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防疫隊伍中


我在防疫隊伍中

我在防疫隊伍中


太累了,不想動。

人在辦公室簡易躺椅上,怎麼也睡不著。

年前年後的忙累,眼前看到的,過去耳聞的,一股腦湧現出來。

傷醫殺醫,令人心寒,人神共怒,文明社會,正義彰顯,法律制裁。

疫情來了,醫務工作者,放下小我,送上大愛,逆風向前,勇猛衝鋒,固守防線,救死扶傷,義無反顧。

勇者醫者,仁者醫者,情者醫者。醫療衛生工作者,面對疫情,身在其中,情傾患者,忘卻自我。

疫情面前,我們履職在崗,放棄春節休息,自覺自願,就近出征,連續迎戰出征,長途奔襲緊急出征。

出征在一線醫院:身邊的人,電視裡的人,穿軍裝的人,穿防護服的人;出征在居民社區:處室的人,區裡的人,街道的人;出征在交通要道:疾控防疫的人,公共安保的人,道路行管的人……

公職人員,按照分工,各行其職,相互配合,守土有責。臘月二十九,我到了晚7:30還沒到家。愛人電話追蹤,手機中忙報單位事忙,過一會兒就回家。從西二環內棗林前街,到西三環邊的七里莊,平常半小時行程,人就是出不了辦公樓,忙完事到家8:30了。

在機關應對疫情方陣中,我內定在乙類應急處室,甲類應急處室的同志,忙到啥程度我沒問。正月初三到單位,與醫政的同國一桌早餐。問在哪過的年?他說除夕夜沒閤眼,在辦公室忙了個通宵。這位小兄弟,他的孩子上小學,父母都在外地,妻子獨自帶孩子過年。家裡有沒有怨言,我沒有專門相問。我曾是軍人,一家不圓萬家團圓,這個中滋味心裡最清楚。

在辦公樓中過除夕的,將春節過成勞動節的,今年單位的同事多去了。疾控的晉文,從臘月甘八到大年初三,中間匆匆回去洗澡換衣服,幾乎都在辦公樓裡,度過了不眠之夜一回回。好在年輕體質好,一線的同事,現在都能頂著,他們年輕這是優勢。

年老體弱的我,在家過了新年,從新聞中明白疫情複雜,心裡做好了應戰準備。初二就接到通知,初三到崗履職,隨時到工作需要的地方去……

不巧的是孩子年前成家,我和愛人搬到五環外居住過年。新家距離單位辦公地點遠,我心情有些著急,初三天未全亮,就出門登上地鐵,急急地向單位進發。

風從頭頂吹過,長長6人坐掎,大多數空著,坐人的整排孤身隻影,與先前人挨人的地鐵人流,形成巨大反差,好比江河洪流過去,靜水無痕一樣。車上乘客100%戴好口罩,樣式各自不同,N95,一次性,防霾口罩,黑的白的藍的花的,單層戴的,雙層疊戴的,表情凝重,沒人走動,沒人私語,只有列車女播音員的聲音,一站一播報:

“乘客您好:今日列車己消毒。列車上線運營期間,車廂按最大通風量不間斷進行通風換氣。請您戴好口罩,做好個人健康防護,感謝配合。”

進到辦公室,一個字,忙!忙!忙!忙一切戰勝疫情的工作。

緊張工作之後,忙中心穩,疫情總體掌控,大家心裡有數,忙而有序,快則準確。沒事就是好事,再沒有啥事比平安這事,更能讓人賞心悅目的了。

常在朋友圈曬5歲兒子俏皮圖片的晶晶,正月初四在餐廳累得不想說話。問之咋搞的?回說“從27日早上9點,到28日凌晨2點,時間倏的一下就過去了,緊張忙碌又充實,我的活兒完成了,戰友們還在繼續堅守呢!現在一點餓感也沒有。”

科教處的同事凱峰,夫婦倆的工位,都在醫療衛生戰線,一軍一民,父母訂好年夜團圓飯,無奈小倆口都履職崗位。家人去退餐,對方不悅,不情願退訂,說過十五前哪一天吃都行。他們只好明言,都是醫務工作者,疫情期間,哪有功夫吃團圓飯?!店方沒再堅持,緩口說初八過後可以退款。

團圓飯吃不上沒啥,工作上可不能出差錯。父母長輩和妻子兒子管不上了,凱峰就辦公室擺開戰場,電話不斷,報表不斷,人來人往,數據、資質、路徑、人員,一一驗證。

有天晚上值夜班,連續接到熱心群眾電話30多個,都是疫情防控問題。有說醫院有疑似病人沒有采取隔離措施,有說身邊可能有確診患者……電話一通核對,一問有的是虛驚一場,有的診室確有發熱病人,只是還沒有最終確診,正安排往單獨隔離區護送……

凱峰理解群眾心情,理解醫院處境,理解非常時刻電話多的實際。唯獨不放鬆的,是保持頭腦清醒,始終聚精會神。心裡告誡自己:穩點,穩點!態度好點,再好點!

一位院長對媒體說:連續應對疫情,醫護人員連軸轉,能在休息室迷糊3、4小時,是最大的幸福。一線醫院是這樣,我們機關人員也是這樣,特別是各專班人員全力以赴,隨時應對突發情況。處裡派到保障組值班的雅祺嗓子沙啞,王喆眼皮發亮,一問白天黑夜趕活,有時休息過4小時,有時僅能迷糊2、3小時。通霄達旦,人來人往,事都是急茬,人都神經高度衰弱了,夢裡都是活兒活兒!

對桌的劉穎、傳兵,電話不斷,忙數據,忙網絡,忙信息安全……大家都是邊通電話,邊鋪紙提筆疾速,隨後電腦鍵盤劈里啪啦一陣子……

醫政的劉穎,和我們信息的劉穎,倆人同名同姓,她們的孩子去年同上首都醫科大學,這兩位母親都是學霸,我們處的劉穎在應急辦公室值班,醫政的劉穎大年初三緊急派往了武漢……

“親自經歷一場戰役,才知道自己平凡的工作崗位也可以被賦予那麼大的意義。這段時間,感受到全衛生系統所有人員的辛苦和付出,也感受到各位家人朋友對我的支持和鼓勵。紅包、水果是各位親們對我的愛和理解,同時也是對我的鞭策和激勵。只希望這場疫情儘快過去,我們負重前行之後,一起看歲月靜好。”2月1日晨,我從朋友圈讀到了這個信息,發文者是位2歲孩子的母親,綜合部門的同事李丹。

我的同事,我的戰友,我的熟人,我的領導,我身邊所有人,都在崗位上忙碌著。用心用情用技術阻斷疫情,救治患者,慰問病員,發佈信息。

他們是:駕私家車到遠郊延慶區檢查疫情防控的基層處宗海;馬不停蹄在醫院、單位間奔跑的監督處開斌;情傾婦女兒童的淑豔、吳婭;調配藥械的清華、紅偉;醫學科技協調的宋玫;醫政醫管的張濤;疾控處的杜紅;公眾處的鐵男、秀軍;為處室同志保障服務的兆龍、秀芬、永華;機關服務中心的泰立……

一般幹部和處級幹部,都忙得走路飛一樣,主管主任和主要領導,我基本打不了照面,都在一線,都在布兵排陣,都在靠前指揮,都在率先垂範……

面對疫情,面對衝鋒陷陣的同事,面對心稍稍安穩點的家人,面對路上遇見的人們,我突然想起一首詩:

沒有誰生來就會勇敢

我也會害怕孤單

路再長有愛來陪伴

雨再大有我來陪伴

走多遠才能到達彼岸

時間會給出答案

我在你的身邊

也許你看不見

我在你身邊從來不曾走遠

任世界怎麼改變

一生不離不棄

與你相伴天地間

……

節前節後超負荷奮力工作,應對疫情方法、措施效果出來之後,我們適當可以喘息休整一下。

下班返回小區,我出地鐵上過街天橋,一行紅底白字映入眼簾:“為中華民族實現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而不懈奮鬥”。

是的,我們所有人的努力,都是為了這句話,都是實現這個目標!

(2020年2月1日於西城區棗林前街70號)


我在防疫隊伍中

(照片均由作者攝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