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這些才算得上養好豬——母豬、小豬「五怕」

都說自己豬場的豬養得好,但無論是小豬場或是規模場,只有做好這些工作才算得上真正的養好豬!


做好這些才算得上養好豬——母豬、小豬“五怕”


豬有“五怕”,養豬人要注意

母豬、小豬有“五怕”,規模豬場關注“五怕”才能真正養好母豬和肥豬。

1、母豬怕肥、小豬怕瘦

現代母豬飼養管理,由於主觀意識怕母豬營養水平不夠,導致飼料營養水平太高成為最重要問題之一。儘管母豬特別是妊娠期的採食量被嚴格控制,但飼料營養水平和消化率過高,導致母豬肥胖情況多見。

母豬過肥易導致高血脂、高血糖,加之飼料中蛋白質和鈣水平含量也較高,導致高血氨和高血鈣,母豬肥胖其實是高血脂、高血糖、高血氨和高血鈣綜合的結果,而血氧水平卻較低。

其實,母豬有七成膘最好,即肥不見膘,瘦不露骨。肥胖者多氣虛,即氣血淤滯,氣滯則血瘀,血液運行阻力加大,又血氧不足,血液中毒素則明顯增多,表現為卵巢供血供氧不足,卵巢發育受損,發情差、合格卵細胞少而產仔少,多盆骨不開,易延期分娩與難產,分娩產程長,初生仔豬活力差、胎兒粗細不均和弱仔多等。

小豬則怕瘦,中(獸)醫認為仔豬瘦弱多為血虛。脾胃乃後天之本,脾主肌肉四肢,肌肉的生長髮育有賴於脾運化水谷精微之濡養。脾氣健運、健旺,則營養充足,肌肉豐滿,四肢輕健。否則,仔豬肌肉痿軟、形體消瘦。

做好這些才算得上養好豬——母豬、小豬“五怕”

2、母豬怕結,小豬怕拉

母豬的胃腸長度達到38米以上,胃腸道結構和功能發育成熟。一旦便秘,就造成食物殘渣過度滯留在結腸後段和直腸,水分被過度吸收,堅硬的糞便可導致局部粘膜代謝加快、缺氧而發生潰瘍,還可損傷胃腸道黏膜,導致胃腸道出血,同時大量細菌和毒素經破損的胃腸道進入血液和肝臟,往往表現為嘔吐、便秘、脹氣和拉黑色糞便。肺通大腸經,肺與大腸互為表裡,母豬便秘即糞便結,就會損傷肺臟,導致喘氣、咳嗽。

剛出生小豬胃腸道長度僅0.6-1.2米,在哺乳期快速發育,到斷奶時胃腸道長度可達6-8米。由於仔豬胃腸道的快速發育,其組織屏障、化學屏障、生物學屏障和免疫屏障都處於幼稚期,小豬拉稀時非常容易出現腸粘膜萎縮、退化甚至脫落,導致嚴重脫水、酸鹼平衡紊亂和電解質平衡紊亂。這也是小豬拉稀死亡主要原因之一。

3、母豬怕熱,小豬怕冷

夏季天熱,母豬最難受。其腹壁為雙層脂肪結構(即厚厚的皮下脂肪和板油,中間夾了3-4層腹部肌肉),隔熱效果特別好;且汗腺特別不發達(每平米只有500個汗腺,且集中分佈於四肢的蹄間)。

故夏季母豬很難通過泌汗將熱量排出,若飲水不足,熱應激和中暑更加明顯,往往表現為熱性喘息、便秘、採食量下降甚至廢絕。母豬最適溫度為16℃-18℃,產房溫度若超過25℃,則母豬產程長,仔豬產後活力差,母豬食慾難恢復、奶水不足甚至奶水有毒。

而小豬怕冷。冬季天氣寒冷,產房乳豬容易拉稀。剛出生的仔豬體溫一般在38.9℃-39℃,由於其皮下沒有脂肪保護層,體內也缺乏褐色脂肪,儲存的能量也不足,是一個大的散熱器,一個小時後體溫就下降到36℃,容易出現低溫症,仔豬活力低,吮乳能力差,容易拉稀、被壓死和凍死等。其最適溫度為35℃-39℃。保育豬拉稀,也與環境溫度低有很大關係。

做好這些才算得上養好豬——母豬、小豬“五怕”

4、母豬怕燒,小豬怕涼

母豬一旦發燒,就可能伴隨熱性喘息、體溫升高、採食量下降和便秘等。由於母豬特殊的雙層脂肪結構和汗腺不發達,以及營養水平過高引起母豬肥胖和代謝紊亂等,體熱更難以散發,一旦發燒就不易退下來,一退下來易出現低溫症,可造成母豬多個器官系統衰退。

小豬的體溫調節功能差,且各個器官沒有發育成熟,冷應激對於小豬的影響相當大,輕則出現體溫升高、採食量下降和腹瀉,搞不好就出現嚴重腹瀉脫水、腸粘膜脫落、代謝紊亂等,也可伴隨低溫症,而且是死亡的徵兆。現在仔豬一旦出現水樣腹瀉,死亡率可高達80%-100%,基本上沒有治癒的希望。

5、母豬怕細,小豬怕粗

母豬嘔吐與飼料粉碎過細有關。長期飼餵過細的母豬料,導致食物在胃內停留時間過短,胃排空時間過早,胃酸分泌不足和延遲,等食糜排空後胃酸還在繼續分泌,胃壁空磨,容易誘發胃潰瘍。

還會增加小腸和大腸的消化負擔,導致母豬脹氣與便秘。長期使用顆粒料或玉米粉碎過細(≤φ2mm篩片),都可導致胃潰瘍。建議玉米粉粗一點(≥φ3.0mm),國標一級豆粕的顆粒大小最適合母豬飼料,不用粉碎,可直接用於配料。

而小豬胃腸道比較脆弱,若物料粉碎過粗(φ≥2.0mm),堅硬的飼料或顆粒很容易劃傷小豬的胃腸粘膜,長期飼餵易導致小豬消化不良,出現營養性腹瀉。


分享到:


相關文章: