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如何看待“發熱”?學習《傷寒論》中常見的7種熱型

發熱是指病理性的體溫升高。“怫怫然發於皮膚之間,熇熇然而成熱者,名曰發熱。”《醫學南針》在現代醫學認為,發熱是人體對於致病因子的一種全身性反應、發熱可以促進抗體形成及網狀內皮系統細胞的吞噬作用增強,還能增強酶的活性及肝臟的解毒功能、提高機體的抵抗能力,從而戰勝疾病。

中醫如何看待“發熱”?學習《傷寒論》中常見的7種熱型

張仲景《傷寒論》就是根據“正邪矛盾對立鬥爭”的觀點,把發熱過程中的臨床表現,歸納,找出其一定的規律,發熱的臨床表現 發熱的臨床表現形式。

1.翕翕發熱 《傷寒論》:“太陽中風,陽浮而陰弱,陽浮者,熱自發,陰弱者汗自出,嗇嗇惡寒,淅淅惡風,翕翕發熱,鼻鳴乾嘔者桂枝湯主之。”(12) 《傷寒明理論》說:“所謂翕翕發熱者,謂若合羽所復,明其熱在外也。”若合羽所復,溢於肌表,屬外,風寒之邪,僅止於淺表之位,正氣開始抵抗,陽氣怫鬱於外,太陽病的發熱,外感熱病惡寒期的發熱,表寒,表熱證的發熱,大都是翕翕發熱。

中醫如何看待“發熱”?學習《傷寒論》中常見的7種熱型

2.蒸蒸發熱 《傷寒論》“太陽病三日,發汗不解,蒸蒸發熱者,屬胃也,調胃承氣湯主之。”(248)蒸蒸發熱,在陽明病,外感熱病化熱期,氣熱證,裡熱證中都見此發熱。

3.惡熱 《傷寒論》“問曰:陽明病外證云何?答曰:身熱汗自出,不惡寒,反惡熱也。”(182) 在《傷寒論》中尚有(221)條涉及“惡熱”一證,可查閱。 惡熱一證,其熱位於身體肌肉之間,常欲去衣被,以露其體而求涼爽,為病在陽明,邪熱傳內,不在於表,正氣旺盛的表現,陽明經證,氣熱證中的發熱,常見此象。

中醫如何看待“發熱”?學習《傷寒論》中常見的7種熱型

4.潮熱 《傷寒論》提到“潮熱”者有(104),(201),(208),(209),(214),(220),(229)七條,茲舉二條。 “陽明病潮熱,大便微硬者,可與大承氣湯,不硬者,不可與之。……”(209) “陽明病,譫語,發潮熱,脈滑而疾者,小承氣湯主之。”(214) 我體會:潮熱的含義有二,一指時間而言,如上所述,二取充實之義,形容發熱如海水來潮,大河小溪,皆為水所充滿,全身手足皆為熱所充實而滿,同一潮熱又有虛實之辨,陽明潮熱屬實,癆瘵潮熱屬虛,前者為邪盛,其熱緣緣正赤,後者為陰虛,其熱兩顴發紅,以此為要點。 潮熱一證,在陽明病腑證,外感熱病化熱期,裡實證中常見之。

中醫如何看待“發熱”?學習《傷寒論》中常見的7種熱型

5.寒熱往來 本證在《傷寒論》中,主要有四條(96),(97),(136),(147)。具有代表性的是下面一條: “傷寒五六日中風,往來寒熱,胸脅苦滿,嘿嘿不欲飲食,心煩喜嘔,或胸中煩而不嘔,或渴,或腹中痛,或脅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熱,或咳者,小柴胡湯主之。 寒熱往來,就是寒往而熱來,熱往而寒來,寒熱互相消長地出現。此為病邪在半表半里之間,正氣抵抗病邪能力不強,相持不下,正邪分爭之時,介於表熱裡熱之間,熱多則正氣得勝,寒多則邪氣得勝。在少陽病,外感熱病化熱期,半表半里證多見寒熱往來。

中醫如何看待“發熱”?學習《傷寒論》中常見的7種熱型

6.煩熱 《傷寒論》發汗若下之,而煩熱胸中窒者,梔子豉湯主之。 煩熱主要在心胸之間,熱氣怫鬱,如灼如蒸,煩為陽證,煩而有熱則為實證,或因無形邪熱內擾胸膈,或因有形實滯,內結腸胃,或因無汗而邪熱鬱於內,或因正氣欲伸而受遏,在半表半里,氣熱證中多見之。

中醫如何看待“發熱”?學習《傷寒論》中常見的7種熱型

7.虛熱 虛熱亦稱內熱,假熱。在《傷寒論》中有陰盛於內,格陽於外的如(370)、(317);有陰盛於下,戴陽於上的如(315);有陽虛發熱的如(82);有陽氣未泯而發熱的如(292)、(331);還有陰虛有熱的(303)。可查閱鑑別之。 虛熱比較常見的有:肝氣鬱結,營衛不和,中氣下陷,陰血不足,陰虛內熱,陽虛發熱,瘀血內結等,虛熱一證外感與內傷均可見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