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畫,一個家族,一個王朝之間的恩怨情仇愛恨糾葛


一幅畫,一個家族,一個王朝之間的恩怨情仇愛恨糾葛

東京開封的龍庭


一幅畫,一個家族,一個王朝之間的恩怨情仇愛恨糾葛

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


古代畫壇大師巨擘的藝術傑作,向來都是豪門權貴、帝王將相爭相把玩,輾轉易手的“收藏熱門”。千百年來圍繞這些國寶級珍品,不知上演了多少幕愛恨情仇、恩怨糾葛的動人故事。

當人們的目光轉向一千年前的北宋,大畫家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因生動傳神、氣勢恢宏地展現當時汴京“百科全書式”的風俗畫卷,而榮耀成為北宋畫壇不可逾越的標杆之作。

最早收藏這幅傳世國寶的是走出“一相一後”,顯赫朝野的河內向氏家族。伴隨兩度為相向敏中的曾孫女(向介姬)嫁給了宋神宗,歷神、哲、徽三朝為皇后、皇太后,更是一舉把家族榮耀推上輝煌巔峰。

而欣然為這幅曠世佳作“題名”的宋徽宗所在北宋,作為中國歷史上科技進步、城市繁華、商業發達的“黃金時代”;由繁榮走向滅頂的特殊階段,隱藏著諸多值得一探的王朝密碼。

那麼,《清明上河圖》與項氏家族、徽宗所在的大宋王朝三者之間又有何瓜葛關聯、抑或是非恩怨呢?

1

掩藏在《清明上河圖》中的顯赫向氏家族。

從這幅精工描繪的北宋不朽畫卷題跋得知,該畫完成之後並未第一時間進入皇家收藏(宋徽宗主編的《宣和畫譜》未收錄),而是被趙佶題名後贈送給對自己有“大恩”的向氏家族。

“翰林張擇端,字正道,東武人也。幼讀書,遊學於京師,後習繪事。本工其界畫,尤嗜於舟車、市橋、郭徑,別成家數也。按《向氏評論圖畫記》雲:《西湖爭標圖》、《清明上河圖》選入神品,藏者宜寶之。大定丙午,清明後一日,燕山張著跋。”

其實,與向家對自己(趙佶)的天大恩典而言,這幅價值連城的“御賜”名畫,簡是“大巫見小巫”。

原來900年前的元符三年正月一天,曾經的文藝好青年趙佶,正在“端王府”痴迷於足球賦詩、書法繪畫,意外被一個突發性的事件緊急召進皇宮,稀裡糊塗被“推舉為帝”。

皇太后坐簾下,諭端王雲:“皇帝已棄天下,無子,端王當立。”王踧踖固辭,雲:“申王居長,不敢當。”太后雲:“申王病眼,次當立,不須辭。”……少選,捲簾,上頂帽被黃背子,即御坐。(《曾公遺錄》)

24歲的宋哲宗英年駕崩後,正是向太后力排宰相章惇之議(章相認為趙佶輕佻,不可大用),擁立端王為帝,才有了史書上譭譽參半、大名鼎鼎的徽宗皇帝。


一幅畫,一個家族,一個王朝之間的恩怨情仇愛恨糾葛

宋代的皇后畫像


行文至此,不得不附帶說說,蜚聲北宋政壇、顯赫一時的河內向氏家族。

《宋史》記載,喜歡字畫收藏、著有《向氏評論圖畫記》(首次收錄《清明上河圖》)的向宗回出身名人之後,他的曾祖向敏中是赫赫有名的大宋王朝宰相。向敏中有子傳亮等人,傳亮有子經,經有子宗回、宗良,還有女向介姬,即後來鼎力扶持宋徽宗登基的向太后。

作為神宗欽聖憲肅向皇后,她是決策立趙佶為皇帝的最關鍵人物。

“帝倉卒晏駕,獨決策迎端王,章驚異議,不能淚。”“徽宗立,……明年正月崩,年五十六。帝追念不已,乃數加恩兩舅,宗良、宗回,皆位開府儀同三司,封郡王。”(《宋史》)

而得了個“天大餡餅”的趙佶,登基後對她感謝得無法言表。即便向太后駕鶴西去,徽宗 “愛屋及烏”,仍然對她的兩個兄弟,自己的舅舅宗回、宗良,特別照顧,高官厚祿,賞賜頗豐。

譬如宋徽宗一次就慷慨地將包括《清明上河圖》在內奇珍異寶賞給自己的舅舅向宗回,相當於一次就將能夠買不止一架波音737的厚禮賞賜給大臣,這簡直是天恩浩蕩,令人涕零。


一幅畫,一個家族,一個王朝之間的恩怨情仇愛恨糾葛

宋徽宗趙佶畫像


2

驚世名作《清明上河圖》誕生的背景,與徽宗皇帝的關係。

一、關於張擇端。

除了張著題跋的寥寥數語,流傳至今的文獻上沒有對張擇端哪怕是“隻言片語”的記載。只是這幅畫落到向宗回手中後,才將《清明上河圖》和張擇端這一擁有傲人藝術才能的畫家,於北宋崇寧初年記入《向氏評論圖畫記》中。

南宋詞人周密稱:向家“三代好古,多收法書、名畫、古物……故尤物多歸之”。宋徽宗又因追念向皇后,“數加恩兩舅”,故此把名畫贈給他是常理中事。愛好名畫的向宗回也就把這幅畫定為“神品”,記入《向氏評論圖畫記》。

北宋大家張擇端《清明上河圖》的耀然問世,不僅是對彼時大宋國度中漕運和市井的繁榮的生動描述,更是對蓬勃興起的重視商業發展、追求國富民強的經濟制度的變相讚許。畫家在《清明上河圖》中對描繪酒店情有獨鍾,這一方面強調了糧源豐足,另一方面更渲染北宋市民階層酒文化的繁榮,襯托了社會的繁華富足。

可是人算不如天算,就在這幅畫完成若干年後,龍顏大悅而揮筆題名的宋徽宗,卻被金兵意外俘虜。因此從這種意義上講,寫盡東京無盡繁華的《清明上河圖》,更像是20年後旋即覆滅之北宋王朝的“迴光返照”。


一幅畫,一個家族,一個王朝之間的恩怨情仇愛恨糾葛

北宋大畫家張擇端塑像


二、關於畫卷名稱由來。

這幅北宋寫實藝術長卷,被公認為是著力表現徽宗時期政權穩定、經濟繁榮、物阜民豐、欣欣向榮的政治文化產物,是以表現“太平時日”的祥瑞為基準的時代畫卷。

徽宗時的“清明”一詞,除了太平時日含義外,又被看作是有關祥瑞的詞彙。

“上即位之三年,朝廷清明,百撰時敘,民安其生,風俗一變。”(蘇軾《司馬溫公神道碑》)

“四時和日,玉燭氣和。太平時日,清穆之世,又曰清明之世”(宋人任廣《書敘指南》

三、張擇端創作的動機。

不少學者認為,《清明上河圖》內容並非由畫家自行決定,而是由幕後資助者(該畫為徽宗)決定的;徽宗希望將自己的治世描繪成得自天恩、繁榮的理想都市;畫卷突出人民生活富裕、國泰民安,所以不需要一切要塞、警備等防衛設備。地方與都市互動,二者相得益彰。儒家認為,只有在明君治世時代,才會出現這種世外桃源、繁華景象。


一幅畫,一個家族,一個王朝之間的恩怨情仇愛恨糾葛

張擇端的畫作


3

成於皇權敗於皇權,令人唏噓的向氏家族大結局。

從張著的跋文和歷料看,向家不僅是唯一提到並記載《清明上河圖》的人,也是神宗皇帝的後族,更是在整個北宋時期世世代代扮演了重要角色的顯赫家族。最早在朝廷中取得地位的向家人、振興家族的靈魂人物是向敏中。宋史記載,才智過人的向敏中曾多次受到太宗和真宗賞識。

之一,宋太宗將向敏中列為“後備幹部、重用名單”大加褒獎

太宗飛白書敏中洎張詠二名付中書,曰:“此二人,名臣也,朕將用之。”(《宋史》)

宋真宗也曾兩次破例委任向敏中為宰相,換了常人一定得意忘形,大宴賓朋,高調炫耀。然而向敏中卻頭腦清醒,異常低調,如此天大喜訊,府上卻沒有宴請一人。皇帝感慨稱讚,向敏中是堪當大任,非常稱職的人選。

使人問庖中,今日有親賓飲宴否,亦無一人。明日,具以所見對。帝曰:“向敏中大耐官職。”(《宋史》)

即便如此,向敏中卻因與另一宰相張齊賢爭娶富婆兼寡婦的(柴氏),被指責“潔之操蔑聞”,貶出京城。

之二,謹言慎行的一朝“國丈”向經,居然會成為神宗安撫人心的“替罪羊”、“冤大頭”。

宋王朝為防止統治集團內亂,杜絕外戚干預朝政,制定了一整嚴格、綿密的祖制和家法,成為不可僭越、嚴格限制皇親國戚的“權力牢籠”。

雖然顯赫的向氏家族源自“向敏中仕途上一帆風順,曾兩度為相”,可是與皇室聯姻(向介姬嫁給神宗),這使向氏家族成為名副其實的外戚之家。要知道有宋一代,社會輿論對外戚參政一直極為敏感。

神宗時王安石變法,由於急於求成、用人不當,加之天災影響,導致民怨驟起。面對一片批評之聲和人心惶惶的東京臣民,作為外戚顯赫代表人物的向經首當其衝,儘管再謹言慎行,最終也未能避免生離死別的悲劇。

一幅畫,一個家族,一個王朝之間的恩怨情仇愛恨糾葛

王安石畫像


神宗當然無權對仁宗曹皇后的弟弟加以責斥,但是對自己的岳父則完全可以發難,以表明自己將守祖宗家法,不允許外戚介入朝政的決心。

更何況王安石旁敲側擊、以實例遣責外戚種種“胡作非為”,引發眾官民普遍不滿。

“如後族,即向經自來影占行人,因催行免行新法,遂依條收入。經嘗以煤理會,不見聽從。又曹佾買人木植不還錢。陛下試觀此兩事,即後族何緣不結造語言?”(《續資治通鑑長編》王安石言論)

為平息眾怒、權力制衡,神宗只好拿老丈人開刀。熙寧七年秋天,向經被貶“出知青州”。其原因在於迴避王安石所批評的外戚干預朝政,無論岳父向經是否參與都已經沒有關係,重要的在於神宗找到一個既可“修人事”又不至於引起朝野“人情諮怨”的最佳處理方式。向經仕途遭遇如此重大打擊,不久便在窩火和遺憾中離世。

之三、向太后兄弟向宗回的跌宕人生。

在向氏家族的中衰之際,向皇后的出現使得家族再次榮顯。雖說徽宗皇帝給予了向太后最高的榮譽,也給其後人相當的恩寵,但也不乏帝王“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的無情和變臉。

譬如《宋史·徽宗本紀》中就多次提到向宗回等人官職的升降。史書記載說“宗回少驕盜”,為平息流言蜚語,徽宗只好“削官爵流林州,行二日,聽家居省答”。

大觀二年(1108年)正月“徒封向宗回為漢東郡王”。同年九月“削向宗回官爵”。大觀四年(1110年)六月“復向宗回為開府儀同三司、漢東郡王”。

正因為這件作品背後所籠罩的朝廷與外戚的層層關係,導致在北宋最後幾十年間,知道此事件和《清明上河圖》的關係的人也寥寥無幾,但世態炎涼、人情冷暖惟有向家自知。


一幅畫,一個家族,一個王朝之間的恩怨情仇愛恨糾葛

宋徽宗的廋金體書法


4

表面繁華背後隱藏的深深危機。

隨著北宋王朝一步步走向覆亡,《清明上河圖》、張擇端、向氏家族、宋徽宗的命運都受到極大的衝擊,顛沛流離,際遇坎坷,令人唏噓。

北宋末年,徽宗過分追求奢侈生活,在南方採辦花費巨資的“花石綱”,在汴京修建金碧輝煌、耗資逾億的皇家園林“艮嶽”,大興土木,極大耗費了民力和國力。

被元朝宰相脫脫客觀評價成“諸事皆能,獨不能為君耳”的宋徽宗,雖然精通藝術,書畫造詣極高,但是用人方面卻尤為糊塗和不精明。他重用的奸臣蔡京、宦官童貫等人,搜刮民脂民膏,農民起義風起雲湧、危機四伏。彼時內憂外患,強敵虎視眈眈,兵強馬壯的金國阿骨打覬覦北宋的繁華和財富,不時大舉南下,摧枯拉朽,數度威脅到帝國的首都安危。

北宋政權岌岌可危、朝不保夕,而在一千年前開創、引領世界極簡美學之先河、不愧為“千古一人”的傑出藝術人才的宋徽宗,卻黔驢技窮,最終被屈辱俘虜。

從治國安邦方面,趙佶並非一個稱職的好皇帝,他辜負了向太后冒風險、排眾議的一片苦心,也驗證了宰相章惇“趙佶為人輕佻,不可大用”的政治預言。

參考書籍:

《宋史》、《過程·空間宋代歷史再探研》、《“清明上河圖”新論》、《續資治通鑑長編》


一幅畫,一個家族,一個王朝之間的恩怨情仇愛恨糾葛

二十四史中的宋朝曾是中國歷史上的黃金時代


一幅畫,一個家族,一個王朝之間的恩怨情仇愛恨糾葛

宋徽宗的畫作《芙蓉錦雞圖》


一幅畫,一個家族,一個王朝之間的恩怨情仇愛恨糾葛

多少真相掩蓋在歷史之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