川;東路進軍荊襄、江淮地區。

西路軍攻入四川,攻佔二十多座城池城後,攻陷成都。把漢中、巴蜀盆地掠劫一空。

東路軍攻佔湖北重鎮襄陽及周圍眾多城池,使南宋在長江中游的荊湖戰略要地失去了屏障。並攻佔廬州(今合肥),欲在巢湖建造戰船,飲馬長江。

公元1241年,窩闊臺汗病死。蒙古軍北歸。

小結:在這長達七年的防禦戰中,南宋的三條防線堅固程度:江淮防線>襄陽防線>川蜀防線。

蒙哥攻宋之戰

公元1254年,蒙古軍攻佔押赤城(今昆明),隨後佔領大理全境。南宋西南門戶洞開。

公元1258年,蒙哥派遣三路大舉進攻南宋。蒙哥汗親率主力進攻四川,攻克了四川北部大部分地區。

公元1259年,蒙哥在合州(今重慶合川區)釣魚城下進攻受阻,長達數月未能攻克。蒙哥親自上陣,中箭矢受重傷,暴斃在合州釣魚山。

蒙古各路軍紛紛趕回蒙古爭奪汗位。襄陽、江淮也無戰果。

小結:在這歷時兩年的防禦戰中,南宋的三條防線堅固程度:川蜀防線>襄陽防線=江淮防線。

忽必烈攻宋之戰

公元1268年,忽必烈命令都元帥阿術、劉整率大軍包圍襄樊。

公元1271年,蒙古立國為大元。

公元1273年,元軍水陸夾攻,攻破樊城。隨後被南宋堅守五年的襄陽城投降。攻佔襄樊後,忽必烈命駐蜀元軍進攻四川,淮東元軍攻淮東。中路直奔臨安。

公元1275年,元軍於丁家洲大敗宋軍精銳,繼而攻佔建康(今南京),逼近臨安。

小結:在這長達七年的防禦戰中,南宋的三條防線堅固程度:襄陽防線>川蜀防線=江淮防線。

結束語

通過蒙元滅亡南宋的過程中,我們發現,由於蒙元大軍每次的進攻強度不同,南宋在不同時期在三條防線的防禦能力也不同。所以三條防線的堅固程度也是發生變化的。

希望我以上的分析對你有幫助!

歡迎關注@沒事閒拉呱 。【隨手點個贊,留下你的評論,我將與您持續分享有現實觀點、有人生態度的歷史分析!】


沒事閒拉呱


襄陽防線是最堅固的。下面我就一一道來

1: 三條防線的地理特點

江淮防線: 地處長江天塹以及錯綜複雜的江河湖泊,這讓一些兵力失去了機動性。防線的後面是朝廷都城所在地。

川蜀防線: 地勢險峻,道路曲折,到處都是崇山峻嶺。

荊襄防線: 位於中原的中心,荊襄地區北面是豫西山地,南面是五嶺,湖湘,西面是武當山,荊山,神農山脈,東北面是大別山。

從地理位置上而言,這三條防線從秦嶺,淮河連接成一條相互關聯的線,各自依仗各地區的地理優勢特點抵禦外敵。而針對荊襄防線而言,這裡確實兵家必爭之地,無論是金還是蒙古,這裡對於南宋朝廷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2: 荊襄防線的作用

自南宋建立以來,南宋朝一直受到來自北方勢力的侵擾。在與金,蒙對抗的過程中,根據地理環境特點以及北方勁敵進攻的路線,南宋逐漸建立了川蜀,荊襄,江淮三大戰區,而對於處於中心的荊襄防線而言,西連川蜀,東接江淮,對南宋而言,荊襄防線不僅要與其他兩條防線共同抵禦外敵,還承擔了收復故土的歷史重任,可想而知其戰略價值極其重要。

3: 荊襄防線的歷史發展

由於荊襄防線的特殊地理位置,直到蒙古滅了金國之後,它才真正發揮它的作用,甚至影響了全局的發展。

首先,在南宋和金國對峙時期,尤其在“靖康之恥”之後,金國軍隊佔據中原地區。到隨著戰局發展,南宋和蒙古聯合發動對金國的戰爭而在荊襄地區取得勝利,金國被蒙古滅亡。此時的南宋朝廷為了抵禦以後蒙古的侵犯,荊襄防線經歷了長期的建設和發展,成了三條防線中最堅固的一條。

在後來抵禦蒙古的侵犯時,南宋朝廷又對荊襄防線進行了整頓,加固了防線。雖然如此,但是由於南宋財力不支,加上蒙古的包圍戰術導致了荊襄防線的崩潰,以至後來南宋滅亡。在百餘年的南宋朝廷發展過程中,荊襄防線都發揮了重要作用。

綜上所述,這三條防線在南宋時期都發揮了它應有的作用,但就歷史發展而言,荊襄防線無疑是最堅固的一條。






江湖奈我何


南宋荊襄陽防線是三條中最堅固的,南宋經過三位重臣趙方、史彌遠、孟珙不斷改善擴建,憑此條防線抵擋了蒙古、金國南侵長達一百五十年之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