黴菌毒素對豬的危害?為啥別人養豬掙錢,而你賠錢(母豬是關鍵)

首先先來了解一下黴菌毒素(mycotoxins):主要是指黴菌在其所汙染的食品中產生的有毒代謝產物,它們可通過飼料或食品進入人和動物體內,引起人和動物的急性或慢性毒性,損害機體的肝臟、腎臟、神經組織、造血組織及皮膚組織等。黴菌毒素可在農作物在大田收穫時形成;在不適宜的貯存條件下,黴菌毒素也可繼續在收穫後的農作物上形成。較高的溼度通常有利於飼料中黴菌的生長和黴菌毒素的產生。溫度是另一個重要的因素。高溫和乾旱環境下的農作物很容易遭受黴菌孢子的侵害,一旦條件允許,黴菌孢子可產生黴菌毒素。

黴菌毒素對豬的危害?為啥別人養豬掙錢,而你賠錢(母豬是關鍵)

玉米飼料受潮導致大量黴菌毒素繁殖


黴菌毒素對豬的危害?為啥別人養豬掙錢,而你賠錢(母豬是關鍵)

顯微鏡下黴菌毒素細胞圖



黴菌毒素對豬的危害?為啥別人養豬掙錢,而你賠錢(母豬是關鍵)

黴菌毒素對豬的危害表現為:


眾所周知,在現在的養殖條件下,黴菌毒素普遍存在於豬飼料中。飼料中的黴菌毒素不僅危害著豬的健康,還會導致豬飼料中的飼料營養價值健翔,降低豬的生長性能和免疫力、抗病能力,給養殖場帶來很大的養殖損失。黴菌毒素對豬的傷害包括器官損傷(肝膽)、免疫抑制(抗病能力下降,不明原因疾病頻發、抗生素無效等)、繁殖障礙(不育、流產、死胎、假髮情、精子活力下降等)、採食量下降、生長髮育停滯、消瘦症狀、飼料轉化率低。此外,不同黴菌毒素的混合感染及各種應激會增強黴菌毒素的毒性作用,引起豬群嚴重健康問題及生產性能的降低,而高產畜禽和快速生長的動物對黴菌毒素更敏感,是影響養豬業經濟效益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飼料中黴菌毒素的控制與清除至關重要。

豬對黴菌毒素相當敏感,尤其是對乳豬。一般而言,當黴菌毒素含量低時,導致飼料採食量減少、生產性能和免疫功能下降。生產者必須意識到,當飼料中發現有一種黴菌毒素存在時,其它黴菌毒素存在的幾率很高。到目前為止,一些毒素還沒有被意識到,但是對已知黴菌毒素的調查,給人們提供了降低黴菌毒素對豬影響的潛在方法。下表中列出了部分黴菌毒素在豬飼料中的最大允許濃度。

黴菌毒素對豬的危害?為啥別人養豬掙錢,而你賠錢(母豬是關鍵)

豬能忍受黴菌毒素的最高水平

黴菌素等導致豬場容易誘發大大小小的疾病、

不同階段豬群的臨床症狀:

(1)仔豬:中毒的仔豬常呈急性發作,出現中樞神經症狀,頭歪向一側,頭頂豬欄,數天內死亡。

(2)生長育成豬:病程效長,一般體溫正常,初期食慾減退,後期食慾廢絕,嘔吐、下痢或便秘,糞便中夾有粘液和血液;消瘦、背毛粗亂。豬的面部、耳、四肢內側和腹部皮膚出現紅斑或黃疸、貧血,飼料轉化率下降,生長髮育遲緩。由於黴菌毒素能對豬的免疫系統造成損害,使豬群出現免疫抑制而易受病原體的危害,發病率和死亡率均上升。

(3)母豬:①母豬黴菌毒素特別是黃麴黴毒素中毒時皮膚髮黃,四肢乏力,體溫正常,糞便乾燥,直腸出血,尿液顏色加深,甚至呈濃茶色(血紅蛋白尿)。

黴菌毒素侵入胎盤對懷孕母豬及其體內胎兒傷害非常大,輕者導致母豬背毛粗亂,精神低下,眼睛有淚斑和分泌物,體表幹皮代謝慢等等。嚴重者導致母豬產後表現為乳豬黃白痢,弱胎,死胎、畸形崽,木乃伊、仔豬不均勻,流產或新生仔豬死亡率上升,母豬使用年限大大縮短,對豬場損失非常大,辛辛苦苦養的母豬產下的小豬成活率底下,母豬產崽率底下,令廣大養殖戶十分頭條,只能眼巴巴的看著,乾著急,束手無策。

有的後備母豬已經8/9個月了,母體已經成熟,外陰紅腫,還是不發情或者不讓公豬交配,

以及產後母豬發情不正常,有的母豬產過一胎後持續2-3個月不在發情!重者母豬可造成死亡。②青年母豬:飼料中含0.1~0.15×10-6的玉米赤黴烯酮,即可引起青年母豬陰門紅腫,子宮體積和重量增加,表現發情或臨產症狀。母豬外陰持續性紅腫是豬群發生玉米赤黴烯酮中毒最明顯的症狀,這種紅腫症狀常被誤認為是母豬發情,但出現症狀的母豬卻不接受公豬爬跨配種。③哺乳期母豬:表現為採食量逐漸減少直至拒食,持續表現發情症狀,影響哺乳期乳豬成活率。④當飼料中黴菌毒素含量超過5×10-6時,母豬會出現直腸和陰道脫出現象。

(4)成年公豬:表現睪丸萎縮,性慾減退,陰莖收不回去。

當公、母豬和育肥豬黴菌毒素中毒時,各種藥物治療無效,患豬不採食配合飼料,只吃草綠飼料,但仍需實驗室對飼料原料進行檢測才能確診


黴菌毒素的防治措施:

衛生管理:加工房的清潔、教槽的清洗。

原料控制:採購質量的控制—水分、雜誌,保存環境溼度的控制,飼料房放適量的幹石灰。

增強肝臟腎臟解毒排毒功能:母豬排毒套餐(龍膽清藍1㎏+母豬型合生源1㎏+溫夏舒0.5㎏)拌料1000斤,每月連續使用15天。

黴菌毒素對豬的危害?為啥別人養豬掙錢,而你賠錢(母豬是關鍵)


飼料的脫黴是必要的:獨解(進口脫黴劑)1㎏拌料4000斤全群長期添加即可,效果非常好。

以上為個人多年臨床總結觀點,希望對廣大養殖戶有所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