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改變了美國——1992年億萬富豪羅斯·佩羅競選美國總統

2020年美國總統初選最重要的“超級星期二 ”就此告一段落了,與共和黨內初選特朗普一家獨大不同,民主黨內可謂競爭激烈,拜登和桑德斯在多個州的初選中互有勝負。

然而選前豪擲5億美元的超級富豪、前紐約市長布隆伯格(身價600億美元)收穫慘淡,只能黯然宣佈退選。

沒能複製2016年土豪特朗普(身價45億美元)競選總統的傳奇,令原本外界期待的今年11月份兩大億萬富豪同臺競技的場景可能就此告終。以前經常能夠聽到這樣一句話“美國總統是資本大佬推上前臺的代理人”,但不知道從何時起,資本大佬喜歡親自下場了。

他改變了美國——1992年億萬富豪羅斯·佩羅競選美國總統

超級星期二中布隆伯格大勢已去


但無論是特朗普還是布隆伯格他們的競選都依然在體制內,儘管無比富有二人都要乖乖參加共和、民主兩大黨的黨內初選,然而大約三十年前卻有這樣一位富豪差點一度打破兩黨的枷鎖,塑造傳奇。某種程度上他可以被稱作是特朗普和布隆伯格的前輩。

他改變了美國——1992年億萬富豪羅斯·佩羅競選美國總統

共和黨定於一尊

1992年年初,美國流傳著這樣一個消息,羅斯·佩羅有意要競選總統了,大家快去支持他,因為羅斯·佩羅真的能改變美國。

此後美國全國上下掀起勸進浪潮,各地都在組織請願活動,甚至成立羅斯·佩羅的後援會,一時間真有一種"佩羅不出,奈蒼生何"的感覺。2月20日,眾星捧月下的羅斯·佩羅正式在著名脫口秀節目《拉里金現場》表示,自己將會以獨立候選人身份投入年底舉行的美國總統選戰之中。

他改變了美國——1992年億萬富豪羅斯·佩羅競選美國總統

羅斯·佩羅參加《拉里金現場》

消息一出,佩羅的支持率陡然上升,力壓帶領美國贏得美蘇冷戰、打贏海灣戰爭的現任總統老布什(共和黨),而當時民主黨的候選人還沒選出,因而美國各大媒體預測這次選舉將會是羅斯·佩羅與老布什的較量,而佩羅很有可能將會拿下總統寶座。

這個羅斯·佩羅究竟是何方神聖,竟然能夠在兩大黨的夾殺之下,還能有如此影響力。其實這位羅斯·佩羅是一個億萬富翁(是不是和特朗普很像),此前也從沒有擔任過公職(是不是和特朗普更像),但他走上了政治舞臺,而這與當時美國的時代背景密不可分。

一、羅斯·佩羅其人

羅斯·佩羅,1930年出生於美國德克薩斯州,20世紀50年代,曾經在美國海軍服役,退役後進入IBM從事銷售工作,由於過人的天分使得其很快成為IBM的金牌銷售。60年代他開始獨立創業,涉足當時火熱的IT行業,之後的幾十年他成功運營了多家大型企業,到1992年時,他的個人財富估計已達30億美元(這比2016年特朗普的35億身家要值錢的多)。

他改變了美國——1992年億萬富豪羅斯·佩羅競選美國總統

更為難得的是,羅斯·佩羅雖然不曾擔任過公職,但他的公司曾經與美國政府還有軍方密切合作,這就令羅斯·佩羅得以與政界有深入的接觸,熟悉圈內的遊戲規則,為日後的總統選舉攢下經驗。

掙錢、攢人脈的同時,羅斯·佩羅也並不是那種深入簡出,害怕個人生活被曝光的傳統富豪。相反其積極主動參與公眾事務,1979年,他在伊朗伊斯蘭革命期間派私人武裝潛入伊朗,營救兩名遭囚禁的公司僱員;越南戰爭期間,羅斯·佩羅為淪為戰俘的美國人奔走呼號,並對他們的家庭提供幫助;1979年羅斯·佩羅被共和黨州長比爾·克萊門茨委任為得克薩斯州毒品戰爭委員會主席,1983年又被民主黨州長馬克·懷特任命出任公共教育選擇委員會主席。除此以外,羅斯·佩羅還喜歡參加電視節目,比如前文所說的《拉里金現場》,他就是其中的常客。

積極從事公共事務,樂於參加電視節目,這些都令羅斯·佩羅有足夠的曝光程度,是美國家喻戶曉的名人,在美國選民前混了個眼熟,這些奠定了他日後參選的基礎

二、羅斯·佩羅的競選背景

儘管羅斯·佩羅有如此眾多的優勢,但僅憑這些想要參選總統是不夠的。美國的兩黨制發展到20世紀後半葉已經相當成熟了,共和黨、民主黨兩大政黨在美國政壇佔據絕對優勢

,第三黨在各方面都無法與兩大黨相抗衡,更不用說挑戰總統寶座了。然而20世紀90年代國際和美國國內形勢發生鉅變,而這鋪開了羅斯·佩羅競選總統之路。

1991年蘇聯解體後,美國取得冷戰的勝利,然而多年來與蘇聯的軍備競賽也使得美國的經濟陷入困境,就拿里根時代來說,由於與蘇聯開展"星球大戰",以及國際油價的上漲,美國的赤字規模急速膨脹。

到了老布什當政時期,本來此時的蘇聯已經是強弩之末了,但老布什竟然又跑去發動海灣戰爭,一場仗下來,又是燒錢無數,老布什無奈之下只能食言,宣佈加稅(1988年老布什競選時曾承諾任內不加稅),這招致大量選民的不滿,並且老布什本來更喜歡處理外交、國際事務,對內政、經濟缺乏興趣,這就使得那幾年美國的經濟雪上加霜。經濟發展的停滯,使得美國人民對執政長達12年的共和黨政府積累了滿腔怒火。

他改變了美國——1992年億萬富豪羅斯·佩羅競選美國總統

佩羅和背後的華盛頓畫像

按照美國兩黨輪替的傳統,美國選民如果想要瀉火,那就把票投給民主黨就行了,然而從1969年共和黨總統尼克松就任以來,到1992年這二十多年間,只有1977年民主黨人卡特受"水門事件"的恩惠當選過一屆總統,其餘時間總統寶座均由共和黨人把持,長時期的在野造成民主黨出現人才斷層。

在1992年克林頓脫穎而出之前,民主黨缺乏超級政治明星,檯面上的老牌政客形象基本與共和黨政客無異。民主黨無人可戰,共和黨審美疲倦,美國選民在思考也沒有第三種選擇,冷戰時期,沒得選,為了對抗龐大的北極熊必須要有經驗豐富的職業政客掌舵,但現在蘇聯的威脅不在了,沒有其他國家能夠撼動美國,那麼選一個能打理好經濟的總統可以嗎?

羅斯·佩羅應運而生,雖然沒有涉足過政界,但其成功的企業管理經驗使得其經濟水平毋庸置疑,美國是一個資本高度發達的國家,管理企業與管理國家有異曲同工之妙,其支持者認為羅斯·佩羅能夠將成功的企業經營移植到國家施政上來,而其非共和黨非民主黨的身份,使得

其可以跳脫兩黨的框架,施行新的國家政策,不必受傳統限制

他改變了美國——1992年億萬富豪羅斯·佩羅競選美國總統

佩羅與喬布斯

說句題外話,羅斯·佩羅以第三黨身份參選既是優勢,又是無奈之舉。美國長期以來奉行自由經濟思潮,大部分選民認為只要政府少插手,經濟自然就會繁榮,這一觀點到七八十年代自由主義浪潮興起後更加明顯。

而兩黨的經濟主張是有差別的,民主黨強調政府宏觀調控,共和黨則認同自由放任,所以億萬富翁想在經濟上吸引選民,只能採取共和黨的經濟政策(事實上億萬富翁的發家經歷也更符合共和黨主張),而不能主張民主黨的經濟政策,否則無法說服選民。

也就是說,以共和黨的身份參選更符合他們的政治光譜,這就是特朗普為什麼選擇以共和黨人身份參選的原因,這樣可以事半功倍,但不巧的是羅斯·佩羅當年參選時恰好是共和黨總統老布什在任,羅斯·佩羅如果加入共和黨,能不能贏得初選提名都是問題,更不用說大選了。

蘇聯解體後,美國將何去何從的時代背景是"天時";羅斯·佩羅多年來營造的成功企業家、熱心公眾事務的形象是"地利";受其形象感染,並覺得美國應當改變而狂熱支持他的選民是"人和",在多方因素的促成下,羅斯·佩羅開始了他的總統之路。

三、羅斯·佩羅的總統之路

1、民調高漲

美國是一個聯邦制的國家,每一個州對總統候選人都會有一定的要求,民主、共和兩大黨有強大的動員能力,可以輕易使其候選人達到要求。而第三黨候選人則不是那麼容易,通常來說需要一定數量的選民簽署請願書,使得候選人能夠獲得州的候選資格。

一般不少第三黨候選人這一關就完成不了,而羅斯·佩羅無須擔心,坐擁億萬身家和超高民意,其動員能力遠超一般候選人,雖然可能會花費一些時間,但在全部50個州都取得參選資格也只是指日可待。

佩羅遇到的第二個難題,是競選搭檔人選。全美有25個州規定,總統候選人必須要有競選搭檔(即副總統候選人)一起參選。佩羅為此於3月下旬選擇退役海軍中將詹姆斯·斯托克代爾作為競選搭檔,這一選擇也是很有深意的,斯托克代爾曾在越戰期間立下戰功,還曾被俘數年,為此被授予榮譽勳章,在美國軍人的地位是很高的,選擇斯托克代爾可以鞏固親軍隊人士的選票

他改變了美國——1992年億萬富豪羅斯·佩羅競選美國總統

《時代週刊》上的佩羅和兩黨候選人

其後佩羅積極亮相多個談話節目,為自己的競選活動進行熱身,既然問題都已經解決了,那麼接下來佩羅就該發揮自己的優勢了。羅斯·佩羅最大的優勢是什麼,就兩個字——

有錢

競選是需要很多錢的,美國兩大黨通常的籌錢方式就是組織募捐,募捐分兩種,一種是個人捐款(數額有限制),第二種是企業富豪集資(數額無限,但不能夠直接用作競選資金),個人捐款的理由很好理解,投給自己相對喜歡的候選人,那麼企業富豪圖什麼呢?當然有背後的目的,這就是我們經常聽到的資本家選擇代理人,不要以為美國選民不反感這種行為,然而苦於兩大黨實力雄厚,沒有別的選擇。

而佩羅表示,自己將不接受任何形式的大額捐款,個人捐款也儘量控制到最少,總結起來就一句話,佩羅決定自掏腰包進行這次的競選,自掏腰包競選議員、州長有過先例,而總統這樣全國性的選舉尚屬首次,佩羅表示自己將會投入至少一億美元。

自掏腰包不光是佩羅嘚瑟自己有錢,更重要的是他在向選民表面,自己不接受企業富豪的捐款,那麼自己當選之後,絕不會被大資本家綁架,成為代理人,在當時這種形式還是很吸引選民的,因而佩羅的支持率進一步走高。

他改變了美國——1992年億萬富豪羅斯·佩羅競選美國總統

錢的問題解決了,佩羅再出手,闡述自己的經濟政策,這其實也是選民最關心的問題。作為一個大商人,佩羅的經濟政策總結起來就是"開源節流",所謂節流就是削減不必要的支出,比如削減醫療保險和社會保障,這得罪選民,所以幅度不能大,因而更重要的是開源;說到開源,佩羅的方法是徵收"富人稅"來消除財政赤字,同時主張限制工作流失以及重新談判北美自由貿易協定,為美國工人提供更多的工作。

這幾項政策一出,果然是不同凡響。到5月時,佩羅已經在得克薩斯州和加利福尼亞州的總統候選人民調中領先,在全國的民調中也在逐步逼近兩大黨候選人。而再過了一段時間,真的實現了反超,5月底,《時代週刊》進行的民調顯示,佩羅的民調高達37%,相比之下,布什和克林頓都只有24%,第三黨候選人民調高於兩大黨,這種情況還是第一次發生。

2、黯然退場

老布什和克林頓都開始擔心各自的競選前景,兩大黨意識到自己的敵人並不是對方,而是這位億萬富翁羅斯·佩羅,因而他們決定暫時合作,聯手絞殺佩羅,政權可以在兩大黨之間輪替,但絕不能到第三黨手上,事實證明美國兩黨制把持政壇這麼多年,是有一定的原因的,至少其在封殺第三黨候選人方面相當有經驗。

隨後媒體上開始出現佩羅的一些黑幕,例如報道稱他曾對布什家族展開調查;再比如佩羅在向美國全國有色人種協進會演講時稱非裔美國人為"你們這些人",隨後這一失誤被不斷放大,有人開始列舉佩羅不尊重有色人種的事例;到了7月中旬,《華盛頓郵報》稱,佩羅對競選有極強的控制慾,還會強迫志願者在效忠誓辭上簽字。這一切對他的競選造成不利影響,佩羅的支持率也下滑到25%,低於老布什和克林頓。

他改變了美國——1992年億萬富豪羅斯·佩羅競選美國總統

佩羅和支持者

更可怕的事情接踵而來,佩羅的競選經理據說因為感到失望,而宣佈辭職,隨後佩羅的競選團隊中有多人先後離職,整個競選事務陷入一團糟,而佩羅的支持率依舊在不斷下滑,至少在當時佩羅已經沒有勝選的希望了。面對日益嚴峻的情況,佩羅宣佈自己不會競選總統,從而結束競選活動。

儘管佩羅宣佈退出,但他在全美依然有眾多的擁壘者,大批的支持者表示非佩羅不投,希望其能夠重新競選,為選民提供第三種選擇。

與此同時,佩羅已經取得在全部50個州參與大選的資格,民調顯示他的支持率仍然有14%,克林頓和布什則分別是44%和39%,雖然不如初期那麼高漲,但要知道這已經是佩羅退選幾個月之後了,依然擁有如此高的支持率,顯示其仍可一戰。

3、捲土重來

在多方的勸進之下,10月1日,佩羅宣佈重新加入競選,儘管這時他獲勝的希望已經很小了,但他的加入可能會導致沒有一位候選人能夠獲得足夠的選舉人票,從而讓眾議院決定總統人選

佩羅希望能通過投入更多資金,打出更多廣告,使其民調能夠拉昇,為此佩羅不惜花費3480萬美元從主要電視網絡購買黃金時段,來介紹自己的經濟理念,以便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

他改變了美國——1992年億萬富豪羅斯·佩羅競選美國總統

三方總統辯論

佩羅的投入收到了效果,10月11日,佩羅首次參加總統候選人辯論,和老布什和克林頓同臺競技。這是美國政治史上首次有3位總統候選人參加同一場辯論,應當說辯論的結果還是不錯的,佩羅的口才和他的經濟能力折服了選民,辯論結束後,民調顯示佩羅贏得了辯論,支持率達到37%,其後分別是克林頓的30%和布什的18%,但從選舉民調來看,佩羅的支持率仍然只有14%,遠不及布什和克林頓。

他改變了美國——1992年億萬富豪羅斯·佩羅競選美國總統

其後的兩場辯論,佩羅雖然表現不凡,但其反響卻不如第一場。不過值得慶幸的是,廣告部分,佩羅的付出有了回報,選民對他的好感度也略有上升,大選前夕佩羅在民調中的支持率已達到20%,儘管這還不足以幫助其贏得大選。據估算,佩羅在競選的最後幾天裡每天都在廣告上花費了500萬美元,單在10月就花掉了4000萬美元。

他改變了美國——1992年億萬富豪羅斯·佩羅競選美國總統

大選當天,佩羅一共得到近兩千萬張普選票,佔選票總數的18.91%。但由於支持者分佈相對均勻,他沒能贏得任何一州的選舉人票。

四、他改變了美國

毫無疑問,羅斯·佩羅的競選失敗了,但其影響不可謂不深遠。首先,便是對政壇的衝擊,前文所說羅斯·佩羅的身份和理念更能拉倒共和黨支持者的票,本次大選老布什最終以6%的差距輸給了克林頓,如果佩羅沒有參選,那麼老布什還是有獲勝的機會的。

其次,佩羅的失敗令富豪意識到,個人的力量還是很難與兩大黨競爭,如果想要衝擊大位必須遵循兩黨的規則,2016年的特朗普,今天的布隆伯格無不如此。

最後,佩羅的得票大多來自中將選民,這使得兩大黨意識到隨著冷戰的結束,再像過去那樣固守基本牌的做法以及不合時宜,因而

兩大黨開始了向中間靠攏,也就是後來所說的,民主黨越來越像共和黨,而共和黨也開始民主黨化了,兩黨的得票率也越來越接近,20世紀總統競選中經常出現的碾壓式選舉再也沒有出現過。

從這方面來看,可以說羅斯·佩羅改變了美國。

他改變了美國——1992年億萬富豪羅斯·佩羅競選美國總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