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特为什么降低油价?

一汪浊


首先事件的起因是由于在最近OPEC+与俄罗斯关于减产150万桶/日的协议未达成。

据外媒消息,沙特将大幅降低销往欧美和远东等国外市场的原油价格,以吸引外国炼油厂到沙特购买石油,沙特还私下告知市场参与者,如果需要将增加产量,即便产量达到了1200万桶/日的纪录水平,以此来争夺沙特逐年萎缩的市场份额。

由于石油的出口占沙特GDP的40%,财政收入的80%,而新冠疫情的全球扩散,使其原油需求减少,使本来市场份额就萎缩的沙特雪上加霜。

因为美国的石油储量丰富,开采技术成熟,所以在2011年之后页岩气的开采技术在美国逐渐成熟之后,美国就逐渐摆脱对原油的大量需求,使美国从之前的原油净进口国变为净出口国。供给的增加长期必然不利于油价,即使通过协商控制产量,但是对手的市场份额必然会减少。

此次降价不仅是为了争夺失去的市场份额,也有因与俄罗斯关于减产谈崩而产生与其恶性竞争的因素。


格致财经


沙特主动降低油价的目的是报复俄罗斯和美国。

在美国页岩石油开采技术成熟之前,全球只有两大石油生产组织——欧佩克和俄罗斯,那是市场份额相对稳定,油价持续走高,以石油出口作为最主要财政收入的欧佩克各中东成员国赚的盆满钵满。

美国的页岩石油技术成熟之后,一跃从石油进口国成为净出口国,在近几年国际经济持续走低的情势下,欧佩克各国的利益遭受损失,美国也在慢慢侵蚀之前的原本属于他们的市场份额。

特别是今年以来油价持续走低,加之新冠疫情导致的全球原油消耗骤降,于是欧佩克和俄罗斯前几天谈判打算通过减产稳定油价,结果谈崩了,欧佩克的带头大哥沙特调低了销往欧洲的石油价格,并排出了日产1200万桶的极限产量,试图以低价和扩产把高成本的石油生产商挤出市场。所以这就是一场以低价换市场的倾销战。



庖丁养牛


沙特降低油价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方面是为了保障自己的市场份额;另一方面是为了以最快的方式向俄罗斯施加压力,最终迫使几大产油国联合限产,抬升油价。

当前原油供给,美国、俄罗斯和沙特形成三足鼎立之势,而原油的价格,很大程度上也由这三家的产量份额所决定。上周,新欧佩克相邀俄罗斯在奥地利的维也纳召开会议,商量原油进一步减产事宜,这凸显了沙特及欧佩克其他国家,希望与俄罗斯达成新的限产联盟以维持油价的意愿。可没想到俄罗斯表示:原则上同意欧佩克减产,但俄罗斯原油产量不能减产更多,上一轮的减产协议中,俄罗斯已经做出了重大牺牲,所以这一次决定不再减产。

其实为了达成新欧佩克的联盟,沙特带头做出减产承诺,也付出了巨大牺牲。至于俄罗斯,加入新欧佩克,俄罗斯的原油产量一直稳步上升,原油市场的份额也越做越大,而俄罗斯获得的这些份额,基本上是以沙特为首的原欧佩克产油国让出来的。然而在这次维也纳欧佩克会议上,联盟提出进一步减产意见时,占尽便宜的俄罗斯却表示他的限产力度已经很大了,不打算签署新的限产协议,而是希望沙特等国继续限产以推高油价。这一态度点燃了沙特人的怒火,于是就有了沙特阿美将4月卖往美国的原油销售价格下调7美元/桶。将亚洲原油销售价格下调4-6美元/桶,同时还下调了欧洲原油的销售价格的行为。这基本上是沙特有史以来最大的销售折扣,接下来沙特不仅不减产,反而要全面增产抢占市场。但这种行为对沙特也有一定的伤害,欧佩克秘书长随便即表明:相信俄罗斯将重回谈判。



萌达深度思考


简单两个字来回答就是:报复

3月7日,俄罗斯能源部长诺瓦克在欧佩克与非欧佩克产油国的谈判后表示,从今年的4月1日起,此前的协议失效,协议将不复存在,并且参与者将不再承担任何义务。

而今欧佩克未能和俄罗斯达成减产协议,沙特阿拉伯则采取激进策略。

3月8日,彭博社报道,因维也纳谈判OPEC+与俄罗斯未能就扩大减产达成一致,沙特阿拉伯计划开始“报复”。而且不止降价,特殊情况下沙特还准备增加日产量



lexus1319


此次油价下跌主要原因是:

1、石油是发展经济的命脉,由于全球经济增长的压力越来越大,对石油的需求不断降低,再加上此前疫情的影响,更进一步减少了对石油的需求。供给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减少,价格自然下降。

2、目前欧佩克和俄罗斯目前是石油的主要出口国。当石油的需求减少时,欧佩克想与俄罗斯沟通通过减少石油供给的方式提高石油价格以保证他们的利益。由于沙特的石油生产成本比较低,要求俄罗斯承担更多的减产份额,俄罗斯担心此举会降低他的市场占有率,所以拒绝了更多承担减产幅度的要求。最终导致了沙特的气急败坏,宣布提高原油产量。

石油市场在需求下降的情况下,供给又有了提高,最终导致了这次油价的暴跌。

国际原油的暴跌的影响:

利好航空航运股(燃油的成本占到航空公司总成本的三成左右)以及部分以石油为原材料的化工企业。

利空上游的开采、油服、石油加工等行业。

此次石油生产国之间矛盾主要是在谈判过程中都想多争取点利益产生的。逐利的本质肯定不会改变,双方现阶段的强硬不过是为了逼迫对方快点回到谈判桌上来。



夕阳看财经


沙特只有石油可以赚钱,而且开采价全球最低,平均一桶油只需9美元,但是其他国的石油开采成本都很高,美国的大概23美元左右,主要沙特是为了占领市场,打压其他国家市场份额。这样做,也会使自己賺的利润大大减少。随着新能源的不断开发,沙特也担心日后石油卖不出去,就只能现在贱卖了。


大波波80后


世界三大原油出口国:沙特,美国,俄罗斯。OPEC在跟俄罗斯谈判的时候谈崩了,所以他想通过价格战来赢得份额,但据我所知,俄罗斯和美国的原油出口靠的是远期合同,对他们的影响短期是没有的!

但是降低油价对经济来说可能存在一个非常重大的打击:首先对于金融行业来讲金融衍生品,部分多头会爆仓,可能带来蝴蝶效应;其次对企业来讲短期内不会享受到油价下跌的红利,反而因为他们的库存,以及成本问题,使毛利率明显下降,企业的运营产生困难;最后对个人而言不会使得短期内在消费方面上升,汽车行业目前日渐式微,需求不足!


晨德


因为沙特需要更多的美元来换取经济发展,石油在沙特就像水一样。石油又是全球不可缺少的东西,所以会再一次体现美元地位。这次美国玩得真狠,先金融崩盘,后全球货币缩水,再次体现美元价值。



白话经济生活美食说


当然是为了市场呀!沙特的石油储量丰富,开采成本低,油质又好,一直都很有市场,奈何市场老是被别国抢占,尤其是俄国和美国。但是这两个石油出口大国的石油公司的开采成本还是比较高的,如果国际油价很低就得亏本了,这样就会停止开采,时间一长公司都可能破产,这样沙特就能抢回市场了。如果国际油价一直不高,可以想象,沙特的石油出口很快就能跃居全球第一了


亏货日记


伊朗低价售油战略意图比较明显,最初以沙特为首的欧佩克希望联合非欧佩克减产提振油价,这种做法符合整体利益,但是非欧佩克担心减产之后丧失市场份额,最终在相持不下,沙特最终选择釜底抽薪,既然你们不配合,那我就吃下整个市场控制权,直接选择低定价抢占市场份额,其实这有点像国内滴滴商业模式,一个烧钱补贴抢占市场,一个低价策略抢战市场,看谁先扛不住,低价模式沙特占据绝对优势,采油成本极低,除了能够打压竞争对手抢占市场份额还能限制页岩油对市场的冲击,可谓一箭三雕!沙特用自己的优势攻击对手短板。暂时牺牲部分利益获取长远利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