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提早采摘的白毫银针芽头,白茶界的早产儿,究竟品质如何?


那些提早采摘的白毫银针芽头,白茶界的早产儿,究竟品质如何?

前前前两天听说,白茶树已经开始冒芽了。很欣喜。心里窃想着,不久,就可以采茶了

然而,前两天听说,有人在开始采摘了。真心吓了一跳,还没成熟呢,如何能采。

十月怀胎,那就一定要等到40周孩子才能瓜熟蒂落。

早一天,早一周,早一个月,都不行。

早产儿身体虚弱,跟足月婴儿没法子相比,要住保温箱、要享受特殊照顾才能健康成长的。

然而,昨天听说,居然有人已经买到2020年的春茶白毫银针了!

也就是说,这批提早采摘的白茶芽头,它们当中的一部分,已经被加工完成,上市销售了。

欧买糕,可不可以不要这么急呀?

那些提早采摘的白毫银针芽头,白茶界的早产儿,究竟品质如何?

那些提早采摘的白毫银针芽头,白茶界的早产儿,究竟品质如何?

做白茶要讲究工艺,讲究天气的,而采白茶,要讲究水到渠成,顺应天时。

这还没到正式大面积开始采摘的时间,大厂们都还没开始采茶青呢,小工厂小作坊们居然就开始销售成品茶了。

如果白茶加工制作是一场跑步比赛的话,那么,这些现如今就已经上市销售的“白毫银针早产儿”,毫无疑问,是赢家。

但喝茶,毕竟不是喝速度,喝的是品质。

若是品质不佳,采嫩了采早了,天气还不好做不了日光萎凋,那这款茶,就算上市日期再快,价格再低,也不是老茶客们的心头好。

茶界的赢家,一定是不凭快取胜的。

凭的,是质。

从买了早采芽的茶友手上,拿了一包,回来品尝。

有图有真相。

喝过,才有说话的资格。

这一次,村姑陈,为了列位看官,又当了一回小白鼠。

2020早采芽的外观特征

{一、过于短瘦,品级不等}

那些提早采摘的白毫银针芽头,白茶界的早产儿,究竟品质如何?

那些提早采摘的白毫银针芽头,白茶界的早产儿,究竟品质如何?

那些提早采摘的白毫银针芽头,白茶界的早产儿,究竟品质如何?

如上图所示,2020春季早采的芽头,被妄称作“白毫银针”者,其实是很不均匀的。

有一大半的茶芽头过短,过瘦,过小,过弱。

这样的芽头,若是等到萎凋结束、烘干之后,估计就只剩下0.3-0.5厘米长度了,并且还会变得更细,更瘦弱,不堪一捏。

这外形,简直跟白毫银针“粗、肥、硬挺”的标准造型,相差很远。

而小部分的芽头,却瘦,长,甚至有的已经是牡丹王的等级。其实这种牡丹王等级的,算是发育过快的,提前发育的,芽叶单薄,内质不足,压根儿就不能采。

但茶农采摘的时候,却没有区分它们。

看到是芽就采,管它长短粗细,管它等级是不是有跨越。

能采就好。能卖就行。

{二、半截芽,没有根部}

那些提早采摘的白毫银针芽头,白茶界的早产儿,究竟品质如何?

那些提早采摘的白毫银针芽头,白茶界的早产儿,究竟品质如何?

那些提早采摘的白毫银针芽头,白茶界的早产儿,究竟品质如何?

从上图可以清晰看到,大部分早采的芽头,是半截的。

是没有根部的芽头。

就像挖笋技术不好,没有齐根挖起,只挖半截一个道理。

没有根部,说明什么呢?说明它们还不够老,不够成熟,达不到采摘条件。

自然界的成熟,指的就是瓜熟蒂落,这是最自然而然的成熟,是造物主给我们的指示。

若是到了瓜熟蒂落,那这些瓜,这些果,这些实,它们便会被轻松地采摘下来,不费吹灰之力。

而若不是瓜熟蒂落,而是人为的提早采摘,就有可能采不下来,或者采一半,留一半在枝头上。

早采芽只采到半截的,就是属于这种情况。

成熟的芽头,采摘的时候,手伸到根部,轻轻一提、一拔,芽头应声而下。

而不成熟的芽头,采摘的时候,同样把手伸到根部,轻轻一提,却提不起来。只能重重一拔,才能拔下来——并且不是齐根而断给拔下来的,费劲巴拉,也只拔下来半个芽头。

所以,半截芽,它就是不成熟的,或者成熟度不高的芽。

它还是个宝宝呢,就被狠心采下来了。

{三、半截芽数量过多,表明整批茶青偏幼嫩}

那些提早采摘的白毫银针芽头,白茶界的早产儿,究竟品质如何?

那些提早采摘的白毫银针芽头,白茶界的早产儿,究竟品质如何?

那些提早采摘的白毫银针芽头,白茶界的早产儿,究竟品质如何?

如上图所示,新采芽头里,大部分芽,是半截芽,也就是没有根的芽、采摘时没有把芽头根部一并采下来的芽。

也就是“断头芽”。

当然,平时采摘,如果动作太快,速度太快,力度太大等因素合在一起,也有可能偶尔采下一两颗拔断了的、没有根部的半截芽。

但那是凤毛麟角,数量很少。

而这批早采的芽,里面的半截芽,也就是断头芽,数量是很多的。几乎占了一半还有多。

一半到百分之六七十之间。

为什么会有如此大数量的半截芽呢?是因为这位茶农采茶手劲大,总是拔断芽头么?

不是。

现在这种时间点,出来采茶的都是本地的老伊姆老伊爸。都是身经百战,采过多年白茶的老战士。他们怎么可能像新手一样,采摘的时候分不清轻重,频繁拔断芽头呢?

当然是因为这时间节点上生长出来的芽头,还嫩着,还达不到采摘条件,故而采茶时,茶农用与采成熟芽头同样的力度、同样的力量去采它们,便举轻若重,极容易把幼嫩的芽头给拔成两断。

{四、半截芽,没有结蒂,养分容易散失}

那些提早采摘的白毫银针芽头,白茶界的早产儿,究竟品质如何?

那些提早采摘的白毫银针芽头,白茶界的早产儿,究竟品质如何?

有一半左右是半截芽,或者有百分之六七十是半截芽,对成品茶的品质会有什么影响呢?

影响是很大的。

从常规来讲,半截芽多了,说明这批茶青采嫩了,采早了,发育不成熟,养分含量不足。

另外,还有一个大家所不知道的情况。

那就是,半截芽,相比成熟的芽,采下来之后,体内的养分更容易散失。

这又是为何?

我们先来讲一个生物的本能反应——愈合。

人类,如果肢体受伤了,流血了,健康的人的血液里,马上就会由于凝血因子的作用,开始凝固伤口,渐渐止住血液流失。

而在接下来的三五天内,这个受创伤的部位的皮肤们,表皮层,真皮层,肌肉层,会不断地进行细胞分裂和生长,让创口结痂,脱落,最后生出新的白嫩的皮肤。

恢复如初。

那些提早采摘的白毫银针芽头,白茶界的早产儿,究竟品质如何?

植物也一样。

大树被砍断了枝丫,在断口处,就会结一个疤,这个疤把树皮修复了,树干就不会再裸露在外,导致细胞受损,养分流失,从而影响生命。

而白茶树上,当一颗成熟的芽头被采下来,芽根与枝条自然分开,芽根处就会自动凝结,生成一个暗色的疤来。

有了这个疤,芽头细胞里的液体,就不再流出来,这样一样,养分就成功地保存在了芽头里。

而如果是半截芽,这个疤,就结不起来了。

因为白茶树的芽头,是多层的笋状结构,半截芽,它断裂的部位,不是芽头根部,而是笋壳状结构的位置。

这个位置,难以分泌愈合液体,让创口愈合。

这样一来,半截芽的创口,就一直敞开着,让细胞内的液体,大量挥发和蒸发,让养分缓慢流失。

可能到做成成品茶之后,就有可能只留下原来养分的一半,甚至更少的量,在芽头体内。

这样的芽头,看起来,像极了白毫银针。但它含有的养分,相比真正的、有根部的、有结蒂结疤的白毫银针,差了许多许多。

那些提早采摘的白毫银针芽头,白茶界的早产儿,究竟品质如何?

【后记】

总是有些人,心急。

老想着快。

但并不是每件事,都像是在练辟邪剑法,愈快愈好。

做茶,慢工出细活,且需要天时,地利,人和。

在合适的天气,在合适的节气,采下合适的茶青,再用合适的工艺,做成成品茶。

不合时宜的人和茶,只能像妙玉一样,四处飘零,最终,白璧蒙瑕。

版权声明:本文归小陈茶事村姑陈(cunguchen2018)原创撰写,任何媒体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欢迎茶友们转发至朋友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