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一網”能否成為有線電視的救命稻草?

作者 | 貓叔


從“三網融合”到“全國一網”,終於不再只是紙上談兵,而是已經提上日程。


近日,中宣部印發[2020]4號文件《全國有線電視網絡整合發展實施方案》。3月2日,國家廣電總局火速召開電視電話會議,對《方案》進行貫徹落實,就“全國一網”整合工作進行動員部署。


“全國一網”能否成為有線電視的救命稻草?


為實現“全國一網”,中宣部牽頭、九部委聯合成立了全國有線電視網絡整合發展領導小組,並在國家廣播電視總局設立辦公室,組建由中國廣播電視網絡有限公司控股主導、對各省網公司按母子公司制管理的“全國一網”股份公司。


“全國一網”能否成為有線電視的救命稻草?


按照《實施方案》,建設具有廣電特色的5G網絡,實現“全國一網”與5G的融合發展,推動大屏小屏聯動、無線與有線對接、衛星與地面協同,建立適應新時代互聯互通、跨網、跨屏、跨終端的多功能國家數字文化傳播網,全面實施智慧廣電戰略。


而“全國一網”的實現,《實施方案》中明確表示,“將顯著提升全國有線電視網絡的承載能力和內容支撐能力”。


可見,“有線電視網絡”在“全國一網”中佔據著重要地位,這或許將為電視的繁榮發展迎來新的契機,但“電視”能夠抓住這一歷史性機遇嗎?


“全國一網”能否成為有線電視的救命稻草?

“電視網絡”越來越沒了油水


以前的廣電網絡,一手向用戶收有線費,一手向衛視頻道收“落地費”,幾乎處於完全壟斷地位。


1、面向用戶收費:強制安裝,永久收費


在之前,所有新房業主收房時,都會被強制收繳有線電視入網建設費,不繳納這筆費用,就不能拿到新房鑰匙。


不僅如此,在接入有線電視時,還得繳納有線電視初裝費,然後每個月還有幾十元的有線電視費。


也就是說,強制要求,一次裝機,永久收費,用戶越多,收入越高。


在以往互聯網不發達的情況下,電視幾乎是百姓最普遍的娛樂需求,到2015年有線廣電的的用戶數量就有2.36億。


2.36億“戶”,這是一個相當龐大的數字,這樣的用戶體量,基本上已經到頂了。因為有線電視是按“戶”算的,而不是按“人”。


“全國一網”能否成為有線電視的救命稻草?


2、面向電視臺的落地費:強制收費,否則“掐線”


所有省級衛視要想實現信號覆蓋,都需要向廣電網絡支付高額的信號傳輸費用。“落地費”就像高速費,只要你想上路,就必須繳納。


網視互聯(ID:wxs360)瞭解,有線電視覆蓋的範圍越廣,落地費就越高,2019年旅遊衛視(已更名為海南衛視)的落地費為6000萬元,而有的衛視已經高達2億。


或許,錢來得容易之後,就失去了所有轉型與變革的動機與慾望。


“全國一網”能否成為有線電視的救命稻草?


因為用戶流失嚴重,這幾年廣電網絡將有線電視和寬帶網絡融合,只要辦寬帶就會送有線電視,而且免去了機頂盒的費用,部分省份強制要求的有線電視入網費也已經取消。


雖然廣電網絡依然處於絕對壟斷地位,而且採取了一系列人性化的措施,就想著能夠留住用戶,但情況卻不容樂觀,觀眾已經不再買賬。


用戶粘性降低、規模縮減、份額下降、新用戶發展緩慢、老用戶流失加劇,“廣電網絡”的日子越來越不好過。


“全國一網”能否成為有線電視的救命稻草?

“全國一網”能否成為電視的救命稻草?


壟斷終究敵不過時代趨勢,在經歷過幾年的低迷之後,廣電網絡也在尋求積極轉型。


按照中宣部、財政部、廣電總局出臺的《關於加快推進全國有線電視網絡整合發展的意見》規定,到“十三五”末期(2020年),將實現——“全國一網”。


“全國一網”能否成為有線電視的救命稻草?


在過去,廣電網絡整合數年推不動,技術革新一直“革”不了,機構臃腫,觀念落後,而對於大多數電視臺來說,也都存在著資源分散、管理粗放、內部腐化、缺少主觀能動性等問題,如今在這樣的“危急時刻”,這些頑疾都在今年集中解決。


此次《全國有線電視網絡整合發展實施方案》進一步明確,實現全國一網是基礎、是關鍵,必須作為當前的首要任務,個體服從整體、局部服從全局,集中全力推進。


很顯然,2020年一旦實現“全國一網”,“廣電網絡”就會形成新一輪的更大範圍的壟斷。


“全國一網”能否成為有線電視的救命稻草?


2月中,工信部下發22號令對現有網間結算規則進行大幅度更改,2020年1月1日起,教育網、科技網、經貿網、長城網等公益性網絡與中國電信、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的互聯網骨幹網之間實行免費互聯。2020年7月1日起,取消中國移動、中國電信與中國聯通間的單向結算政策,實行對等互聯,互不結算,三網融合全業務體系正在加速融合。


而一旦三網融合,以後的手機、電腦、電視可能也會趨同,除了屏幕大小的區別之外,在功能上或許不會再有太大區別。


但電視要想憑藉“全國一網”的風口,重新站回娛樂媒體的中心,似乎也並沒那麼容易。


“全國一網”能否成為有線電視的救命稻草?

電視“自救”鬚髮掘新的商業模式


毫無疑問,“全國一網”的實現,為電視網絡帶來了新的發展契機,也決定著眾多電視臺未來的命運。


《實施方案》數次提到,“堅持有線電視網絡和廣電5G的意識形態屬性”,“利用5G賦能,統籌傳統業務和新興業態,提升有線電視網絡的承載能力和內容支撐能力”,“提升有線電視網絡乃至整個廣電行業的競爭力、傳播力和影響力,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文化娛樂和信息服務需求”。


可見,電視網絡作為廣電網絡的重要組成部分,依然是宣傳的主陣地主渠道,是“全國一網”佈局中的核心組成力量。


但不得不正視一個現實,那就是近年來電視網絡的價值在不斷萎縮,短視頻和長視頻不斷地侵蝕著用戶的時間,如果守著傳統的電視網絡未來將很難過。


不管國家如何扶持,風向如何偏向,要持續有效地提升電視網絡的競爭力、傳播力和影響力,並非一件易事。


“全國一網”作為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變革的不僅僅是電視網絡,必然會帶動有線電視網絡以及5G基站產業鏈環節的諸多投資機會,對全民經濟的影響都不可忽視。


在這樣的大趨勢下,電視網絡不能僅僅是“等風來”,而必須破而後立,從自身開始轉型,承擔起更多的角色,出現在更多的觀看場景,甚至發掘新的商業模式。尤其是在電視服務的智能化、互動性和精準性方面進行延展,讓“全國一網”之下的“電視”,不僅僅只是“電視”。


只有重新定義了“電視”,才能重新定義“場景”,重新定義“電視觀眾”,重新讓電視回到觀眾的視野之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