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8.6《傲慢与偏见》:对比4段婚姻,看奥斯汀给世人的婚恋启示

豆瓣8.6《傲慢与偏见》:对比4段婚姻,看奥斯汀给世人的婚恋启示

来源网络


《傲慢与偏见》作品描绘的是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处于保守和闭塞状态下的英国乡镇生活和世态人情,它是奥斯汀早期的作品,原名叫《最初的印象》,后经改版,重新取名《傲慢与偏见》,它被英国小说家和戏剧家毛姆列为世界十大小说之一。

2005年它被翻拍成电影,重新展现在大银幕上,引起了人们的强烈关注,获得豆瓣8.6的高评分,电影极大的还原了小说中简·奥斯汀的婚恋观。

从影片中4段不同类型的婚姻,透露出作者简·奥斯汀心中完美的婚姻理想,接下来我将从这4段婚姻的发展过程说起,对比这几段婚姻中出现的不足,以及作者心中完美婚姻的模板,一起去发掘奥斯汀要传递给世人完美的婚恋观。

豆瓣8.6《傲慢与偏见》:对比4段婚姻,看奥斯汀给世人的婚恋启示

来源网络


第一种婚恋关系:丽迪雅和韦翰——外表和欲望至上的婚姻,经不起时间考验。

丽迪雅和韦翰的结合,是典型的被外表和情欲所蒙蔽的冲动型婚姻。丽迪雅作为班纳特家中的小女儿,一副恃宠而骄的样子,与母亲的性格极为相似,头脑简单,只看表面,虚荣又愚昧。

她根本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爱情与婚姻,初见有着俊美外表的军官韦翰,陷入迷恋,甚至私奔,可见其婚恋观极不成熟,为她的婚姻悲剧埋下了种子。

这给很多只看重外表的青年男女做出警示,俊美外表只是年轻时的资本,经不起时间的磨练,一旦岁月消散,只留下苍老的皮囊,婚姻便难以维系。

这类婚姻的结果显而易见,导致失败的根本原因是由认知不足导致的,依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两人结合是在外表情欲的刺激下产生的,属于第一层次的需求,也就是生理上的需要。

马斯洛认为,只有最基本的需要满足到维持生存所必需的程度后,其他需要才能成为新的激励因素,此时那些已相对满足的需要也就不再成为激励因素了。


豆瓣8.6《傲慢与偏见》:对比4段婚姻,看奥斯汀给世人的婚恋启示

来源网络


也就是说,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人的欲望已经得到了满足之后,原有的条件对于两人来说,就不再具备吸引力了,转而就会要求其他更多的需求。

丽迪雅喜欢和年轻的军官混在一起寻欢作乐,韦翰只是众多军官中的一个,丽迪雅也并非真的爱他,只是看上了他英俊的外表,等到她再遇到比韦翰更好看更有地位的人,她就会一脚把韦翰踢开。

而韦翰是一个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伪君子,背后有诸多丑陋的罪行,丽迪雅只是他获取财富的工具而已,只要他和丽迪雅完婚,他就能拿到达西和丽迪雅舅舅丰厚的资金,一旦丽迪雅不再有可利用的价值,两人的婚姻必定会走向灭亡。

豆瓣8.6《傲慢与偏见》:对比4段婚姻,看奥斯汀给世人的婚恋启示

来源网络


第二种婚恋关系:夏洛特和柯林斯——无爱的婚姻,只是各取所需,目的性很强的结合。

夏洛特和柯林斯的结合是现实中众多人的婚姻写照,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妥协,结果无关对错,冷暖自知。

夏洛特有着丰富的生活阅历,也曾期待爱情,但受着年龄的束缚,家人的压力,内心的孤寂等因素,不得不选择向现实低头。

就像她反驳伊丽莎白时说的那样:

不是所有人都天生浪漫,他能给我一个舒适的家,这就让我感激不尽了。我已经27岁了,没有钱也没前途,我害怕这样,不要用你的标准来评价我。

夏洛特并不在乎对方是否爱她,她要的只是一份有稳定物质基础的婚姻,只是为了找一个下半辈子可以衣食无忧的避风港,而柯林斯正好是可以满足她这些条件的人。

至于柯林斯,他愚蠢古板又自命不凡,婚姻只是他巴结权贵,在教区树立榜样的工具而已,在追求伊丽莎白被拒后,转而选择夏洛特。两人只是各取所需,为了维护彼此利益,婚后两人都小心扮演着自己的角色。

豆瓣8.6《傲慢与偏见》:对比4段婚姻,看奥斯汀给世人的婚恋启示

来源网络


婚恋观念的形成,一是受家庭氛围的影响,二是在时代大环境背景下塑造出来的,归根结底,还是受时代背景的影响较大。

夏洛特会选择有物质无爱的婚姻,原因归结于当时对女权被压制,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英国是一个等级较为分明的国家,受社会风潮影响,与女性独立相关的话题全部成了禁忌,女权问题很难被提起。

夏洛特是当时社会背景下的受害者,那个时代的女人不能继承家里的财产,更无权利可言,对于她这样的大龄剩女来说,她不得不对现实妥协,站在时代背景来看,这也许是一个不太差的出路。

柯林斯的目的更明显,由于当时家庭财产男权继承制,使得他继承了丰厚的财产,为了能在教区任教,他必须要有一段完整的婚姻,以此树立标榜,这才使他迫切的需要完婚。

夏洛特和柯林斯的婚姻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催生出来的,有些许悲凉的味道。

豆瓣8.6《傲慢与偏见》:对比4段婚姻,看奥斯汀给世人的婚恋启示

来源网络


第三种婚恋关系:简和宾格莱——缺乏沟通,无主见的婚姻,猜忌和疑虑最为致命。

从结果来看,简和宾利的结合是皆大欢喜的结果,但在这背后,仍然有着失败婚姻中最为常见的问题:猜忌和疑虑。

初次在舞会相见,两人便一见钟情,但感情路却迂回曲折,这要归结于两人的成长环境和性格。

宾格莱出生名门,家庭富裕外表出众,从小生活富足的他,早就习惯了别人给他安排好的路,从而导致了他优柔寡断,没有主见的性格。

在不确定简对自己感情的情况下,他不敢往前多一步的试探,加上家庭背景的悬殊,以及妹妹的反对,让他更加不敢面对这份感情,转而离开。

面对这份感情,简是另一种表现,她性格内敛,不轻易透露自己的感情,面对宾格莱离开,在伊丽莎白的推动下,奔赴寻爱之旅,最后却连见面说出内心感受的勇气都没有,回来后还麻痹自己,说已经放下了。

简的怯懦和宾格莱的优柔寡断差点断送了两人的幸福,两人都是没有主见的人,极易受到周围声音的影响,遇到问题也不敢主动做出沟通,这会给他们的婚姻徒增了很多阻碍。

简和宾利是属于有爱情,有物质的结合,却唯独缺了沟通和信任,这偏偏是感情中最重要的部分,在后续相处中如果不能很好解决,可能会因爱生恨,不欢而散。

豆瓣8.6《傲慢与偏见》:对比4段婚姻,看奥斯汀给世人的婚恋启示

来源网络


第四种婚恋关系:伊丽莎白与达西——势均力敌,物质与精神都和谐的完美婚姻,也是作者所推崇的。

伊丽莎白其实是作者内心真实的写照,她对爱情独立有主见,相信自己的判断,不会攀附权贵,追求精神独立。

而达西出身贵族,英俊富有,是众多女性心中追崇的对象,贵族出身使得他身上带有贵族的傲慢和权势。

从出身层面上看,两人确有悬殊的家庭差距,但这正是符合作者心中要打破阶级界限的诉求。

伊丽莎白不满达西身上的傲慢,加上听到诸多关于他的流言蜚语,使得她对达西的偏见越来越深,“让我喜欢他,一个德比郡都没用,何况半个”两人的关系愈加疏远,随后达西表白被拒,知道了背后有诸多误解。

豆瓣8.6《傲慢与偏见》:对比4段婚姻,看奥斯汀给世人的婚恋启示

来源网络


之后两人进入精神磨合的阶段,达西选择放下身段 ,解除误会,伊丽莎白选择尝试了解,看清真相。

达西尽管被骂得很惨,爱慕之心仍然促使他给伊丽莎白留下信件,信里那些带着温度的文字,一字一句都是那么真诚而细腻,他对伊丽莎白说,那些都不是真的,除了我爱你。

伊丽莎白看到信件后,开始尝试解开心中的偏见,去了解背后的真相,在亲眼观察了达西的为人处事和一系列所作所为,特别是看到他放下傲慢的姿态后,逐渐消除了对他的误会和偏见。

影片的最后,是达西在草丛中朝着伊丽莎白走来,伴着日出的阳光,两人彻底解开心扉,放下所有的包袱直面内心的情感。

豆瓣8.6《傲慢与偏见》:对比4段婚姻,看奥斯汀给世人的婚恋启示

来源网络


从精神层面来说,爱情的契合其实是要灵魂契合。《简爱》中说:爱是一场博弈,必须保持永远与对方不分伯仲势均力敌,才能长此以往地相依相惜。因为过强的对手疲惫,太弱的对手又令人厌倦。

两人在解除傲慢与偏见过程中,是两人价值观和性格的碰撞和磨合,在伊丽莎白眼里,婚姻需要有爱,需要有物质,更要精神独立,并不因你出身优越,就要对你卑微屈从,她敢于表达自己,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价值观,不妥协也不追权附势。

至于达西,他是有着自己内心骄傲的人,面对不同的声音,他有自己的坚守,不想过多的解释,可当遇到伊丽莎白这么一个个性鲜明,有思想有主见的女生时,他开始尝试放下自己身段,用心和她沟通,去表达自己的爱意,是他的行动推动了两人感情的发展。

伊丽莎白与达西两人都不完美,可他们懂得沟通,有自己坚持的原则,也有相互理解和退让的磨合,一起学习成长,彼此尊重才让他们成为了完美恋人。

豆瓣8.6《傲慢与偏见》:对比4段婚姻,看奥斯汀给世人的婚恋启示

来源网络


这4段婚恋关系的建立,代表了时代背景下大多数人的婚恋情况,通过对比,可以看出作者传递出来婚恋观:幸福的婚姻离不开爱情、物质、以及精神层面上的满足。

我试着站在作者奥斯汀的角度去揣摩她对于幸福婚姻的立场和态度,用辩证的方式来探讨开爱情、物质、以及精神独立的在婚姻中重要性。


一、幸福婚姻中,爱情的必要性。

1.有爱才可持续。

没有爱情的滋润婚姻,注定是悲哀的。

婚前恋爱甜如蜜,但婚后面对的是生活的财米油盐,各种琐事缠身会使两人的关系更加紧张。

在我看来,没有爱情的婚姻都只是形式上的结合,缺乏可持续维系的根基,而充满爱的婚姻,才具备可持续的能力,李诞说,婚姻是两人的保护壳,可我觉得,爱情是婚姻的保护壳。

豆瓣8.6《傲慢与偏见》:对比4段婚姻,看奥斯汀给世人的婚恋启示

来源网络


《向往的生活》有一期是孙莉做客蘑菇屋,孙莉在田间干活,摘着辣椒和黄磊隔空示爱,黄磊一脸宠溺的说:“莉姐真能干”,孙莉回应:“这会做饭的男人真帅”,然后一个拥抱、一个亲吻,一切都像吃饭喝水一样的自然而习惯,令蘑菇屋众人艳羡不已。

这才是有爱婚姻中真实的样子,从青春的爱恋到婚后的柴米油盐,两人关系中一直都不缺爱,他们可以把生活过得简单幸福,做个农活都是你侬我侬,一起在做饭也能这么幸福甜蜜。在这样的婚姻氛围里,两人才有可能一起面对生活的种种境遇。

婚姻是两人的结合,而爱是结合的媒介,爱越多,媒介的连接越紧密,婚姻关系就会越稳定。

心理学家查普曼博士在《爱的五种语言》中表达了一种观点,每个人都有一个自己的爱的箱子,只有爱箱满的时候我们才能更好的接受爱表达爱,拥有更健康的亲密关系。

豆瓣8.6《傲慢与偏见》:对比4段婚姻,看奥斯汀给世人的婚恋启示

来源网络


黄磊和孙莉在相处的过程中,一直不停在接受爱和表达爱,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是在传递爱,这些体现在生活的细节中。婚姻关系中最重要的是相处,在相处的细节中处处体现爱,会让两人的关系一直处于甜蜜融洽的氛围里。

在生活中多给对方赞许,在特殊的节日里准备一点心意或者小礼物,多为对方分担,生活上多增加一些互动,都能使婚姻关系更加融洽,更有爱。

一辈子很长,当激情褪去,回归平淡,彼此还能牵手一直走下去,这才是婚姻的真谛。

2.孩子的教育需要爱。

在知乎中看到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我深以为然。

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来自体内的,没有被爱滋养长大的孩子,内心永远充满着不安孤独,那种在充满爱的家庭长大的孩子自带的底气,是羡慕不来的。

这种伤害很难被治愈,它会如虫子一般在只有我们独自一人的深夜,狠狠地啃食我们的心脏,那种钝痛感提醒我们,我们经历过的一切。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言一行,都是受父母影响的,父母没有爱,孩子人格塑造中就会缺乏爱,这是不可逆的,影响孩子一生。

豆瓣8.6《傲慢与偏见》:对比4段婚姻,看奥斯汀给世人的婚恋启示

来源网络


有爱的家庭有着化腐朽为神奇,化悲痛为力量的魔力,可以帮助孩子在不利的境地中学会坚强,健康成长。

电影《奇迹男孩》中的小男孩奥吉由于面部缺陷导致样貌丑陋,只能带着太空头盔示人,按照常人的认知,有着这样命运的人,大多是自卑又敏感,整个人生都会郁郁不振。

可片中的小男孩不一样,他出生在一个有爱的家庭中,父母从来都没有放弃他,父母给予他足够的爱和鼓励,让他在成长中感受到温暖,家庭的力量使得他有了对抗这个世界的资本,最后不但没有低迷,反而是更加的乐观和坚强。

这就是影片中要传递给我们的价值,有爱可以战胜一切,奥吉的坚强和乐观是在父母的爱下诞生的,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始终找不到合适的方式,殊不知最好的方式就是两人相爱。

豆瓣8.6《傲慢与偏见》:对比4段婚姻,看奥斯汀给世人的婚恋启示

来源网络


就像诺费奥说的那样,父母恩爱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父母的相处模式,是孩子最开始接触和了解爱的入口。

父母相爱,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别让你经历的悲剧在孩子身上重现,如果你让他们来到了这个世界,请给他们一个完整的家庭教育,一份完整的爱。


二、物质是幸福婚姻的保障

鲁迅先生说:人必须活着,爱才有所附丽。没有物质支撑,谈何爱情。

在婚恋关系中,物质需求会不断攀升,一方面是源于社会的快速发展,物质成了感情之外必不可少的东西,另一方面,物质是婚姻中安全感的重要来源。避开物质谈爱情,只会是空中楼阁。

豆瓣8.6《傲慢与偏见》:对比4段婚姻,看奥斯汀给世人的婚恋启示

来源网络


有这样一则故事,故事的男女主角青春年少的时候就相识相爱,早早决定厮守终生,可当他们真正生活在一起时,发现生活并不简单,常常因为花钱的问题争吵,心力交瘁,最后两人协议暂时分开,花5年去解决现在的问题。

5年后,女生从事教育行业,有了自己的培训机构,生活富足自由;男生留学归来,在一家上市公司就职,年薪很高。这次他们可以毫无顾忌的在一起。

这个故事启示我们爱情可以很纯粹,但是婚姻不行,并不存在“有钱饮水饱”的情况,你如果爱他,就应该给对方更好的生活,故事中男女主角是明智的,他们知道只有爱是不行的,物质同样重要,于是选择了对两人都好的方式,结局很圆满。

亚里士多德在《从黎明到衰落》中提到:物质具有根本的重要性。任何理想的可能性都是建立在自然(物质)的基础之上。这在婚姻中表现得更明显,婚姻的本质是生活,良好的物质基础才能很好的生活,婚姻关系也才会更融洽。

豆瓣8.6《傲慢与偏见》:对比4段婚姻,看奥斯汀给世人的婚恋启示

来源网络


调查表明,80后中有57.4%的人认为物质是婚姻的基础,而在90后当中,占比也同样高达43.7%,作为当下两个主要婚恋群体,他们的观念正代表着时下最主流的婚恋观念,从这点来看,8090后对待婚姻有着更加务实、冷静、理智,负责任的态度。

作品中的人物默认了物质在婚姻中的必要性,无论是柯林斯,还是宾格莱,乃至达西,他们的出身都是富足的,几段关系中都以良好的家庭背景为前提,可见奥斯汀内心也认同物质是婚姻中的重要保障。


三、精神独立是完美婚姻的前提

《亲密关系》中说:我们需要的是能鼓励我们超越自我的伴侣,我们追寻的是能激发人生意义与方向,并在我们受到考验时,给予我们帮助的人际关系,这才是“灵魂关系”。

婚姻不是枷锁,而是相互成全。

豆瓣8.6《傲慢与偏见》:对比4段婚姻,看奥斯汀给世人的婚恋启示

来源网络


钱钟书和杨绛两人经常一起学习,一起交流学习心得,而后杨绛创作了话剧《称心如意》,一鸣惊人,迅速走红。

杨绛大火之后,钱钟书有点坐不住了,他对杨绛说:“我想写一部长篇小说,你支持吗?”杨绛大为高兴,催他赶紧写。而后杨绛放下了自己的事情,全力支持钱钟书写作,只盼着钟书的大作早日问世。两年之后,《围城》问世,成为了伟大的著作。

好的婚姻就是这样,可以互相补足,相互成全,应该是1+1大于2模式。

我很认同papi酱的婚姻观,在她的人生排序中,排在第一的是自己,其次才是伴侣,爱自己才懂爱别人。

我是爱你的,你是自由的,这里的自由,指的就是精神独立。奥斯汀认为婚恋是关乎一生幸福的重要大事,不能被表象所迷惑,不断的自省是保证幸福的关键,尊严要从不断的行动和自省中获得,精神独立和感情的完美结合,才能建立起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


豆瓣8.6《傲慢与偏见》:对比4段婚姻,看奥斯汀给世人的婚恋启示

来源网络


就像舒婷在《致橡树》中说的那样: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诗中的场景,是两人都应该有人格理想,比肩而立,各自以独立的姿态深情相对,不是依附而失去自我,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精神层面的平等交流。

影片中,达西放下傲慢,用正直的处事赢得伊丽莎白的好感,达西则是看到了伊丽莎白不附权贵,聪慧有思想,被她的个人魅力所吸引,两人在精神层面上是相互尊重和成全的。

伊丽莎白和达西的婚姻,是势均力敌的碰撞,是一种宁缺毋滥的情感选择,是作者心中完美婚恋的典范,也是她要给世人传递的完美婚恋观,一生未嫁的她表现出对婚恋的完美要求,同时也是对当时女性遭受到的不平等待遇,发出内心的情感和对社会的不满。

豆瓣8.6《傲慢与偏见》:对比4段婚姻,看奥斯汀给世人的婚恋启示

来源网络


结尾:

《傲慢与偏见》这部影片极大的还原了作者简·奥斯汀的婚恋观念,婚姻中需要有爱情,需要有不错的物质基础, 更要能够精神独立,三者结合才能够建立起完美的婚姻。

奥斯汀一生都没有步入婚姻的殿堂,但这不影响她对婚恋的思考,她站在女性的角度,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所处时代的风俗生活,阐释婚姻的真谛,将正确婚恋观传递给世人的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婚姻理想。

她笔下的婚恋观给当下的我们提供了可参考的模板,引导当代青年人能够端正恋爱动机,树立一个比较完善的择偶标准,更要知道婚姻中的爱和责任,以此来增强婚姻的稳定性,收获完美婚姻关系。


作者简介: ,一个爱读爱写的程序员,感恩遇见,期待下次能写出更好的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