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葡萄牙加入北约,为何1961年果阿战争被印度吊打时没人帮忙?

王司徒军武百科


在国际政治格局中,印度可以说是世界各国中地缘政治环境最优越的一个国家,没有之一。

二战后,社会主义阵营与资本主义阵营对抗,作为第三方势力的不结盟运动领袖的印度是双方争取的对象,双方都不想得罪印度以免印度倒向另一方;中苏分裂后,作为牵制中国的力量,美苏对印度也极尽拉拢之能事;现今,面对中国的发展,为了让印度成为制约中国崛起的一股力量,各自打着小算盘的势力对印度也是笑脸相迎,极力讨好。阿三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

1961年的果阿战争就是在这样的国际环境下进行的。

果阿问题的由来

果阿、达曼、第乌岛位于印度的西海岸,属印度次大陆的一部分,是良好的海港(今为印度海军的重要基地),面积3983平方公里,当时人口约65万人。

在印度地图上,果阿就是一个小点



1510年葡萄牙殖民者征服了果阿,并在1565年将果阿城定为葡属印度的首府。此后几百年间,果阿一直是英法葡等殖民者激烈争夺的地方,最终葡萄牙控制了果阿。17、18世纪,葡萄牙殖民者与英国争夺印度失败,仅保留果阿地区。

英国也不想斩尽杀绝,毕竟自己已经占了印度的大头,于是就把果阿给葡萄牙留下了,同时留下的还有法兰西占领的五座城市。英国和法兰西、葡萄牙都是欧洲文明人,彻底撕破脸吃相太难看。

在果阿的葡萄牙人



二战结束后,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纷纷兴起。1947年8月15日印巴分治,1950年1月26日印度共和国成立。虽然依靠不是流血牺牲换来的独立,但印度也自认为是“赶走了英国殖民者”,于是自信大增,也对葡萄牙占领的果阿提出了收复要求。1950年,印度政府正式要求葡萄牙把它在印度的属地移交给印度,但是葡萄牙政府断然拒绝了印度收回果阿的非法要求。

葡萄牙人修建的在亚洲最大的教堂



葡萄牙之所以敢肆无忌惮地坚持它在果阿的殖民统治,是因为它有美国和北约的支持。作为北约成员国之一的葡萄牙声称,果阿是“北约范围之内的土地”,受到北约的“保护”。1951年,葡美两国又签订了《互助和共同防御条约》。之后,葡萄牙把它从美国得到的武器,源源不断地运到果阿。美国则企图利用这个条约,把果阿变成它的军事基地。

印度和葡萄牙在果阿的角力

1954年印度趁着法兰西在奠边府焦头烂额,收回法属印度的五个不设防城市,1958年法国对此予以承认,三哥的信心更增强了。

对于果阿地区,葡萄牙因为有北约和美国的支持,态度强硬。于是,双方都放出了大招。

印度政府在1955年8月15日(印度独立日)派遣了 5000名没有携带武器的志愿人员进入了果阿、达曼和第乌岛,支持和配合当地人民的解放斗争。葡萄牙当局用自动武器对志愿人员进行了血腥的攻击,结果打死打伤200多人。葡萄牙当局的暴行引起了印度人民的愤怒,许多城市举行了罢工和示威。印度政府也宣布同葡萄牙断绝一切外交关系。印度人民争取收回果阿的正义斗争得到了世界许多国家和人民的同情和支持,特别是社会主义阵营的支持。



眼看着印度跟苏修越走越近,英美帝国主义坐不住了。1961年下半年,发生了三件事情,促使尼赫鲁动武:  

第一是英国表示,葡萄牙老弟啊,你也太不知进退了,你看印度那么大一块地方我都让他独立了,你还占着个果阿不肯放手,不仗义啊。  

第二是美国表示,我和葡萄牙的共同防御条约,啊,这个,得补充一下,只针对葡萄牙的领土,不包括殖民地,我不帮葡萄牙共同防御殖民地。  

三哥的第一代维克兰特号航母



第三是印度海军终于有了一艘航空母舰。这是原英国海军尊严级“大力神”号,1944年开工建造,后因为二战结束而一度中断工程,1957年由印度购得后重新开工并进行现代化改造,1961年完工并命名“维克兰特”号,随即装备印度海军。

“维克兰特”号标准排水量15700吨,满载排水量19500吨,属于一艘轻型舰队航母,1961年的时候搭载英国“海鹰”战斗轰炸机和法国“贸易风”反潜机。航母虽然小,可葡萄牙还没有航空母舰呢,即使葡萄牙海军现在的那几艘小军舰,也开不到印度洋来,印度海军占据绝对优势。

三哥的坦克部队越过边界冲向果阿



天时地利人和,没有不打一仗的道理。三哥对自己的百万大军的战斗力还是很有点儿自信的,毕竟曾经在英国主子的指挥下打过隆美尔,干过小日本。而且,葡萄牙在果阿的军队一共才5000人,其中还有部分是警察部队。没有坦克,没有飞机。

开赴前线的果阿士兵



果阿之战

1961年12月18日,印度政府出动3万余人,其中直接参战的部队1万余人,对果阿地区的葡军发起了猛烈攻击。参战部队包括印度第一个装甲师的一个重型坦克营,装备几十辆M26“潘兴”重型坦克。“维克兰特”号也参战了,印度本来是准备在葡萄牙大肆从本土增援的时候,用航母战斗群截断果阿的海上通路,但后来葡萄牙并没有派援军,所以“维克兰特”号最后是把舰载机飞到了陆上机场,和空军飞机一起对果阿进行轰炸。

三哥在玩炮



印度先用空军炸了一轮,然后几十辆“潘兴”重型坦克刚开过边境不久,葡萄牙人就立即放下武器停止了抵抗,印葡果阿战争结束。葡萄牙对果阿400多年的殖民统治终结了。

这场不满48小时的战斗的战损结果是:印度军队22人阵亡,葡萄牙军队30人阵亡,3000人被俘。

投降后的果阿士兵



对印度军队在果阿取得的轻而易举的胜利,新德里的报纸齐声欢呼,称之为“我们最得意的时刻”,大力赞扬印度军队在收复果阿所表现出来的“旺盛的战斗精神 ”。印度总理尼赫鲁也为印度军队在果阿的“赫赫武功”而陶醉,他吹嘘说:“我国武装部队第一次成为一支非常强大和非常有效的战斗力量,我是深知内情才说这番话的……”



第二年,信心爆棚,自认为军力仅次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印度,在世界屋脊上被修理了一顿,国民自信心跌落谷底,成为印度人心中之殇。果阿的英雄,印度开国总统尼赫鲁黯然下台。


我淡如菊


1961年爆发的果阿战争,葡萄牙被印度打败,殖民地果阿也丢掉了。而葡萄牙在1949年就加入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约),然而在这场战争中,北约根本没有帮葡萄牙任何忙,也没有任何反应。这是怎么回事?



其实究其原因也非常简单。那就是北约国家的共同防御条款并不适用于这场战争。然而葡萄牙一步一步地作死的行动也导致这场战争的爆发,也砸碎了葡萄牙这个早已经衰落多年的欧洲列强的面具,颜面大失,最后的体面都没有了。

果阿地区位于印度半岛西侧,总面积为3983平方公里,包括果阿、达曼和第乌岛三块地方。早在1510年葡萄牙殖民者就征服这一地区,但后来葡萄牙国力衰落了,在南亚次大陆殖民地争夺战中败给了英国,而英国也给葡萄牙留下了最后的体面,没有完全把葡萄牙的势力全部赶出印度半岛,毕竟英国认为葡萄牙和自己一样,都是殖民者,没有必要赶尽杀绝。

就这样葡萄牙殖民者在统治果阿地区400多年,然而二战后,欧洲列强在世界殖民体系瓦解,各大殖民地都掀起了轰轰烈烈的独立运动。包括英国都退出了王冠上最耀眼的明珠——英属印度,而葡萄牙偏偏不信这个邪,非要倒行逆施,对抗大势。



然而印度凭借英国殖民者留下的家底,印度一独立就成为一个地区大国,对于早已经没落的葡萄牙,根本不放在眼里。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就多次提出要收回果阿地区,但被葡萄牙殖民者拒绝。葡萄牙甚至在1951年和美国签订了《互助和共同防御条约》,认为借助美国就能吓唬住印度,但葡萄牙人想错了。

无论是葡萄牙加入的北约组织,还是葡萄牙和美国签订的条约,本质上都是一样的。那是基于葡萄牙本土受攻击,条约才能收效。1961年,印度对葡萄牙发动了收复果阿战争。当时美国政府就表态了,所谓的共同防御条约只针对葡萄牙本土,但不包括葡萄牙的殖民地。

意思非常明确,美国不可能为葡萄牙的殖民地上的战争买单。而这场战争的规模也非常小,印度共计出动3万大军,真正参与战争的只有1万多人,葡萄牙在果阿殖民地的军警只有5000人,而且还没有飞机大炮坦克等重武器,所以一两天内就结束了战斗。印度俘虏了葡萄牙军队3000余人,共计造成伤亡也只有50人左右。牺牲印度军队死亡22人,葡萄牙军队死亡30人。



葡萄牙最终为自己的无知和肆意妄为付出代价,失去帝国主义国家最后的体面,彻底沦为一个三流的国家。也不想一想,当时印度的地缘环境那么好,苏联和美国都争相拉拢,葡萄牙的分量,在美国眼中是无法与印度相比的。


大正看世界


印度半岛上的殖民地,可不止果阿这一块。首先印度本身就是英国的殖民地,此外法国人在此也拥有若干殖民据点,譬如印度东岸的本地治里与于孟加拉湾附近的金德讷格尔等地。二战结束后,英国放弃了印度,法国也与印度达成协议,由法属印度各地人民投票公决其归属前途。最终,这些法国据点都加入了印度联邦。

但葡萄牙,这样一个力量远不及英法的小国,却拒绝归还果阿,这又是为什么呢?

首先,是因为葡萄牙人来到印度,实在比英国法国都要早。大抵在1510年也就是明朝正德年间,葡萄牙人便已经占领了这里,到印度获得独立地位的上世纪40年代,葡萄牙人在这里已经驻扎了近五百年,接近孙悟空被压五行山的时间了。

咱这座经营五百年的老店,你一新独立的印度,一毛钱不给就想把她夺了去?葡萄牙人当时心里在发狠:门都没有!

而且这个时候的葡萄牙,也不再是个中立国,他已经加入了北约,属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一份子,因此面对印度,他颇有底气地宣称:果阿是“北约范围之内的土地”,受到北约的“保护”——当时实际上,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战略目标,主要是防范华沙条约组织的大规模军事入侵。印度又不是华约组织成员,北约凭啥替葡萄牙出头呢?

这招没有用,葡萄牙又想到了美国人。1951年,葡美两国签订了《互助和共同防御条约》。于是在此后,葡萄牙便把美式装备运到了果阿,目的其实就是吓唬印度人:美国人也站在我这边,甭以为我好欺负?

印度当然也不想硬来,于是在1955年8月15日,即所谓的印度独立日这一天,他们派出五千名志愿军,不携带任何武器,试图和平接收果阿。结果,葡萄牙守军毫不犹豫地开火了,当场打死打伤两百多个印度人。

怎么办?印度没有对葡萄牙宣战,而是出钱资助果阿人组成游击队。五年以后的1961年4月25日,游击队袭击了果阿首府附近的贝提姆军事据点,当场击毙该据点的指挥官,剩余葡军,则被全部生擒活捉。十余天后,同样是游击队,又在果阿北部伏击了葡军的巡逻分队。随后,甚至连葡萄牙人的警察局也被袭击,武警遭遇缴械。

但是即便如此,葡萄牙人仍不愿撤退,最终这一年的12月18日,印度人终于憋不住,出动了三万大军围攻果阿的葡军,而葡军一共也只有三千多人,以少敌多,48小时之后葡萄牙人终于放下武器停止抵抗,葡萄牙对果阿400多年的殖民统治就此结束。

事实上,就是因为这样一场胜利,印度总理尼赫鲁的头脑极度膨胀,他居然就此得出了印度军队已经 成为一支非常强大和非常有效的战斗力量“的结论,更夸张地说,这样的军队,即使应付巴基斯坦和中国的联合进攻“也绰绰有余”。

随后,便有了1962年的决战雪山之巅。


司马路的历史会客厅


南亚次大陆

果阿邦位于印度孟买南方,属于印度最小的一个邦,人口是印度人口第四少的邦,仅多于锡金邦、米佐拉姆邦及阿鲁纳恰尔邦。但从人均资产来看,却是印度经济最富裕,是印度全国平均水平的2.5倍,也是识字率最高的地方。

果阿邦倒塌

印度作为英国的殖民地,几乎处处都留下了大英帝国的痕迹,不管是建筑、文化、宗教还是制度,但是在果阿基本上找不到英国的留痕,这是为什么?

印度地图

其实,对于果阿来说,对他们影响最大的还是葡萄牙,要知道果阿直到1961年才正式并入现在的印度,事情要从大航海时代说起。

印度地表起伏程度图


果阿的里斯本风情:葡萄牙在此进行长达451年的统治

果阿离孟买不远

果阿位于印度西岸,北临马哈拉施特拉邦,东及南方与卡纳塔克邦接邻,西濒阿拉伯海。果阿面积3702平方公里,首府位于帕纳吉,而最大的镇是达·伽马城。历史上,果阿曾是葡萄牙殖民地。

果阿英文地图

果阿最传奇的历史,是以1498年5月20日第一个欧洲人瓦斯科·达·伽马初临果阿为起点的。

大航海时代

当时达·伽马需要在印度找寻一处贸易航线中的落脚点。他首先于今天印度喀拉拉邦的科泽科德登陆,其后转至今日的“老果阿”地区。葡萄牙的目标,是要在印度成立一个殖民地,以垄断印度至欧洲的海上香料贸易。这也就是为什么果阿有个镇叫达·伽马城。

1502–1961年间葡萄牙在印度的领地 (红色)

16世纪,葡萄牙入侵印度果阿。1510年,葡萄牙的舰队司令阿尔布克尔克击败对当地土官首领提玛亚拥有主权的旁遮普土王,占领了果阿旧城,打压当地印度教徒及回教徒,使当时多数人口改信天主教,随后长期殖民印度果阿,果阿这个名字就是葡萄牙取的。

果阿的海滩

有别于葡萄牙于印度沿岸其他的占领飞地,葡萄牙不仅在果阿屯兵,还期许将果阿建设成一处殖民地及海军基地。当其他欧洲列强抵达印度时,大部分葡萄牙的属地被英国和荷兰取得。

葡萄牙在印度的属地只剩下沿着印度西海岸少数几个飞地,果阿是其中最大的一个,并且很快成为最重要的海外属地,甚至给予首府果阿旧城(在葡萄牙语中为老旧之意)如同其首都里斯本相同的特权地位。

路边随处可见的天主教神坛

葡萄牙并在1565年将果阿城定为葡属印度的首都。17世纪初,这个传教和商业中心的人口已达20万。1760年,一场疟疾使果阿变成一座空城。然而,果阿固有的顽强生命力使它在短短几年里便恢复了生机。直到18世纪中期,瘟疫与港口淤积等问题发生,让葡萄牙政府不得不放弃旧果阿,1843年将首府从果阿旧城迁往帕纳吉。直到18世纪中叶,占领范围扩展至今日果阿大概的管辖范围。

随着帝国的入侵,同时进入果阿的是天主教、语言和血缘。至今绝大部分的果阿人信仰天主教,并于受洗后取英文名字,农田与路边也随处可见小巧的的天主教神坛。葡萄牙已深深刻入果阿的文化、信仰与血脉。

圣洁圣母玛丽亚教堂

1947年印度独立,向葡萄牙要求收回果阿,但被葡萄牙政府拒绝,直到1961年印度军队以小规模的战争收复果阿。因此,果阿在葡萄牙长达451年的统治下,直至1961年印度出兵收回果阿,葡萄牙语、印葡混血血统、葡式建筑与华丽的天主教教堂,逸散着南欧惬意的步调,显得很“不印度”。

果阿旧城的一座教堂,典型的葡式建筑风格。

相较于印度其他城市的共同现象:此起彼落的喇叭声,横冲直撞的各式车辆,以及因恐怖攻击或治安因素,随处可见的安检与保安——果阿的街道相对干净平整,虽然几乎没有路标与红绿灯,却鲜少喇叭声与安检。

果阿的葡萄牙式建筑

而果阿的重要经济来源旅游业,20多个不同景致的沙滩,不仅是欧美游客的假期首选,在1960年代更是嬉皮的主要聚集地之一。

果阿拥有漫长的砂质海岸线

嬉皮已经老去,被电音取代,但混合印度、南欧与拉美风情的果阿,仍然有别于印度其他城市。

果阿的行政区划。青色的乡属于北果阿区,橙色的属于南果阿。


大航海时期的争夺战:葡萄牙和西班牙将世界一分为二

大航海时代

葡萄牙是15世纪初期,率先展开欧洲航海时期的国家,在大西洋群岛与西非沿岸开始殖民。发现非洲好望角,也代表通往印度洋、东印度群岛(香料群岛)航线的展开,而西班牙与葡萄牙始终在航海发现上互相竞争。

大航海时代

通往“亚洲大陆”新航路的发现,让西班牙与葡萄牙在势力范围的划分上再起纠葛,最后在教宗亚历山大六世的介入调停下,两国于1494年签订了《托尔德西里亚斯条约》,这一条约为两国划定了欧洲之外,已知世界的势力范围。别名“教宗子午线”的分割线,以东归葡萄牙,即非洲、亚洲与南美洲东部(包括南美洲巴西东北的少部分);分界线以西归西班牙,包括大部分的美洲大陆、太平洋的岛屿以及当时尚未发现的陆地。

紫线部分为教宗子午线

1512年葡萄牙在太平洋发现了极有经济价值的香料群岛-摩鹿加(包含印尼、马来西亚、汶莱等国),引起了西班牙的垂涎。1492年由西班牙女王资助的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但欧洲期待的香料并未出现在美洲大陆,而哥伦布直到过世,一直都以为自己发现位于大西洋、墨西哥湾与加勒比海间的西印度群岛,就是香料群岛;数年后,麦哲伦试图由欧洲西行寻找东印度群岛,不仅完成第一次环球航行,也在摩鹿加群岛登陆。

东西方贸易地图

西班牙与葡萄牙两国的势力在这里遭遇,1529年达成《萨拉戈萨条约》,修订势力范围界线,这条分割线则落在太平洋上。绿线西侧包括属于葡萄牙的摩鹿加群岛,西班牙退出摩鹿加群岛,但菲律宾则继续被西班牙统治;东侧归属西班牙,但巴西仍由葡萄牙殖民统治。

香料

世界地图,被细线两度一分为二,一边是你的,一边是我的。

《马可·波罗游记》记载 :印度奎隆王国收胡椒的黑人


帝国的野心:教堂上的地球仪

葡萄牙王国在通往东方的主要航道上修建一系列的要塞,包括了黄金海岸、罗安达、莫三比克、桑给巴尔、蒙巴萨、索科特拉、荷姆兹、加尔各答、果阿、孟买、马六甲、澳门与帝汶。而王国也将航海的野心延伸至建筑物与教堂。

果阿的葡式建筑

位于果阿旧城,圣耶稣教堂对面的“阿西西的圣法兰西斯教堂与修道院”与相连的“大教堂”。而圣法兰西斯是被称为果阿的守护者,果阿的第一位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

阿西西的圣法兰西斯教堂与修道院

华丽的“阿西西的圣法兰西斯教堂与修道院”建于1521年,1661年重建。在大门上就有一对航海使用的地球仪,顶端的两座五角高塔,则像欧洲的城堡;而在“大教堂”的门上同样有地球与象征船只的齿轮。

“阿西西的圣法兰西斯教堂与修道院”内部是华丽的巴洛克风格,黄金祭坛、从地板延伸至天花板的湿壁画,描绘耶稣、圣法兰西斯与大量的花草图案。

大教堂

“大教堂”不仅是果阿最大的教堂,据说也是亚洲最大的教堂。建于1562年,半世纪后才完成主结构,30年后才完成主祭坛。南面的钟楼,又称黄金之钟,据说钟响时,整个果阿都可以听见。至于北面钟塔,已经倒塌。

大教堂门上有地球与象征船只齿轮的大教堂

葡萄牙在后续加入航海冒险的英、法、荷等国的竞争下退败,失去掌控东方航线的优势;鲸吞蚕食取得的属地,被新兴国家也同样鲸吞蚕食地夺去。这曾将世界一分为二的帝国,远去不再。

大航海时代


果阿的守护者:圣法兰西斯‧赛维尔

改编自远藤周作的同名小说的电影《沉默》,故事正在此一时空背景。

由日本作家远藤周作小说改编的电影《沉默》,是美国导演马丁史柯西斯酝酿28年,描述日本幕府时代宗教迫害、天主教与佛教冲突的信念之作。

阿西西的圣法兰西斯教堂与修道院

而第一个踏上日本的天主教神父圣法兰西斯‧赛维尔(1506-1552),同时也是印度果阿的守护者。他在死后10年封圣,被认为是自圣保罗以来最伟大的传教士之一。

阿西西的圣法兰西斯教堂与修道院,从地板延伸至天花板的湿壁画

1506年出生于西班牙望族家庭的赛维尔,24岁在巴黎取得哲学硕士学位后,决定追随天主,立下神贫与贞洁的誓愿,成为传教士并创立耶稣会。当时葡萄牙国王约翰三世邀请耶稣会教士前往葡萄牙开辟的东方地区去传教。1541年,35岁的赛维尔与他的伙伴,沿着葡萄牙人开辟的东方航海路线,展开传教生涯。

圣法兰西斯‧赛维尔

执行国王传教任务的赛维尔,抵达印度后才发现,自己面对的是糟糕的殖民统治阶层:来自葡萄牙监狱与社会底层的乌合之众,没有信仰的水手与商人,而这些人融入印度文化,并与印度女性交往,这是当时的殖民帝国所不乐见的。

圣法兰西斯‧赛维尔

相较于现在果阿四处林立的天主教堂,赛维尔抵达果阿时,当地几乎没有教堂,他必须先向当地的葡萄牙人传教,同时展开学童基础教育的工作。赛维尔展开他独特的传教方式,那就是从印度基层社会开始发展:他在医院里为病人讲道和服事,向印度孩童与仆人传教。随后,他在印度成立了亚洲第一个天主教耶稣会。

圣法兰西斯‧赛维尔传教图

赛维尔在印度果阿3年多的时间,付洗成千上万的当地人,建立近40座教堂,并翻译经文为当地语言。他在信中解释自己的传教方式:

“在两年之内,我把这些祈祷经文都译成他们的语言,我自己也会背诵。慢慢地,大人小孩都会重覆诵念这些经文。祈祷完毕,我给他们解释《经》各信条和《天主十诫》的意义。然后,我要他们公开为自己过去的生活请求天主宽恕。讲道结束,我问他们是否真正相信《信经》各信条的内容,众人异口同声回答相信;于是,我高声诵念每个信条,每念完一个信条,我便问他们是否相信;他们则双手交叉作十字状,放在胸前,齐声回答相信。就这样,我便给他们付洗,并用笔写交给他们每个人一个圣名。男人领洗后,回到家里,又叫他们的妻子和家人到我这里来。我用同样的方式给她们付洗。当大家都领了洗,我便吩咐他们把庙宇和偶像全都摧毁。”

印度河平原

赛维尔的传教方式,激励了许多欧洲传教士,将天主教传扬至全世界,印度和东印度群岛的天主教徒受到赛维尔的影响最深。

日本与圣法兰西斯,赛维尔从日本写回欧洲的信件原

1545年赛维尔在马六甲等葡萄牙属地传教,并前往日本鹿儿岛,成为第一个踏上日本国土的天主教传教士。赛维尔发现日本的情况和印度的大异其趣,日本人的生活习惯,思想文化原来比印度的复杂多了。

日本地图

他意识到不能把在印度使用的传教方法搬到日本。他必须先学习日本语言,认识日本文化,哲学思想,并采用日本人的风俗习惯,而且要花费很长的时间才足以使一个人皈依基督。他从日本写回欧洲的信立刻被公布出来,吸引了无数人的兴趣,也产生极大的共鸣。一时,他被推崇为现代的传教士。

在1596年一艘名叫圣菲利浦号的船停泊土佐时,被丰臣秀吉怀疑有意入侵日本,对船上二十六人下达极刑。


圣法兰西斯的未竟中国:计划偷渡入境广东,在赚钱和灵魂面前,他选择了灵魂!

赛维尔更进一步发现,中国文化对日本的深刻影响,于是决定访问中国。但当时,外国传教士难以进入封闭的中国明朝。

明朝也在航海时代进行了海上活动,主要涉及东南亚与印度洋一带,最远达阿拉伯与非洲。

1552年,他组织了一个赴中的葡萄牙使团,参见明朝皇帝。但5月底使团在马六甲被长官亚戴德扣留。于是他决心独自前往中国,1552年8月底,他将距离中国广东上川岛(属于台山)作为基地,计划偷渡入境。但是答应帮助他们偷渡的商人反悔,迟迟未出现。

图为位于日本长崎的二十六圣人纪念馆。

1552年12月3日,赛维尔因疟疾病逝于岛上,年仅46岁,终未达成进入中国的心愿。同年10月6日,利玛窦生于意大利。30年后,利玛窦成功的将天主教传入古老的中国。

圣耶稣教堂,古朴砖红色的圣耶稣教堂

35岁的赛维尔,在大航海时期搭上东去的船只,再也没有回到欧洲,46岁因热带疾病结束年轻的生命。

圣耶稣教堂正门

赛维尔的肉身未腐,沿途向世人展示,直到1554年才安葬于果阿,1662年封圣。他的遗体每10年公开一次,而每逢12月3日他的祭日前后,旧果阿万人空巷。

圣法兰西斯的骸骨在银制圣骨盒里长眠

人是要赚钱还是拯救灵魂?这是一个问题。

印度

赛维尔在法国首都巴黎念大学时,与同乡依纳爵‧罗耀拉共租房子。这位同乡追求的是天主的光荣,他常说的一句《圣经》是:

“人若赚得全世界,却赔上自己的灵魂,有什么益处?人还能拿什么换自己的灵魂?”

最后,赛维尔与罗耀拉一起立誓。但赛维尔走得更远,他改变了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果阿。

船舶是果阿的主要产业之一


落幕:一群印度农民占领了一块葡属印度,印度士兵随后就到

葡属印度是由过去葡萄牙于印度的殖民地所组成。1947年印度独立时,葡萄牙于印度的殖民地包括位于其西岸的果阿、达曼-第乌,以及位于达曼内陆的达德拉-纳加尔哈维利。葡属印度有时也会被统称为果阿。

印度洋

印度正式独立后,即要求把葡属印度的主权移交印度,但即使国际法庭及联合国大会于1950年代就此作出对印度有利的议决,葡萄牙均没有答应。

1961年葡属印度

1954年,一群印度义民占据了达德拉-纳加尔哈维利。葡萄牙要求印度允许葡国部队穿越印度国土进入这块辖地恢复管治,但印度拒绝。1961年8月,印度正式占领该地,成为印度的一个联邦属地。1961年12月12日,印度向果阿、达曼及第乌发动进军,经过26小时的交火,成功占领该三处地方,将其纳入印度版图。初时3地共组成为印度的一个联邦属地,至1987年5月30日果阿成为印度的一个邦,而达曼-第乌则继续保持为一个联邦属地。

印度洋海底迪亚曼蒂纳悬崖的三维图

葡属印度被占领后,葡萄牙的萨拉查政权一直拒绝承认印度对该地的主权,并继续保留该地于葡萄牙国民议会中的席位。1974年,葡萄牙“四二五革命”后,新政府宣布放弃所有殖民地,因而同时承认了印度对原葡属印度的主权,并恢复与印度的外交关系。然而,葡萄牙政府同时承诺继续保留前葡属印度人民作为葡萄牙公民的权利。

印度的沙漠

西方人对印度果阿这个地方十分痴迷。其原因也许在于,这里生活的主人就是自己。


跟着地图看世界


永远是实力问题。60年代印度已经独立了20年,国家有一定实力,尤其是军队数量很多。作为老牌的殖民国家,经过二战,葡萄牙 西班牙等实力已经大不如从前。在印度向葡萄牙下通牒 ,退出果阿等殖民地的时候,葡萄牙拒绝了 ,在印度向果阿进军时,葡萄牙也做了抵抗,但远水解不了近渴,很快失败,选择投降。

同时这一时期,民族解放运动高涨,葡萄牙陆续放弃在非洲的殖民地,联合国也有民族自决的议案。印度在世界上获得巨大同情与支持,尤其是苏联给予巨大支持,这种情况下,北约难以有理由插手。


吴格浩


果阿地区曾是葡萄牙在海外的一块殖民地,位居印度西海岸。十六世纪时,葡萄牙人征服了果阿,并将这里建设为了自己的海外殖民地。

然而二战结束以后,全球的民族独立运动形成了势不可挡的洪流,其中就包括果阿地区。二战结束后,印度总理尼赫鲁直截了当地要求葡萄牙当局将果阿地区还给印度,毕竟印度本土距离果阿近在咫尺,而葡萄牙却远在万里之外。

可是葡萄牙却狡辩那地方是葡萄牙的海外省,而非葡萄牙的殖民地区,言外之意就是不归还果阿地区。同时,葡萄牙为了给自己壮胆,还搬出了“北约”组织这个大招牌。葡萄牙是北约国家之一,而北约国家有一条集体防卫原则,那就是当任何一个北约国家遭到侵略时,北约集团将提供武力庇护。



可是葡萄牙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印度真的在1961年12月18日发起了进攻果阿的战争。印军数万人经过几十个小时的战斗,很快就从葡萄牙人手里夺取了果阿。于是,葡萄牙人苦心经营了400多年的果阿就这样被印度人拿走了。

在整个过程中,印度一直有苏联政府在背后撑腰,而葡萄牙却没有得到北约集团的实质性帮助,根本原因就是北约集团在南亚的力量很弱小,干不过苏联人。同时,苏联还在联合国动用一票否决权否决了英、美等国起草的谴责印度使用武力和呼吁印度停火撤军的提案。



当时,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集团在南亚地区的立足点仅仅有一个巴基斯坦,其他的地方要么保持中立,要么就是苏联人的势力范围(印度亲苏),所以北约集团对葡萄牙的果阿地区实在无能为力,更不可能提供武力支持。

到了后面1971年第三次印巴战争爆发,印度将要吞并巴基斯坦的时候,美国为了保住自己在南亚最后的立足点,迫不得已才临时决定出兵。当时,美国人是通过抽调美国太平洋舰队的部分兵力,千里迢迢才赶赴印度洋对印度沿海城市进行核威慑。因此,冷战初期的北约集团在南亚的势力还很弱,根本就无法阻止印度夺取果阿。



世界人文通史


题主的问题是:1949年葡萄牙加入北约,为何1961年果阿战争被印度吊打时没人帮忙?

首先你要知道,北约是美国人和苏联争夺世界霸权建立的组织,也就是说这是美国人称霸的工具。

第二,葡萄牙400年前是一个世界上数得着的强国,但是到1961年和印度发生战争的时候,早已经是脱了毛的凤凰不如鸡。

第三,1961年的印度是世界不结盟运动领袖,正是他最风光的时候,美苏两国都希和印度搞好关系,所以美国不可能为了葡萄牙攻打印度。

1,北约是美国称霸全球的工具,不是葡萄牙人的!

北约成立于1949年的春天,发起国是美英法三大列强,签署《北大西洋公约》的地点是美国华盛顿。北约建立的目的,是联合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对抗苏联。

所以,美国在北约的影响力无处不在,因为这个组织就是他为了和苏联争霸世界而形成的一个工具。

(1955年西德也加入了,于是苏联搞了个华约)

所以,北约内部成员虽说是盟友关系,一国遭到攻击其他盟国有派兵支援的责任,但这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在面临华约攻击的时候才会起作用!

不要说果阿战争中北约各国没有派兵,就连马岛战争发生后,北约各国也没有和英国一起打阿根廷。

说起来,英国和美国可是父子关系,而且还是北约的发起国。所以,葡萄牙这样的国家没有得到北约的军事援助很正常。

2,葡萄牙价值低!

葡萄牙是大航海时代的发起者,依靠这个先发优势着实风光了一阵子。16世纪的葡萄牙不仅拥有远超本土面积的巴西、东帝汶、安哥拉、黄金海岸等殖民地,也曾经一度垄断了东西方贸易。

(极盛时期的葡萄牙帝国)

比如,对果阿的占领,让葡萄牙利用这里把大量香料运到西方,赚取了高额的利润。对澳门的占领,让葡萄牙把大量瓷器运到西方掀起了西方贵族的瓷器热。

但是,到1961年,这个帝国早已日落西山。

这样的旧殖民帝国在美国人眼里是没什么存在价值的。

当然,美国也不是一点表示没有,对印度的这次行动,美国进行了谴责,甚至想减少对印度的援助!

2,印度的价值高!

美国虽然表达了谴责,但并没有在对待印度的这次行动又什么实际的制裁。

这是因为对美国来说印度的价值巨大,他不会为了维护葡萄牙在果阿的殖民地而得罪这个国家。

印度当时是不结盟运动领袖国家,在世界上有很强大的影响力。

(尼赫鲁在不结盟国家中声望极高)

假如美国对印度制裁,以当时的世界局势保不准印度会完全倒向苏联。一旦印度这个人口数亿,面积300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家倒向苏联,美国在印度洋的日子就不好过了。

毕竟,当时苏联对印度出兵果阿是非常支持的,并且在联合国动用否决权,否决了安理会决议中关于谴责印度入侵果阿的提案。

美国可以为了争取埃及,在苏伊士运河危机中打压英国,在果阿战争期间能谴责印度已经给足葡萄牙面子了,还要啥自行车!


这场战争其实规模并不大,当时在果阿地区葡萄牙共有4000多人,为了打败这支军队,印度出动了4.5万人,17艘军舰(其中包括2艘轻型航母),42架战斗机。

(果阿战争中,印度军方曾经使用这种战斗机进行作战)

葡萄牙军队的抵抗也不强烈,在这场战争中葡萄牙共阵亡了30人,负伤57人,被俘3668人;印度军队22人阵亡,54人受伤!

经过这次战争,尼赫鲁对印度军队的战斗力信心更足了,以为自己的军队已经属于世界一流,然后在第二年招惹了北方的邻居,然后被吊打,然后世界各国发现印度给真正的军事强国提鞋都不配。

从此之后印度不结盟运动领袖的光辉形象就不存在了!


历史风暴


果阿战争发生在一个很特定的时刻,就是全世界在掀起反殖民化的高潮,特别是非洲,一下子有大量的新国家产生。果阿,毫无疑问,是葡萄牙在印度的殖民地,这个时候,印度发起果阿战争,要把果阿统一于印度,道义上是印度占了上风,这一点葡萄牙很是无奈。

葡萄牙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正处于多事之秋,各种事情接踵而至,实际上葡萄牙对印度已经全无招架之力。

我们再来看北约,北约自然有一个共同防御原则,但是问题在于他们的核心是在欧洲,全力与苏联集团展开对峙与竞争。同一时间,美苏对峙已经到了高潮,对果阿其实是无力帮助。

北约他们也不想帮助,因为帮助葡萄牙守果阿,其实对他们的帮助很小,且丧失新生国家的支持,这一点也很关键。

(果阿还是很美的,直到今天,他在印度范围内,也比较特别)


张杰谈史


印度在近代曾是英国殖民地,但其实在印度并不是只有英国一家殖民者,法国和葡萄牙也一直在印度建有殖民据点。

到二战结束时英国占据了印度绝大部分地区,称英属印度。法国则占据印度东海岸的本地治里、卡来卡、雅南、马希、金德讷格尔五座城市,称法属印度。而葡萄牙则保有印度西海岸的果阿和达曼-第乌,统称果阿地区,称葡属印度。

1947年印度获得独立,随后印度便展开与法国的谈判,商谈法属印度殖民的前途。次年,法国与印度达成共识,法国和印度将尊重法属印度地区民众的选择,到1954年法属印度的五个殖民据点全部被印度收回。1963年法国政府正式承认了现状,法属印度走入历史。

不过相比于法国人和英国人,葡萄牙政府却始终不愿意放弃葡属印度殖民地。葡萄牙人是首个登陆印度的欧洲国家,首位抵达印度的葡萄牙人是著名航海家瓦斯科·达·伽马。他于1498年5月20日在今天的科泽科德登陆。

(达·伽马)

(达·伽马第一次抵达果阿的路线)

1502年葡萄牙人在果阿地区修建了普利亚特堡垒,到1510年葡萄牙正式强占果阿地区,从1530起果阿正式成为葡属印度首府。

虽然葡萄牙人在争夺印度的战争中占得先机,但后劲却远不如英法,最后只保留了果阿地区殖民地。截止到印度独立,果阿地区已经被葡萄牙人统治430多年了,而在印度独立后,印度政府就开始与葡萄牙政府接洽,试图和平收回果阿地区。

由于当时印度刚刚独立,并且与巴基斯坦矛盾不断,印度总理尼赫鲁也不敢轻开战端,印度先是将果阿问题上诉至国际法院和联合国大会,国际法院与和联大均认定果阿地区属于殖民地,葡萄牙政府理应与印度协商果阿前途。

但是葡萄牙政府断然拒绝了国际法院和联大的要求,明确表示不会放弃果阿地区。

葡萄牙曾经欧洲最早赴海外殖民的国家,它与西班牙一同开启了欧洲的大航海时代。不过随着英法等国崛起,葡萄牙渐渐衰落。后来在经历了英葡战争和拿破仑战争后,葡萄牙彻底衰落,不再是欧洲列强。

1910年10月葡萄牙爆发革命推翻了君主制,成立葡萄牙第一共和国。1926年5月葡萄牙再度发生军事政变,卡尔莫纳元帅上台,建立军事独裁政府。十年之后西班牙也爆发了内战,军人出身的佛朗哥上台,至此西班牙和葡萄牙都建立了军事独裁。

20世纪初的葡萄牙早已被欧洲列强边缘化,而葡萄牙政府也很识趣,无论是王国时代、共和国时代,还是独裁政府时期,葡萄牙都没有介入欧洲的战争,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都保持了中立。

虽然在二战期间葡萄牙跟随西班牙,都是比较倾向轴心国,但出于对抗苏联的需要,二战后美国极力拉拢葡萄牙,葡萄牙也成为美国马歇尔计划的援助国之一。

1949年4月4日,葡萄牙成为一批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国家,依仗着北约的保护,葡萄牙政府的腰杆就硬起来,对于谋求独立的海外殖民地一味奉行武力镇压政策,其中就包括印度的果阿地区,这也激化了印度和葡萄牙之间的关系。

1955年8月15日,印度政府派遣了5000名没有携带武器的进入果阿地区,配合当地反葡运动。结果遭到葡萄牙当局血腥镇压。

然而碍于葡萄牙是北约盟国的身份,印度一直不敢和葡萄牙硬碰硬,在此期间印度与苏联的关系不断升温,这让美国人非常着急。为了拉拢印度,美国表示北约不会干预印葡在果阿地区的矛盾。有了苏联的支持和美国的表态,印度政府最终决定武力解决果阿问题。

1961年12月18日,印度出动3万兵力对果阿地区发起了猛烈攻击。当时戍守果阿的葡军约有5000人,极度缺乏坦克、火炮一类的重型武器,并且没有空军和海军的支持。

在实力如此悬殊的情况下,这场战争仅仅打了不到两天葡萄牙守军就宣布投降了,果阿战争以印度的完胜而告终。

(驻守阿果的葡军主要由黑人组成,战斗意志和战斗力都很有限)

果阿战争结束后,葡萄牙政府立即宣布与印度断交,并不承认印度占领果阿的结果。直到1974年,葡萄牙爆发“康乃馨革命”,葡萄牙独裁时代结束,新成立的葡萄牙政府承认了印度对原葡属印度的主权,两国也重新恢复邦交。

纵观这次葡萄牙和印度的战争,美国虽然没有明显偏袒印度,但也没有支持葡萄牙,而北约也与葡萄牙划清关系,没有介入其中,这让葡萄牙非常失望。

(果阿战争爆发时葡萄牙的统治者是独裁萨拉查,他于1933年掌权,在二战时倾向于法西斯德国,战后则转而支持美国,受到美国扶植,但是在果阿战争中美国没有帮他,而以当时葡萄牙的实力也无力远征印度)

对于美国而言,葡萄牙在二战后的地位远不如印度重要,美国不想因此得罪印度,更不愿意看到印度因此倒向苏联的怀抱,所以在果阿战争中美国选择了中立,对此葡萄牙也只能无奈的接受现实。


千佛山车神


因为战争的性质不同。果阿之战,是上个世纪60年代初,印度人民反对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和领土完整的正义之战。北约这个军事集团虽然其宗旨是为北约成员国提供军事保护,但前提是北约成员受到非北约国家的攻击,北约才会行使保护该成员国的义务。并非北约成员国与非北约国家发生战事,北约国家就不分青红皂白一哄而上。


二战后,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形成了势不可挡的潮流,世界殖民体系已经彻底崩溃,欧洲列强纷纷选择了撤出。但是老殖民者葡萄牙却选择了顽抗,其独裁者萨拉查甚至大放厥词,称葡萄牙永远不会同意讨论海外领地的自决问题。并狡辩称,那些地方是葡萄牙的海外省,而不是殖民地。当独立后的印度向葡萄牙提出归还果阿、达曼和第乌等葡属殖民地的要求后,遭到了萨拉查断然拒绝,他还公然宣称,果阿是属于北大西洋联盟范围内的土地。


葡萄牙的独裁者还真就把北约给搬了出来。看不到和平收回果阿的希望,印度也就转变了态度,决定使用武力夺回果阿。其实,印度决定对葡萄牙使用武力还是有考量的,当时不仅亚洲人民在反抗殖民统治,非洲的独立运动也拉开了序幕。1961年2月,非洲葡属殖民地人民反抗葡萄牙殖民统治的战争已经打响,葡萄牙政府不得不将其主要精力都投入到了非洲。在亚洲方面,印度得到了包括苏联在内的大多数国家的坚决支持。

面对西方国家对印度的横加指责,苏联宣称,永远同情为反对殖民主义而奋斗的人们,并承认果阿是印度共和国的一部分。赫鲁晓夫曾在接见印度国会议员讲话时称,虽然果阿在葡萄牙“手中已经有400百年,但不论经过多少年,贼脏仍然是贼脏,仍然要归还原主……而且还要加上利息。”同时苏联还在联合国据理力争,动用了一票否决权,否决了英美等国起草的谴责印度使用武力和呼吁印度停火撤军的草案。

有了苏联的支持,大大提升了印度收回果阿的决心和信心,1961年12月18日,印度政府出动了30000军队,对据守果阿地区的葡萄牙守军发动了进攻,在印度空军和陆军的联合打击下,5000葡军溃不成军。印军仅用两天时间,就收复了全部领土,俘虏了3000多名葡军士兵,结束了葡萄牙殖民者在印度果阿长达400年的殖民统治,但葡萄牙并不承认果阿为印度的合法领土。



果阿、达曼、第乌位于印度西海岸,面积为3983平方公里,人口65万,是印度的天然良港。1560年遭葡萄牙殖民者入侵,作为统治印度的据点。17世纪开始,英国人入侵印度,与葡萄牙殖民者发生战争,葡萄牙战败,被迫放弃了许多在印度的殖民地,但保留了果阿地区。虽然果阿人民为了摆脱殖民者的统治,进行了长期的艰苦卓绝的斗争,但都因为力量薄弱,未能将葡萄牙人赶出去。


上世纪50年代,随着印度的独立,殖民地问题也被提上了日程,当时印度境内有两个西方国家的殖民地,一个是法国的5个不设防城市,法国人曾在这里帮助过印度土王进行反英斗争。1954年,印度收回了法属5个不设防城市。另一个就是葡萄牙殖者占据的果阿。为了解放果阿,从1955年8月开始,印度政府分批派遣了大约5000名志愿军进入果阿地区,帮助当地人民的抵抗葡萄牙殖民者的斗争,但不断遭到葡萄牙的武力镇压。

1961年,印度动用了政治、军事和外交等手段,争取果阿的解放,但遭到了葡萄牙当局的冷漠拒绝。印度政府武力收回果阿后,1962年3月通过宪法修正案,规定果阿、达曼、第乌为印度联邦直辖领土,从法律上确认了果阿地区的合法地位。后经印度政府的不断努力,到了1974年葡萄牙终于承认果阿为印度领土。



试想,如果北约当时武力干涉印度与葡萄牙的果阿之争,势必会引起世界反殖民统治的人民的强烈反抗,把自己置于世界人民的对立面,同时恐怕还会引起以苏联为首的华约的介入,那样的结果北约集团内部也会有清醒的认识,维持殖民统治毕竟是非正义之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